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3
1
作者 杨世民 廖尔华 +2 位作者 袁继超 陶永清 李代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22-324,共3页
通过研究玉米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很大 ,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 ,对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攀西地区及其类似地区的玉米高产密度不... 通过研究玉米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很大 ,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 ,对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攀西地区及其类似地区的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76 0 8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80 0 0 0~ 85 0 0 0株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密度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组合对夏玉米群体源库关系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宁 翟志席 +2 位作者 李建民 段留生 李召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964,共6页
通过播种期和密度两因素耦合试验(3个播期,各播期下设3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组合对夏播玉米群体源库关系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6月22日之前)与适当密度(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为6.00~7.50万株·hm... 通过播种期和密度两因素耦合试验(3个播期,各播期下设3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组合对夏播玉米群体源库关系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6月22日之前)与适当密度(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为6.00~7.50万株·hm-2,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6.75~8.25万株·hm-2)组合的各源库指标表现较优。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达到4.88~5.97,成熟期仍保持在2.73~4.48;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分别达21.09%~34.82%和27.97%~35.29%;吐丝期穗位叶片Pn较高,达34.4~41.7μmol(CO2)·m-2·s-1;"金海5号"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7.50万株·hm-2,"郑单958"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均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863.50kg·hm-2和15123.3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夏玉米 源库关系 冠层透光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阮培均 马俊 +1 位作者 梅艳 杨远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47-149,共3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玉米产量≥7500kg/hm2、粗淀粉≥65%、粗脂肪≥4.55%、粗蛋白质...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玉米产量≥7500kg/hm2、粗淀粉≥65%、粗脂肪≥4.55%、粗蛋白质≥11.2%、赖氨酸≥0.33%、色氨酸≥0.075%的栽培措施,其相应的密度为53475~72435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78.85~488.7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质 栽培密度 氮肥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reduced lodging of high-yield and-density maize 被引量:47
4
作者 XUE Jun XIE Rui-zhi +5 位作者 ZHANG Wang-feng WANG Ke-ru HOU Peng MING Bo GOU Ling LI Shao-k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717-2725,共9页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maize yield, but often increases lodging rate and severity, significantly elevating the risk and cost of maize production. Therefore, lodging is a major factor restricting future increases in maize yield through high-density planting. This paper reviewed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ize lodging rate and plant morphology, mechanical strength of stalks, anatom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lks, root characteristics, damage from pests and diseas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se factors and explored possible ways to improve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under high-density planting condi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develop maize cultivation practices and lodging-resistant maize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lodging resistance stalk strength high yield high plant density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苌建峰 张海红 +2 位作者 李鸿萍 董朋飞 李潮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h...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研究了5种行距配置方式(50 cm、60 cm、70 cm、80 cm等行距和80 cm+40 cm宽窄行)下冠层结构和群体抗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类型杂交种在相同密度下,随行距扩大,株型变得松散,穗部叶片叶向值减小,并偏离种植行,向种植行垂直方向发展,冠层温湿度降低,群体抗逆性增强,但冠层光照截获率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对比发现,不同品种和密度下,60 cm等行距能够较好地协调冠层微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叶片分布适宜,冠层温湿度和光能分布合理,显著提高了中下部的光能截获率,病虫害和倒伏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最高产量的频率最高,且适宜机械化田间作业,建议作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密度 夏玉米 小气候 抗逆性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春奇 郑慧敏 +1 位作者 李芸 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35-2442,共8页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对雌穗小花分化、吐丝进程、花粒数量、穗轴结构和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玉米雌穗 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稻田春玉米产量性状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3 位作者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4-180,共7页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为升高趋势,产量随密度的加大而提高,但同时导致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春玉米 产量性状 光合生理特性
