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宗原 唐诗添 +3 位作者 王军 张定伟 石波 王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8例小腿及足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59岁,平均37.1岁。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1...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8例小腿及足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59岁,平均37.1岁。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15 d^39个月,平均0.9个月。缺损部位: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段8例,胫骨下段4例,足跟外侧2例。扩创后骨缺损长度(5.7±1.8)cm,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3 cm×11 cm。入院后均先行清创处理,待创面好转后,一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并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组织瓣修复创面;6~8周后待创面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后,二期手术取髂骨或(和)腓骨棒植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4.3个月。一期术后组织瓣均成活;钉道感染6例,经加强消毒护理及口服抗生素后治愈。二期术后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57周,平均25.3周。患者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二期术后6个月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为74~98分,平均89.7分;其中优7例,良10例,中1例。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复合缺损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
原文传递
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杰 乔林 +3 位作者 张树明 徐建强 宋迪煜 刘春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导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和12例创伤后非感染性下肢长骨骨缺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观察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的断端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1-01采用骨搬移技术治疗的29例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导致下肢长骨骨缺损和12例创伤后非感染性下肢长骨骨缺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断端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1例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9~65个月,平均15.7个月。治疗周期9~65个月,平均30.1个月。断端并发症:骨不愈合25例(60.98%),接触面积不足5例(12.20%),软组织嵌顿14例(34.15%),对线不良11例(26.83%)。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是骨搬移过程中断端骨不愈合的影响因素,软组织条件差是骨搬移治疗过程中断端软组织嵌顿的影响因素,股骨骨缺损是骨搬移治疗过程中断端对线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骨缺损中断端骨不愈合、软组织嵌顿、对线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感染、软组织条件差、股骨骨缺损患者需引起骨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技术 下肢长骨 骨缺损 断端骨不愈合 软组织嵌顿 对线不良
原文传递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华 赵耀忠 +3 位作者 袁相斌 朱晓海 孙美庆 章建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下肢广泛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先行清创,然后行吻合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16例背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吻合血管后成活。1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出现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其中,随访12例患者1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具有解剖位置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对无法采用局部带蒂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背阔肌 肌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Versatility of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2 位作者 杨述华 吴斌 刘建湘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82-386,共5页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caused by traumatic injuries. These flap graftings were carried out from Oct. 2010 to Dec. 2012 in our department. The series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including 21 men and 15 women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6.2 years (14-83 years) and with a medium followp period of 18 months (12-24 months). Of all the cases of acute trauma, there were 10 eases of trauma of distal tibia, 9 cases of trauma of perimalleolus, and 17 cases of trauma of midfoot and forefoot.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ere diabetes (2 cases), advanced age (〉65 years, 3 cases) and ciga- rette smoking (6 cases). The reverse flow sural island flap irrigation depended on lower perforators of the peroneal artery. The fasciocutaneous pedicle was 3-4 cm in width and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nsisted of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fascia, the sural nerve, short saphenous vein, superficial sural artery together with an islet of subcutaneous cellular tissue and skin. The most proximal border of the flap was only 1.5 cm away from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and the pivot point was 5-7 cm above the tip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All the flaps survived. No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any case. The venous congestion occurred in 2 cases and got better after raising the limbs and bloodletting. Only in an old man, 1.5 cm necrosis of distal margin of his flap occurred and finally healed after continuous dressing change. One-stage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and all the donor sites were sutured and successfully heal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s safe and reliable to extend to the proximal third even near the popliteal skin crease. We also concluded this flap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large and far soft-tissue defects from the distal leg to the forefoot with more versatility and it is easier to reach the recipient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al nerve reverse island flap distal lower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健 罗旭超 +2 位作者 邹永根 黄天宇 周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12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8~2017-09收治的15例严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 1例不全断肢患者急诊行游...