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KinectFusion三维重构算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笑笑 曹其新 +1 位作者 杨扬 陈培华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对KinectFusion算法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提出使用环境中的边线特征点匹配来提高其定位鲁棒性,另一方面在点云模型中预设一个地面点云来降低累积误差提高精度.在一个RGB-D(颜色-深度)SLAM验证数据集以及一个实验室的场景数据上... 对KinectFusion算法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提出使用环境中的边线特征点匹配来提高其定位鲁棒性,另一方面在点云模型中预设一个地面点云来降低累积误差提高精度.在一个RGB-D(颜色-深度)SLAM验证数据集以及一个实验室的场景数据上进行了建模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鲁棒性和精度上均有明显提高,在建立一个尺度为6m×3m×3m的环境时建模误差由4.5%降低为1.5%.虽然算法运行的效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实时性,对建模时的用户体验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ctFusion算法 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 Kinect传感器 密集重建
原文传递
分块立体重建的PMVS算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彬 陈向宁 郭连朋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大场景的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领域研究的重要专题。近年来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城市、地形的全自动三维重建成为可能。由Furukawa提出的PMVS算法在多视重建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其具有高度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 大场景的三维重建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领域研究的重要专题。近年来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城市、地形的全自动三维重建成为可能。由Furukawa提出的PMVS算法在多视重建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其具有高度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无法适应海量数据的三维重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块立体重建的PMVS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稀疏重建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分块使用PMVS算法进行稠密重建,最终将各个重建结果进行简化合并,完成对大场景的三维重建,解决了PMVS算法无法适应海量数据重建的局限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倾斜摄影 PMVS算法 稀疏重建 稠密重建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聚合循环递归的稠密点云重建网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江安 黄乐 +2 位作者 庞大为 秦林珍 梁温茜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为了解决弱纹理重建难、资源消耗大和重建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聚合循环递归卷积的多阶段稠密点云重建网络,即A2R2-MVSNet(adaptive aggregation recurrent recursive multi view stereo net)。该方法首先引入一种基于多... 为了解决弱纹理重建难、资源消耗大和重建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聚合循环递归卷积的多阶段稠密点云重建网络,即A2R2-MVSNet(adaptive aggregation recurrent recursive multi view stereo net)。该方法首先引入一种基于多尺度循环递归残差的特征提取模块,聚合上下文语义信息,以解决弱纹理或无纹理区域特征提取难的问题。在代价体正则化部分,提出一种残差正则化模块,该模块在略微增加内存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了3D CNN提取和聚合上下文语意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DTU数据集上的综合指标排名靠前,在重建细节上有着更好的体现,且在BlendedMVS数据集上生成了不错的深度图和点云结果,此外网络还在自采集的大规模高分辨率数据集上进行了泛化测试。归功于由粗到细的多阶段思想和我们提出的模块,网络在生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深度图的同时,还能进行高分辨率重建以适用于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三维重建 稠密重建 多视图立体 递归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深度滤波器优化的SLAM单目稠密重建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海清 曾俊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9期19-23,共5页
