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in a pre-denitrification process 被引量:37
1
作者 PENG Yong-zhen MA Yong WANG Shu-y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and to estim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for the predenitrification system using nitrate u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and to estim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for the predenitrification system using nitrate utilization rate (NUR) batch test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can b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ree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i.e. methanol, ethanol, and acetate,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of ethanol, acetate, and methanol reached up to 9.6, 12, and 3.2 mgN/(g VSS.h),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starch wastewater was only 0.74 mgN/(g VSS,h). By comparison, ethanol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external carbon source. NUR batch tests with starch wastewater and waste ethanol were carried out. The denitfification potential increased from 5.6 to 16.5 mg NO3-N/L owing to waste ethanol addition. By means of NUR tests, the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which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wastewater, to calcul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plant and to predict the nitrate effluent quality, as well a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carbon dosage control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enitrification process external carbon addition ETHANOL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下载PDF
不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稻田土壤中^(15)N标记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倪吾钟 沈仁芳 朱兆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9-523,共5页
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15N标记硝态氮反硝化作用的培养试验,结合15N气态损失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了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条件,可为进一步阐明稻田土壤中硝化-反硝... 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15N标记硝态氮反硝化作用的培养试验,结合15N气态损失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了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条件,可为进一步阐明稻田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氮素损失发生机制提供直接依据.结果表明,氧化和还原条件下均能进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在4周的培养试验期间,直接测得的氧化(Eh-290-330mV)和还原(Eh-114-42mV)条件下的15N气态损失分别占加入量的60.23±8.04%和83.89±4.79%.但是,氧化条件下反硝化作用速率明显减缓,外加的硝态氮的半衰期延长,显示了溶解Q2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对反硝化作用进程的模型研究表明速率常数及相应的半衰期作为土壤反硝化作用潜在能力的衡量指标可能优于传统的土壤反硝化势表征方法(反硝化作用百分率),而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测定与模型研究相结合则有可能对土壤及其他环境中的反硝化作用作出更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氧化还原电位 稻田土壤 硝态氮
下载PDF
水分和温度对旱地红壤硝化活力和反硝化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连峰 蔡祖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560,共5页
采集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和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分别在4C冰箱内保存(O),室温下湿润(M)和淹水(F)培养110天后测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势、反硝化势和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但显著... 采集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和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分别在4C冰箱内保存(O),室温下湿润(M)和淹水(F)培养110天后测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势、反硝化势和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但显著抑制它们的硝化和反硝化活力。湿润有利于保持硝化细菌的硝化活力,而淹水则有利于保持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活力,但均不利于硝化细菌和反硝细菌的存活。由此说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测定的项目,应采用不同的土壤样本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硝化势 反硝化势 反硝化酶活性
下载PDF