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8~2017-09收治的15例严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 1例不全断肢患者急诊行游离皮瓣移植并桥接血管以恢复血供; 14例患者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覆盖创面,二期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桥接动、静脉并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30 cm×12 cm。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2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经及时探查后血管复通; 1例因局部感染创面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皮瓣及肢体血运良好,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在覆盖小腿创面的同时能修复保留肢体的主干血管,可改善肢体外观,增加远端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小腿损伤 动脉缺损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两种负压维持方式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如红 曹胡林 +3 位作者 祝宁 田祖斌 马晓冬 马晓松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15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维持方式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对象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软组织缺损部位进行处理。在封闭负压引流...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维持方式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对象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软组织缺损部位进行处理。在封闭负压引流期间,A组采用恒定高负压维持引流,B组则根据创伤愈合过程分期调节吸引负压而维持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平均早期每日引流量、创周红肿消退时间、创缘皮温、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平均早期每日引流量、创周红肿消退时间、创缘皮温、换引流物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A组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分期调节吸引负压维持引流有利于降低封闭负压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负压维持方式
原文传递
带蒂组织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7
作者 孟秀英 薛梦姗 何向东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38例病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采用不同类型的带蒂组织瓣修复。结果:38例病人术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均存活,术后病人颌面部软组织功能及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整...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38例病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面积的大小采用不同类型的带蒂组织瓣修复。结果:38例病人术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均存活,术后病人颌面部软组织功能及外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整复和术式的选择应依据缺损的情况、各种皮瓣的特点和术者的技能经验,精心设计,采用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缺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组织瓣 缺损 修复 颌面部软组织
下载PDF
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肖灿 张陈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几种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组织瓣移植患者34例,共制备皮瓣36块,包括胸锁乳突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前臂桡侧皮瓣,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口咽及... 目的探讨几种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组织瓣移植患者34例,共制备皮瓣36块,包括胸锁乳突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前臂桡侧皮瓣,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口咽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分析各组织瓣移植的疗效。结果制备皮瓣36块中,皮瓣坏死4块。3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3年,随访期间无1例病灶复发;7例区域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4~12个月,均为术后淋巴结证实转移而术后又拒绝放疗、区域复发的患者。2例接受再手术治疗,4例死亡,其余患者均能经口腔进食,面部外形和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瓣 修复重建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效果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瑞 杨壮群 +3 位作者 白转丽 葛平 彭慧子 段辉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1750-1753,共4页
目的: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临床传统换药(CDC)两种方法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临床效果对比,为医院及医疗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入院... 目的: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与临床传统换药(CDC)两种方法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临床效果对比,为医院及医疗卫生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入院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共218例,其中使用VSD治疗的患者108例,使用CDC治疗的患者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手术前所需的治疗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手术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等级、再次入院率等临床效果指标。结果:VSD与CDC组手术前所需的治疗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手术次数、并发症的发生、住院天数、再次入院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S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CDC组。结论:与临床传统换药相比,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炎症反应较轻,并发症少且轻,明显缩短首次植皮时间,植皮存活率较高,减少手术次数,且再次入院率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传统换药 四肢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喆刚 曾晖 +5 位作者 万圣祥 肖颖锋 张建 孟繁斌 褚云峰 于龙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到2020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16例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合并广泛软组织... 目的探讨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到2020年1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16例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合并广泛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感染部位: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下段10例,腓骨中段2例;按Cierny-Mader分型:所有患者解剖分型均为Ⅲ型,宿主分型:B型14例,C型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23 cm×14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术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末次随访时按Paley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存活。末次随访时按Paley等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1例。移植人工骨与胫腓骨均在术后6~l2个月(平均8.9个月)内获骨性愈合。1例于术后1年复发,出现慢性窦道流脓,经再次清创,感染控制,伤口愈合。