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滚筒内二元颗粒体系径向分离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永志 程易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2-328,共7页
发展了考虑法向接触力、切向接触力和力矩、以及滚动摩擦力矩的三维三方程线性弹性-阻尼离散单元模型及计算程序,对薄滚筒内二元S型颗粒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采用本文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滚筒内二元S型颗粒流的分层现象.分析... 发展了考虑法向接触力、切向接触力和力矩、以及滚动摩擦力矩的三维三方程线性弹性-阻尼离散单元模型及计算程序,对薄滚筒内二元S型颗粒体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采用本文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滚筒内二元S型颗粒流的分层现象.分析了影响滚筒内颗粒分层的因素,讨论了滚筒转速、颗粒装载率等参数对分层的影响,当转速较高时,滚筒内形成大颗粒在外、小颗粒在内、具有圆形界面的月亮模式,当转速较低时形成具有波浪形界面的花瓣模式,并且随着滚筒转速的逐渐降低,花瓣的数量逐渐增加,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完全符合.模拟还得到了花瓣模式的形成过程:混合均匀的两种颗粒在旋转的过程中很快分离,随后在交界区域相互渗透,造成波动界面,最终形成稳定的花瓣模式.一旦花瓣模式形成,滚筒内的颗粒流动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颗粒流的上表面以上弦、下弦形式不断交替,同时流速也快、慢交替.最后探讨了滚筒内花瓣模式分层运动形成的必要条件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滚筒 模式形成 离散单元方法
原文传递
巴西果效应分离过程的计算颗粒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永志 江茂强 郑津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2-1818,共7页
采用离散单元模型对巴西果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本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出垂直机械振动导致的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现象.分析了影响振动床内颗粒分层的因素,讨论了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参数对分层的影响,发现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会对... 采用离散单元模型对巴西果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本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出垂直机械振动导致的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现象.分析了影响振动床内颗粒分层的因素,讨论了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参数对分层的影响,发现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会对分离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当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较小时,颗粒整体分离效果都较差,但分离的稳定性较好,当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较大时,整体分离效果仍然较差,同时分离的稳定性也较差,振动分离过程中存在一个频率和振幅适中的最优操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振动 模式形成 离散单元方法
原文传递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on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被引量:3
3
作者 Jun Zhang Li Li +2 位作者 Lipeng Zhang Shilu Zhao Qiang Guo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6年第2期125-130,共6页
The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has been found often in alloy coatings deposited by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using various alloy cathode targ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ion demixing phenomena were summarized. ... The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has been found often in alloy coatings deposited by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using various alloy cathode targe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ion demixing phenomena were summarized. Beginning with the ionization zone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cathode target, a physical model in terms of the ions generated in the ionization zone and their movement in the plating room modified by bias electric field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lectric charge state, the simul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was carried out. The percentage of atoms of an element in coating and from the alloy target was demonstrated by direct comparis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change of the alloy target and the bias electric field on the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It is also proposed that the average charge states of the elements may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mposition demixing effect and to desig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ic arc ion plating alloy coating COMPOSITION demixing
下载PDF
Species separation of binary colloidal mixtures in the multi-Gauss potential: Effect of depletion
4
作者 孙宗利 康艳霜 +1 位作者 康艳梅 宋建民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67-375,共9页
For the asymmetrical colloidal mixture subject to a confining potential and an external multi-Gauss potential, the separation of speci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simple fluids. Th... For the asymmetrical colloidal mixture subject to a confining potential and an external multi-Gauss potential, the separation of speci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simple fluids. The multi-Gauss potential consists of several Gauss barriers,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with uniform distance. The barrier width,barrier distance, and barrier height are individually adjus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the species separation. 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each conditi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xternal potential and the depletion potential determines the phase equilibrium and the separation. Species separation appears only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depletion is dominant. On the contrary, both species are absent in the regions where the external potential takes the absolute advan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etion demixing colloidal mixtur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下载PDF
ENTROPIC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x IN THE POLYMER/OLIGOMER SYSTEM:A LATTICE CLUSTER THEORY CONSIDERATION
5
作者 Dong-shanZhou Xiao-liangWang BoChe LiangLi Jin-luChen GiXu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Entropic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 in the model incompressible polymer/oligomer system iscalculated by the lattice cluster theory(LCT).It is found that in the oligomer solvent,there exists a wide c... Entropic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 (?) in the model incompressible polymer/oligomer system iscalculated by the lattice cluster theory(LCT).It is found that in the oligomer solvent,there exists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that the non-combinatorial“entropic interaction”term (?)φ_1φ_2 perceptibly counteracts the mean field combinary entropy△S_(MF).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olvent size,both (?) and the ratio (?)φ_1φ_2/△S_(MF) first reach their maximum and finallybecome trivially to zero.It is worth noting that no any demixing was found in the current calculation.This makes thecontroversial idea“entropically driven demixing”even elusive.However,we propose that further work on compressiblepolymer solution with structured monomer will witness the demixing owning to an increased configurational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cluster theory ENTROPY OLIGOMER Interaction parameter demixing.
