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永超 郑德权 +3 位作者 胡晓霞 刘海珊 黄婷婷 罗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行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结肠息肉EMR治疗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 目的探讨行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结肠息肉EMR治疗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22例(6.71%)。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肝硬化、抗凝药服用史、体质指数(BMI)、息肉大小、息肉形态和息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抗凝药服用史、息肉大小、息肉形态与迟发性出血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息肉大小和息肉形态是发生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洪波 刘苗 +4 位作者 徐明垚 郭银 潘夏 胡俊杰 陈清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8-981,98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ESD治疗的138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ESD治疗的138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起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ESD治疗的138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10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2%。卡方检验发现,发生迟发性出血组和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组在病灶位置(P=0.022)、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P=0.016)、术中有无明显出血(P=0.032)及是否熟练手术者(P=0.04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四个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病灶位于直肠(P=0.003,OR=4.64,95%CI:1.71~12.58)及病灶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P=0.009,OR=4.83,95%CI:1.49~15.60)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灶位于直肠及病灶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的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下载PDF
冠脉造影术后早期活动对舒适和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丽姿 金华 李亚洁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活动对冠脉造影患者舒适度和出血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在术后 3h进行床上活动 ,12h下床 ;对照组患肢制动 6h ,卧床休息 12h。用Christenson法评估血肿、McGill疼痛强度指数评估腰背痛、Spilberg er焦虑自评量表评定...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活动对冠脉造影患者舒适度和出血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在术后 3h进行床上活动 ,12h下床 ;对照组患肢制动 6h ,卧床休息 12h。用Christenson法评估血肿、McGill疼痛强度指数评估腰背痛、Spilberg er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2组伤口出血没有明显差异 ,但术后 6h 2组的腰背痛和焦虑有明显差别。结论 术后 3h床上活动是安全的 ,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早期活动 舒适度 出血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程芃 柏愚 +5 位作者 方军 赵胜兵 王树玲 李娜娜 孟祥军 李兆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459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2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459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2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459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者27例;共切除息肉572枚,发生迟发性出血息肉42枚。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男性85.2%)、切除息肉数量(≥3枚者59.3%)、合并高脂血症(29.6%),息肉直径(≥10 mm者66.7%)、形态(有蒂81.0%)、病理类型(腺瘤型95.2%)、切除方式(EMR者90.5%)与迟发性出血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合并高脂血症,息肉数目、大小、形态为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患者、合并高脂血症、切除≥3枚息肉、息肉直径≥10 mm、息肉有蒂为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息肉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丽韫 毛华 +1 位作者 金少琴 余建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09-812,共4页
目的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能够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但术后出血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迟发性出血较难处理,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要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 目的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能够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但术后出血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迟发性出血较难处理,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要的。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2439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息肉相关因素及治疗方式等,研究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2439例患者中23例发生了迟发性出血(0.94%),迟发性出血多发生在息肉切除后1~6d,平均(4.2±3.1d)d,平均年龄(55.4±11.7)岁,息肉平均直径(7.8±2.6)mm,男:女为18:5,高龄、高血压患者为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及0.038);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息肉多分布于盲肠或升结肠(8例,1.7%)。其中21例迟发性出血直接通过止血夹止血,2例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后再应用止血夹止血。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及盲肠升结肠患者与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显著相关。对高危患者减少其危险因素、密切观察以及息肉切除后及时应用夹子预防性止血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息肉切除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艳霞 沈磊 于红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治疗的28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起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治疗的28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起延迟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ESD治疗的281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22例发生延迟性出血,发生率约为7.83%。卡方检验发现,发生延迟性出血组和未发生延迟性出血组在患者年龄构成(P=0.046)、病灶大小构成(P=0.013)、病灶浸润深度构成(P〈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3个危险因素连同卡方检验提示P〈0.10的术中出血(P=0.068)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仅病灶浸润深度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6.88,95%CI:1.07—39.28)。结论年龄t〉60岁及直径≥3cm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易发延迟性出血,但其直接原因为病灶浸润深度,浸润深度越深越易发生术后延迟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状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延迟性出血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闫志辉 崔立红 +5 位作者 贺星 李超 弓三东 罗哲 郑岩 李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高危因素,为临床内镜下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 800例患者,分析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 目的分析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高危因素,为临床内镜下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北京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 800例患者,分析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迟发性出血38例(2. 1%),男21例,女17例,术后出血时间(2. 05±1. 27) d,1~3 d发生迟发性出血(32例)多于3~6 d(6例)。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息肉大小(≥1. 5 cm)、息肉形态(有蒂)、高血压病史、动脉硬化病史、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息肉生长部位(直肠及乙状结肠)(OR=0. 115、9. 594、0. 008、36. 414、0. 001、0. 471,P均<0. 05)。结论本研究中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为2. 1%,且多发生在术后1~3 d,其中息肉越大、带蒂息肉、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的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息肉治疗术后创面采取热活检钳处理联合钛夹钳夹创面,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此外,BMI较高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一般因素也提示存在较高的迟发性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公宇 张月明 +9 位作者 朱继庆 贺舜 窦利州 刘勇 柯岩 刘旭东 刘雨蒙 伍海锐 律颖 王贵齐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63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于ESD术后密切随访患者的迟发性出血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637例患者共699处病变,其中696处病变整块切除,治愈性切除率为92.1%(644/699)。