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侯乙墓出土人骨的牙齿微磨耗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群 周蜜 张全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4,70,共7页
本文通过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人类牙齿标本进行微磨耗形态观察与分析,重建了该时期曾国国君及其陪葬人员的食物结构,13例样本的牙齿颊面条痕磨耗痕迹显示其水平方向条痕平均长度/垂直方向条痕平均长度的平均比值为64.8%,与以狩猎经济为主... 本文通过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人类牙齿标本进行微磨耗形态观察与分析,重建了该时期曾国国君及其陪葬人员的食物结构,13例样本的牙齿颊面条痕磨耗痕迹显示其水平方向条痕平均长度/垂直方向条痕平均长度的平均比值为64.8%,与以狩猎经济为主要生业方式的肉食类人群较为相近,推测曾侯乙墓出土个体的食物结构中有着较高比例的肉类食物摄入。在数据分布上,墓主人、东椁室陪葬个体、西椁室陪葬个体之间的数值差异显著,印证了此前对于东、西椁室陪葬人员身份角色的判断,表明了不同身份的人群在食物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牙齿微磨耗 电子显微镜 食物结构
原文传递
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人骨的牙齿微磨耗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诗雨 张群 +1 位作者 王龙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本文使用不同倍率的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对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中出土的13例臼齿的颊侧微磨耗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臼齿颊侧表面凹坑和条痕形态微磨耗的测量和统计,计算出每例牙齿的微痕数量、均长、均宽、凹坑百分比和L_(h)/L_... 本文使用不同倍率的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对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中出土的13例臼齿的颊侧微磨耗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通过对臼齿颊侧表面凹坑和条痕形态微磨耗的测量和统计,计算出每例牙齿的微痕数量、均长、均宽、凹坑百分比和L_(h)/L_(v)比值,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人群内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人群中年龄较大的个体摄入更高比例的植物类食物;两性的食物结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摄入植物类食物比例略高,女性的食物结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将胜金店墓地人群与不同生计方式人群的L_(h)/L_(v)比值进行人群间的差异性分析,并结合胜金店墓地的随葬品特点推测,胜金店墓地人群的食物结构以肉类食物为主,其生计模式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种植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金店墓地 牙齿微磨耗 电子显微镜 食性分析
下载PDF
河南双槐树遗址仰韶文化居民的牙齿微磨耗形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帅 郭怡 +1 位作者 顾万发 周亚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7-1428,共12页
以仰韶文化中晚期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34°48′56″N,113°05′12″E)出土的59例人类下颌第一臼齿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KEYENCE VHX-2000),对牙釉质颊侧面微观磨耗条痕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并成功获取了... 以仰韶文化中晚期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34°48′56″N,113°05′12″E)出土的59例人类下颌第一臼齿为研究对象,使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KEYENCE VHX-2000),对牙釉质颊侧面微观磨耗条痕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统计,并成功获取了每例样本的微观磨耗条痕数量、水平方向条痕平均长度(Lh)、垂直方向条痕平均长度(Lv)及L_(h)/L_(v)比值。统计结果显示,所有的牙齿研究样本,共观察到水平方向条痕569条,垂直方向条痕614条,L_(h)/L_(v)比值介于74.39%~174.23%之间,平均值为130.89%。其中,墓葬Ⅰ区31例牙齿标本L_(h)/L_(v)平均值为130.97%,男性个体L_(h)/L_(v)平均值为129.17%,女性个体Lh/Lv平均值为133.47%;墓葬Ⅱ区28例牙齿标本Lh/Lv平均值为130.79%,男性个体L_(h)/L_(v)平均值为129.64%,女性个体L_(h)/L_(v)平均值为132.8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墓葬区和不同性别人群下颌第一臼齿颊侧面表现的微磨耗条痕并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对比结果却展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方向的微磨耗条痕数量和长度也逐渐增加的特征,这表明个体摄入的植物类食物和细软食物的比例在逐渐增高。将该组人群与不同生计方式的世界不同地区现代居民和中国古代居民的L_(h)/L_(v)值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它相关的考古遗存研究成果,推测双槐树遗址人群以植物类食物为主,仅少量个体以肉食为主,其生业经济在同时期的中原地区盛行,以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槐树遗址 牙齿微观磨耗 电子显微镜 食性分析 生业策略
原文传递
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史勤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6-1468,共13页
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牙齿表面微痕纹理,推测其可能食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食性判断和古环境重建等研究领域.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最初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照观察,到21世纪初发展出4种定量分析牙齿微痕特征... 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牙齿表面微痕纹理,推测其可能食性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食性判断和古环境重建等研究领域.牙齿微痕分析方法最初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拍照观察,到21世纪初发展出4种定量分析牙齿微痕特征的研究体系,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及参数选择,达到区分哺乳动物食性的目的.哺乳动物牙齿微痕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化石动物的食物来源,复原某一化石点的古环境和古生态,还可以分析气候事件与季节变化对哺乳动物食性的影响,或区分同一地点相近物种的食性生态位差异.尽管牙齿微痕分析方法的磨损物来源以及如何产生磨痕在理论上有待完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参与讨论,这一方法将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微痕分析 哺乳动物 食性 古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