A/O生物脱氮工艺的反硝化动力学试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勇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通过SBR反应器间歇试验,研究了投加外碳源后系统的反硝化潜力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向原有淀粉废水中投加外碳源乙醇废液后,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反硝化速率由0.74mg/(g?h)增加到2.11mg/(g?h),反硝化潜力由... 通过SBR反应器间歇试验,研究了投加外碳源后系统的反硝化潜力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向原有淀粉废水中投加外碳源乙醇废液后,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反硝化速率由0.74mg/(g?h)增加到2.11mg/(g?h),反硝化潜力由5.6mg/L增加到16.2mg/L.脉冲投加淀粉废水进行缺氧反硝化间歇试验,可以获得系统污泥动力学信息,确定原水的反硝化潜力,并可估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总反硝化潜力,因此可以预测获得最小出水硝酸氮浓度的控制策略.相对于COD/N,如果确定了系统反硝化潜力和污水水质能获得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潜力 COD/N 反硝化速率 反硝化动力学 污水特性
下载PDF
水耕植物过滤法净水系统底泥硝化反硝化潜力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先宁 吕锡武 +2 位作者 宋海亮 西村修 稻森悠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通过测定水耕植物过滤法 (HydroponicBio filterMethod ,HBFM)水质净化系统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以及底泥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密度 ,定量研究了该系统底泥的硝化及反硝化潜力沿水流方向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中游底泥硝化潜力最大 ,... 通过测定水耕植物过滤法 (HydroponicBio filterMethod ,HBFM)水质净化系统中底泥的硝化、反硝化潜力以及底泥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密度 ,定量研究了该系统底泥的硝化及反硝化潜力沿水流方向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中游底泥硝化潜力最大 ,为 4 . 76× 10 -6g/ (g·h) ;上游底泥反硝化潜力最大 ,为 8. 1× 10 -7g/ (g·h) ;底泥中亚硝酸菌的密度分布与硝化潜力的分布一致 .结果还表明 ,提高HBFM系统氮去除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硝化反硝化区域分布 ,从而提高系统的反硝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植物过滤法 底泥 硝化潜力 反硝化潜力
下载PDF
长白山4种森林土壤反硝化潜力及产物组成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海霞 周鑫斌 +1 位作者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淹水厌氧密闭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长白山4种森林土壤的反硝化势以及气态产物N2O、NO和N2的产生量。供试4种森林土壤均呈酸性,pH(H2O)4.5~5.3,有机碳含量24.6~83.0 g kg-1。结果表明,长白山4种典型森林土壤反硝化势及反硝化产物... 采用淹水厌氧密闭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长白山4种森林土壤的反硝化势以及气态产物N2O、NO和N2的产生量。供试4种森林土壤均呈酸性,pH(H2O)4.5~5.3,有机碳含量24.6~83.0 g kg-1。结果表明,长白山4种典型森林土壤反硝化势及反硝化产物中氮氧化物的比例差异很大。土壤反硝化势强弱顺序依次为:阔叶红松>白桦>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pH的相关性不显著。比较加乙炔和不加乙炔处理发现,在培养过程中,N2O始终是反硝化的主要产物,占反硝化产物的比例变化于50%~85%之间,不随培养时间而发生显著的变化,与土壤pH呈弱负相关关系(p=0.22)。反硝化产物中,NO仅占0.2%~2.4%,随培养时间也未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的对数负相关关系(p<0.05)。上述结果表明,长白山森林土壤反硝化过程并不能有效地将活性氮转化为惰性氮,反硝化作用的生态环境意义需要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反硝化势 森林土壤 N2O NO N2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水体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飞跃 杨绒 +2 位作者 遆超普 马爱军 颜晓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4-860,共7页
2007年5、8、11月和2008年2月,在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的河流和水库中,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无扰动采样器采集了沉积物柱样,使用乙炔抑制法进行培养试验,并测定了沉积物上覆水的温度(T)、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溶解性... 2007年5、8、11月和2008年2月,在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的河流和水库中,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无扰动采样器采集了沉积物柱样,使用乙炔抑制法进行培养试验,并测定了沉积物上覆水的温度(T)、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溶解性氮(TDN)的浓度,以及沉积物有机质(OM)和全氮(TN)含量,研究了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水体沉积物反硝化潜势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8.85~64.04μg.m-.2h-1之间、水库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5.01~28.18μg.m-2.h-1之间.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与上覆水的温度、NH4+-N、NO3--N和TDN的浓度,及沉积物的OM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库 沉积物 反硝化潜势 农业流域
原文传递
农田土壤剖面反硝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范晓晖 朱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4,共8页
