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锯齿米虾内外性征分化时间与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甄胜涛 穆淑梅 +2 位作者 刘涛 郭明申 康现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5,共4页
通过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早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和第一腹肢的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其雌雄性腺分化的时间、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及第一腹肢变化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卵原细胞出现在孵化后发育12~18 d的幼... 通过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早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和第一腹肢的形态学观察,研究了其雌雄性腺分化的时间、分化过程中生殖细胞及第一腹肢变化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卵原细胞出现在孵化后发育12~18 d的幼体,此时期所有幼体的第一腹肢内肢均具有刚毛。孵化后发育18~22 d幼体的性腺出现了两种类型:类型1和类型2,类型1具有典型的卵巢特征,之后沿着卵巢发育方向分化;类型2兼备精巢和卵巢的一些特征,之后沿着精巢发育方向分化。精巢的分化要经过一个类卵巢的阶段,在该时期还出现了雄性生殖肢,其第一腹肢内肢刚毛数量减少且为卵圆形,而雌性第一腹肢的内肢在形状与刚毛数量上无明显变化,雄性生殖肢的出现与精巢的分化时间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性腺分化 生殖肢
下载PDF
中华锯齿米虾性腺早期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炎 康现江 +2 位作者 穆淑梅 郭明申 张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半薄切片法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性腺原基在孵化后第5天形成。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且二者分化方式上存在差异。卵巢从孵化后第1... 采用半薄切片法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性腺原基在孵化后第5天形成。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且二者分化方式上存在差异。卵巢从孵化后第10天开始分化,形成早期的卵原细胞,第23天形成卵巢腔,卵巢分化完成。精巢从孵化后第23天开始分化,先形成早期的精巢腔,腔中充满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第35天精巢中开始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性腺分化 组织学
下载PDF
On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A review of recent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evidence
3
作者 Hiroyuki SATO Kazuki MORISAKI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87,共18页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 has mainly been examined using two major models:the Middle Paleolithic evolutionary model within the archipelago and the continental Upper Paleolithic diffusion/migratio...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 has mainly been examined using two major models:the Middle Paleolithic evolutionary model within the archipelago and the continental Upper Paleolithic diffusion/migration model.However,recent archeological data from Japan and nearby countries are challenging such simple models.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previous chronology of the Japanese Paleolithic,including possible Lower and Middle Paleolithic(LP/MP),and attempts to show an alternative model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Japanese Upper Paleolithic.This paper suggests several possible specimens of LP/MP and recommends further geo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o understand the reliability and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sible LP/MP specimens and the Early Upper Paleolithic(EUP).The start of the Japanese EUP is presently characterized by a flake industry with trapezoids and denticulates around 39-37 kaBP cal on Paleo-Honshu Island,which has partial resemblance with contemporary assemblages in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although trapezoids are endemic only to the Japanese EUP and may have derived from the ancestral lithic tradition.Blade technology appeared earliest on Central Paleo-Honshu Island,about 1000 years later than the earliest flake technology.Although blade technology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elongated flake technology of the previous period,the sudden simultaneous emergence implies that it diffused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blade technology from the Korean Peninsula arrived on the northeastern Paleo-Honshu Island,including the Japan Sea coastal region of western Honshu,rather than the southwest,where flake technology long prospered,due to differences in ecological setting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Archipelago Early Upper Paleolithic migration route TRAPEZOID denticulate blade technology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锯齿刃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东东 赵海龙 +1 位作者 郑雪芳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30,共13页