下载PDF
覆膜滴灌下氮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群体养分吸收与转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5
8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3 位作者 尹彩侠 李前 王立春 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5,共12页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 【目的】合适的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是提高东北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田间试验,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农华101为供试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氮肥用量(0、140、210、280和350 kg/hm2,分别以N0、N140、N210、N280和N350表示)和种植密度(6.0×10^4、7.5×10^4和9.0×10^4株/hm^2,分别以D1、D2和D3表示)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地上部群体养分积累动态、转运与分配特征、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适当施氮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且玉米产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苗期至开花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灌浆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群体氮、磷、钾积累量均以D2密度下最高。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组合中,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成熟期群体氮、磷、钾积累量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施氮提高了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先增后降,而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开花后氮、磷、钾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比例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玉米养分转运量随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以D2和N210条件下玉米养分转运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间养分转运率、转运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积累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D2密度下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种植密度 春玉米 养分分配 氮素利用率 半干旱区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5 位作者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1-166,共6页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度小,耐密性好;先玉335和中单909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回归斜率小于郑单958,先玉335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中单909的适密范围在8.56万株/hm2左右。因此,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光合特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玉米 产量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温日宇 郭耀东 +1 位作者 刘建霞 姜庆国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814-815,共2页
以大丰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达到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而试验所设的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没有太... 以大丰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达到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而试验所设的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种植方式 玉米 大丰30 产量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玉米冠根生长抑制的因果关系 被引量:33
11
作者 严云 廖成松 +1 位作者 张福锁 李春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以澄海3719(DH3719)为材料,通过种植密度×施氮量2因素4处理田间试验,研究了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受抑制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但拔节... 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以澄海3719(DH3719)为材料,通过种植密度×施氮量2因素4处理田间试验,研究了密植条件下玉米地上部及根系生长受抑制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群体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但拔节期后单株叶面积、冠根干物重、茎粗、总根长及含氮量均小于低密度种植的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与根长的消长变化趋势相同,各生育期不同处理植株的冠根比没有明显差异。吐丝期剪去穗位叶以上连续两个叶片或切去地上部最上层节根均减少了植株体内的氮素累积。尽管剪叶使根系生物量的减少远远低于切根的影响,但剪叶造成植株含氮量的减少多于切根的影响。综合结果表明,密植引起地上部生长空间竞争加剧,使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含氮量 根系生长 竞争生长空间 玉米
下载PDF
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金容 李钟 +5 位作者 杨云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4-630,共17页
为了便于全程机械化生产,四川中部部分地区玉米生产已逐渐由套作春播转变为净作夏播。为了明确本区域净作夏玉米高产、宜机的群体结构,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和产量的影响... 为了便于全程机械化生产,四川中部部分地区玉米生产已逐渐由套作春播转变为净作夏播。为了明确本区域净作夏玉米高产、宜机的群体结构,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群体光分布及雌雄穗分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有效穗数增加,但因空秆和倒伏增加导致有效穗数增幅逐渐减少甚至最终降低;密度增加使玉米叶片茎叶夹角和开张角降低,叶向值增加,群体透光率明显降低,消光系数增大,雌雄穗小穗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幼穗长度和中部直径、吐丝期雄穗主轴长度和成对小穗数以及雌穗总小花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单株果穗受精率均降低,而退化小花数、败育花数和花败育率均增加,最终导致玉米秃尖变长,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降,以67,500株hm^-2最高, 2年平均较45,000株hm^-2和90,000株hm^-2密度分别显著增加17.00%和14.03%。