用培育法研究了我国3种农田土壤剖面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土剖面各层上壤中以0~20cm土壤的反硝化活性为最高,培育20天时的反硝化活性达到49%,而下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除52~65cm土层外,则都很低;加葡... 用培育法研究了我国3种农田土壤剖面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土剖面各层上壤中以0~20cm土壤的反硝化活性为最高,培育20天时的反硝化活性达到49%,而下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除52~65cm土层外,则都很低;加葡萄糖或肥土清液,明显地提高了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且以前者的作用更大些,但加磷则无此作用。黄泥土(中等肥力)剖面中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也以0~20cm土壤为最高。培育20天时的反硝化活性达到74%,随剖面深度的加深,反硝化活性逐渐减小。加葡萄糖和肥土清液对表土的反硝化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却明显地提高了40~100cm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但加磷对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则都无明显的影响。红壤(花生地)剖面中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都极低。加葡萄糖或肥土清液能提高表土的反硝化活性,但对其下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却没有影响。加磷未能提高各层土壤的反硝化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培育20天土壤反硝化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27^(**)),而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pH无此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反硝化活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姚晓龙 徐会显 +1 位作者 唐陈杰 张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6-855,共10页
以鄱阳湖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别模拟了厌氧和好氧状态下的悬浮物反硝化潜力和过程,结果表明,厌氧和好氧状态下水体悬浮物均能够产生明显的反硝化作用.受乙炔抑制,其反硝化产物N2O的浓度累积随时间呈"慢-快-慢"的节律,浓... 以鄱阳湖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别模拟了厌氧和好氧状态下的悬浮物反硝化潜力和过程,结果表明,厌氧和好氧状态下水体悬浮物均能够产生明显的反硝化作用.受乙炔抑制,其反硝化产物N2O的浓度累积随时间呈"慢-快-慢"的节律,浓度累积曲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P<0.01).拟合结果显示:悬浮物浓度为30g/L时,厌氧培养条件下快增期反硝化速率达到(81.76±10.37)μmol N/(L·d),好氧环境下为(14.12±2.31)μmol N/(L·d).CO2浓度累积曲线同样符合逻辑斯谛模型,但好氧条件下CO2浓度累积极值较高,约为厌氧条件下的5倍,表明好氧条件下好氧呼吸占更大的比例.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与悬浮物浓度有关,相同悬浮物浓度下,好氧培养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较厌氧培养弱,且达到累积极值的时间更长,水体溶解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悬浮物反硝化作用.依据好氧培养的试验结果,估算得到鄱阳湖悬浮物全年反硝化导致的氮素净损失为1010t,约占鄱阳湖氮素年输入量的0.74%和鄱阳湖沉积物反硝化氮去除量的14%,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在氮素净去除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悬浮物 反硝化 潜力
下载PDF
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反硝化势和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军 王子芳 +2 位作者 王蓥燕 熊子怡 高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65-4574,共10页
为明确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势的影响,以柠檬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有机肥(M)、化肥配施生物炭(CFBC)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MBC)等5个处理,通过测定根际nirS型、nirK型和nosZ型反硝... 为明确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际土壤反硝化细菌和反硝化势的影响,以柠檬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化肥(CF)、有机肥(M)、化肥配施生物炭(CFBC)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MBC)等5个处理,通过测定根际nirS型、nirK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群落特征、反硝化势和土壤环境因子,明确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根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处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反硝化势47.7%,M和MBC处理分别显著增加反硝化势的2192.7%和1989.9%;M和MBC处理显著增加nirS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的基因拷贝数,CF和CFBC处理显著降低nirS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基因拷贝数,而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nirK型反硝化菌基因拷贝数.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H是nirS型反硝化菌丰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有机质(SOM)和铵态氮(NH_(4)^(+)-N)是nirK型反硝化菌的主要影响因子,pH、硝态氮(NO_(3)^(-)-N)和氮磷比(N/P)则是nosZ型反硝化菌的主要影响因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nirS型反硝化菌、nosZ型反硝化菌、pH、全氮(TN)和N/P是影响根际反硝化势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酸性紫色土中,化肥和猪粪有机肥配施生物炭条件下,nirS型和nosZ型反硝化菌是柠檬根际反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同时施肥通过调控根际土壤pH、TN和N/P影响反硝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炭 根际 反硝化势 反硝化细菌
原文传递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青山 欧阳运东 +2 位作者 肖孔操 陈浩 李德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26,共7页
硝化与反硝化是氮素生物地化循环的两个关键过程,同氮素有效性、氮流失及大气与水体质量安全等紧密相关。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三个典型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以耕作旱地为参照,分析不同植被群落... 硝化与反硝化是氮素生物地化循环的两个关键过程,同氮素有效性、氮流失及大气与水体质量安全等紧密相关。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恢复三个典型阶段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以耕作旱地为参照,分析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探讨植被恢复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潜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存在显著差异,硝化潜势均值在18.78~49.08 mg N/(kg.d)之间,具体表现为次生林>旱地≈灌丛≈草丛;反硝化潜势均值在4.09~15.43 mg N/(kg.d)之间,具体表现为次生林≈旱地>草丛≈灌丛。总体上,土壤硝化潜势要大于反硝化潜势,且均是植被演替后期阶段(次生林)显著高于早初期阶段(草—灌丛),草丛和灌丛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与有机碳(SOC)、硝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SOC、硝态氮含量、SMBN是影响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潜势的关键共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氮循环 硝化潜势 反硝化潜势 峰丛洼地 喀斯特
