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地钢管局部悬空的挠度和内力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小龙 姚安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8-222,共5页
在地质灾害作用下,埋地钢管下方的土壤下陷或流失会造成管道悬空,这给管道长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埋地钢管在悬空时的失效问题曾有文献进行过研究,但均未推导出此种状态下埋地钢管的挠度和内力计算公式。该文基于Winkler... 在地质灾害作用下,埋地钢管下方的土壤下陷或流失会造成管道悬空,这给管道长期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埋地钢管在悬空时的失效问题曾有文献进行过研究,但均未推导出此种状态下埋地钢管的挠度和内力计算公式。该文基于Winkler假设的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埋地钢管在局部悬空时管道与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利用埋地钢管悬空段与非悬空段之间的变形协调性,通过求解管轴挠曲线微分方程,得出了埋地钢管在局部悬空时的挠度和内力计算公式。通过算例与有限元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精度方面可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钢管 挠度和内力 Winkler弹性地基梁 变形协调 局部悬空
下载PDF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和土体之间协同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勇 朱亚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46-3252,共7页
目前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支护结构与土体之间协同工作的研究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桩锚支护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桩后土抗力与锚杆拉力共同作用,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在前人总结的... 目前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支护结构与土体之间协同工作的研究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桩锚支护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桩后土抗力与锚杆拉力共同作用,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在前人总结的桩锚变形协调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并与变形协调条件的其他3种算法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更能反映桩锚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实际情况,由此算得的锚杆设计拉力较其他方法算得的锚杆设计拉力偏大,这是因为克服了前述方法中忽略锚杆倾角、增大了锚杆的伸长量以及未考虑桩锚实际受力状态的缺点。结合工程实例,应用FLAC^(3D)模拟的桩身内力与改进方法算得的桩身内力基本吻合,说明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结构 深基坑 变形协调 内力 结构变形
下载PDF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安全内涵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郦能惠 王君利 +1 位作者 米占宽 李登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201,共9页
在分析国内外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出现的严重问题的原由的基础上,摒弃几十年来面板堆石坝经验设计的概念,指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除了通常土石坝要求的抗滑稳定安全和渗流稳定安全以外还必须满足变形安全的要求。建立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 在分析国内外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出现的严重问题的原由的基础上,摒弃几十年来面板堆石坝经验设计的概念,指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除了通常土石坝要求的抗滑稳定安全和渗流稳定安全以外还必须满足变形安全的要求。建立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的变形协调新理念,包括坝体沉降协调、坝体水平位移协调、面板法线方向和坝轴线方向的坝体变形和面板变形同步协调,提出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安全设计的内涵包括变形协调准则、判别标准、计算方法和对策,以203.5 m高的Bakun坝为例,阐明变形协调设计新理念替代经验设计概念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变形安全 经验设计 变形协调 准则 判别标准 计算方法 对策
下载PDF
复合多层滑床条件下锚索抗滑桩受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贵华 李长冬 +3 位作者 陈文强 熊爽 于淼 张华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19-2230,共12页
目前,复杂滑坡中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对实际地质条件考虑尚不够充分。鉴于此,基于桩–锚变形协调原理,构建了复合多层滑床条件下锚索抗滑桩计算分析模型。考虑滑坡的滑床为复合多层的情况,提出复合多层嵌固段抗滑桩内力和变形计算方法... 目前,复杂滑坡中锚索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对实际地质条件考虑尚不够充分。鉴于此,基于桩–锚变形协调原理,构建了复合多层滑床条件下锚索抗滑桩计算分析模型。考虑滑坡的滑床为复合多层的情况,提出复合多层嵌固段抗滑桩内力和变形计算方法,并通过联立方程组求解出各排锚索拉力,进而得到锚索抗滑桩整个桩身内力和位移分布特征;完善了计算模型的控制条件,采用桩顶位移和桩身侧壁应力共同对改进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基于MATLAB平台编写了改进算法的计算程序,将改进算法与传统算法应用于2个滑坡实例的计算中,并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监测数据分别对实例1与实例2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准确性更高,且改进算法得到的桩身变形及内力均小于传统算法,桩顶位移减小比例分别为17.0%和28.7%,最大弯矩值减小比例分别为10.64%和20.90%,可见,传统算法的设计偏于保守,会导致工程造价偏高。研究方法可为复合多层滑床中锚索抗滑桩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多层滑床 锚索抗滑桩 变形协调 内力计算
原文传递
排桩-内支撑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等效转换与简化计算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海庆 张光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5-729,共5页
针对目前排桩-内支撑深基坑支护结构简化计算中的桩与内支撑位移不协调问题,提出将排桩-内支撑-土压力空间体系转换为桩弹簧支座-内支撑-等效结点荷载"等价平面体系",并通过渐进算法解决多层内支撑体系空间耦合问题的简化计... 针对目前排桩-内支撑深基坑支护结构简化计算中的桩与内支撑位移不协调问题,提出将排桩-内支撑-土压力空间体系转换为桩弹簧支座-内支撑-等效结点荷载"等价平面体系",并通过渐进算法解决多层内支撑体系空间耦合问题的简化计算新方法。新方法能在满足桩-内支撑位移协调前提下将空间结构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计算,主要计算依据与空间计算模型相同,算例表明,新方法与空间有限元计算结果符合良好,计算精确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 位移协调 等价平面体系 渐进算法