此外, 2年在45,000株hm^-2和67,500株hm^-2密度下,等行距均优于相应宽窄行, 60 cm等行距处理下玉米株型紧凑,能改善群体受光条件,提高玉米单株果穗受精率,降低小花败育率,籽粒产量较高;在2018年90,000株hm^-2密度下,(110+50) cm宽窄行处理更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雌雄穗分化,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因此,川中丘区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适当缩行增密,宜采用67,500株hm^-2密度搭配60 cm等行距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株行距配置 玉米 叶型 光合有效辐射 雌雄穗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杨继芝 龚国淑 +3 位作者 张敏 陈华保 王学贵 杨春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通过对玉米田杂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稗草(Echinochloa colonum(Linn.)Link)、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芹(Lepidiumsativum... 通过对玉米田杂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稗草(Echinochloa colonum(Linn.)Link)、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芹(Lepidiumsativum)等为主的21种杂草,以水芹的重要值最高;随密度的增加杂草的总数量和鲜质量减少;半紧凑型品种对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紧凑型品种,且产量高出了21.99%。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以B3(57 000株/hm2)产量最高,比常规密度B1(42 000株/hm2)和高密度B4(64 500株/hm2)的产量提高了14.17%和0.6%。可见,应根据玉米的品种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利于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品种 杂草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代旭峰 王国强 +3 位作者 刘志斋 王久光 马宇 蔡一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21,共7页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3 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有极显著影响,对百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对穗行数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增大,茎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穗位叶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行距配置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配置为0.9m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对穗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光合速率、穗位叶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产量相关性状、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调节作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m2,且行距配置为0.9m时,有效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产量最高,这可作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行距 玉米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对黑龙江春玉米物质积累、抗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佟桐 李彩凤 +5 位作者 顾万荣 王明泉 张立国 刘笑鸣 王彬 赵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当前黑龙江玉米大田生产面临氮肥施用过量及种植密度偏低的现状,以"增密减氮"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农华101’为材料,于2016年和2017年在... 当前黑龙江玉米大田生产面临氮肥施用过量及种植密度偏低的现状,以"增密减氮"为研究出发点,探究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农华101’为材料,于2016年和2017年在哈尔滨向阳基地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100 kg/hm^2、200 kg/hm^2和300 kg/hm^2)和3个密度水平(6.75万株/hm^2、 8.25万株/hm^2和9.75万株/hm^2),研究不同氮肥与密度处理对玉米叶片SPAD值、地上部物质积累、茎秆力学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和密度增加,玉米叶片SPAD值、茎秆穿刺强度和弯折强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且均在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时达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当施氮量大于200 kg/hm^2、密度大于8.25万株/hm^2时,叶片SPAD值、茎秆穿刺强度和弯折强度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均呈下降趋势。氮肥密度互作条件下,在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时,玉米第4茎节在灌浆期茎秆穿刺强度及弯折强度最大,分别为68.5 104 N/m^2和14.16 Nm,籽粒产量最高为15 501.40 kg/hm^2。表明黑龙江哈尔滨第一积温带玉米种植以氮肥200 kg/hm^2、密度8.25万株/hm^2为宜,可达到个体功能与群体质量协同增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玉米 物质积累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氮对河西灌区青贮玉米产量与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佳 李阳 +5 位作者 贾倩民 常生华 Shahzad Ali 张程 刘永杰 侯扶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3,共14页
为探索河西灌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设置67500株/hm2(L)、82500株/hm2(M)和97500株/hm2(H)3个种植密度及不施氮(N0)、施氮120 kg/hm2(N1)、240 kg/hm2(N2)和36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玉米6叶期和12叶期各施氮处... 为探索河西灌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设置67500株/hm2(L)、82500株/hm2(M)和97500株/hm2(H)3个种植密度及不施氮(N0)、施氮120 kg/hm2(N1)、240 kg/hm2(N2)和36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玉米6叶期和12叶期各施氮处理的株高、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干物质量(ADM)无显著差异,但在灌浆期和收获期M、H密度下,N2和N3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N0,且N1、N2和N3的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N0。在收获期L的SPAD和茎粗显著高于H,而LAI、ADM和鲜干草产量显著低于M和H。N2和N3较N0显著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从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且N2和N3的各营养成分产量显著高于N0。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粗蛋白、淀粉和粗脂肪含量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ADF增高,致使RFV下降,但M和H的粗蛋白、淀粉和粗灰分的产量显著高于L。N1、N2和N3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N0,M和H的WUE显著高于L,所有处理中MN2的WUE最高。因此,82500株/hm2的种植密度结合240 kg/hm2的施氮量是一种适宜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生产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 青贮玉米 粗蛋白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玉米雌穗分化与籽粒发育及败育的关系 被引量:24