下载PDF
全电熔窑生产高硼硅玻璃工艺控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金柱 李小娟 +3 位作者 李丽霞 陈国强 张丽霞 闫洪涛 《玻璃》 2008年第8期5-7,共3页
高硼硅玻璃由于熔化温度高、硼易于挥发等原因,在实际中难于操作控制。本文论述的是采用全电熔窑来进行生产,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高硼硅玻璃 功率调配 料层厚度 液面稳定 硼挥发 分层
下载PDF
厚规格船板钢拉伸断口分层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忠良 王晶 +2 位作者 张婷 刘品 姜鸿亮 《山东冶金》 CAS 2011年第2期49-51,共3页
针对莱钢厚规格船板钢DH36拉伸试样表面出现麻点、裂纹,拉伸断口分层,断后伸长率低的问题,利用低倍、金相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问题试样的显微组织及断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心部位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及夹杂物在晶界处析出... 针对莱钢厚规格船板钢DH36拉伸试样表面出现麻点、裂纹,拉伸断口分层,断后伸长率低的问题,利用低倍、金相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问题试样的显微组织及断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心部位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及夹杂物在晶界处析出导致的带状组织、魏氏组织及微裂纹是断口分层的主要原因。制定合适的加热温度,减小成分偏析,抑制心部魏氏组织,可减缓这种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板钢 拉伸断口 分层 偏析 魏氏组织
下载PDF
吸收-分层式热变换器的热力学性能
8
作者 钱俊伟 朱晓军 +3 位作者 李世红 隋军 朱彤 甘中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2,共6页
吸收-分层式热变换器是回收利用余热的新兴技术。文中采用3-甲基丁酸与丁二腈作为循环工质对该热变换器建立模型,包括涉及到质量衡算的热力学相平衡模型与涉及到能量衡算的热力学焓计算模型。提出了2种内部换热流程(typeⅠ型与typeⅡ型... 吸收-分层式热变换器是回收利用余热的新兴技术。文中采用3-甲基丁酸与丁二腈作为循环工质对该热变换器建立模型,包括涉及到质量衡算的热力学相平衡模型与涉及到能量衡算的热力学焓计算模型。提出了2种内部换热流程(typeⅠ型与typeⅡ型)的吸收-分层式热变换器并进行计算模拟继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ypeⅠ型流程表现更好。接着针对typeⅠ型内部换热流程首次提出了一种热力学性能表现良好并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吸收-分层式热变换器:性能系数COP=0.51,温升Δt=19.51℃。最后研究分析了环境温度和热源温度对该热变换器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热变换器热力学性能越好;热源温度升高,Δt升高,COP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分层 热变换器 温升 内部换热 过程分析
下载PDF
水性氟硅涂料及其自分层效果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人韬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1,共3页
介绍水性环保型涂料———水性氟硅涂料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以氟硅树脂与非氟树脂共混改性、引入纳米材料应用新技术、运用梯度自分层原理 ,实现了水性外墙涂料超耐候、耐污的技术突破。大幅度提高了水性涂料的耐候性与耐玷污性。试制... 介绍水性环保型涂料———水性氟硅涂料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以氟硅树脂与非氟树脂共混改性、引入纳米材料应用新技术、运用梯度自分层原理 ,实现了水性外墙涂料超耐候、耐污的技术突破。大幅度提高了水性涂料的耐候性与耐玷污性。试制的产品经试点工程应用 ,其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均受到好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涂料 水性氟硅涂料 自分层 超耐候 耐玷污
下载PDF
湿法纺丝时纺丝原液凝固成形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侯震伟 陈立新 王庆瑞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化学纤维加工技术中,湿法纺丝是复杂和困难的,对湿法成形机理和研究严重滞后于其加工工艺。早期的理论研究一直沿用至令。本文在湿纺实验基础上,根据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较新的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理论,对湿法成形机理进行建议... 在化学纤维加工技术中,湿法纺丝是复杂和困难的,对湿法成形机理和研究严重滞后于其加工工艺。早期的理论研究一直沿用至令。本文在湿纺实验基础上,根据高分子物理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较新的高分子溶液相分离理论,对湿法成形机理进行建议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纤维 湿法纺丝 纺丝原液 凝固成形机理
下载PDF
CO_(2)驱气溶性降混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大龙 张广东 +4 位作者 彭旭 敬豪 吕华 任超峰 王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针对CO_(2)驱气溶性降混剂降低混相压力、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权重分析法,通过分析原油组分、原油黏度、油气界面张力、原油相态特征的变化,明确了气溶性降混剂的降混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入体... 针对CO_(2)驱气溶性降混剂降低混相压力、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权重分析法,通过分析原油组分、原油黏度、油气界面张力、原油相态特征的变化,明确了气溶性降混剂的降混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入体积分数为3%和20%的气溶性降混剂后,原油重质组分含量分别减少25.07%和48.21%,平均原油黏度分别降低61.51%和96.88%,相同压力下的原油与CO_(2)界面张力分别降低30.36%和91.16%,饱和压力分别降低6.22%和15.90%;气溶性降混剂的主要降混机理为裂解原油的重质组分、降低原油的黏度和降低油气界面张力。对气溶性降混剂与CO_(2)混合注入和段塞注入2种方式的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地层中不同波及区域的渗流特征:混合带区域主要为CO_(2)或气溶性降混剂与地层原油的两相渗流,混相带区域主要为CO_(2)、气溶性降混剂与地层原油的三相渗流。该研究为CO_(2)驱气溶性降混剂优化和矿场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性降混剂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渗流特征 机理