原文传递
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果园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正昕 高明 +3 位作者 熊子怡 王蓥燕 谢军 王子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55-6964,共10页
为研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土壤反硝化势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柠檬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有机肥(P)、化肥+生物炭(FP)和有机肥+生物炭(PP)共5个施肥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 为研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土壤反硝化势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柠檬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有机肥(P)、化肥+生物炭(FP)和有机肥+生物炭(PP)共5个施肥处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分别研究了反硝化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采用冗余分析(RDA)明确影响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运用PLS-PM分析揭示影响柠檬果园土壤反硝化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F)相比,有机肥和生物炭(P、FP和P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反硝化势,提高范围为147.8%~1445.3%.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处理较单施有机肥土壤反硝化势降低了23.8%.(2)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nirS和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化肥处理(F和FP)显著降低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施加生物炭的处理显著改变反硝化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但具体规律及机质尚不清晰.(3)RDA分析结果表明,施肥能通过改变C/N、WC、NO_(3)^(-)-N、SOC、AK和AP等土壤环境因子,从而影响土壤nirS、nirK和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4)PLS-PM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反硝化势与pH和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NO_(3)^(-)-N通过影响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间接影响土壤反硝化势.此外,nirK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是柠檬果园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导菌群.综上,有机肥主要通过调控土壤pH直接影响土壤反硝化势,通过调控NO-3-N含量影响nirK反硝化微生物丰度间接影响土壤反硝化势,有机肥配施生物炭能减缓单施有机肥造成的土壤反硝化势提高的情况,更适合在该地区果园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肥 反硝化势 反硝化微生物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NANANG Zulkarnaen 程谊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5,共8页
采用厌氧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的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N2O和N2的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N2O和N2的排放速率差异明显,土壤反硝化势强弱顺序依次为:竹林>茶园>林地>旱地。反硝化势与... 采用厌氧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的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N2O和N2的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N2O和N2的排放速率差异明显,土壤反硝化势强弱顺序依次为:竹林>茶园>林地>旱地。反硝化势与土壤有机碳(P<0.05)、厌氧培养期间土壤CO2累积排放量(P<0.01)、nirS基因丰度(P<0.05)和nirK基因丰度(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2累积排放量表征的易矿化碳是造成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反硝化势变化的66%(P<0.01)。不同利用方式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差异明显,旱地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均最低,表明土壤pH的提升并没有增加旱地红壤的反硝化损失风险和N2O排放速率。土壤易矿化有机碳含量也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的主要因素。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的丰度均与CO2累积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土壤易矿化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排放的主要因子。土壤pH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气态产物N2/N2O的主要因素,但是pH影响红壤N2/N2O的微生物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红壤 反硝化势 N2O排放速率 N2排放速率 利用方式
下载PDF
污水中不同COD组分下A/O脱氮工艺的反硝化效率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贺 袁林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3-1619,共7页