稠密重建问题是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像素点深度距离的准确测量对稠密重建都起到重要作用。在工业应用中,往往使用RGB-D相机进行稠密重建,但是RGB-D相机有一些量程、应用范围和光照的限制。因此,采用滤波器方... 稠密重建问题是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像素点深度距离的准确测量对稠密重建都起到重要作用。在工业应用中,往往使用RGB-D相机进行稠密重建,但是RGB-D相机有一些量程、应用范围和光照的限制。因此,采用滤波器方式深度估计的单目相机,不仅可以保证SLAM实时性要求,同时还适用于室外、大场景等场合。针对高斯滤波算法存在稠密重建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均匀—高斯深度滤波算法,采用改进的滤波算法处理错误匹配的像素点,在正确处理外点数据的基础上,解决深度值错误估计、相邻像素深度值相差过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深度估计算法重建的稠密地图更加细致,且重建准确率提高了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密重建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 单目相机 深度估计 高斯分布
下载PDF
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的稠密三维重建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恩 成耀天 林靖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7-223,共7页
针对无人机在航拍大场景对象进行三维重建时因抖动产生的图像模糊现象,以及二维图像序列经运动恢复结构SFM后得到的点云较为稀疏,可视化差等不足,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恢复模糊图像的原始图像信息,然后在运动恢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点... 针对无人机在航拍大场景对象进行三维重建时因抖动产生的图像模糊现象,以及二维图像序列经运动恢复结构SFM后得到的点云较为稀疏,可视化差等不足,采用去抖动模糊算法恢复模糊图像的原始图像信息,然后在运动恢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点云的稠密三维重建,最后对稠密重建后的点云进行泊松表面重建以得到表面致密、均匀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去抖动模糊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的质量,大场景对象经过基于点云的稠密三维重建后得到的重建效果逼真,可视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抖动模糊 运动恢复结构 点云 稠密重建
下载PDF
基于改进特征的序列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瑞林 张晓燕 《电子测试》 2022年第3期92-94,共3页
近年来序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得到了重视,提出了很多算法。本文对Harris特征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在序列图像中进行特征跟踪,在特征的稀疏重建和稠密重建后,使用估计样本一致性算法实现三维重建,提高了序列图像三维重建的精度。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特征点匹配 稀疏重建 稠密重建
下载PDF
基于字典学习的稠密光场重建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正德 宋娜 +3 位作者 刘宾 潘晋孝 闫文敏 邵子惠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1,共9页
相机阵列是获取空间中目标光场信息的重要手段,采用大规模密集相机阵列获取高角度分辨率光场的方法增加了采样难度和设备成本,同时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同步和传输需求也限制了光场采样规模.为了实现稀疏光场采样的稠密重建,本文基于稀疏光... 相机阵列是获取空间中目标光场信息的重要手段,采用大规模密集相机阵列获取高角度分辨率光场的方法增加了采样难度和设备成本,同时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同步和传输需求也限制了光场采样规模.为了实现稀疏光场采样的稠密重建,本文基于稀疏光场数据,分析同一场景多视角图像的空间、角度信息的关联性和冗余性,建立有效的光场字典学习和稀疏编码数学模型,并根据稀疏编码元素间的约束关系,建立虚拟角度图像稀疏编码恢复模型,提出变换域稀疏编码恢复方法,并结合多场景稠密重建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场景中的遮挡、阴影以及复杂的光影变化信息进行高质量恢复,可以用于复杂场景的稀疏光场稠密重建.本研究实现了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未来将针对非线性采集稀疏光场的稠密重建进行研究,以推进光场成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 字典学习 稀疏编码 稠密重建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割的稠密三维场景重建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刚 刘彬 李海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6-1631,共6页
立体视觉技术是自主探测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可视场景的稠密三维重建实现导航、定位及路径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本文在候选点匹配的基础上结合图割理论,首先在世界坐标系建立代表深度信息的网格节点,接着依据区... 立体视觉技术是自主探测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可视场景的稠密三维重建实现导航、定位及路径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本文在候选点匹配的基础上结合图割理论,首先在世界坐标系建立代表深度信息的网格节点,接着依据区域匹配算法对候选点进行初步筛选,去除大部分相关值较低的节点,建立简化的网格图,最后通过寻找图中最小割来实现能量函数的全局最小,完成稠密的三维场景重建。实验证明,相关阈值γ设为0.6时,简化网格图的重建精度和计算效率达到相对平衡。图割算法解决了候选点测量时潜在的匹配歧义问题,且对低纹理区域有较好的匹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图割 网格候选点 稠密重建