14例患者更换了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支架,2例保留钢板内固定。骨缺损长度平均2.4 cm,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8~14个月(平均10.5个月)。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联合载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疗效满意,能充分覆盖骨及软组织缺损,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感染性 外科皮瓣 硫酸钙 万古霉素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在闭合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敏 马龙洋 常建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在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皮肤软组织牵伸术治疗... 目的探讨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在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皮肤软组织牵伸术治疗;观察组行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创面愈合及皮肤恢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小,且观察组治疗1、3、7 d时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创面愈合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恢复指标(血管分布、柔软度、色泽、厚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0d,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良好,皮肤瘢痕正常,对相邻的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采用自制组合型皮肤牵张器治疗胫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能有效缩小缺损创面面积,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肤牵张器 皮肤软组织牵伸术 创面闭合
原文传递
大段(块)感染骨异位预构骨皮瓣修复创伤后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12
作者 陈达 周明武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大段(块)感染骨异位寄养,血管化完成后原位回植,治疗严重创伤后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4例严重大段(块)骨感染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游离骨段(块)长度6.5~17.0 cm,平... 目的探讨大段(块)感染骨异位寄养,血管化完成后原位回植,治疗严重创伤后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4例严重大段(块)骨感染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游离骨段(块)长度6.5~17.0 cm,平均11.25 cm。将游离的大段(块)感染骨体外灭菌后,异位寄养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预构带血管蒂的骨皮瓣,同时对原位创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待感染骨血管化完成后原位回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按照Paley提出的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4例术后随访20~60个月,平均28.9个月,回植骨未见再感染,皮瓣创面愈合良好,愈合时间0.5~6个月,平均1.3个月;X线片提示回植骨愈合时间3~19个月,平均8.7个月。患者均恢复负重行走功能,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术后5~12个月,平均7.6个月。按照Paley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定疗效,骨性愈合结果评价:优9例,良5例,优良率100%;功能恢复结果评价:优7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92.8%。结论将大段(块)感染骨异位寄养预构骨皮瓣,血管化完成后二期原位回植修复严重创伤后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满意,既充分利用废弃的感染骨,同时可以减少外源性植骨带来的问题,避免截肢,为临床治疗严重复杂的大段(块)骨感染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感染 骨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血管化
下载PDF
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强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5期32-3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要实施皮瓣移植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患者,按照取皮部位不同分为面部组与胸部组,各42例。面...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于颜面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要实施皮瓣移植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患者,按照取皮部位不同分为面部组与胸部组,各42例。面部组采用面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皮瓣移植,胸部组采用胸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皮瓣移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皮肤颜色、毛发生长情况以及皮肤外观等的变化,另外还需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胸部组的皮肤颜色评分为(84.61±10.76)分,面部组为(82.36±1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6,P=0.352)。胸部组的毛发生长情况评分为(79.36±13.34)分,面部组为(80.26±1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4,P=0.732)。胸部组的皮肤外观评分为(85.37±11.83)分,面部组为(81.47±16.38)分(t=1.251,P=0.215)。胸部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4例(9.52%),面部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例(11.90%)(χ~2=0.124 4,P=0.724)。结论在对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要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以及皮瓣移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面部或是胸部皮肤进行软组织扩张术或是皮瓣移植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缺损 面部皮肤 胸部皮肤 皮瓣移植 软组织扩张术
下载PDF
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汤志辉 许景红 +2 位作者 欧阳国新 毛成鹏 李铭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9例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克氏针临时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9例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克氏针临时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创面新鲜清洁后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愈合好、无感染后行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成活。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时间3~8个月。患者足踝部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骨折愈合后6个月按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为70~97分,其中优2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皮瓣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内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志光 刘文静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2期69-74,共6页
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部咀嚼系统的枢轴关节,承担着口腔颌面部语言、咀嚼等复杂精细的功能运动。当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变化或者功能异常时,除了影像学、滑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关节内的压力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在一... 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部咀嚼系统的枢轴关节,承担着口腔颌面部语言、咀嚼等复杂精细的功能运动。当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变化或者功能异常时,除了影像学、滑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关节内的压力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机制和病程。本文将作者课题组近30年来对正常及病理情况下颞下颌关节内压的变化规律相关研究,及其对颞下颌关节组织变化和生物力学的影响等进行阐述,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游离软组织瓣 修复重建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背阔肌皮瓣