下载PDF
考虑桩顶刺入变形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明华 陈庆 张玲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8-43,共6页
对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变形的关系,进而根据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基于荷载传递法,引入"等沉面"概念,假定桩与桩间土均是理想线弹性体,等沉面上、下桩侧... 对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变形的关系,进而根据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基于荷载传递法,引入"等沉面"概念,假定桩与桩间土均是理想线弹性体,等沉面上、下桩侧负、正摩阻力均沿桩长均匀分布,导得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桩侧正、负摩阻力,桩体上、下刺入变形以及桩径,桩长和土层性质等影响因素。最后应用所得公式对一个群桩复合地基试验的桩土应力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刚性桩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 变形协调 刺入变形 负摩阻力
下载PDF
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斯陶 姜福兴 +4 位作者 刘金海 谭文峰 徐波 程祥萌 陈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262-4268,共7页
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是深井厚煤层开采面临的共性难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制,建立沿空巷道侧向顶板二次破断的力学模型,并得到以下结论:(1)在新巨龙矿井条件下,施工直径120 m... 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是深井厚煤层开采面临的共性难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制,建立沿空巷道侧向顶板二次破断的力学模型,并得到以下结论:(1)在新巨龙矿井条件下,施工直径120 mm、孔深25 m、间距1 m的大直径预卸压钻孔,形成的有效卸压保护带宽度为10~15 m;(2)深井厚煤层沿空巷道大变形的机制主要是强排煤粉诱发侧向顶板二次破断回转所致,并进行理论验证;(3)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机制为确定合理的卸压参数,通过大直径钻孔释放围岩膨胀变形,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同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结构的破坏。现场实践表明,采取优化支护工艺和卸压参数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空巷道大变形问题。研究结论对深井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井 厚煤层 冲击地压 大变形 协调控制
原文传递
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及其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建华 颉永斌 +2 位作者 李建军 寇海军 赵永达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9-349,共11页
针对现有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所存在的容易坍塌、整体位移过大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抗滑桩、锚索和管棚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施工和分时注浆方法,提出一种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建立地形偏压下防护结构的简化... 针对现有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所存在的容易坍塌、整体位移过大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抗滑桩、锚索和管棚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施工和分时注浆方法,提出一种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建立地形偏压下防护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并利用M法对防护结构在地形偏压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然后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该新型结构在地形和施工偏压联合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状况。结合算例,对新型防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ADINA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该新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新型防护结构 M法 变形协调 浅埋偏压
原文传递
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分区材料-结构界面特性与变形协调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明超 张梦溪 +2 位作者 沈扬 冯达 闵巧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共11页
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不同功能部位“结构特性”与“材料性能”的差异产生的变形协调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现阶段变形协调分析多是对结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对异种材料变形协调机理认识不足,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本文基于界... 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不同功能部位“结构特性”与“材料性能”的差异产生的变形协调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现阶段变形协调分析多是对结构变形和受力进行分析,对异种材料变形协调机理认识不足,缺乏理论基础研究。本文基于界面力学理论,考虑混凝土坝分区中常见的两种双材料界面形式与理想界面的连续边界条件,基于奇异性特征值的特征方程,提出了以应力奇异性特征值作为异种材料变形协调的评价指标,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进而分析了界面结合角度和异种材料组合对单侧自由界面端与埋入界面折点处应力奇异性的影响,通过非均质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了复合试件破坏模式,研究了抗压强度与应力奇异性特征值的关系;最后通过统计实际混凝土坝工程中不同坝段内的双材料界面的材料参数(弹性模量)与结构参数(界面形式与结合角度),计算奇异性特征值,评价了该工程中界面的变形协调特性,为高混凝土坝分区材料-结构设计与材料选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界面力学 变形协调 应力奇异性特征值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填筑标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晟 钟春欣 +1 位作者 王京 何顺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1-566,共6页