下载PDF
一种多无人机协同定位与稠密地图构建算法
9
作者 唐嘉宁 陈伟 +3 位作者 陈云浩 李玉亭 胡敏森 许俊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124-15132,共9页
针对VINS-Mono(monoculor visual-inertial state)算法定位精度较低且构建的稀疏点云地图包含的信息较少无法用于无人机的自主导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式多无人机协同定位与稠密地图构建算法。该算法通过提高回环闭合中特征点匹配准... 针对VINS-Mono(monoculor visual-inertial state)算法定位精度较低且构建的稀疏点云地图包含的信息较少无法用于无人机的自主导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式多无人机协同定位与稠密地图构建算法。该算法通过提高回环闭合中特征点匹配准确度以优化多无人机之间的定位精度,为了建立多个无人机之间的连接约束,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优化,采用双向检测匹配法对关键帧进行特征点匹配,结合PROSAC(progressive sampling consensus)算法剔除误匹配,通过对有回环闭合约束的多无人机的位姿与全局地图进行全局位姿图优化,结合Voxblox构建了可供五架无人机协同导航的全局稠密地图。在EuRoc数据集的五个序列中,提出的多无人机协同定位与稠密地图构建算法与VINS-MONO算法相比,绝对轨迹误差分别降低了34%、26%、42%、24%、19%。实验证明,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多无人机之间的定位精度,并且构建的全局一致稠密地图包含距离信息与梯度信息,可以用于多无人机的自主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S-MONO算法 多无人机协同 双向检测匹配法 PROSAC算法 回环闭合 稠密重建
下载PDF
基于飞行时间相机的非合作慢旋卫星稠密重建研究
10
作者 符俊 牟金震 +2 位作者 朱文山 韩飞 盛延平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3年第5期40-52,共13页
针对非合作慢旋卫星的模型重建问题,提出基于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相机和同时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稠密重建方法。基于预先检测与自适应阈值方法提高旋转提取与描述(oriented fast and rot... 针对非合作慢旋卫星的模型重建问题,提出基于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相机和同时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稠密重建方法。基于预先检测与自适应阈值方法提高旋转提取与描述(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ORB)的特征尺度适应性。利用运动度量方法选取关键帧。利用子模型拼接方法加快重建效率。利用仿真环境制作非合作慢旋卫星的数据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地工作,可在3 min内重建出卫星模型的稠密点云,点云密度大于5000,重建误差小于5 cm。利用机械臂、卫星模型及光学暗室搭建半物理实验系统,表明算法的精度及抗噪声能力基本满足非合作目标感知的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目标 飞行时间法相机 慢旋卫星 稠密重建 子模型拼接 目标感知
下载PDF
一种动态稀疏式观测系统的场景重建方案
11
作者 杨磊 李桂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7期202-206,共5页
为使单目视觉系统获得动态观测并密集重建场景内大型目标的能力,提出一种使用动态观测系统重建场景的方法,设计一套用于实现的系统方案。采用稀疏式的数据更新方法,维护观测数据以降低更新率,从而达到削减系统负担的目的。拟合参考平面... 为使单目视觉系统获得动态观测并密集重建场景内大型目标的能力,提出一种使用动态观测系统重建场景的方法,设计一套用于实现的系统方案。采用稀疏式的数据更新方法,维护观测数据以降低更新率,从而达到削减系统负担的目的。拟合参考平面,以筛选数据内点进行外点抑制。细分多边形初始化模型,通过混合建模的方法局部优化模型曲面,以达到稀疏到密集重建目标结构模型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tM=tN=0.65时,当维护判定参数tM=tN=0.5时,数据更新次数由9次降为6次,观测点集由4154降为3414,相应的外点比例由20.94%下降到17.19%。在2次细分的条件下,最终模型片元数由86712减少为71 631,降低了系统负担,并且重建的视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密集重建 稀疏观测 宽基线 窄基线 混合建模
下载PDF
基于VI-SLAM的四旋翼自主飞行与三维稠密重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辉灿 吕强 +2 位作者 卫恒 王阳 梁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5-222,共8页
提出全自主的微型飞行器,使用板载传感器实现三维的同时定位与稠密重构。在ORB-SLAM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实现了视觉-惯导的传感器融合,提高了系统的稳健性和精度以满足微型飞行器自主飞行的要求。由于ORB-SLAM系统创建的... 提出全自主的微型飞行器,使用板载传感器实现三维的同时定位与稠密重构。在ORB-SLAM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实现了视觉-惯导的传感器融合,提高了系统的稳健性和精度以满足微型飞行器自主飞行的要求。由于ORB-SLAM系统创建的稀疏的特征地图不能用于微型飞行器的避障和导航,使用双目摄像机提出了改进的构建地图的方法,由稀疏特征点地图扩展为稠密的八叉树地图。通过EuRoC数据集进行评估,可以验证本文算法较基于关键帧的视觉-惯导算法平均精度提升了1倍。将本文算法应用于所搭建的四旋翼自主飞行平台,仅依靠板载传感器和处理器,实现了全自主飞行与稠密地图构建,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传感器融合 微型飞行器 三维稠密重构