17
作者 孟佳佳 董树亭 +1 位作者 石德杨 张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918,共7页
以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材,比较研究了4.5、7.5和10.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下,雌穗分化与籽粒发育及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雌穗原基开始分化的时间无影响(不同密度下,穗原基均在播后28~29d左右... 以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材,比较研究了4.5、7.5和10.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下,雌穗分化与籽粒发育及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雌穗原基开始分化的时间无影响(不同密度下,穗原基均在播后28~29d左右开始分化),对吐丝期分化的小花总数影响很小。但是高密度推迟了雌穗的分化进程,增加了败育花和未受精花的数目,导致正常成熟小花数目的降低。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DH661正常小花数减少了100.0个,ZD958减少了76.4个。高密度加大了雌雄穗吐丝开花间隔,降低了吐丝植株的比例(DH661吐丝植株占93.64%;ZD958的占81.80%),推迟了吐丝时间,使单株吐丝量减少,散粉持续时间缩短,导致败育增加。正常受精的小花在灌浆期也会发生籽粒败育,尤其是在花后10d左右败育严重。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最终的穗粒数与开花期以及花后10d、20d的冠层底部透光率相关性显著,花败育率与开花前冠层底部透光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穗分化 籽粒 败育 密度 玉米
下载PDF
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丁相鹏 白晶 +4 位作者 张春雨 张吉旺 刘鹏 任佰朝 赵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915-3927,共13页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500株/hm2(D1)和82 500株/hm2(D2),采用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结果】与D1密度相比,D2密度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群体叶面积和光合势,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产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扩行缩株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82 500株/hm2密度下,B2处理较B1和B3处理2年平均增产9.45%和11.48%,主要是由于行粒数增加引起的穗粒数增加。在此密度下,B2处理较B1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延缓中下部叶片衰老,增加花后夏玉米群体光合势,茎叶夹角增大,叶向值减小,穗位叶层和底层透光率明显增加,消光系数减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转移量降低。表明高密度条件下,80 cm扩行的等行距模式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光合群体结构,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从而提高产量。【结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并适当扩行缩株可实现光能资源高效利用和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推荐82 500株/hm2密度搭配8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行缩株 种植密度 群体冠层结构 夏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冬梅 张伟 +7 位作者 刘恩科 姜春霞 陈琼 韩彦龙 黄学芳 刘化涛 赵聪 池宝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9-1458,共10页
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 为明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特征及趋势,完善高产高效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传统耕种方式为对照,于2010—2011年连续2年研究了不同播期[秋耕早播和正常播种(对照)]、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2010年(遭遇"卡脖旱")秋耕早播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9.0%、7.1%和6.4%(P<0.01),百粒重(P<0.01)和出籽率(P<0.05)显著大于对照。2011年(丰水年)增幅明显增加,经济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3.1%、8.8%和8.5%(P<0.01),穗粒数(P<0.05)和百粒重(P<0.01)显著大于对照。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都呈增加趋势,但2010年秋耕早播过量施肥造成明显减产,2011年施肥处理经济产量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而不同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秋耕早播较低的施肥量可获得较高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2010年玉米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型,秋耕早播获得最高经济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 2,该年型秋耕早播可通过适当增密获得高产,而对照增密会造成严重减产。2011年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增加到7.5万株·hm 2时经济产量不再显著增加。受旱年份秋耕早播较对照缩小了密度效应,为增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且施肥和密度对产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而丰水年互作效应不明显。对照该生态区目前的玉米栽培措施,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减少肥料用量和适当增密是该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施肥量 种植密度 早熟区 旱地玉米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陇中旱农区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康彩睿 谢军红 +6 位作者 李玲玲 王嘉男 郭喜军 彭正凯 王进斌 Setor kwami Fudjoe 王林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149,共9页
在陇中旱农区,依托2012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4.5(D1)、5.25(D2)、6(D3)、6.75万株·hm^-2(D4);副处理为施氮水平:施... 在陇中旱农区,依托2012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种植密度:4.5(D1)、5.25(D2)、6(D3)、6.75万株·hm^-2(D4);副处理为施氮水平:施纯氮200(N2)和300 kg·hm^-2(N3)。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小;2)施氮量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不显著,但玉米光合作用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弱;3)D2N2处理下的玉米产量最高,D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D1分别增加了15.2%和14.5%,N2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N3增加了10.9%和4.8%。4)玉米籽粒产量与穗数、穗粒数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施纯氮200 kg·hm^-2左右时,叶片光合作用关系协调,有利于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玉米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