锯齿刃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的一种重要器物类型,然而,其模糊的类型学鉴定标准使得该器物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板井子遗址是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旧石器遗址,出土较多锯齿刃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 锯齿刃器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存在的一种重要器物类型,然而,其模糊的类型学鉴定标准使得该器物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板井子遗址是河北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旧石器遗址,出土较多锯齿刃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板井子遗址的锯齿刃器齿凹的大小与石锤修理部位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且遗址中有一部分锯齿刃器是用修理部位面积较小的带尖石锤打制而成,并在遗址标本中找出尖端有散漫坑疤的带尖石锤。本文复原了锯齿刃器的制作工艺流程,证明锯齿刃器是一个稳定的加工过程,需要特殊的石锤来加工,并对其功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刃器 带尖石锤 修理方法 板井子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Integrated System for Combin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Raman Spectroscopy of 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被引量:2
5
作者 LIU Xiaoying ZHANG Xu +1 位作者 MA Jun SHI Xiaof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and Raman spectroscopy(RS)can be complementary biological tissue optical analysis methods.To stud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issue compositions of biological samples,an OCT-RS system...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and Raman spectroscopy(RS)can be complementary biological tissue optical analysis methods.To stud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issue compositions of biological samples,an OCT-RS system was built to carry out OCT section imaging and RS analysis in common.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were collected regularly fo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by OCT imaging and biochemical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Raman spectra.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N.denticulate sinensis was imaged by OCT,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tissues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body we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gray scale changes.The imaging depth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Z-axis in N.denticulate sinensis is about 1.60 mm.RS detection was selectively performed based on the OCT images.The main Raman peaks of the rostrum,the cephalothorax,the abdominal segment,and the telson section are at 1006,1156,1447,1491 and 1515 cm-1,which are identified as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The presence of 1497 cm-1 at the cephalothorax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arts,probab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organs such as ovary,whose composi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tissues.The combination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eatures of tissues,and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al detection and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Raman spectroscopy(RS) 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biological tissue
下载PDF
人类常用止痛剂布洛芬(Ibuprofen)及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对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的影响
6