为了研究了不同COD组分进水对A/O工艺中反硝化的影响以及COD组分中溶解性易生物降解COD(SS)、颗粒性慢速可生物降解COD(XS)比例改变后系统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的变化。以连续流A/O反应器脱氮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物质投配量... 为了研究了不同COD组分进水对A/O工艺中反硝化的影响以及COD组分中溶解性易生物降解COD(SS)、颗粒性慢速可生物降解COD(XS)比例改变后系统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的变化。以连续流A/O反应器脱氮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物质投配量来配置3种SS比例分别为15%、30%和50%的城市污水,系统地考察了进水中SS比例对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中SS比例由15%增加到50%后,可以明显提高A/O系统TN的去除率,脱氮率由82%提高到89%。同时通过缺氧反硝化间歇实验,从反硝化动力学角度分析,进一步确定进水中SS比例对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的影响,发现进水SS比例分别为50%、30%和15%,系统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027 g NO-3-N/(g VSS·min)、0.022 g NO-3-N/(g VSS·min)和0.020 g NO-3-N/(g VSS·min),反硝化潜力分别为16.49、13.99和13.74 mg/L。可见随着进水中SS比例的升高,系统中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也相应增加。得出进水中COD组分不同,尤其是SS所占比例大小,是影响反硝化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反硝化速率 反硝化潜力 溶解性易生物降解COD(Ss)
原文传递
河流边滩硝化反硝化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肖静文 刘瑛 +2 位作者 冯晶红 罗俊雄 卢梓岩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探究河流边滩沉积物硝化反硝化潜力及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为河流边滩治理、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2021年7月以夏家寺河边滩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顺直河道与边滩沉积物的硝化反硝化潜力,并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其硝化反硝化潜力的... 探究河流边滩沉积物硝化反硝化潜力及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为河流边滩治理、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2021年7月以夏家寺河边滩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顺直河道与边滩沉积物的硝化反硝化潜力,并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其硝化反硝化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滩和顺直河道沉积物黏粒(clay)、总有机碳(TOC)、NH_(4)^(+)-N、NO_(2)^(-)-N、NO_(3)^(-)-N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且边滩沉积物各环境指标的平均值均大于顺直河道;(2)边滩沉积物硝化潜力(1.91±1.61)mg/(kg∙d)大于顺直河道(0.70±1.01)mg/(kg∙d)(P<0.05),在15 d培养期内硝化潜力随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各层硝化潜力大小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P<0.05),在前10 d培养期内边滩沉积物硝化活性大于顺直河道;(3)边滩沉积物反硝化潜力(85.99±12.06)mg/(kg∙d)大于顺直河道(38.93±30.46)mg/(kg∙d)(P<0.05),边滩和顺直河道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分别在培养1、3 d后达到最大值,反硝化活性分别在6、15 d达到最大值,10 d培养期内,顺直河道沉积物反硝化活性大于边滩;(4)河道沉积物硝化潜力与ORP、clay、TOC、NH_(4)^(+)-N、NO_(3)^(-)-N、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反硝化潜力与TOC、NH_(4)^(+)-N、NO_(3)^(-)-N、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滩 沉积物 硝化潜力 反硝化潜力
下载PDF
植物种类对野芷湖湖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雷芊芊 张翎 +4 位作者 胡荣桂 王砚 赵劲松 林杉 姜炎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6-1129,共14页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带有效去除氮素的关键氮循环过程,受到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究湖岸带不同植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通过调查测定野芷湖湖岸带9种常见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和反硝化潜...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带有效去除氮素的关键氮循环过程,受到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究湖岸带不同植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通过调查测定野芷湖湖岸带9种常见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和反硝化潜势,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阐明植物种类影响反硝化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种植植物会改变湖岸带土壤的理化指标,植物根际土的硝态氮(NN)、铵态氮(AN)、总碳(TC)、总氮(T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等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其中柳树、黄素馨、喜旱莲子草根际土的TC、DOC、TN、NN显著高于其他物种,桂树的根际和非根际土的pH均显著低于其他物种;(2)植物根际土的微生物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apA、nirS、nirK和nosZ)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其中柳树、黄素馨、喜旱莲子草根际土的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他物种,pH、TN、NN和DOC等对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较大;(3)根际土的反硝化潜势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其中柳树、桂树、黄素馨根际土的反硝化潜势显著高于其他物种,黄素馨非根际土的反硝化潜势也较高,pH、DOC、TN以及napA、nirS、norB基因丰度等对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说明植物根际微环境更有利于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湖岸带种植植物时可考虑不同的常绿和落叶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来提高湖岸带的氮素截留能力,以减少由过量氮素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导致的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反硝化潜势 湖岸带 反硝化功能基因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厨余发酵液与乙酸钠、葡萄糖脱氮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喆 王晓昌 +2 位作者 张永梅 李玉友 乔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2-366,共5页
