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61
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6项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10项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耦合的机理;(2)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东、中西空间分异的规律。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将全国省区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其中以拮抗类型为主;(3)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中国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指标 耦合度 耦合系统 定量分析 交互作用 系统耦合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角度分析 系统要素 研究结果 约束作用 胁迫作用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互耦合 波动性
下载PDF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 被引量:362
2
作者 马丽 金凤君 刘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9-1307,共9页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由于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并进行加工,最后并排放废弃物质到自然界,区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通过各自元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经济环境耦合关系。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由于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并进行加工,最后并排放废弃物质到自然界,区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通过各自元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经济环境耦合关系。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50个地级单元的经济环境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环境系统整体上处于低耦合低协调状态,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经济区和中部重要人口产业集聚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相对较高,远西部和东中部偏远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相对较低。根据各地级单元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耦合度和协调度可以将现有国土划分为经济环境和谐区、经济环境磨合区、经济环境拮抗区及经济环境低耦合区4个类型区。通过对4种类型区的工业结构分析后发现,不同类型区工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经济环境和谐区工业以电子机械、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经济环境磨合区工业主要以机械装备制造和部分污染性的冶金、化工、电力产业为主;经济环境拮抗区工业则以钢铁、石化、煤炭、建材、发电等污染性行业为主,是中国污染性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未来环境质量面临最大风险的地区;经济环境低耦合区工业则以初级产品加工和生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耦合协调 空间分析 工业部门结构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8
3
作者 刘耀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2,共7页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由此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主要的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1990—2003年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③江苏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依据其耦合特性,将全省13个行政市划分为4种耦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关联度 耦合度 江苏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被引量:78
4
作者 魏金义 祁春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要素禀赋 耦合度 耦合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的耦合性分析 被引量:70
5
作者 徐维祥 徐志雄 刘程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30,共17页
通过构建包含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7年57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借助偏离系数的耦合度模型、马尔科夫链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市域和省域层面探究了... 通过构建包含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7年57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借助偏离系数的耦合度模型、马尔科夫链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市域和省域层面探究了两者耦合度的动态演进规律,并阐明了耦合机理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稳中有进,而生态福利绩效却呈波动下降的态势,两者的耦合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阶段性演变过程。(2)大部分省份耦合度的变异系数表现出扩大的倾向,尚有近1/5的城市属于低发展度低协调度的耦合类型;耦合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异格局,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其类型演变以大概率保持原有类型和向相邻的类型转化为主。(3)在驱动因子探测中,经济发展解释力>自然条件解释力>社会文明解释力;因子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效应为主,非线性增强效应为辅,且社会因子是最主要的交互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生态福利绩效 耦合度 地理探测器 随机前沿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及耦合路径 被引量:66
6
作者 周迪 王雪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5-2316,共12页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 研究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以及耦合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碳排放效率,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考察了中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关系,并根据耦合程度和耦合特征对各省份进行多重分类,在分布动态学框架下设计了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耦合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时空格局存在差异,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程度介于0.2~0.4之间,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失调衰退水平,且近一半省份的耦合特征属于发展度较低、协调度较高的"低水平协调"类型。(2)从地区间的分布动态上看,中国碳排放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的动态不协调,前者固化程度大于后者,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低水平陷阱"现象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严重,故中国应在缓解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固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各地区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度。(3)本文设计的碳排放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路径,既能缓解二者在地区之间的动态不协调问题,又能有效提升二者在各地区内部的耦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度 固化 耦合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17,共7页
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发现1990—2012年两大结构耦合度呈倒“U”型变化,由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趋向协调;两大系统内指标关联度不一,其中... 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进行了测算,发现1990—2012年两大结构耦合度呈倒“U”型变化,由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趋向协调;两大系统内指标关联度不一,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大,而城镇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有较高关联;我国31省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中西分异规律,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可分成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型四种类型,大部分省份为磨合型和拮抗型,且呈现梯度分布与空间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关联度 耦合度 城镇化 中国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2 位作者 阿荣 浩飞龙 朱邦耀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高等关联水平,人口文化素质和城市化水平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高等关联水平,人口文化素质和城市化水平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2)自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经历了波动上升、平稳下降、缓慢上升的过程;(3)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是协调水平高低不同;(4)各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变化差异较大,辽宁省两系统的耦合度呈现出与整个东北地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关联度 耦合关系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38
9
作者 张爱婷 周俊艳 +1 位作者 张璐 王倩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共10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标志着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目标层,从城市发展、乡村发展、城乡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黄河流域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标志着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目标层,从城市发展、乡村发展、城乡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黄河流域城乡发展的协调度及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显示:黄河流域8个省份中,6个省份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与乡村发展水平关联程度较高;黄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各省份表现各异,只有3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城乡发展协调性最高;黄河流域8个省份的城乡融合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西城乡融合度最低。进一步分析制约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发现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层次、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基础设施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研发投入水平普遍较低,有些省份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最后提出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路径,为制定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乡融合发展 协调度 耦合度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念 王蔚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6-30,共5页