近期建成的几座高心墙堆石坝的监测资料表明,坝体的分区变形协调性并没有达到设计目标。为此,结合建设中的长河坝300m级心墙堆石坝,开展了坝壳料的室内和现场大型相对密度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相对密度指标,并对各分区的填筑标准进行了讨... 近期建成的几座高心墙堆石坝的监测资料表明,坝体的分区变形协调性并没有达到设计目标。为此,结合建设中的长河坝300m级心墙堆石坝,开展了坝壳料的室内和现场大型相对密度试验,得到了相应的相对密度指标,并对各分区的填筑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①由于级配为较好的分形分布、压实性优良,现场堆石区的填筑平均孔隙率达到19%,优于21%的设计指标,但相对密度仅为0.65;②根据规范要求设计的反滤2区、过渡区和堆石区的填筑相对密度在0.96~0.65之间,其压实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不易保证坝体各分区的变形协调;③采用与现场压实功能相匹配的室内相对密度试验技术,可解决高心墙坝的反滤料或面板坝的垫层料相对密度大于1的问题;④高坝堆石体的变形控制设计,需要考虑级配效应的影响,宜采用孔隙率和相对密度双控填筑指标。结论可为高堆石坝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堆石坝 填筑标准 孔隙率 相对密度 变形协调
下载PDF
Advances and trends in plastic forming technologies for welded tubes 被引量:9
11
作者 Zhan Mei Guo Kun Yang H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oriented policies, components and parts of thin-walled welded tubes have gained increasing application in the aircraft and ...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oriented policies, components and parts of thin-walled welded tubes have gained increasing application in the aircraft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easily achieving forming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at low cost and in a short time.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welded tube plastic forming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ube internal high-pressure forming, tube bending forming, and tube spinning forming. The focuses are on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char- acterization of welded tube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 welded tube forming, and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the mechanism and rules of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in welded tube plastic form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welded tube plastic forming from these aspects. Finally, with a focus on the urgent demand of the aviation, 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for high-strength and light-weight tub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welded tube plastic forming in the future. Among them, laser tailor-welded technology will fi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high-strength steel tubes. Tube-end forming technology, such as tube flaring and flanging technology, will expand its appli- cation in welded tubes. Therefore, future studies will focus on the FE modeling regarding how to consider effects of welding on residual stresses, welding distortions and microstructure, the inhomo- geneous de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plastic forming process of tailor-welded tubes, and some end-forming processes of welded tubes, and mor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formin~ mechanism and limit of welded tu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aint effects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ming Forming limit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Welded tube
原文传递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庞二波 刘通 +1 位作者 周文俊 陈超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18,共6页
结合目前超高层建筑中通常采用的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特点,介绍了该类结构的开裂因素,并采用数学方法描述了钢板与混凝土在水化阶段的变形协调性问题;讨论了钢板初始温度与混凝土浇筑温度差异的3种情况;对钢板与混凝土相互约束状... 结合目前超高层建筑中通常采用的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特点,介绍了该类结构的开裂因素,并采用数学方法描述了钢板与混凝土在水化阶段的变形协调性问题;讨论了钢板初始温度与混凝土浇筑温度差异的3种情况;对钢板与混凝土相互约束状态下的应变发展规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应变发展规律与温度发展规律基本一致,混凝土在温升阶段产生拉应力,降温阶段产生压应力,并逐步消除温升阶段积累的拉应力;在数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结构的防裂要素,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剪力墙 大体积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开裂 变形协调
下载PDF
管道系统流体-结构耦合边界条件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费文平 杨建东 孙利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10-14,共5页
从两种不同的思路建立了复杂边界条件的通用数学模型,证实了两种建模方式的一致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式.
