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生理群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21
1
作者 邢肖毅 黄懿梅 +1 位作者 安韶山 闫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608-5614,共7页
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对黄土高原洞子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植被恢... 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对黄土高原洞子沟流域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随植被恢复而增加,三者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74、4和31倍,其中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在铁杆蒿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亚硝化细菌数量在丁香群落最低,辽东栎群落最高;2)植被恢复对各氮素生理群影响不同,对氨化细菌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反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3)各氮素生理群数量差异较大,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研究区氨化细菌占总数的75%—80%,反硝化细菌占20%—25%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4)土壤理化性质与各功能菌关系紧密,其中,土壤容重和硝态氮含量与微生物数量相关性最大,全钾、矿化氮和微生物量氮也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植物群落 氨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龙雯 陈存社 +1 位作者 汪萍 翟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8-30,共3页
为研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从实验室驯化培养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1株反硝化细菌P7,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7与睾丸酮... 为研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从实验室驯化培养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1株反硝化细菌P7,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7与睾丸酮假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稻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raminea)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65%。可初步判定其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后,将其鉴定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的睾丸酮假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16S RRNA 分离鉴定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3 位作者 董玉红 孙启武 周新华 李峰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 ×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 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3年6,8,10月从0~10 cm和10~20 cm 土层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固氮菌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硝酸和亚硝酸细菌数量采用 MPN-Griess 比色法,反硝化细菌(厌氧)采用酚二磺比色法。【结果】各处理的0~10 cm土层中固氮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随着氮沉降量增加,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低于60 kg·hm -2 a -1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0~10 cm 土层亚硝酸细菌数量,随铵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 N1或 N2处理达到最大值;施硝态氮时,菌落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最终趋于平稳。在6月,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沉降量相同,但0~10 cm 土层中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8月和10月的硝酸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氮沉降量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且在相同氮素沉降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反硝化细菌的时间变化与其他菌落不同,施铵态氮时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反,施加硝态氮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较平缓,NO3--N的 N4处理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0~10 cm土层的固氮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固氮菌 硝酸细菌 亚硝酸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海水养殖废水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鑫 王素英 +2 位作者 池凌钰 王英卓 林翠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08-4910,4994,共4页
[目的]探讨海水养殖废水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亚硝化细菌筛选和反硝化细菌筛选方法,从海水养殖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各1株,命名为ZW38和ZL5,并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鉴定,菌... [目的]探讨海水养殖废水氨氮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亚硝化细菌筛选和反硝化细菌筛选方法,从海水养殖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各1株,命名为ZW38和ZL5,并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鉴定,菌株ZW38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菌株ZL5属于副球菌属。两菌株在37℃条件均获得最大生物量,但菌株ZW38生长缓慢,最适生长pH值是6.0~8.0;而菌株ZL5的稳定期较长,到38 h时达到最大生物量,最适生长pH值是6.0~7.5。当摇床转速为130 r/m in时,菌株ZW38在装液量为40 m l/250 m l时生长最好;菌株ZL5在装液量为20 m l/250 m l^80 m l/250 m l的生长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将ZW38和ZL5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将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态氮降解成为对环境无毒无害的气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亚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分离筛选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养殖水体复合功能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春晖 于岚 +2 位作者 郑先强 王连生 吴新世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针对养殖水体中因氨态氮、硫化氢和小分子有机酸富营养化引起的污染问题,分离筛选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和生物絮凝菌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污染物治理菌株,经优化配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功能菌,结果表明:硝化细... 针对养殖水体中因氨态氮、硫化氢和小分子有机酸富营养化引起的污染问题,分离筛选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和生物絮凝菌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污染物治理菌株,经优化配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功能菌,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对氨态氮的去除率达97.8%,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95.7%,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6.4%,光合细菌和硫化细菌对硫化氢的去除率为55%,微生物絮凝菌的絮凝效率为83%;复合功能菌对CODCr、NH4+-N,总氮、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3%,89.6%,88.7%和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光合细菌 硫化细菌 微生物絮凝菌
