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ON LIPIDS PEROXIDE AND ANTIOXIDASE IN PATIENTS OF VASCULAR DEMENTIA
1
作者 李艳慧 江钢辉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blood lipids peroxide(LPO) level and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 In the present paper, blood lipids peroxide(LPO) level and activitie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hinese drugs in patients of vascular dementia(V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 with the similar ages to th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od LPO leve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GSH-Px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of V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egrees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re related with amplitudes of the increase of LPO and the reduction of activities of GSHPx and SOD.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hinese drugs could raise markedly activitles of blood GSH-Px and SOD, and lowered LPO level in the patients of VD, which are related to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can increase the action of the antiperoxidative system in the patients of VD, exerting anti-peroxidative ability and clearing LPO and reducing the oxidative injury of the organism by oxygen free radical, which is one of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 Chines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dementia(vd)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CHINESE drug LIPIDS peroxide(LPO)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下载PDF
炎症相关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粤瑛 宋晓楠 杨树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3-699,共7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与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与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导致痴呆的第2位原因。目前,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可能与炎症、神经元损伤、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脑白质病变及氧化应激等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在急性与慢性脑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起主要作用。抑制炎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症状,显示炎症可能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相关因子,如细胞因子等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同时,炎症相关因子会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重脑损伤。本文总结了有关炎症相关因子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病理损害和促进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都有助于了解炎症相关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炎症相关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高音来 田浩梅 +5 位作者 陈楚淘 陈芯仪 何灏龙 郑慧娥 朱钰 谭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调心通督针刺组,每组6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模型。造模成功次日开始干预,调心通督针刺组选取“百会”“神庭”“水沟”“大椎”“风府”“命门”“内关”“大陵”“劳宫”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西药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溶液(0.0625 g/kg)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2周。造模前、造模2周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干预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调心通督”针刺法 学习记忆能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原文传递
地黄寡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乙酰胆碱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石海燕 李莹 +2 位作者 史佳琳 杨菁 王洪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地黄寡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乙酰胆碱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硝普钠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灌10min,共两次的方式制备VD模型;用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定;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乙酰胆碱含量... 目的:探讨地黄寡糖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乙酰胆碱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硝普钠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再灌10min,共两次的方式制备VD模型;用水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定;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和地黄寡糖组的海马组织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增多,且不同剂量地黄寡糖组之间具有剂量和效应关系。结论:地黄寡糖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提高海马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寡糖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乙酰胆碱
下载PDF
山奈酚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君 程笑 +5 位作者 杨欢 杨滢霖 赵廷坤 王奇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KA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抓握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尼氏染色及H... 目的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KAE)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2VO)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抓握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尼氏染色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DJ-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2-VO模型组比较,KAE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抓握能力损伤。此外,KAE明显减轻2VO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增高脑组织中SOD活性,提高海马和皮层中抗氧化蛋白DJ-1的表达水平。结论KAE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四肢平衡能力障碍及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体内抗氧化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血管性痴呆 慢性脑缺血 慢性脑低灌注 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模型 学习记忆 超氧化物歧化酶 DJ-1蛋白
下载PDF
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滋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舌针治疗(选穴:心穴、脾穴、肾穴)结合药物(都可喜)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药物(都可喜)治疗,10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目的:观察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舌针治疗(选穴:心穴、脾穴、肾穴)结合药物(都可喜)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药物(都可喜)治疗,10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舌针
下载PDF
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影响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区血流量的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泳 赖新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2-464,共3页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针刺百会、水沟、神门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VD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SPEC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双侧小脑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血流状态,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健脑基底节区的血流量显著升高;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健脑颞叶、双侧枕叶、双侧基底节区、健脑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表明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血流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研究概况 被引量:21