ESD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6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1处,癌582处。74处病变发生迟发性出血,625处病变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6%。迟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术中出血控制情况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病变≥3.0 cm(OR=1.958,95%CI:1.162~3.299)、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OR=10.598,95%CI:1.313~85.532)的患者ESD术后亦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病变最大径、病变大体形态是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ESD术后,应重点关注病变≥3 cm、病变大体形态为浅表平坦型的患者,及时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个体化预测早期消化道肿瘤ESD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桂凤 虞敏亚 杨雪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因早期消化道肿瘤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236例患者资料,分别使用单...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因早期消化道肿瘤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ESD治疗的236例患者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长期使用抗血栓药物(OR=4.990)、活检次数≥3次(OR=7.834)、伴溃疡和瘢痕(OR=6.079)、病变直径≥3 cm(OR=5.316)、浸润至黏膜下层(OR=5.667)、术中明显出血(OR=5.745)及术者经验(OR=7.660)是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53,P=0.663,C-index为0.907(95%置信区间0.877~0.937),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长期使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3次、伴溃疡和瘢痕、病变直径≥3 cm、浸润至黏膜下层、术中明显出血及手术者不熟练是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有利于护理人员筛查高风险患者并制订相关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列线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雷 陶俊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对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评估EMR术后出血风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对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评估EMR术后出血风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348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29)和未出血组(n=319)。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合并疾病、息肉情况、EMR操作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病人血小板计数(84.8±24.1)×10^(9)/L低于未出血组病人(141.0±49.9)×10^(9)/L(P<0.05)。凝血功能、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的比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息肉分布于多个肠段的病人比例55.2%(16/29)和发生术中出血的病人比例48.3%(14/29)均高于未出血组的34.8%(111/319)及9.4%(30/319)(P<0.05)。单次息肉切除数量(2.8±1.3)枚和息肉基底最大径(1.1±0.2)mm明显高于未出血组的(1.8±0.8)枚及(0.7±0.2)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单次切除息肉数量和息肉基底最大径是EMR治疗后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计数低、单次切除息肉数目多、切除息肉底径大是EMR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手术后出血 血小板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下载PDF
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葛军 赵冰 +2 位作者 杨熹 胡萍 华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的止血效果,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的止血效果,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基数资料;患者均予以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联合钛夹止血,根据患者止血术后1周大便潜血试验结局,将其分为止血成功组和止血失败组。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中,11例(9.09%)术后再发出血,110例(90.91%)正常止血;止血失败组合并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所占比例均高于止血成功组(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止血效果佳,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出血,其中,高血脂、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cm均为止血失败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内镜下止血 止血效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疗效及迟发出血风险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艳丽 陆启峰 +2 位作者 王双平 周亚柏 王化明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迟发出血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410例行内镜下切除术的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资料,按照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冷圈套器切除术组(n=21...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迟发出血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410例行内镜下切除术的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资料,按照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冷圈套器切除术组(n=214例)和热圈套器切除术组(n=196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内镜下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迟发性出血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套器切除术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短于热圈套器切除术组(P<0.05),冷圈套器切除术组患者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热圈套器切除术组(P<0.05),两组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腹部不适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息肉数量、使用钛夹、息肉病理类型、抗凝药服用史构成比以及年龄、息肉直径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息肉位置、术中出血、息肉形态、切除方式构成比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息肉位置、息肉形态、切除方式均是影响内镜下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内镜下冷圈套器切术用于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能够缩短息肉切除时间,降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且息肉位置、息肉形态、切除方式均是影响内镜下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 迟发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redictors of re-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delayed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bleeding 被引量:12
13
作者 Mu-Hsien Lee Yung-Kuan Tsou +4 位作者 Cheng-Hui Lin Ching-Song Lee Nai-Jen Liu Kai-Feng Sung Hao-Tsai Ch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1期3196-3201,共6页
AIM: To predict the re-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delayed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 bleeding.METHODS: Over a 15-year period, data from 161 patients with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were retrospecti... AIM: To predict the re-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delayed po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 bleeding.METHODS: Over a 15-year period, data from 161 patients with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medical center.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re-bleeding after initial successful endoscopic hemostasis, parameter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were analyzed. These included age, gender, blood biochemistry, comorbidities, endoscopic diagnosis, presence of 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 occurrence of immediate postES bleeding, use of needle knife precut sphincterotomy, severity of delayed bleeding, endoscopic features on delayed bleeding, and type of endoscopic therapy.RESULTS: A total of 35 patients(21.7%) had rebleeding after initial successful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 serum bilirubin level of greater than 10 mg/d L, initial bleeding severity, and bleeding diathesi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rebleeding.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serum bilirubin level of greater than 10 mg/d L and initial bleeding severity remained significant predictors. Re-bleeding was controlled by endoscopic therapy in a single(n = 23) or multiple(range, 2-7; n = 6) sessions in 29 of the 35 patients(82.9%). Four patients required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and one went for surgery. These five patients had severe bleeding when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occurred. One patient with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died from re-bleeding.CONCLUSION: Re-bleeding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one-fifth of patients after initial successful endoscopic hemostasis for delayed post-ES bleeding. Severity of initial bleeding and serum bilirubin level of greater than 10 mg/d L are predictors of re-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bleeding ENDOSCOPIC hemostasi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PREDICTORS Re-bleeding
