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被引量:17
1
作者 汤志辉 许景红 +2 位作者 欧阳国新 毛成鹏 李铭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9例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克氏针临时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9例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入院后行清创克氏针临时固定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创面新鲜清洁后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愈合好、无感染后行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40个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成活。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时间3~8个月。患者足踝部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骨折愈合后6个月按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为70~97分,其中优2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皮瓣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分期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余明 陈辉 +2 位作者 胡骁骅 黄雷 马春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 目的探讨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严重股骨或胫骨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9~37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压电烧伤2例,CO中毒烧伤1例。伤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3~14 d,平均6.5 d。骨缺损长度8~18 cm,平均14 cm;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8 cm^25 cm×19 cm。一期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和病变股骨或胫骨断端,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二期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延长架或Ilizarov环形外固定延长架修复骨缺损。结果术后1例修复术后2个月皮瓣下出现一窦道,经扩创、去除坏死股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填充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延长期间,1例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和加强护理后控制感染。患者截骨段延长8~18 cm,平均14 cm;停止延长后外固定支架继续保留4~12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骨缺损均修复,骨愈合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未见骨髓炎、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组织瓣移植联合骨延长技术修复烧创伤后下肢严重软组织与骨缺损可获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移植 骨延长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感染性胫骨大段缺损并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4
3
作者 厉孟 甄平 +3 位作者 蓝旭 李志琳 高秋明 杨巧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感染性胫骨大段骨缺损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5应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均为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外侧,...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感染性胫骨大段骨缺损并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4-05应用Ilizarov技术同期治疗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均为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外侧,面积平均为30.4(24~91)cm2,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9.5(6~13)cm。7例胫骨中远段缺损采用胫骨结节下方截骨向远端骨搬运修复,1例胫骨近段缺损采用胫骨远端截骨向近端骨搬运修复,软组织缺损修剪成椭圆形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0 d开始骨段搬运,速度为1 mm/d,分4次完成。结果术后延长段切口及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7~36个月,平均23个月。延长段骨自然愈合,愈合时间为210~496 d,平均271 d;愈合指数3.4~4.0 d/mm,平均3.7 d/mm。对接点2例行二期植骨后愈合,其余6例均自然愈合,愈合时间170~308 d,平均236 d。去除外固定架后5个月疗效根据ASAMI评价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结论Ilizarov技术简便、疗效良好,是同期修复感染后大段胫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感染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联合Ilizarov及VSD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 被引量:14
4
作者 扈克治 龚震宇 +4 位作者 甘干达 罗平 冯小艳 韩健 谢小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及VSD技术联合使用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2岁,平均37.6岁。骨缺损长度2.5~10...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及VSD技术联合使用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2岁,平均37.6岁。骨缺损长度2.5~10.8cm,平均6.7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3.5cm^4.5cm×8.8cm,平均2.7cm×6.4cm)。一期清创,清除感染及粉碎严重的骨质,胫骨干骺端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VSD护创材料覆盖创面,术后1周行皮肤及骨组织同时推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3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并骨性愈合,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1.5cm,创面均愈合。外固定指数1.3~2.5个月/cm,平均2.05个月/cm。结论联合Ilizarov及VSD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疗效满意,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同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ILIZAROV技术 VSD技术 外固定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梓岐 牟国煜 +3 位作者 王娅 汪菲 王洪江 蔡振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穿支皮瓣 胸廓内动脉 背阔肌肌皮瓣 缺损 皮肤软组织
原文传递
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宗原 唐诗添 +3 位作者 王军 张定伟 石波 王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8例小腿及足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59岁,平均37.1岁。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1... 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骨软组织复合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4月,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修复18例小腿及足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59岁,平均37.1岁。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15 d^39个月,平均0.9个月。缺损部位:胫骨上段4例,胫骨中段8例,胫骨下段4例,足跟外侧2例。扩创后骨缺损长度(5.7±1.8)cm,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3 cm×11 cm。入院后均先行清创处理,待创面好转后,一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并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组织瓣修复创面;6~8周后待创面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后,二期手术取髂骨或(和)腓骨棒植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4.3个月。一期术后组织瓣均成活;钉道感染6例,经加强消毒护理及口服抗生素后治愈。二期术后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57周,平均25.3周。患者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二期术后6个月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为74~98分,平均89.7分;其中优7例,良10例,中1例。结论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骨软组织复合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复合缺损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组织瓣
原文传递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春 张晓文 +1 位作者 郭肖峰 马苟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皮瓣最大面积17.0cm×15.0cm,最小6.0cm×5.0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cm×10.0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最大为10.0cm×7.0cm×2.0cm,最小为6.0cm×5.0cm×1.0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I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II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 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卫东 喻爱喜 +4 位作者 潘振宇 陶圣祥 胡祥 袁莹 王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ⅢB型25例,ⅢC型5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对所有患者采取Ilizarov外固...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Gustilo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ⅢB型25例,ⅢC型5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对所有患者采取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8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22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5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3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是临床治疗GustiloⅢB型、C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手术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及其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9