文章选取2000—2019年我国农业发展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涵盖农业发展、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与经济条件四大子系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研究得出:2000—2019... 文章选取2000—2019年我国农业发展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涵盖农业发展、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与经济条件四大子系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研究得出:2000—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趋势;在2000年、2004年大关键节点下,农业发展、资源条件、经济条件指数呈上升趋势,环境条件指数呈下降趋势。从障碍度分析来看,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障碍度较高,经济条件的最小,农业发展的适中;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角度来看,农业发展、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与经济条件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极度耦合,四大子系统之间均呈现高度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障碍度 耦合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新疆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莉 杨德刚 +3 位作者 张豫芳 乔旭宁 唐宏 王国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5-352,共8页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反馈作用和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经济的10项基础设施指标和影响基础设施的6项经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系统交互耦合的机制;(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基本建设投入对人均GDP的弹性为0.264。(3)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且空间各异,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经济发展超前型、趋近协调型、同步协调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以同步协调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经济 灰色关联分析 关联度 耦合度 新疆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量化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青松 马军霞 +1 位作者 左其亭 韩淑颖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2,共8页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 为科学评价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明晰影响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系统考虑水资源禀赋、地区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和谐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权重SMI-P法定量测算了2007—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各子系统及耦合系统的和谐程度。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各地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及幅度存在差异,且目前均未达到基本和谐状态,大多处于接近不和谐状态;空间维度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耦合系统和谐程度最好,是目前唯一达到较和谐程度的地区,其次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而和田及喀什地区则明显落后于其他3个地区;各子系统对耦合系统和谐度提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且贡献率时空差异显著;各地州和谐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在协调多系统均衡发展的同时着重突破各自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程度 水资源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并联机构运动解耦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沈惠平 熊坤 +1 位作者 孟庆梅 刘安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8-356,共9页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集(P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对国内外已有的2~6自由度运动解耦并联机构,进行拓扑结构及其运动解耦性分析,发现机构运动解耦不仅与拓扑结构有关,而且还与运动参数有关;接着从这2个层面提出了并联机构运动解耦...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集(P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对国内外已有的2~6自由度运动解耦并联机构,进行拓扑结构及其运动解耦性分析,发现机构运动解耦不仅与拓扑结构有关,而且还与运动参数有关;接着从这2个层面提出了并联机构运动解耦的4个规律,以及相应的基于基本运动链(BKC)合成与分解、基于子并联机构等效支链、基于合理选取基点,以及基于移动副平行、垂直配置等4个运动解耦设计原理及其方法,其中,提出了将并联机构的运动解耦分为位-姿分离解耦、位-姿内部解耦的思路,可作为运动解耦的方向和顺序;进一步,设计了15个运动解耦并联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解耦 自由度 方位特征集 耦合度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关联耦合性分析——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宏林 陈东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6期174-177,共4页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对象,应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耦合模型,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8项城市化指标和制约城市化的12项生态环境指标,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及进行它们的时序规律分析,阐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上海市青浦区为对象,应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耦合模型,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8项城市化指标和制约城市化的12项生态环境指标,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及进行它们的时序规律分析,阐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度和耦合度在1997-2006年间的时序上均呈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联度的低位时期,第二阶段是关联走向紧密时期,表明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入并行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关联度 耦合度 青浦区
下载PDF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演进的时空特征——基于中国时间序列与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梁树广 吕晓 张延辉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1,共8页
本文以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为基础,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度和耦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6 -2017年人口... 本文以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为基础,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中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度和耦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6 -2017年人口结构系统与产业结构升级系统耦合度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为拮抗型和磨合型,呈现空间聚集性和梯度分布特征,拮抗型与低水平协调型地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协调型和耦合型地区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关联度 耦合
原文传递
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关伟 王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 通过构建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空间和时序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关系。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经济发展指标中与生态环境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经济潜力和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指标中与经济综合关联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显著,东北部的抚顺市、铁岭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南部的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强度中等,中部及西北部的沈阳市、营口市、阜新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相对较弱;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较大,下降—波动—上升的"W"型走向明显,降低—拮抗—升高的阶段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耦合 耦合关联 耦合度 沈阳经济区
下载PDF
学科交叉直接测度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马瑞敏 闫晓慧 申楠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8-696,共9页
当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需要不同学科学者的协同创新,如何测度学科间的交叉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阐述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文献直引、文献耦合和共关键词三个方面构建了学科交叉直... 当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需要不同学科学者的协同创新,如何测度学科间的交叉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阐述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文献直引、文献耦合和共关键词三个方面构建了学科交叉直接测度综合模型。利用Web of Science 中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的相关数据,与其他六个学科(如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的交叉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从内部比较(综合模型与单指标模型比较)和外部比较(与当前主流指标模型比较)两个方面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原理上更科学、更简单易操作、更符合实际情况、区分度更强、结果更易理解,是一种探测学科交叉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度 文献直引 文献耦合 共关键词
下载PDF
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子系统耦合协调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俊 但文红 +1 位作者 程东亚 王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5,共9页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熵值法 耦合度 耦合协调性 云南省
下载PDF
无锡市城乡系统耦合测度与耦合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蕾 杨山 陈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2,共6页
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城乡系统耦合程度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而不断变化,测度城乡系统耦合(以耦合度表示)旨在揭示不同时期城乡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调控城乡互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无锡市为案例,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 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城乡系统耦合程度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而不断变化,测度城乡系统耦合(以耦合度表示)旨在揭示不同时期城乡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调控城乡互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无锡市为案例,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系统耦合测度模型,对无锡市1979至2008年8个时期的城乡系统耦合程度进行测度,并分析耦合度变化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无锡市城乡系统耦合度变化过程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呈现拉平"S"型。在1990s初期以前耦合度较低,反映城乡系统较为独立发展;1990s初期以后耦合度快速提高,城乡互动关系加强;进入21世纪耦合度缓慢上升趋于停滞,城市系统在持续加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系统发展趋缓并呈下降趋势。伴随乡村系统发展速度的下降,城乡系统潜伏着二者不协调的危机,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政策需要加强对乡村发展的扶持和引导,以促进城乡系统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系统 耦合测度模型 耦合度 无锡市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茹 张德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2,共5页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并运用耦合关联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并运用耦合关联协调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自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7—202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及多项分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优质耦合协调状态,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日益明显;农业绿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生态系统、质量高效等方面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经济增长 耦合度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