下载PDF
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倪温慨 管亚华 +1 位作者 陆静娴 周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息肉EMR治疗的患者972例。(1)利用χ~2检验、...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息肉EMR治疗的患者972例。(1)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回顾性分析73例发生迟发性出血患者使用不同方法(单纯钛夹、硬化剂联合钛夹)内镜下的止血效果。结果:(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息肉大小、息肉形态(是否广基)、息肉位置为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硬化剂联合钛夹止血效率优于单纯钛夹止血。结论:结肠息肉EMR术后迟发性出血与息肉大小及位置、息肉基底面积相关;硬化剂联合钛夹可提高止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钛夹 硬化剂
下载PDF
两种内镜下微创术式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其与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琪毅 李素玉 姜仕柱 《现代医学》 2020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内镜下微创术式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与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依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 目的:探讨两种内镜下微创术式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与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依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1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变直径>3 cm及≤3 cm的切缘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性别、病灶位置、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灶大小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术后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较EMR在治疗早期食管癌方面疗效更为显著,并可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同时临床医生在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过程中,对于病灶浸润较深的患者应多加关注,以防患者术后出现延迟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延迟性出血
原文传递
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防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毛华 金少琴 宋卫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和大肠癌关系最为密切,存在着"腺瘤一腺癌"的演变规律,因此,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降低大肠癌的...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和大肠癌关系最为密切,存在着"腺瘤一腺癌"的演变规律,因此,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但非腺瘤性息肉也存在演变为腺瘤性息肉的风险,因此一旦发现直径>5mm的大肠息肉,应给予切除并行病理检查。近年来,随着内镜应用的普及、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使内镜下治疗成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创伤小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是出血,其发生率约为0.3%~0.6%。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处理相对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减少危险因素是很必要的,国内对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未有统一的认识,亦未有规范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为此,该文就近年来关于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下息肉切除 出血 迟发性出血
下载PDF
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沅然 罗国彪 +2 位作者 黎铭恩 张晓燕 刘序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662例患者,探究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elayed post-polypectomy bleeding,DPPB)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662例患者,探究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DPPB患者28例(4.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糖尿病、息肉大小(>10 mm)、息肉形态(带蒂)、息肉病理(腺瘤性息肉)、术中出血为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息肉直径>10 mm、带蒂息肉、腺瘤性息肉、术中出血容易导致DPPB,在肠息肉切除时应做好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嘉琪 呼闯营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行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25例,对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息肉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825例患...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行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25例,对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息肉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825例患者中有33例(4.0%)出现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0)、高血压病史(P=0.013)、术中出血(P=0.000)、息肉部位(P=0.026)、息肉大小(P=0.014)、息肉形态(P=0.042)和息肉病理(P=0.044)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P=0.003,O^R=3.266,95%CI:1.485~7.187)、术中出血(P=0.000,O^R=39.630,95%CI:14.031~111.935)和息肉直径≥10 mm(P=0.014,O^R=2.725,95%CI:1.223~6.069)是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术中出血和息肉直径≥10 mm与迟发性出血密切相关,提前预防可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严海荣 严苏 +1 位作者 李锐 史冬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治疗的296例E...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治疗的296例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GC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且根据评分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结果: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OR=12.163,95%CI:2.735~54.102)、切除标本直径>4 cm(OR=19.091,95%CI:3.726~97.819)、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OR=5.334,95%CI:1.013~28.088)是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为1分,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为2分,切除标本直径>4 cm为2分。根据评分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其AUC值为0.85(95%CI:0.753~0.94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分,以评分0~1分定义为低危组,评分2~5分定义为高危组,评分为低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3%(2/194),评分为高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6.67%(17/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08,P<0.001)。结论: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切除标本直径大于4 cm、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识别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预测评分系统
下载PDF
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夏 于红刚 +1 位作者 李素琴 朱晓芸 《医学综述》 2019年第5期1026-1029,103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D治疗的340例单个结直肠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引起术后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D治疗的340例单个结直肠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患者中21例(6. 17%)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无术中明显出血患者,术中抬举征阴性迟发性出血发生率高于阳性征患者(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明显出血(P=0. 012,OR=4. 536,95%CI 1. 396~14. 744)、抬举征阴性(P=0. 014,OR=3. 571,95%CI 1. 289~9. 895)是结直肠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病变患者ESD抬举征阴性、术中有明显出血时,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且术后应至少观察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