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元复掺制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耿靖玮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5-8,16,共5页
以制备的活性粉末自密实混凝土(RPC-SCC)为基准,进行配比优化。使用河砂代替石英砂,根据紧密堆积理论,试配出达到最大密实状态的河砂掺配比例为细砂(0.15~0.3)mm∶中砂(0.3~0.6)mm∶粗砂(0.6~1.18)mm=0.18∶0.42∶0.4;绝对体积法进行配... 以制备的活性粉末自密实混凝土(RPC-SCC)为基准,进行配比优化。使用河砂代替石英砂,根据紧密堆积理论,试配出达到最大密实状态的河砂掺配比例为细砂(0.15~0.3)mm∶中砂(0.3~0.6)mm∶粗砂(0.6~1.18)mm=0.18∶0.42∶0.4;绝对体积法进行配比设计,利用石灰石粉等体积取代基准配比中的石英石粉,偏高岭土等体积取代硅灰;粉煤灰、矿粉内掺取代部分水泥;使用普通混凝土养护工艺(温度(20±1)℃,相对湿度>95%),制得水泥占胶材40.88%,坍落扩展度660 mm、28 d标养强度106.9 MPa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堆积理论 绝对体积法 河砂 偏高岭土 石灰石粉
下载PDF
极细高硅型铁尾矿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顾晓薇 徐建宇 +3 位作者 贾泽藩 韩继宝 陈亮霄 阿如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5,共5页
基于骨料堆积理论和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利用辽宁地区的高硅型铁尾矿砂替代天然河砂制备绿色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针对其浆体性能和力学性能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砂替代量的增大,UHPC浆体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含气量逐... 基于骨料堆积理论和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利用辽宁地区的高硅型铁尾矿砂替代天然河砂制备绿色新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针对其浆体性能和力学性能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砂替代量的增大,UHPC浆体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含气量逐渐增大;UHPC试件的抗折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大有所上升,但7 d抗压强度随着铁尾矿砂掺量的增大而减小,而28 d龄期的抗压强度随着铁尾矿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并在40%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型铁尾矿 最紧密堆积理论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
3
作者 王开凤 李存 +2 位作者 王长林 袁文 朱云升 《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建设超高薄壁特大型桥梁对混凝土性能具有一定要求。文中依托四川某特大型悬索桥主塔建设,基于致密堆积理论配制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并对其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掺量的II级粉煤灰,坍落度增加10.4%,28 d抗压降低3.6%。8... 建设超高薄壁特大型桥梁对混凝土性能具有一定要求。文中依托四川某特大型悬索桥主塔建设,基于致密堆积理论配制C30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并对其性能与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掺量的II级粉煤灰,坍落度增加10.4%,28 d抗压降低3.6%。8%掺量的CEA膨胀剂28 d抗压强度比未添加膨胀剂的对照组降低14.1%,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降低13.2%与3.8%。同时SEM试验结果表明加入10%的CEA膨胀剂自密实混凝土产生了过度膨胀,内部结构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细石混凝土 致密堆积理论 性能调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徐变控制
4
作者 李福海 唐慧琪 +4 位作者 李继芸 刘梦辉 王江山 陈爽 徐腾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2,共9页
为降低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幅度,针对弹性模量与徐变2种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骨料紧密堆积理论的配合比优化控制方法,并对比原配合比研究了优化控制方法对不同龄期与环境下的弹性模量与徐变的影响;结合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为降低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幅度,针对弹性模量与徐变2种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基于骨料紧密堆积理论的配合比优化控制方法,并对比原配合比研究了优化控制方法对不同龄期与环境下的弹性模量与徐变的影响;结合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与MIP(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试验,从混凝土微观层面分析优化机理,以CEB-FIP(1990)模型为基础,提出考虑弹性模量成熟度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优化控制方法对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界面过渡区面积的增加限制了后期弹性模量的发展;相同条件下,优化后混凝土徐变系数较原配合比降低了12%~23%;环境对混凝土徐变影响与优化控制方法相比占主导作用,不同环境下混凝土徐变变化幅度在45%~60%;混凝土徐变随加载龄期延长而减小,且优化后混凝土在较小加载龄期时,徐变仍比较大加载龄期的原配合比混凝土徐变降低3%~13%;优化后混凝土早龄期内部孔隙与微裂缝数量减少,改善了混凝土内部结构;修正后的CEB-FIP(1990)模型对徐变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堆积理论 弹性模量 徐变 CEB-FIP(1990)模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颗粒级配对高掺量粉煤灰干混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霞 卓锦德 +3 位作者 季宏伟 董阳 李俏 王珂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77-1880,共4页
依据颗粒紧密堆积理论,一般采用Andreasen方程计算粉体紧密堆积用于表征粉体颗粒的级配作用。通过研究不同粒径粉煤灰对高粉煤灰掺量干混砂浆的性能影响,研究得出:颗粒太细的粉煤灰,会更加偏离原来的紧密堆积状态,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微... 依据颗粒紧密堆积理论,一般采用Andreasen方程计算粉体紧密堆积用于表征粉体颗粒的级配作用。通过研究不同粒径粉煤灰对高粉煤灰掺量干混砂浆的性能影响,研究得出:颗粒太细的粉煤灰,会更加偏离原来的紧密堆积状态,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微观填充的补强作用,反而大大降低强度。因此,使用粉煤灰与水泥复合掺配时,特别是高粉煤灰掺量,需要考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补充作用,使胶凝材料的颗粒粒径分布更趋近于紧密堆积,从而提高基体材料的密实度,保持较高干混砂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粉煤灰 干混砂浆 最紧密堆积理论 颗粒级配
下载PDF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的自密实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时宇 罗小东 +3 位作者 彭丙杰 吴涛 陶俊 黄小川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9期17-22,共6页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对砂石和胶凝材料进行了最紧密堆积设计,选用最佳配合比制备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m2区砂∶m3区砂=6∶4,m5~10 mm石∶m5~10 mm石=4∶6,水泥、粉煤灰、矿粉...