8
作者 尚玮玮 乔善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0-63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当归芍药散在组方、工艺、植化、药理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概况,提议今后可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对该经典古方进行确认和分析,为当归芍药散今后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详尽的资料参考。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艾灸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坤 宋小鸽 +5 位作者 阮静茹 蔡圣朝 朱才丰 秦晓凤 吴萌萌 贺成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1378,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VD可能的机制。方法:从100只SD大鼠(剔除3只)中选取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剩余67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复制VD模型,将造... 目的:观察艾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艾灸改善VD可能的机制。方法:从100只SD大鼠(剔除3只)中选取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剩余67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复制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第7天,艾灸组悬灸“关元”“命门”“大椎”穴,每穴15 min,每日1次,艾灸6 d后休息1 d,连续4周。西药组予尼莫地平灌胃,每天2 mg/kg,每日3次,连续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干预后,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淋巴细胞瘤-2(Bcl-2)/神经元核抗原(NeuN)、Bcl-2相关X蛋白(Bax)/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单标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C)、线粒体外膜受体Tom20(Tom2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53基因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干预后,艾灸组、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干预前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Bax/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cl-2/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Bax/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Bcl-2/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Bax/NeuN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P<0.05)。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ytC、Tom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神经元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从“毒损脑络”探讨血管性痴呆的机理 被引量:19
10
作者 朱世瑞 马云枝 《河南中医》 2015年第4期738-740,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seular Dementia,V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医家提出"毒损脑络"假说,并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VD取得明显疗效,其中解毒补肾活血法应用最多。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VD机制的研究,将为... 血管性痴呆(Vaseular Dementia,V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医家提出"毒损脑络"假说,并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VD取得明显疗效,其中解毒补肾活血法应用最多。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VD机制的研究,将为中医药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但目前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毒损脑络” 解毒补肾活血法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其对患者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杜双霞 张晓红 +2 位作者 祖明立 王亚男 闫欣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817-3819,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治疗的老年VD患者126例,依照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治疗的老年VD患者126例,依照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调脂以及抗血小板和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还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作为1个疗程,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期的血浆Hcy水平、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分析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48±4.12)μmol/L和(18.39±5.42)μ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3.54±5.37)μmol/L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对应时间的水平[(22.17±4.94)μmol/L与(20.82±5.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MMSE评分为(22.42±3.52)分,Barthel指数为(55.42±7.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40±2.96)分和(46.32±6.35)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61,P=0.025),与Barthel指数也呈负相关(r=-0.709,P=0.004)。结论利用丁苯酞与以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老年VD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疗效及认知能力,且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值得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压氧 血管性痴呆 疗效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晶 杜建 +3 位作者 葛振华 周凡 周琳瑛 陈莲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养血活血中药制剂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以及神经突触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方法光化学反应法制作VD模型大鼠,康欣胶囊高、中、低剂量及阳性西药喜得镇给药1个月,...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养血活血中药制剂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以及神经突触形态和数量的影响。方法光化学反应法制作VD模型大鼠,康欣胶囊高、中、低剂量及阳性西药喜得镇给药1个月,同时设立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神经突触形态,计算突触数密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皮质顶叶、海马CA1区NGF阳性细胞情况。结果电镜下,康欣胶囊各给药组及阳性西药组皮质顶叶、海马CA1区突触形态完好,数量正常,与空白组情况接近,优于模型组;两部位NGF阳性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接近。结论康欣胶囊可提高VD模型大鼠皮质顶叶、海马CA1区NGF的表达,保护突触形态和数量,从而保护缺血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欣胶囊 血管性痴呆 神经生长因子(NGF) 神经突触
下载PDF
针刺完骨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房雅楠 隋汝波 张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完骨穴(GB 12)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n=54,300~4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针刺组,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 目的 探讨针刺完骨穴(GB 12)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n=54,300~4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组、针刺组,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变化。结果 与血管性痴呆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且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下降;同时,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下降,其形态学恢复到接近正常。结论 电针完骨穴可以降低海马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为血管性痴呆提供了新的神经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vd) 海马 细胞因子 针刺 完骨穴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下载PDF