作者 莫勇军 谭海涛 +6 位作者 杨克勤 许林 罗翔 陆俭军 梁旭权 谭霄 植宁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皮瓣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皮瓣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皮瓣游离移植切取,皮瓣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腓骨皮瓣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丛鹏 叶曙明 荆珏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35例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男21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1.5岁。均为外伤致胫骨骨折,伤后清创... 目的探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应用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治疗35例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男21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平均31.5岁。均为外伤致胫骨骨折,伤后清创或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感染,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1~6个月,平均3.2个月。创面部位:小腿上段11例、中段11例、下段13例。清创后胫骨缺损长度为5.6~11.2 cm,平均7.1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4.2 cm×6.9 cm^17.3 cm×8.7 cm。创面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18例。入院后彻底清创,一期行骨水泥填充骨缺损以及穿支皮瓣修复创面;8~12周后二期手术取出占位骨水泥,采用自体髂骨或联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结果一期术后3例皮瓣远端边缘发生坏死,经换药后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二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7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组织相似,质地良好。X线片复查示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平均6.7个月。二期术后9个月,根据修正的Edward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获优19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4.3%。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60~98分,平均81.3分;其中优21例、良11例、中3例,优良率为91.4%。结论诱导膜技术联合皮瓣移植是治疗小腿感染性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感染 小腿
原文传递
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的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足跟后区较小创面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晓 薛明宇 +3 位作者 芮永军 许亚军 强力 郑和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的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9例儿童足跟后区较小软组织缺损,采用近创面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大小为8.0 cm×4.0 cm... 目的 探讨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的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9例儿童足跟后区较小软组织缺损,采用近创面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大小为8.0 cm×4.0 cm ~9.0 cm×4.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好,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为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外形无臃肿,踝关节活动无障碍.所有患儿父母对术后患肢的功能和外形均满意.结论 带外踝后腓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程短,是修复儿童跟后区较小创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缺损 软组织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浓缩生长因子的应用优势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颐 刘笑言 向柄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1640,共10页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浓缩生长因子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方法:文章以“浓缩生长因子、干细胞、组织修复、组织再生”为中文检索词,以“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Stem cells,Tissue repai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EMbase、Medlin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收集归纳近10年来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证据,根据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96篇。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从浓缩生长因子制备和应用的具体方法,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原理,体外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体内对组织修复和重建4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浓缩生长因子目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是一个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具有潜力的自体生物活性因子,制备方法简便,应用方式灵活多变,完全取自自体血液,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良好。③浓缩生长因子的核心结构包括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外能促进多种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浓缩生长因子与干细胞的复合体是干细胞治疗领域一种新的策略。④浓缩生长因子在体内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其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所构建的局部生长因子缓释系统是延长生长因子缓释时间的有效方法。⑤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抗皮肤光老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已成为目前自体生物活性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优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骨缺损 软组织 内源性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支架 干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局部缓释系统
下载PDF
获得性耳廓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海越 庄洪兴 +4 位作者 杨庆华 潘博 赵延勇 国冬军 蔡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获得性耳廓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或Medpor支架置入、耳赝复体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长期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化... 目的 探讨获得性耳廓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或Medpor支架置入、耳赝复体等多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长期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化、吸收、变形;Medpor支架偶有外露;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基本一致;耳赝复体外形佳,固定牢靠。结论 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获得性耳廓缺损的主要治疗方法;组织扩张器结合Medpor支架置人和耳赝复体制作治疗是其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缺损 组织扩张器 耳廓再造
原文传递