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对砂石和胶凝材料进行了最紧密堆积设计,选用最佳配合比制备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m2区砂∶m3区砂=6∶4,m5~10 mm石∶m5~10 mm石=4∶6,水泥、粉煤灰、矿粉质量比为7.0∶0.5∶2.5,水胶比为0.35,膨胀剂掺量为5%时,所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良好,扩展度可达660~680 mm,T500为4~6 s,28 d抗压强度>40 MPa,56 d干燥收缩≤400×10-6,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紧密堆积原理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理论与磷石膏高质利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元 吴赤球 +5 位作者 吕伟 刘康宁 尹天一 刘雪 付诗媛 余睿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干堆积、湿堆积、化学堆积、复杂原料的等效堆积等方面综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配合比设计理论从MAA模型发展至全尺度物理和化学协同堆积模型的过程,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理论设计精度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借助UHPC设计理论实现... 从干堆积、湿堆积、化学堆积、复杂原料的等效堆积等方面综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配合比设计理论从MAA模型发展至全尺度物理和化学协同堆积模型的过程,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理论设计精度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借助UHPC设计理论实现固废高质化利用和混凝土高性能协同提升的可行性,可为UHPC原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 人工智能 磷石膏 高质化
下载PDF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low-damage,ideal packing,film-forming amphoteric/sulfonation polymer drilling fluids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洪霞 鄢捷年 +1 位作者 舒勇 赵胜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29-433,共5页
Low-permeability dense reservoirs,including micro-fractured reservoirs,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 of clay substances,high original water saturation,high sensitivity to invasive fluids,high capillary pr... Low-permeability dense reservoirs,including micro-fractured reservoirs,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 of clay substances,high original water saturation,high sensitivity to invasive fluids,high capillary pressure,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anisotropic,high flow-resistance and micro pore throats etc,.Generally they also have lots of natural micro fractures,probably leading to stress sensibility.Main damaging factors in such reservoirs are water-sensibility and water-blocking caused by invasive fluids during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s.Once damaged,formation permeability can rarely recovered.Numer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amaging extent of water-blocking ranges from 70% to 90%.Main damaging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blocking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Also some feasible precaution or treating approaches of water-blocking were put forward.In a laboratory setting,a new multi-functional drilling fluid composed mainly of amphion polymer,sulfonation polymer,high effectively preventive water-blocking surfactants,ideal packing temporary bridging agents(TBA) and film-forming agents,etc.,were developed.New low-damage drilling fluids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good rheological properties,excellent effectiveness of water-blocking prevention,good temporary plugging effect,low filtration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API filtration≤5 mL,HTHP filtration≤10 mL,mud cake frictional coefficient≤0.14,permeability recovery>81%),can efficiently prevent or minimize damage,preserve natural formation 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nvestment effect in TUHA Jurassic dense sandstone reservoir formation with low-permeability,the only one developing integrated condense gas field.Some references can be provided to similar reservoir 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dense gas condense reservoir AMPHION and SULFONATION polymer drilling fluid DAMAGE controlling water-blocking ideal packing theory(IPT) film-forming agen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设计方法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立久 刘慧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共4页
通过对球体颗粒的堆积和填充特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和填料的用量。结合逐级堆积理论和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粗集... 通过对球体颗粒的堆积和填充特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和填料的用量。结合逐级堆积理论和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粗集料级配调整的数学公式,根据这些数学公式,得出了3种不同的设计级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质量分数为74%,细集料质量分数为15.2%,填料质量分数为10.8%;集料的3种级配的体积参数均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3种级配形成的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也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分形理论 级配设计 填充理论 堆积理论
下载PDF
基于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的真空搅拌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波 欧志华 奉瑞萍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为配制轻骨料混凝土,选用中空玻璃微珠和页岩陶粒作为减重材料,并基于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确定了水泥—玻璃微珠—硅灰体系的组成和用量。依照绝对体积法计算各组分的配合比,设计了3组不同胶凝体系与骨料体系比例的混凝土,最后选用比强... 为配制轻骨料混凝土,选用中空玻璃微珠和页岩陶粒作为减重材料,并基于颗粒最紧密堆积理论确定了水泥—玻璃微珠—硅灰体系的组成和用量。依照绝对体积法计算各组分的配合比,设计了3组不同胶凝体系与骨料体系比例的混凝土,最后选用比强度最高的一组,运用真空搅拌技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对比研究了不同真空度下混凝土的3 d、28 d的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成功配制出了表观密度小于1350 kg/m^(3)、抗压强度大于40 MPa的轻骨料混凝土,可为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紧密堆积理论 绝对体积法 真空搅拌 表观密度 抗压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