关键词 边界条件 流体-结构耦合 变形协调 管道水力学
原文传递
移动活齿传动的受力及接触强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淑营 徐礼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2-85,共4页
对移动活齿在其与导槽双面接触及单面接触受力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活齿传动的特点,建立了其变形协调关系,从而分别求解了两种情况下作用在活齿上的力;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活齿与激波器、活齿与内齿轮啮合处的接触强度的公式;并给出了... 对移动活齿在其与导槽双面接触及单面接触受力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活齿传动的特点,建立了其变形协调关系,从而分别求解了两种情况下作用在活齿上的力;在此基础上导出了活齿与激波器、活齿与内齿轮啮合处的接触强度的公式;并给出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活齿传动 过约束机构 变形协调 受力分析 接触强度分析
下载PDF
砂岩石窟微小型柔性锚杆锚固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裴强强 白玉书 +3 位作者 崔凯 刘鸿 崔惠萍 李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针对石窟顶板文化信息丰富、变形突出和对扰动敏感度高的特点,采用扰动小、隐蔽性高的微小型柔性锚杆,能够满足锚固系统柔性变形和塑性状态极强的抗拉能力。为揭示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微小型锚杆锚固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评价不同... 针对石窟顶板文化信息丰富、变形突出和对扰动敏感度高的特点,采用扰动小、隐蔽性高的微小型柔性锚杆,能够满足锚固系统柔性变形和塑性状态极强的抗拉能力。为揭示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微小型锚杆锚固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评价不同系列锚杆在不同工况下的锚固性能,选择直径8 mm的GFRP锚杆和NPR锚杆,植入不同孔径,在杆体-浆体界面布设应变片,采用循环加载模式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研究发现微小直径GFRP锚杆和NPR锚杆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和界面变形协调性,GFRP锚杆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抗剪性,锚孔直径与锚杆直径之比为2~2.25倍时锚固效果最佳,研究成果为微小型柔性锚杆在砂岩石窟顶板岩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石窟寺 窟顶危岩体 微小型锚杆 锚固性能 变形协调
原文传递
混凝土结构多尺度建模界面连接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莹 孙广俊 李鸿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分别采用变形协调方法和力的平衡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单柱的多尺度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柱在静力荷载下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动力荷载下的变形性能,并对多尺度模型界面连接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 分别采用变形协调方法和力的平衡方法建立了混凝土单柱的多尺度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柱在静力荷载下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动力荷载下的变形性能,并对多尺度模型界面连接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结构的实体模型、梁模型和力平衡界面连接下的多尺度模型;计算了多尺度模型的低周往复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力平衡界面连接方式在多尺度建模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运用力平衡方法处理界面连接较变形协调方法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在动力荷载作用下,2种界面连接方式都是可行的.采用多尺度模型进行整体结构建模,既能可靠地实现结构整体受力行为的模拟,还能反映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多尺度模型 变形协调 力的平衡 界面连接
下载PDF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盛兴旺 郭舜哲 +2 位作者 郑纬奇 朱志辉 胡辉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67,共10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无砟轨道-大跨度斜拉桥一体化精细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铁路、公路以及温度等多种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平顺性、无缝线路稳定性和无砟轨道层间变形协调性,从而对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营荷载及温度荷载最不利组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主梁线形平顺,变形平缓,桥梁整体刚度较好,桥上无砟轨道几何形位可以满足静态验收标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扣件工作性能良好,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可有效释放梁端钢轨的纵向应力;无砟轨道层间设置橡胶隔离层且不跨主梁桁架节间的布置方式可提高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变形协调性能,使得桥上无砟轨道层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达到“隔而不离”的桥上轨道层间理想服役状态;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良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公铁两用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 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变形适应性 稳定性 平顺性 协调性
下载PDF
摆动活齿传动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淑营 徐礼钜 梁尚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2-475,共4页
以单个活齿受力为基础,分析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受力状态.将解超静定问题的位移法与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活齿微位移为基础建立变形协调方程组,推导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算例的计算... 以单个活齿受力为基础,分析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受力状态.将解超静定问题的位移法与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活齿微位移为基础建立变形协调方程组,推导了单排及双排结构摆动活齿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用推导的模型计算的受力状态符合活齿受力趋势的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动力学 摆动活齿传动 过约束机构 变形协调 活齿受力
下载PDF
高速公路顺层边坡锚索框架梁和抗滑桩联合支护体系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鹏辉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贵州省乌长高速公路某顺层高边坡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锚索框架梁-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各排锚索施加相同的预应力值不合理,存在锚索框架和抗滑桩顺序破坏的风险,应根据各排锚索随桩顶位移的变化规律,设... 以贵州省乌长高速公路某顺层高边坡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锚索框架梁-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各排锚索施加相同的预应力值不合理,存在锚索框架和抗滑桩顺序破坏的风险,应根据各排锚索随桩顶位移的变化规律,设置差异化的预应力值,使锚索框架和抗滑桩两种支护形式同时达到最佳支护效果;靠近桩顶位置,应设置较低的预应力值,远离桩顶位置,应设置较高的预应力值。提出基于变形协调条件下的锚索预应力值计算方法,得到的锚索预应力值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误差在6%以内,满足设计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框架 抗滑桩 变形协调 预应力 支护效果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世贵 任仁 +1 位作者 朱大权 程灏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4,共4页
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结构受力特点,运用弹性地基梁法,抗滑桩与锚索的变形协调原理建立方程组。编写大量计算程序,快速计算出锚索拉力、桩身内力及位移。将计算结果与常用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比对,优化后的计算方法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 根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结构受力特点,运用弹性地基梁法,抗滑桩与锚索的变形协调原理建立方程组。编写大量计算程序,快速计算出锚索拉力、桩身内力及位移。将计算结果与常用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比对,优化后的计算方法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投资。自编的计算程序有利于推动此类方案的设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由单靠经验向更为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该方法直观、方便、快捷且适用,有效控制投资,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 变形协调原理 锚索拉力 成本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