下载PDF
多弧离子镀合金涂层成分离析效应的物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钧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关于多弧离子镀合金涂层成分离析效应的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从理论上较为圆满地解释了成分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多弧 离子镀 合金涂层 成分离析
下载PDF
溶剂对PVDF铸膜液相转化和微孔膜皮-亚两层结构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左丹英 徐卫林 徐又一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2-528,共7页
采用皮-亚分步凝固成膜机理分析了3种不同溶剂对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相转化和膜结构的影响,采用浊度法测定铸膜液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沉淀速度采用光透射仪测定.结果显示,3种膜的皮层分相主要由热力学性质控制,均发生延时液固分相,生... 采用皮-亚分步凝固成膜机理分析了3种不同溶剂对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相转化和膜结构的影响,采用浊度法测定铸膜液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沉淀速度采用光透射仪测定.结果显示,3种膜的皮层分相主要由热力学性质控制,均发生延时液固分相,生成了相互融合的球粒组成的致密皮层.3体系的亚层分相行为由动力学扩散过程控制;对于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亚层发生瞬时液液分相,结晶化对动力学过程影响小,表现为光透射曲线上分相时间t2短,生成了大孔结构为主的亚层,膜厚度、孔隙率和气通量均高、结晶度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亚层发生延时液液分相,结晶化对动力学过程影响大,t2长,生成蜂窝状孔结构亚层,其膜厚度、孔隙率和气通量较低,但膜的结晶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非对称膜 皮-亚分步凝固 相分离 动力学传质 分相时间
下载PDF
双凝胶剂中第一凝胶剂对聚砜中空纤维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永明 许振良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采用双凝胶浴法研究了第一凝胶剂(水、甘油、乙醇、丙酮和正己烷)对聚砜中空纤维膜近外表面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凝胶剂的延迟时间越长,所制得的膜的近外表面处越疏松,铸膜液溶剂与第一凝胶剂之间溶解度参数差值(Δδm)越大,制... 采用双凝胶浴法研究了第一凝胶剂(水、甘油、乙醇、丙酮和正己烷)对聚砜中空纤维膜近外表面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凝胶剂的延迟时间越长,所制得的膜的近外表面处越疏松,铸膜液溶剂与第一凝胶剂之间溶解度参数差值(Δδm)越大,制得的皮层结构越致密;第一凝胶剂瞬时分相时,易产生大孔结构,但当第一凝胶剂为非水溶性的正己烷时,尽管第一凝胶剂延迟分相而第二凝胶剂瞬时分相也产生大孔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中空纤维膜 双凝胶剂 第一凝胶剂 近外表面处结构 延迟时间
下载PDF
多弧离子镀(Ti,W)_xN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鹏 胡社军 +2 位作者 谢光荣 黄拿灿 吴起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3-35,41,共4页
采用 Ti/ W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W) x N合金涂层 ,并对该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涂层组织致密 ,孔隙率极低 ,主要结构为 (Ti,W) 2 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抗氧化性。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 采用 Ti/ W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W) x N合金涂层 ,并对该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涂层组织致密 ,孔隙率极低 ,主要结构为 (Ti,W) 2 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抗氧化性。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 ,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Ti W)xN涂层 组织性能 成分离析 气相沉积 合金涂层 超硬涂层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倩 许振良 +1 位作者 俞丽芸 袁国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3,共4页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一水合氯化锂(LiCl·H2O)为混合添加剂,改变PVPK30-LiCl·H2O配比得到不同性能和结构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不同种类添加剂(PVP、LiC...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一水合氯化锂(LiCl·H2O)为混合添加剂,改变PVPK30-LiCl·H2O配比得到不同性能和结构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考察了不同种类添加剂(PVP、LiCl·H2O、H2O和PEG200)及不同配比的PVPK30-LiCl·H2O添加剂对PVDF成膜分相延时时间、分相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VPK30为添加剂,铸膜液呈瞬时分相行为,膜通量很大;增大混合添加剂中PVPK30/LiCl·H2O的比例,会增加液液分相速率,使膜结构中的大孔贯通整个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混合添加剂 分相延迟时间 分相速率