通过与乙酸钠、葡萄糖对比,利用批式实验方法对厨余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不同COD/N条件下,对3种碳源的反硝化NOx--N去除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当COD/N=6.5时,厨余发酵液可以满足反硝化对电子供体的要求,其反... 通过与乙酸钠、葡萄糖对比,利用批式实验方法对厨余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不同COD/N条件下,对3种碳源的反硝化NOx--N去除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当COD/N=6.5时,厨余发酵液可以满足反硝化对电子供体的要求,其反硝化潜能PD=0.146 g NOx--N/g COD。然后,在COD/N=5.0条件下,利用动力学方程对反硝化过程进行分段模拟,发现厨余发酵液组在Ss降解阶段的比反硝化速率为7.44 mg NO-x-N/(g VSS·h),其整个反硝化阶段的比反硝化速率是乙酸钠组的0.77倍,是葡萄糖组的2.1倍,结果表明,厨余发酵液可以作为快速降解碳源用于反硝化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发酵液 葡萄糖 乙酸 反硝化潜能 反硝化速率 C/N
原文传递
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昱 胡金财 +4 位作者 景婧 华云洁 叶亮 郑凯凯 李激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2期65-69,79,共6页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活性污泥的脱氮效果得到强化,出水氨氮平均值从2.8 mg/L降低至1.2 mg/L,降低幅度为57.1%;出水总氮平均值从10.2 mg/L降低至8.4 mg/L,降低幅度为17.6%。释磷潜力由0.5 mg PO_(4)^(3-)-P/(g VSS·h)增加至3.1 mg PO_(4)^(3-)-P/(g VSS·h),显著提高了生物除磷能力,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从0.21 mg/L降低至0.15 mg/L。出水COD_(Cr)平均质量浓度也有5.2 mg/L的下降。氧化沟表曝改底曝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活性污泥的整体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能力,实现出水从不达标到稳定达标排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氧化沟 硝化速率 反硝化潜力 释磷潜力
下载PDF
Orbal氧化沟工艺改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云洁 胡金财 +6 位作者 施昱 景婧 叶亮 陈虎 王燕 王小飞 李激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71-73,78,共4页
太湖流域某Orba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出水无法满足新排放标准,采用表曝改底曝、设置独立好氧/缺氧区的改造方案,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分别提高了116%和63.3%,强化了活性污泥中硝化、反硝化菌等功能菌群的增殖,提高了生物脱... 太湖流域某Orba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出水无法满足新排放标准,采用表曝改底曝、设置独立好氧/缺氧区的改造方案,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潜力分别提高了116%和63.3%,强化了活性污泥中硝化、反硝化菌等功能菌群的增殖,提高了生物脱氮性能。生化系统NH_(3)-N、TN的去除量分别增加了8.51,10.34 mg/L,有效确保出水的达标排放。相比Orbal氧化沟交替式好氧/缺氧环境,改造后好氧/缺氧功能分区明显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强化硝化、反硝化反应。为具有相似需求的污水处理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AL氧化沟 表曝 底曝 硝化速率 反硝化潜力
原文传递
生物滞留土壤质地与汇流比对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20
作者 闫玉清 李立青 马旭高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84-2493,共10页
生物滞留是工程设计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系统,可有效收集和处理城市地表径流。但是,对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变化范围大。由于缺乏直接定量生物滞留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和活性以及工程设计的影响,限制了提高氮去除的工程设计优... 生物滞留是工程设计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系统,可有效收集和处理城市地表径流。但是,对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变化范围大。由于缺乏直接定量生物滞留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和活性以及工程设计的影响,限制了提高氮去除的工程设计优化。我们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常德选择了15个土壤基质质地和汇流比设计不同的生物滞留设施(湿式生物滞留和干式生物滞留),通过采集土壤基质,测定生物滞留土壤基质反硝化潜势(DEA)和硝化潜势(PN),采用qPCR定量硝化基因(amoA)和反硝化基因(narG、napA、nirS、nirK、norB和nosZ)丰度,研究生物滞留土壤质地与汇流比对微生物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滞留土壤质地与汇流比对土壤基质微生物反硝化潜势与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基质为粘壤土和高汇流比设计的湿式生物滞留微生物反硝化功能基因与反硝化潜势显著高于壤土基质与低汇流比的干式生物滞留。湿式和干式生物滞留DEA分别为2.47 mg·kg^(-1)·h^(-1)和0.17 mg·kg^(-1)·h^(-1),总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分别为1.80×10^(9)copies·g^(-1)和5.70×10^(8)copies·g^(-1)。土壤基质反硝化菌群与反硝化潜势随基质粘粒含量和汇流比升高而增加。滞水设计或处于饱和淹水状况明显可提高微生物反硝化功能。另外,微生物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与反硝化潜势也与土壤基质中有机碳和TN呈明显正相关。通过改进生物滞留工程设计可增加反硝化作用并减少氮向受纳水体的输出。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效果提供工程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 生物滞留设施 工程设计 反硝化潜势 反硝化功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