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倾斜岩层巷道非对称变形机制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06
1
作者 孙晓明 张国锋 +1 位作者 蔡峰 于世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7-1143,共7页
针对深部倾斜岩层巷道围岩在开挖支护后所表现出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现象,对其变形破坏机制及耦合控制对策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倾斜岩层巷道断面与岩层倾斜方向的钝角部位是产生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非... 针对深部倾斜岩层巷道围岩在开挖支护后所表现出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现象,对其变形破坏机制及耦合控制对策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倾斜岩层巷道断面与岩层倾斜方向的钝角部位是产生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非对称变形破坏的机制主要表现为受岩体结构的非对称性影响而产生的层间剪切滑移变形机制及高应力扩容变形机制等差异性变形机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非对称耦合控制对策,即在锚网索耦合支护的基础上,利用锚索、底角锚杆等对产生差异性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从而达到控制巷道非对称变形的目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耦合支护形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巷道围岩关键部位产生的差异性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部巷道 倾斜岩层 非对称变形 破坏机制 耦合控制对策
下载PDF
高地应力下岩石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93
2
作者 陈景涛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37-1543,共7页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 通过真三轴试验模拟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复杂的应力路径的演化。在设定的加载方式下,针对拉西瓦新鲜花岗岩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卸载最小主应力时,岩石发生回弹变形,声发射计数率比卸载前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弹脆性,峰值强度随中间主应力的增加有所提高,峰值强度的提高值与中间主应力的比值随中间主应力的提高逐渐减小。声发射计数率峰值与应力水平有关,峰值的次数与破坏后主裂缝的条数相对应。最后,分析了岩石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地应力 真三轴试验 强度与变形特性 声发射 破坏机制
下载PDF
三峡库区树坪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析 被引量:96
3
作者 卢书强 易庆林 +2 位作者 易武 黄海峰 张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3-1130,1202,共9页
树坪滑坡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就一直持续变形。为了对其稳定性及变形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有必要对其变形失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充分挖掘变形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 树坪滑坡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就一直持续变形。为了对其稳定性及变形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有必要对其变形失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充分挖掘变形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变形失稳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形、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了树坪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库水位下降和大气降雨进一步激励了滑坡的变形。库水位下降,坡体内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但其速度远小于库水位下降速度,导致坡体内水力梯度和渗透力明显增大,从而使滑坡稳定性急剧下降,并且库水位下降速度越快,滑坡的位移速率也越大,是典型的水库下降型滑坡。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的降雨过程,更加剧了滑坡的变形,有产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须采取防护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树坪滑坡 变形特征 失稳机制 稳定性预测
下载PDF
深部矿井动压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 被引量:71
4
作者 袁越 王卫军 +3 位作者 袁超 余伟健 吴海 彭文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40-2950,共11页
针对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大变形失稳破坏及其控制难题,建立了深部动压环境下圆形巷道力学模型,导出了塑性区边界隐性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对深部动压巷道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第I类及第II类蝶形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条件,界... 针对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大变形失稳破坏及其控制难题,建立了深部动压环境下圆形巷道力学模型,导出了塑性区边界隐性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对深部动压巷道塑性区形态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第I类及第II类蝶形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条件,界定了塑性区恶性扩展及其临界的定义,揭示了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开采动压影响比常规条下围岩更易产生蝶形塑性区,且蝶叶发育尺寸、塑性破坏范围更大。随着动压影响的增强,巷道区域应力场成为超常规的超高应力场,巷道顶底、两帮的塑性破坏进一步向深部扩展,变形加剧,致使塑性区恶性扩展,最终造成围岩大变形破坏。对于深部动压回采巷道的设计、支护应充分考虑如何避免或降低动压的影响,改善围岩应力环境,减小蝶叶塑性破坏深度,以便更好地维护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动压回采巷道 大变形 破坏机理 塑性区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5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3 位作者 张建 文圣勇 张帆舸 李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861-3872,共12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剧烈、底臌严重、流变性强、支护难等特点,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地质雷达探测、收敛变形监测等地质力学测试技术,揭示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从围岩强度... 针对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变形剧烈、底臌严重、流变性强、支护难等特点,基于巷道围岩松动圈地质雷达探测、收敛变形监测等地质力学测试技术,揭示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从围岩强度特性、流变特性、巷道断面形状、软岩巷道群开挖相互影响、支护设计这5个方面分析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针对安徽省淮南市朱集西矿深部开拓巷道特征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基于大型三维模型试验系统,验证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采用FLAC 3D研究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模拟验证分步联合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大变形与底臌,保证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破碎软岩巷道 变形破坏机理 分步联合支护