原文传递
基于稀疏重建和激光实境复制的电力工程建模方法
13
作者 周鑫 胡轶龙 +2 位作者 张潇 李豪 李卓彬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4期191-195,共5页
由于机载激光雷达生成的原始点云数据存在质量较差且离散点多的问题,故难以直接应用于模型重建与电力工程的管理中。因此,文中基于稀疏-稠密算法和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模型重建算法。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来获取多帧输电线路... 由于机载激光雷达生成的原始点云数据存在质量较差且离散点多的问题,故难以直接应用于模型重建与电力工程的管理中。因此,文中基于稀疏-稠密算法和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模型重建算法。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来获取多帧输电线路点云数据,并使用索引树近邻搜索法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及离散数据过滤,进而得到重建的点云数据。通过稀疏重建算法对重建后数据中的框架特征加以提取,同时引入稠密算法进行框架填充,完成输电线路内容的重建。经实验测试表明,所提算法的点云提取误差仅为8.42 cm,在对比算法中性能最优。且重建后的模型可应用于电力工程验收、巡检等实际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索引树近邻搜索法 稀疏重建算法 稠密重建算法 电力工程管理 激光雷达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点云质量优化方法
14
作者 赵春晨 王宁 +1 位作者 杨谦 李捷斌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0期66-70,76,共6页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城市级三维实景建模中,但对于建筑物的精细建模,倾斜摄影测量的测量精度还不能满足要求,密集重建生成的密集点云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城市建筑为规则建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城市级三维实景建模中,但对于建筑物的精细建模,倾斜摄影测量的测量精度还不能满足要求,密集重建生成的密集点云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大部分城市建筑为规则建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点云质量优化方法,用于提升采用倾斜摄影测量密集重建点云的数据质量,并与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优化提升密集重建点云的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数据质量优化 密集重建点云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分割的360全景图的显著性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群 林春雨 +2 位作者 赵耀 李雅茹 刘美琴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5-1061,共7页
与常规2D图像不同,360全景图包含当前空间的全部视觉信息,因而在视频监控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用户在某一时刻只能观看到一定的视角,因此,360全景图的显著性区域检测对于视角预测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多角度分割的360... 与常规2D图像不同,360全景图包含当前空间的全部视觉信息,因而在视频监控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用户在某一时刻只能观看到一定的视角,因此,360全景图的显著性区域检测对于视角预测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多角度分割的360全景图的显著性检测。首先将全景图进行多角度分割,将分割结果分别投影到立方体上以去除一定畸变;然后对每个立方体面通过稠密稀疏重建进行显著性计算;最后再将每个面的显著图投影到经纬映射方式的矩形上,进行多角度融合以获得最终的显著图。通过人工标注的全景图显著区域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准确检测出360全景图的显著区域,并优于当前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全景图 显著性检测 多角度分割 稠密重构误差 稀疏重构误差
下载PDF
基于两重误差重构的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明喆 王鲁平 张路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2-969,共8页
通过SLIC分割算法将图像分成多个超像素区域后,利用重构误差进行视觉显著性检测。首先提取图像边缘的超像素区域作为背景模板,然后利用这些模板构建两重外观模型:稀疏外观模型及稠密外观模型。对于每一块图像区域,首先计算稠密重构误差... 通过SLIC分割算法将图像分成多个超像素区域后,利用重构误差进行视觉显著性检测。首先提取图像边缘的超像素区域作为背景模板,然后利用这些模板构建两重外观模型:稀疏外观模型及稠密外观模型。对于每一块图像区域,首先计算稠密重构误差及稀疏重构误差,然后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得到的上下文对重构误差进行传播,再利用贝叶斯准则融合稀疏型检测结果及稠密型检测结果,最后通过综合多尺度重构误差信息及修正的目标基高斯模型信息实现像素级显著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像素 稠密重构误差 稀疏重构误差 显著性检测
下载PDF
面向开放道路场景的实时稠密建图研究
17
作者 李新利 毛昊 +1 位作者 王武 杨国田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7-754,共8页