作者 赖慧绮 蔡宜君 +3 位作者 叶芳伶 宋宏红 陈健民 黄大骏 《世界生态学》 2012年第2期18-22,共5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人类长期使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或止痛剂等医疗药品,无法经由污水处理厂而完全分解消失,当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中时将可能具有生物毒性,并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冲击。为了解人类常用止痛剂—布洛芬(ibuprofen, IBU)及乙酰胺... 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人类长期使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或止痛剂等医疗药品,无法经由污水处理厂而完全分解消失,当这些药物进入环境中时将可能具有生物毒性,并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冲击。为了解人类常用止痛剂—布洛芬(ibuprofen, IBU)及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 ACE)残留于水体后对水生生物可能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后简称米虾)进行0.1、1和5 mg/L的IBU及ACE不同浓度的曝露。并于曝露后1、4及7天,并测定米虾体内解毒酵素的活性(monooxygenase, Mon)及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与肝胰脏受损指标(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及(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试验结果显示,米虾曝露IBU及ACE后1,4及7天,各处理组间Mon活性并无明显高于对照组(37.8 ± 9.1 ΔA650mm/30 min/mg),GST活性在曝露5 mg/L的IBU及ACE处理组中有明显上升的趋势;5 mg/L IBU处理组在7天时GOT及GPT有上升的情况,代表IBU可能米虾的肝胰脏造成影响。综合实验结果,止痛剂IBU及ACE等药物于水体中残留时,不但会诱发米虾的解毒机制,甚至可能造成肝胰脏的发炎的现象。初步结果显示,止痛剂IBU及ACE等药物残留于水体中确实会对水生生物生理上的影响,此等问题势必会成为环境生态重要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药物残留 麸胱苷肽硫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 单氧酶(Monooxygenase) GOT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PT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对锯齿新米虾的毒性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岩 曹莹 +5 位作者 张亚辉 曾鸿鹄 覃礼堂 闫振广 郑磊 刘征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5-753,共9页
以锯齿新米虾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乐果5种有机磷农药对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暴露时间为4d的急性毒性和28d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乐果对锯齿... 以锯齿新米虾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乐果5种有机磷农药对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暴露时间为4d的急性毒性和28d的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敌敌畏、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和乐果对锯齿新米虾的96h半数致死浓度(96h-LC_(50))分别为34.100,846.408,7.736,4.132,1606.875ng/L.28d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0.991,7.755,0.269,0.222,100ng/L.28d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分别为1.388,15.200,0.404,0.333,200ng/L.锯齿新米虾对乐果和对硫磷相对不敏感,对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不敏感,对敌敌畏较敏感.研究结果可为5种有机磷农药的水生生物基准的制定及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马拉硫磷 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 乐果 锯齿新米虾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物种敏感度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岳强 李彦芹 +3 位作者 曹杰英 苏文清 石小彤 康现江 《河北渔业》 2012年第2期3-6,共4页
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COD等水质指标的调节及其在促进米虾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生物絮团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降低54%... 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养殖水体酸碱度、氨氮、亚硝酸氮、COD等水质指标的调节及其在促进米虾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了生物絮团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降低54%,COD水平降低39%,氨氮含量降低35%,pH值稳定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中华锯齿米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也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的使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质,促进中华锯齿米虾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光合细菌 生物絮团 中华锯齿米虾
下载PDF
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方益民 胡新三 +6 位作者 凌志利 汪业彬 郑瑞丰 汤以农 毕宪忠 刘道华 郭见多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 目的了解黄山市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感染情况,为全市防控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水系分布特点和以往调查情况确定调查点,在调查点内根据当地环境,选择调查溪流,采用人工和地笼捕捉境内溪流中的溪蟹,实验室解剖镜下检查肺吸虫囊蚴。计算溪蟹的感染率及囊蚴感染指数。结果调查了11个乡镇的12个行政村,捕捉溪蟹275只,检出阳性溪蟹57只,阳性率20.73%。感染度平均每只蟹3.51个,感染性溪蟹每克含囊蚴数0.958个,蟹囊蚴感染指数为0.194 06。随着溪蟹体重的增加,阳性率和感染度随之增高(r_(阳性率)=0.905,P<0.02;r_(感染度)=0.929,P<0.01)。雄性溪蟹的阳性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溪蟹(x^2=136.53,P<0.01)。不同水系溪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P<0.05)。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黄山市仍存在着较高的肺吸虫病流行因素。新安江水系流域是今后肺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 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 感染调查 黄山市
下载PDF
大庆油田钻井液对中华米虾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保森 李守春 +1 位作者 冯志国 齐刚 《黑龙江环境通报》 1999年第1期18-20,14,共4页