下载PDF
地下洞室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1
6
作者 曾亚武 赵震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745-1749,共5页
介绍了地下洞室模型试验研究的目的、内容、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工程的模型试验结果,说明模型试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以及破坏形态和机理分析中的应用。指出模型试验仍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 介绍了地下洞室模型试验研究的目的、内容、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工程的模型试验结果,说明模型试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以及破坏形态和机理分析中的应用。指出模型试验仍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与数值计算不可相互替代:而二者的相互结合和补充,则是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模型试验 位移分布 破坏机理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超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62
7
作者 肖同强 李化敏 +1 位作者 杨建立 蒋绍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针对断面面积近100m^2。的大采高支架换装硐室,采用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其变形破坏机理:硐室断面增大致使围岩破碎区、塑性区增大,超大断面硐室塑性区半径达到普通断面硐室的2.2倍;断面增大引起掘进扰动应力增高,而锚杆... 针对断面面积近100m^2。的大采高支架换装硐室,采用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其变形破坏机理:硐室断面增大致使围岩破碎区、塑性区增大,超大断面硐室塑性区半径达到普通断面硐室的2.2倍;断面增大引起掘进扰动应力增高,而锚杆加固厚度小、初期支护阻力小致使软弱围岩严重变形破坏。针对支架换装硐室0~2.5m的破碎区、2.5~8.0m的塑性区,提出了分区耦合支护围岩稳定控制原理:硐室围岩由浅至深破坏程度逐渐减小,达到稳定所需支护强度逐渐减小,采用高强高预紧力“锚杆、注浆锚索、锚索”支护及“分区注浆加固”技术,可形成针对破碎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3个相互联系的承载圈,从而满足各个分区支护强度需要,实现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承载,保证围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软弱围岩 变形破坏机理 分区耦合支护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 被引量:58
8
作者 张广超 何富连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577,共7页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出现的围岩大变形和支护问题,以邢东矿-980大巷为例,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井下试验等方法,分析围岩大变形等级和变形破坏机理。研究认为其破坏的主要因素有围岩裂隙发育且敏感性强、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构... 为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出现的围岩大变形和支护问题,以邢东矿-980大巷为例,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井下试验等方法,分析围岩大变形等级和变形破坏机理。研究认为其破坏的主要因素有围岩裂隙发育且敏感性强、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构造、水理作用,确定其属于应力扩容膨胀型(HJS)复合地质软岩。巷道变形破坏动态过程为:围岩裂隙发育、强度低(高应力扰动作用下)→形成大范围破碎带→水理、复杂地质构造及流变特性→大变形失稳。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高强锚网索、可缩性环形支架、注浆加固为核心的多层次耦合支护系统,分析具体支护形式与围岩的耦合作用机理,并进行支护参数设计。工程实践表明:-980大巷扩修60 d后围岩变形速率降至1 mm/d,顶板最大收敛值193 mm,两帮最大收敛值114 mm,底板最大收敛值151 mm,实现了深井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深井 变形破坏机制 多层次耦合支护
原文传递
复杂岩层大断面硐室群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57
9
作者 杨仁树 薛华俊 +3 位作者 郭东明 李永亮 李涛涛 薛军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34-2242,共9页
针对复杂岩层巷道交叉点高应力集中区四周硐室群开挖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等难题,通过对现场取样测试硐室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黏土矿物成分和松动圈大小,分析了赵庄煤矿三盘区带式输送机头硐室群及周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机理... 针对复杂岩层巷道交叉点高应力集中区四周硐室群开挖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等难题,通过对现场取样测试硐室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黏土矿物成分和松动圈大小,分析了赵庄煤矿三盘区带式输送机头硐室群及周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机理,表明硐室帮部煤柱和底板围岩是加固支护重点。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硐室群开挖对硐室群及周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分布范围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了硐室及周边20 m范围内巷道围岩"强柱固底"的加固支护方案。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加固支护后,硐室群及周边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围岩内部裂隙基本被浆液填充,60 d内围岩顶底板和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30 mm和50 mm,达到了理想的加固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硐室群 围岩稳定性 变形破坏机理 巷道交叉点 强柱固底
下载PDF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综述 被引量:54
10
作者 邹丽芳 徐卫亚 +1 位作者 宁宇 郑文棠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30,共6页