针对智能驾驶领域建图效率低、建图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且用于室外开放道路场景的两阶段稠密建图算法。算法由外参实时标定模块和建图模块组成,外参实时标定模块基于道路场景中典型语义和几何特征构建约束并进行优化... 针对智能驾驶领域建图效率低、建图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且用于室外开放道路场景的两阶段稠密建图算法。算法由外参实时标定模块和建图模块组成,外参实时标定模块基于道路场景中典型语义和几何特征构建约束并进行优化,实现对传感器间外参的实时在线标定;建图模块的核心在于一种两阶段增量式建图算法,根据智能驾驶中对不同区域的建图精度要求,先后分别对整个场景以及路面区域进行逐帧增量式粗糙建图和抽帧精细建图,粗糙建图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精细建图实现了对交通标志等路面表面纹理的精确还原。在室外开放道路场景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室外大尺度场景下进行实时稠密建图,且建图精度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道路场景 实时稠密建图 多传感器融合 外参标定 增量式建图
下载PDF
基于显著性检测与改进Hough变换方法识别未成熟番茄 被引量:34
18
作者 马翠花 张学平 +3 位作者 李育涛 林松 肖德琴 张连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19-226,共8页
通过自动识别自然环境下获取果实图像中的未成熟果实,以实现自动化果实估产的目的。该文以番茄为对象,根据视觉显著性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基于密集和稀疏重构(dense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DSR)的显著性检测方法检测未成熟番茄果实图... 通过自动识别自然环境下获取果实图像中的未成熟果实,以实现自动化果实估产的目的。该文以番茄为对象,根据视觉显著性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基于密集和稀疏重构(dense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DSR)的显著性检测方法检测未成熟番茄果实图像,该方法首先计算密集和稀疏重构误差;其次使用基于上下文的重构误差传播机制平滑重构误差和提亮显著性区域;再通过多尺度重构误差融合与偏目标高斯细化;最后通过贝叶斯算法融合显著图得到DSR显著灰度图。番茄DSR灰度图再经过OTSU算法进行分割和去噪处理,最终使用该文提出的改进随机Hough变换(randomized hough transform,RHT)圆检测方法识别番茄果簇中的单果。结果显示,该文方法对未成熟番茄果实的正确识别率能达到77.6%。同时,该文方法与人工测量的圆心和半径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0.98和0.76,研究结果为估产机器人的多种果实自动化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识别 算法 产量估计 密集与稀疏重构 随机HOUGH变换 番茄
下载PDF
基于变分光流的三维运动检测与稠密结构重建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聪炫 陈震 +1 位作者 黎明 孙开琼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5-1323,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理论的由稠密光流检测图像中目标物体三维运动与结构的直接方法。首先在透视投影模型下将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参数与图像光流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未知量是三维运动参数的能量函数,然后使用变分方法直接求出图像中目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理论的由稠密光流检测图像中目标物体三维运动与结构的直接方法。首先在透视投影模型下将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参数与图像光流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未知量是三维运动参数的能量函数,然后使用变分方法直接求出图像中目标运动物体的三维运动参数,最后由求出的三维运动参数恢复物体表面的三维稠密结构及图像光流。该方法在对目标物体进行三维运动检测时省略了"光流计算"这一中间过程,避免了图像光流计算给三维运动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影响和时间消耗。多组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较好的鲁棒性和较快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运动检测 稠密结构重建 变分光流算法 直接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典型技术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海迅 罗健欣 +2 位作者 张艳艳 郑义桀 潘志松 《软件导刊》 2023年第9期9-24,共16页
三维重建是计算视觉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其中,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发展较为成熟,算法流程清晰,备受研究者关注。主要技术包括: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稀疏点云重建、稠密点云重建、三... 三维重建是计算视觉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其中,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方法发展较为成熟,算法流程清晰,备受研究者关注。主要技术包括:特征点检测与匹配、稀疏点云重建、稠密点云重建、三维表面重建、纹理图像创建等。梳理图像三维重建完整流程,选取重点环节介绍典型技术,并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对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三维重建 稀疏点云重建 稠密点云重建 典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