采用美国环保局(API)标准中推荐的钻井液急性毒性实验程序,以中华米虾(C.Dentioulatasiensia)替代糠虾(Myaidopseis)对大庆油田钻井液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分别统计钻井液48h和96h对中华米虾的半数致死浓度值及95%可信度范围,采用美国糠虾... 采用美国环保局(API)标准中推荐的钻井液急性毒性实验程序,以中华米虾(C.Dentioulatasiensia)替代糠虾(Myaidopseis)对大庆油田钻井液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分别统计钻井液48h和96h对中华米虾的半数致死浓度值及95%可信度范围,采用美国糠虾毒性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废钻井液、聚合物体系钻井液和三钾聚合物体系钻井液属于实际无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中华米虾 毒性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锯齿新米虾对Cu^(2+)和毒死蜱毒性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典宝 张玮 +2 位作者 王丽卿 张瑞雷 季高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735,共9页
为研究水生生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生理响应,以锯齿新米虾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止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和毒死蜱5 d暴露时间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暴露在不同浓度Cu2+和毒死蜱溶... 为研究水生生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生理响应,以锯齿新米虾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止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和毒死蜱5 d暴露时间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暴露在不同浓度Cu2+和毒死蜱溶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肌肉组织蛋白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u2+溶液较低浓度组(0.086 mg·L-1和0.172 mg·L-1)和毒死蜱较高浓度组(0.006 0μg·L-1和0.012 0μg·L-1)中,总SOD活性表现抑制效应;Cu2+溶液较高浓度组(0.344 mg·L-1和0.688 mg·L-1)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而毒死蜱较低浓度组(0.001 5μg·L-1和0.003 0μg·L-1)表现为"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暴露在Cu2+和毒死蜱溶液下,MDA含量变化相似,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u2+和毒死蜱浓度增加,MD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Cu2+和毒死蜱加快了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ACh E活性在Cu2+和毒死蜱溶液中表现为抑制效应,且在Cu2+和毒死蜱溶液的较高浓度组中,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Cu2+和毒死蜱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了影响,其浓度越高,产生的损伤效应越大.研究表明,鉴于不同浓度的Cu2+和毒死蜱溶液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总SOD、MDA和ACh E可以作为评价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锯齿新米虾急性毒性效应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新米虾 CU2+ 毒死蜱 蛋白质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总SOD) 丙二醛(MDA) 乙酰胆碱酯酶(
原文传递
中华锯齿米虾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世杰 范成功 +4 位作者 李凤超 穆淑梅 汤海泉 张华 康现江 《河北渔业》 2007年第12期22-25,共4页
主要报道了中华锯齿米虾的形态发育。中华锯齿米虾在18-25℃的水温条件下大约需要4-5个月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根据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生殖腺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幼体变态期,幼体发育期... 主要报道了中华锯齿米虾的形态发育。中华锯齿米虾在18-25℃的水温条件下大约需要4-5个月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根据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生殖腺特征,将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幼体变态期,幼体发育期,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中华锯齿米虾 形态发育
下载PDF
锯齿新米虾对Cu^(2+)和毒死蜱毒性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典宝 张玮 +1 位作者 王丽卿 郝瑞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5-792,共8页
为研究水生生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响应,研究了锯齿新米虾暴露在Cu^(2+)、毒死蜱单一溶液和毒性1:1混合溶液下的响应状况,同时采用相加指数法对混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锯齿新米虾的毒性显著高... 为研究水生生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响应,研究了锯齿新米虾暴露在Cu^(2+)、毒死蜱单一溶液和毒性1:1混合溶液下的响应状况,同时采用相加指数法对混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对锯齿新米虾的毒性显著高于Cu^(2+)(p<0.01);Cu^(2+)对锯齿新米虾未觉察反应浓度(NOEC)和最低觉察反应浓度(LOEC)分别为1.78 mg·L^(-1)、2.40mg·L^(-1),24、48、72和96 h的LC_(50)分别为6.41、4.75、4.20和3.44 mg·L^(-1);毒死蜱对锯齿新米虾NOEC和LOEC分别为0.04μg·L^(-1)、0.07μg·L^(-1),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035、0.17、0.11和0.06μg·L^(-1);参考鱼类毒性分级标准,Cu^(2+)对锯齿新米虾为高毒,而毒死蜱为剧毒。混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u^(2+)和毒死蜱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48、72和96 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02、0.45、1.86和223,即混合毒性为协同作用。通过研究锯齿新米虾对Cu^(2+)、毒死蜱单一和联合毒性的响应,可为水环境污染与防治、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新米虾 CU2+ 毒死蜱 毒性响应
下载PDF