倾倒变形破坏常见于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其机理研究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弯曲倾倒、块状倾倒及块状-弯曲倾倒3种不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就边坡几何形状、岩层强度和长细比、层面力学参数、地下水、开... 倾倒变形破坏常见于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其机理研究对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弯曲倾倒、块状倾倒及块状-弯曲倾倒3种不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就边坡几何形状、岩层强度和长细比、层面力学参数、地下水、开挖作用等因素对倾倒变形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倾倒变形破坏机理在物理模型试验、极限平衡、数值模拟3种方法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说明了研究中需要改进和深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变形 破坏机理 层状边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脆性岩石卸围压试验与岩爆机理研究 被引量:53
11
作者 陈卫忠 吕森鹏 +1 位作者 郭小红 乔春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3-969,共7页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开挖卸荷产生的动力现象。按照地下工程开挖卸荷特点,开展了脆性花岗岩常规三轴、不同卸载速率条件下峰前、峰后三轴卸围压试验,研究了岩石破坏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声发射特征分析,探讨了岩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岩爆形成力学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峰前还是峰后卸围压,高地应力下花岗岩都表现脆性破坏特征,峰前卸围压时岩样表现出的脆性比峰后卸围压更为强烈;卸载速率越快,岩石脆性破坏越强,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越大。试验研究成果对地下工程岩爆发生的机理研究和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机理 卸荷 三轴试验 变形 破坏特征
下载PDF
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54
12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3 位作者 乔卫国 林登阁 文圣勇 张建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1022,共9页
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即围岩顶板下沉、两帮内挤、底鼓、强流变等,极不利于施工安全与围岩控制。基于榆树井煤矿井底车场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地应力测试、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矿物... 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即围岩顶板下沉、两帮内挤、底鼓、强流变等,极不利于施工安全与围岩控制。基于榆树井煤矿井底车场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地应力测试、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矿物成分分析及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监测等地质力学技术手段,探测了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掌握了井底车场地应力分布规律,获得了泥质弱胶结软岩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揭示了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反映了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了泥质弱胶结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给出了巷道优化布置与支护对策,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弱胶结软岩 变形破坏特征 破坏机理 支护对策 矿压监测
原文传递
饱和状态下硬岩三轴流变变形与破裂机制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杨圣奇 徐卫亚 +1 位作者 谢守益 邵建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62-969,共8页
利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对饱和状态下坚硬大理岩和绿片岩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基于得到的硬岩三轴流变试验结果,研究了硬岩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轴向应变以及侧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岩石工程流变数值分析时参数的辨识提供... 利用岩石全自动流变伺服仪对饱和状态下坚硬大理岩和绿片岩进行了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基于得到的硬岩三轴流变试验结果,研究了硬岩在不同围压作用下的轴向应变以及侧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岩石工程流变数值分析时参数的辨识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然后研究了硬岩轴向变形与侧向变形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围压与粒径对岩石轴向以及侧向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岩石三轴流变过程中的塑性变形特性,讨论了流变应力水平对岩石侧向-轴向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不同围压作用下岩石流变破裂断口微细观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硬岩 三轴流变 轴向应变 侧向应变 变形特性 塑性变形 流变破裂机制
下载PDF
锚碇–围岩系统在拉剪复合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及破坏机制研究——以坝陵河特大岩锚悬索桥为例 被引量:46
14
作者 胡波 曾钱帮 +5 位作者 饶旦 王思敬 彭运动 刘波 刘环宇 赵海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719,共8页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认识它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是评价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岩体现场缩尺拉拔模型试验发现,锚碇后锚面上,围岩位移呈马鞍形分布,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侧壁围岩位移呈倒塞体形分布,永久变形比例高。FLAC3... 锚碇基础是悬索桥的关键受力部位,认识它的变形规律和破坏机制是评价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岩体现场缩尺拉拔模型试验发现,锚碇后锚面上,围岩位移呈马鞍形分布,残余变形率呈V形分布;侧壁围岩位移呈倒塞体形分布,永久变形比例高。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前段和后段锚体围岩有着不同的应力传递路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锚体周边及上部岩体中,破坏形态类似塞体状;围岩–锚碇系统可能发生整体拉剪复合破坏。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对塑性区及显著变形区内的岩体进行重点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锚塞 拉拔模型试验 快速拉格朗日分析 马鞍形 显著变形区 位移残余率 破坏机制