针灸干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亚敏 孙华 陈素辉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8期65-68,共4页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血管性痴呆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显...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Pubmed检索近年关于血管性痴呆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显示出针灸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临床研究样本量小;多局限于近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建议今后要提升研究水平,加大样本量,体现中医辨证施治,优化穴位组合。客观、有效的评价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参芎补肾胶囊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明冬 周文泉 +3 位作者 李贻奎 安玉凤 荆志伟 罗增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28,132,共4页
目的观察参芎补肾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6例轻度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补肾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经重新包装为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 目的观察参芎补肾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6例轻度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补肾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经重新包装为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和脑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认知能力总有效率74.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且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全脑乙酰胆碱、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或P<0.01),且对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补肾胶囊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肯定,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补肾胶囊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 脑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化痰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中内皮素和降钙素相关基因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向楠 张六通 邱幸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VD大鼠脑组织ET 1和CGRP含量的测定 ,探讨其在VD形成过程中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组织ET 1和CGRP浓度。结果 :1 模型组、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ET 1含量升高 ,CGRP含量降低 ,均有非常显... 目的 :通过对VD大鼠脑组织ET 1和CGRP含量的测定 ,探讨其在VD形成过程中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组织ET 1和CGRP浓度。结果 :1 模型组、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ET 1含量升高 ,CGRP含量降低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大剂量组ET 1含量变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CGR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讨论 :VD在形成过程中ET 1含量增高 ,CGRP含量降低 ,失去二者的平衡 ,中药能有效调节二者的平衡 ,是防治VD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化痰法 血管性痴呆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杰 周媛 +3 位作者 马云枝 赵敏 代景妍 李思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胰岛...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并设假手术对照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灌胃,1次/d,连续4周;其中补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1.5,0.75 g·kg^(-1),IGF-1组灌胃剂量20μ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高尔基染色法(Golgi)观察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及树突棘数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突触素(SYP)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P<0.05);树突棘数量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PP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IGF-1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明显缩短,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PI3K,Akt,mTOR,SYP蛋白表达明显增多,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IGF-1组比较,在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撤除平台后跨越原平台次数,细胞凋亡数目,树突棘数量,PI3K,Akt,mTOR,SYP,APP蛋白表达等,补肾通络方高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肾通络方中、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能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自噬通路,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补肾通络方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原文传递
从脾胃探讨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玉萍 李瑞 +2 位作者 袁德培 王瑞璇 王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545-2547,共3页
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多从五脏虚损、肾虚血瘀阐释,该课题组从脾胃立论,认为其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在于五脏亏虚尤其是脾肾亏虚;其标实在于瘀血痰浊蒙蔽脑窍,髓海浑浊。脾胃功能在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能养五脏、生气血、... 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多从五脏虚损、肾虚血瘀阐释,该课题组从脾胃立论,认为其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在于五脏亏虚尤其是脾肾亏虚;其标实在于瘀血痰浊蒙蔽脑窍,髓海浑浊。脾胃功能在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能养五脏、生气血、化痰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益气健脾、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的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脾胃 病因病机
下载PDF
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詹孔才 万瑶瑶 +2 位作者 周伟强 巫恒平 龚飞中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选取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临床确诊为AD和VD的患者各50例,观察和测量所有患者的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 目的探讨MRI线性测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ICD-10诊断标准,选取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临床确诊为AD和VD的患者各50例,观察和测量所有患者的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外侧裂宽度、第3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及尾状核指数6个参数值。结果 A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9.47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5.03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4.51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6.56 mm;VD组患者的海马平均高度为13.01 mm,颞角宽度平均高度为2.96 mm,外侧裂平均宽度为3.09 mm,第3脑室平均宽度为5.73 mm,AD组与VD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额角平均指数和尾状核平均指数分别为34.76和15.32,VD组分别为33.99和14.5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靠临床症状联合影像学检查,MRI能作为辅助诊断,应用海马高度、颞角宽度测量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磁共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邹节明 李运曼 +2 位作者 王征 祝浩杰 周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 in,再灌10 m in,再夹闭20 m in的方式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Y型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 in,再灌10 m in,再夹闭20 m in的方式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Y型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 DA)水平;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造成大鼠多发性脑梗死模型,以Y型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并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水平。结果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P<0.01),显著降低脑匀浆M DA水平(P<0.05、0.01),提高SOD活性(P<0.01);脑脉泰胶囊能明显提高多发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P<0.05、0.01),降低脑组织伊文思蓝水平(P<0.01)。结论脑脉泰胶囊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轻脑脂质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泰胶囊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