下载PDF
获得性耳廓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海越 庄洪兴 +4 位作者 杨庆华 潘博 赵延勇 国冬军 蔡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获得性耳廓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或Medpor支架置入、耳赝复体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长期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化... 目的 探讨获得性耳廓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或Medpor支架置入、耳赝复体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长期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化、吸收、变形;Medpor支架偶有外露;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基本一致;耳赝复体外形佳,固定牢靠。结论 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获得性耳廓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组织扩张器结合Medpor支架置人和耳赝复体制作治疗是其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缺损 组织扩张器 耳廓再造
原文传递
常用游离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龙江 韩波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3期137-142,共6页
肿瘤外科手术和外伤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美观。采用游离软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可避免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外露,而且有助于恢复患者基本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然而,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精细且功能复杂... 肿瘤外科手术和外伤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美观。采用游离软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可避免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外露,而且有助于恢复患者基本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然而,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精细且功能复杂,修复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不同缺损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优化游离软组织瓣的设计和制备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常用游离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和优化修复策略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游离软组织瓣 修复重建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背阔肌皮瓣
下载PDF
放射性颌骨坏死手术难点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劲松 张亚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7期409-416,共8页
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病变范围较大ORNJ的主要手段。在放射线对颌面部及颈部软硬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ORNJ的手术处理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风险... 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病变范围较大ORNJ的主要手段。在放射线对颌面部及颈部软硬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ORNJ的手术处理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风险。本文对治疗ORNJ的不同术式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要点;手术难点及其原因,包括局部炎症和放射线损伤对手术造成的困难、骨缺损重建时机、髁突是否保留、受区血管选择、受植床处理;ORNJ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创口不愈和神经损伤,ORNJ术后严重并发症如缺损修复重建时的血管危象和组织瓣坏死、肺部感染、脑肺栓塞、重要血管破裂、以及严重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初步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对ORNJ手术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有充分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为提高ORNJ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颌骨坏死 骨缺损重建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 显微外科 CAD/CAM 软组织纤维化 髁突 并发症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明立功 明新文 +4 位作者 明立山 明立阳 王慧 乔玉 王自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3月,对51例小腿近、远端及踝部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近端蒂皮瓣(14例)、远端蒂皮瓣(37例)移位修复。结果近端蒂皮...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3月,对51例小腿近、远端及踝部的皮肤缺损创面,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近端蒂皮瓣(14例)、远端蒂皮瓣(37例)移位修复。结果近端蒂皮瓣14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外形、感觉功能恢复满意;远端蒂皮瓣37例,其中33例全部顺利成活,3例远端1/4坏死,经换药对症治疗后愈合。1例皮瓣仅筋膜成活,经植皮愈合。随访10-23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肤色接近受区。吻合神经的11例,感觉功能恢复S4级6例,S3级4例,未吻合神经的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切取简单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远、近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足踝部 小腿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下载PDF
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成群 尹朝奇 +6 位作者 贺全勇 周建大 李萍 陈铁夫 彭浩 朱颉 徐阳成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讨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存活的解剖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进行腓肠肌肌皮瓣的显微解剖研究,设计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分析总结2003年~2005年我们改良腓肠肌肌皮瓣的切取范围后所行的35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17例... 目的探讨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存活的解剖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进行腓肠肌肌皮瓣的显微解剖研究,设计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分析总结2003年~2005年我们改良腓肠肌肌皮瓣的切取范围后所行的35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17例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的切取范围及临床效果,验证改良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结果52例皮瓣成活良好,35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中1例远端坏死,再行内踝上皮瓣修复;2例远端浅表坏死,其中1例再植皮修复,1例换药愈合;1例植皮失败后重新植皮成活。17例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中2例远端浅表坏死,其中1例再植皮修复,1例换药愈合。结论扩大切取范围的腓肠肌肌皮瓣的血运基础是包括腓肠动脉在内的多源性血供;腓肠肌肌皮瓣的改良扩大了皮瓣的切取范围,增加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其适应证也相应扩大;改良的腓肠肌肌皮瓣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手术相对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肌皮瓣 内侧头肌皮瓣 腓肠肌外侧头 植皮 坏死 愈合 血供 皮瓣修复 皮瓣存活 皮瓣成活 临床应用 临床效果 解剖研究 解剖基础 换药 腓肠动脉 适应证 多源性 成功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