下载PDF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变形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代贞伟 殷跃平 +3 位作者 魏云杰 吕韬 罗建华 姚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5,共12页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是巨型顺层基岩古滑坡,滑坡面积1.78km2,体积约9.0×107m3,威胁39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场镇整体搬迁,同时对长江航道形成潜在堵塞隐患,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是巨型顺层基岩古滑坡,滑坡面积1.78km2,体积约9.0×107m3,威胁39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场镇整体搬迁,同时对长江航道形成潜在堵塞隐患,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探,详细介绍了滑坡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特征;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成因和环境成因两方面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展开系统研究,并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对其变形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的结论主要包括:(1)该滑坡具有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级滑动,且空间形态具有视向倾斜滑动的特征;(2)特殊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是滑坡长期孕育形成的地质内因;(3)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及集中降雨是诱发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外因,研究表明该滑坡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及集中降雨的相关性显著;库水位下降导致坡体内外地下水落差形成指向坡外的渗透压力,促进滑坡体变形;集中降雨则增加滑坡体自重和下滑力,并使得大量的水富集于易滑软层,软化滑带土,促使滑坡蠕动变形加速;(4)三级滑坡体与西侧变形区在极端工况下存在欠稳定状态可能性,推断现阶段滑坡以局部失稳破坏形式为主。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藕塘滑坡 变形特征 失稳机制 稳定性预测
下载PDF
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卢书强 易庆林 +2 位作者 易武 田正国 石长柏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卧沙溪滑坡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右岸,三峡库区蓄水以来,该滑坡的变形持续加剧。地表调查表明滑坡出现了剪性、张性及挤压裂缝;GPS监测数据表明滑坡下部的变形大于上部,滑动是由于库水位下降而引起。滑坡变形机制为前缘牵引后缘平推式,前... 卧沙溪滑坡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右岸,三峡库区蓄水以来,该滑坡的变形持续加剧。地表调查表明滑坡出现了剪性、张性及挤压裂缝;GPS监测数据表明滑坡下部的变形大于上部,滑动是由于库水位下降而引起。滑坡变形机制为前缘牵引后缘平推式,前期以牵引为主,后期以平推为主。强降雨和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当库水位在一段时期内按一定速率持续下降时,滑体变形速率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 变形 失稳机制
下载PDF
高聚物粘结炸药的力学行为及变形破坏机理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鹏万 丁雁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1-164,共4页
结合实验研究对高聚物粘结炸药 (PBX)的力学行为和细观力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PBX材料最主要的破坏机理是界面脱粘和粘结剂的成穴失效。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 力学行业 变形破坏机理
下载PDF
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锚杆支护技术 被引量:37
18
作者 高峰 李纯宝 张树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5,34,共4页
为解决辛置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 为解决辛置煤矿复合顶板巷道支护困难,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相应的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因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加之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因此应提高锚杆(索)的预紧力,增强支护系统护表功能并加强锚索支护强度,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巷道变形 破坏机理 锚杆支护
下载PDF
高地应力陡倾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郭小龙 谭忠盛 +2 位作者 李磊 罗宁宁 吴永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8-44,共7页
为分析高应力陡倾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机理,以新建成都—兰州铁路杨家坪隧道为例,分析隧道变形特征,论述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特点。结合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层状围岩的强度及变形破坏的各向异性;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 为分析高应力陡倾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机理,以新建成都—兰州铁路杨家坪隧道为例,分析隧道变形特征,论述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特点。结合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层状围岩的强度及变形破坏的各向异性;采用FLAC有限差分软件,进行隧道开挖数值模拟,分析围岩塑性破坏特点,提出高应力陡倾层状软岩隧道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隧道变形以边墙收敛为主,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平行层面加载强度小于垂直层面加载强度,当平行于岩石层面加载,岩石为拉伸破坏,当垂直于层面加载,岩石为剪切破坏;隧道开挖后围岩按层面剪切—层面拉伸—岩石剪切的顺序发生塑性破坏,浅部围岩三种破坏全部发生,深部围岩主要发生层面的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层状软岩 隧道变形 破坏机理
下载PDF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制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红军 李海燕 +3 位作者 李术才 白继文 郝亭宇 李红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5-962,共8页
巨野矿区彭庄煤矿西翼轨道大巷埋藏700余米且多穿越软弱破碎的泥岩层,为典型的深部软岩巷道。为更好地掌握围岩变形规律与破坏机制,在现场监测、钻孔窥视仪及地质雷达探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和地应力测试,进行了25种数值... 巨野矿区彭庄煤矿西翼轨道大巷埋藏700余米且多穿越软弱破碎的泥岩层,为典型的深部软岩巷道。为更好地掌握围岩变形规律与破坏机制,在现场监测、钻孔窥视仪及地质雷达探测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和地应力测试,进行了25种数值计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锚杆"和"锚注"联合支护方案能有效减小围岩变形量,提高承载结构的整体性与承载能力,其支护效果对比传统方法具有显著优势,是深部巷道软岩支护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高地应力 数值试验 变形破坏机制 锚注支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