中药苦碟子文献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思媛 年莉 +2 位作者 郭晶晶 张静宇 尹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苦碟子由于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民间常用野菜食用。近年来关于苦碟子的现代研究渐多,但关于其古代文献中的考证还是寥寥无几。由于资料不足,作者并没有找到苦碟子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述,但通过关于苦碟子的植物基原及异名进行考证,找到其... 苦碟子由于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民间常用野菜食用。近年来关于苦碟子的现代研究渐多,但关于其古代文献中的考证还是寥寥无几。由于资料不足,作者并没有找到苦碟子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述,但通过关于苦碟子的植物基原及异名进行考证,找到其异名植物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其异名植物的功效与应用推及苦碟子,探寻其用药遣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 苦荬菜 苦菜 古代文献 民族药
下载PDF
黄顶菊提取物对珊瑚豆蚜和报茎苦荬菜蚜拒食和毒杀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文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年第2期4-5,共2页
研究黄顶菊提取物对珊瑚豆蚜和报茎苦卖菜蚜的拒食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黄顶菊提取物对珊瑚豆蚜和报茎苦荬菜蚜均有明显拒食和毒杀效果。处理72h后拒食率和校正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提取物对珊瑚豆蚜的触杀活性较强。
关键词 黄顶菊提取物 珊瑚豆蚜 报茎苦荬菜蚜 拒食活性 触杀活性
下载PDF
基于微弯光纤敏感的服装压力传感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国鹏 《针织工业》 2015年第12期74-76,共3页
通过对服装压力及目前获取服装压力值方法的分析,提出利用封装后的微弯光纤设计服装压力测量系统。介绍了微弯光纤服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对该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 通过对服装压力及目前获取服装压力值方法的分析,提出利用封装后的微弯光纤设计服装压力测量系统。介绍了微弯光纤服装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设计。对该服装压力测量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仅可以应用于服装压力测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压力测量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压力 微弯光纤 传感系统 齿形板
下载PDF
冷藏方式和时间对滇北球花报春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玮佳 徐春莲 +3 位作者 杨洪涛 王朝文 和文佳 李兆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滇北球花报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冷藏方式和冷藏时间对其植株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湿藏能够有效延缓滇北球花报眷的花期,低温湿藏7个月的滇北球花报春植株开花整齐度好、观赏性强。低温干藏4~5个月虽能开花,但表现极差。
关键词 冷藏方式 冷藏时间 滇北球花报春 开花
下载PDF
齿状韧带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盛瑶环 刘仰斌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为临床SPR和SAR提供可靠的脊神经前、后根鉴别和定位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例 (6 0例 )成人尸体的齿状韧带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和测量。结果 齿状韧带位于椎管内脊神经前、后两神经根之间。颈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有恒定的齿状... 目的 为临床SPR和SAR提供可靠的脊神经前、后根鉴别和定位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例 (6 0例 )成人尸体的齿状韧带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和测量。结果 齿状韧带位于椎管内脊神经前、后两神经根之间。颈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有恒定的齿状韧带。两侧形成平均 2 0个锯齿状齿尖 ,以齿尖在上、下脊神经根之间附着于硬脊膜。结论 在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中 ,齿状韧带可作为一标志 ,脊神经前、后根可通过齿状韧带加以鉴别和定位 ,特别在颈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脊神经根 颈部 临床意义 鉴别 神经根 椎管内 定位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第1齿状韧带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杜心如 孔祥玉 +4 位作者 郭森 王佳佳 刘宏伟 马泉 刘英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 目的观测颅颈交界处第1齿状韧带的解剖结构,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颅颈标本18具,解剖显露第1齿状韧带等结构,观察其起止、毗邻、行程及形态;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第1齿状韧带出现率为100%,薄膜型50%(9例),致密型22.2%(4例),疏松型27.8%(5例);位于延髓上段脊髓侧方,纤维呈长三角形向外上方集中,在椎动脉后方跨越,在椎动脉的头侧止于硬膜并与之融合。其脊髓的附着部位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远端与第2~8齿状韧带融为一体,近端达延髓水平。组织学显示齿状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结论第1齿状韧带对维持脊髓位置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齿状韧带将蛛网膜下腔分成前后两部分,脑脊液压力不平衡可导致脊髓前后部分所受的应力不等,脊髓前方可能承受更高的压力刺激从而加重或诱发脊髓前角细胞及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这可能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解剖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韧带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颅颈交界
下载PDF
襄樊地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与人群认知、行为状况调查
20
作者 许正敏 李伶 +9 位作者 武小樱 赵汉芬 杜爱萍 胡生梅 陶永平 孙莉 唐玉成 李明华 关继国 张志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06-106,113,共2页
调查襄樊溪蟹体内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5.6%,群众缺乏对有关并殖吸虫病流行环节和防治的认知和行为。
关键词 溪蟹 并殖吸虫 囊蚴 感染率 认知 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