下载PDF
离心-电导联用法快速评价O/W乳状液稳定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福贵 赵剑曦 +1 位作者 蒋家兴 万东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57-960,共4页
建立了乳状液在重力场和离心力场中的沉降/分层速率模型,利用离心加速乳状液的沉降/分层,根据分层后富水相的电导随离心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乳状液在离心场中的稳定时间tc,进而推算出乳状液在重力场中的稳定时间tg。这种离心-电导联用方... 建立了乳状液在重力场和离心力场中的沉降/分层速率模型,利用离心加速乳状液的沉降/分层,根据分层后富水相的电导随离心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乳状液在离心场中的稳定时间tc,进而推算出乳状液在重力场中的稳定时间tg。这种离心-电导联用方法可快速评价O/W乳状液的稳定性。例如,以质量分数为4%Pluronic F68、1.2%卵磷脂、8%甘露醇和10%IPM配置的乳状液,在8000r/min离心下测得tc为22min,计算出tg为69d;定性分析得到离心分层常数KA=48.0%,结果表明,该配方可得到稳定的O/W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电导联用 乳状液 离心分层常数 稳定性
下载PDF
非溶剂对成膜过程凝胶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永明 许振良 杨晓天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1,共5页
基于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计算了聚砜(PSF)-二甲基乙酰胺(DMAc)-非溶剂铸膜体系的三元相图,其中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甘油、乙醇和正已烷为非溶剂.通过相图分析了不同非溶剂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扩散的影响.... 基于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计算了聚砜(PSF)-二甲基乙酰胺(DMAc)-非溶剂铸膜体系的三元相图,其中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水、甘油、乙醇和正已烷为非溶剂.通过相图分析了不同非溶剂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扩散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双节线或旋节线与聚合物-溶剂轴的距离越近,凝胶时间越短;非溶剂与溶剂的相互扩散速度越快,凝胶时间越短;联结线的斜率越小,即分相时聚合物稀相中非溶剂的量越少,凝胶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相图 凝胶速率 凝胶时间 瞬时分相 延迟分相
下载PDF
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_2杂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瑞 樊君 +1 位作者 彭凤玲 管晓玉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研究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相分离及热分解温度的影响,以聚酰亚胺(HQDPA-O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添加剂,γ-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GOTMS)为偶联剂,在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 为了研究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相分离及热分解温度的影响,以聚酰亚胺(HQDPA-O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添加剂,γ-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GOTMS)为偶联剂,在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度约为30μm,不同SiO2质量分数的PI/SiO2杂化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GOTMS以后,SiO2粒径减小,由1 000 nm减小到200—400 nm,相分离产生的空腔结构消失,质量分数10%SiO2的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升高了21℃;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随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杂化膜 偶联剂 微观结构 相分离
下载PDF
Mo对多弧离子镀(Ti,Mo)_xN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鹏 胡社军 +2 位作者 谢光荣 黄拿灿 吴起白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12,共4页
采用Ti/Mo复合靶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Mo) xN多元涂层 ,研究了Mo对该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涂层的主要结构为 (Ti,Mo) 2 N ,其中Mo的固溶度可达 4 56% (质量分数 ) ,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抗氧化性和低的孔隙率。... 采用Ti/Mo复合靶 ,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 (Ti,Mo) xN多元涂层 ,研究了Mo对该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涂层的主要结构为 (Ti,Mo) 2 N ,其中Mo的固溶度可达 4 56% (质量分数 ) ,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抗氧化性和低的孔隙率。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 ,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组织 性能 成分离析 氮化钛 氮化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