下载PDF
用反硝化微生物脱除铀水冶工艺废水中的NO_3^-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 孟运生 +1 位作者 郑英 樊保团 《湿法冶金》 CAS 2005年第4期212-217,共6页
介绍了反硝化细菌菌种的采集和驯化培养方法,研究了溶液pH,SO42-、Cl-、NO3-质量浓度,CH3OH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硝化细菌脱除NO3-的影响;并用活性炭粒料生物滤床进行了脱除NO3-的连续试验。当按1 g NO3-投加1 mL CH3OH时,NO3... 介绍了反硝化细菌菌种的采集和驯化培养方法,研究了溶液pH,SO42-、Cl-、NO3-质量浓度,CH3OH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硝化细菌脱除NO3-的影响;并用活性炭粒料生物滤床进行了脱除NO3-的连续试验。当按1 g NO3-投加1 mL CH3OH时,NO3-的脱除率>99%;生物滤床的脱NO3-负荷可达12~16 kg/(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硝酸根 反硝化细菌 生物滤床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复合硝化菌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文林 沈锦玉 +3 位作者 潘晓艺 姚嘉赟 徐洋 郝贵杰 《水产养殖》 CAS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应用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草鱼、淡水青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对小白鼠进行了30d喂养试验,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和草鱼的96hLD50>1000mg/L,对淡水青虾的96hLD50>500mg/L。以每天50... 应用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草鱼、淡水青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对小白鼠进行了30d喂养试验,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和草鱼的96hLD50>1000mg/L,对淡水青虾的96hLD50>500mg/L。以每天500、250和50mg/只的剂量分别拌饵投喂小白鼠30d,小白鼠的体表外观,运动能力及内脏器官与对照组无差异,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菌 亚硝化菌 毒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利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的强度
8
作者 胡连生 商曙辉 +2 位作者 王淑芳 陈冠雄 吴劼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4-17,共4页
土壤中反硝化菌和固氮菌的作用强度与其产生的N_2O及C_2H_2还原成C_2H_4的量有一定关系。本文报导了为测定土壤中微量的N_2O、C_2H_2和C_2H_2数量,所建立的双柱双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测定的二维气相色谱法。此法能简单、快速、准确地反... 土壤中反硝化菌和固氮菌的作用强度与其产生的N_2O及C_2H_2还原成C_2H_4的量有一定关系。本文报导了为测定土壤中微量的N_2O、C_2H_2和C_2H_2数量,所建立的双柱双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测定的二维气相色谱法。此法能简单、快速、准确地反映出土壤中反硝化菌和固氮菌的作用强度。文中对仪器装置、色谱条件、样品处理、干扰物的消除、最小检测浓度、重复性、方法应用等进行了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反硝化菌 固氮菌 土壤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邵晴 余晓斌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减少水体的亚硝态氮污染。方法:通过BTB平板初筛及反硝化培养基复筛得到目的菌,并探讨了不同溶解氧浓度、自然水体环境对该菌株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分离到1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细菌A1,该菌的反硝化作用主要... 目的: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减少水体的亚硝态氮污染。方法:通过BTB平板初筛及反硝化培养基复筛得到目的菌,并探讨了不同溶解氧浓度、自然水体环境对该菌株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分离到1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细菌A1,该菌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在溶解氧浓度为5mg/L时,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达到99%,在自然水体环境中当碳氮摩尔比为10∶1时,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达99%。结论:筛选到一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A1,将其应用于治理养殖水体的亚硝态氮污染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作用 亚硝酸盐 筛选
下载PDF
海洋氮循环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晓姗 刘杰 于建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7期5057-5064,共8页
氮素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内容一直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简述氮循环各环节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海洋生物固氮、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 氮素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内容一直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简述氮循环各环节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海洋生物固氮、硝化、反硝化细菌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氮循环 固氮细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用于海水养殖水脱氮的反硝化细菌的诱变及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玉珊 齐树亭 +3 位作者 王晓宇 石玉新 李芳芳 高长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0,共6页
以实验室中已有的反硝化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对这株自然菌株进行氯化锂和紫外线照射诱变,得到2株硝酸盐还原率高且亚硝酸盐积累量低的突变体L02与Z06。在培养基中硝酸盐起始含量为1 mmol/L,静置培养的条件下,这2株突变株对硝酸盐的还原率... 以实验室中已有的反硝化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对这株自然菌株进行氯化锂和紫外线照射诱变,得到2株硝酸盐还原率高且亚硝酸盐积累量低的突变体L02与Z06。在培养基中硝酸盐起始含量为1 mmol/L,静置培养的条件下,这2株突变株对硝酸盐的还原率均能达到95%以上;摇床条件下培养,其还原率也能达到94%以上,且对亚硝酸盐的积累率均为0。经过5次传代实验,L02与Z06菌株对硝酸盐的还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说明其遗传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诱变 紫外线 氯化锂 硝酸盐还原率
下载PDF
纳污水体中好氧脱氮菌的筛选与氨氮去除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鲁冀 杨强 +2 位作者 李廷梅 吴小宁 郭东凡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32-5036,共5页
采用异养硝化培养基从城市纳污水体中富集好氧脱氮菌,将得到的富集菌种分离纯化,得到1株好氧脱氮菌NCl,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2.6%;好氧菌株NCl繁殖较快,生长3~4h即进人对数生长期,有一定实用意义。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菌NCl对氨氮... 采用异养硝化培养基从城市纳污水体中富集好氧脱氮菌,将得到的富集菌种分离纯化,得到1株好氧脱氮菌NCl,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2.6%;好氧菌株NCl繁殖较快,生长3~4h即进人对数生长期,有一定实用意义。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菌NCl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发现当pH为6~9之间、转速超过100r/min、温度为30℃、碳氮比为6~12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NCl在去除氨氮过程中pH值升高,且能在异养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脱氮菌 筛选 氨氮去除 纳污水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