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指背、指腹皮肤缺损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5 位作者 刘昌雄 刘鸣江 谢松林 刘俊 刘洋波 黄新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7-1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背、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2指指背、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不带指固有动脉主干的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38例42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个月,平...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背、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2指指背、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不带指固有动脉主干的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38例42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皮支岛状筋膜皮瓣具有易于切取、不牺牲指固有血管神经、外形良好等优点,是修复指背、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筋膜皮瓣 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玉发 李锐 +3 位作者 朱清远 崔树森 张为众 卢志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因素。方法对6例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3例,背阔肌皮瓣转位1例,预制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其中1例同时用腹股沟皮瓣)。结... 目的探讨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因素。方法对6例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3例,背阔肌皮瓣转位1例,预制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其中1例同时用腹股沟皮瓣)。结果 6例皮瓣全部存活,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于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皮瓣移植(或移位)覆盖创面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皮肤缺损 感染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 combination of local flap and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st-traumatic tibial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被引量:7
16
作者 HU Xiao-hua HUANG Lei CHEN Zhong DU Wei-li WANG Cheng SHEN Yu-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846-2851,共6页
Background Treatment of extensive post-traumatic composit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remains a complicated therapeutic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for surgeons. We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flaps and Ilizar... Background Treatment of extensive post-traumatic composite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remains a complicated therapeutic problem and a challenge for surgeons. We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flaps and Ilizarov osteogenesis in the reestablishment of severe combined defects of tibial bone and soft tissue.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bone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included.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1.5 years. The average time from injury to initial surgery was 14.4 weeks. The average soft tissue and bone defect sizes were 92.9 cm2 and 8.7 cm, respectively. Local flaps were created to reconstruct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The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or the Orthofix Limb Reconstruction System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bony defects using delayed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Results Two myocutaneous flaps and 14 reverse island flaps were applied. All transferred flaps survived. Fifteen patients healed with equal leg length, and one healed with a residual leg-length discrepancy of 1.5 cm. One patient with an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developed ankle joint stiffening and a pin-track infection tha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oral antibiotics. No patient developed pin loosening. All patients walked without assistance. Fifteen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ir work, and one lost her job.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Paley bone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ores. The bone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4 and good in two patients.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ores were excellent in 13, good in two, and fair in one patient.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 flaps and sequenti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an be used for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of defects of incorporated bone and soft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defect soft tissue loss treatment local flap compression-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原文传递
Free peroneal perforator-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hand and forearm 被引量:7
17
作者 CAI Pei-hua LIU Sheng-he CHAI Yi-min WANG Hai-ming RUAN Hong-jiang FAN Cun-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4期1621-1624,共4页
Backgroun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has been popularly used as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third of leg, ankle and foot, but its free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arely... Backgroun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has been popularly used as an excellent option for the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lower third of leg, ankle and foot, but its free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The objective of our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repairing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hand and forearm with free peroneal perforator-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Methods Between May 2006 and March 2007, 10 patients including 7 men and 3 women were treated.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2 to 51 years. They presented to emergency with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16 cm × 7 cm to 24 cm × 10 cm in size in hand and forearm after injured by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2 cases) or crushed by machine (8 cases). Thorough debridements and primary treatments to associated tendon ruptures or bone fractures were performed on emergency. And free peroneal perforator-based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s were transplanted when the wound areas were stable at 5 to 7 days after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flaps were design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sural nerve according to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with the peroneal perforator above the lateral malleolus as the pedicle and along with a part of the peroneal artery for vascular anastomosis. Then the flaps were harvested to repair the recipient sites with the peroneal artery anastomosed to the radial (or ulnar) artery and the peroneal veins to one of the radial (or ulnar) veins and the cephalic vein respectively. The flap sizes ranged from 18 cm × 8 cm to 25 cm × 12 cm. The donor areas were closed by skin grafts. Results All of the 10 flaps survived after surgeries. Marginal necrosis occurred in only 2 cases. The skin grafts survived entirely in the donor sites, an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donor legs was observed. All of the transplanted flaps presented favourable contours and good functions at 9 to 12 months' follow-up. Conclusions Peroneal perforator-based sural neurofa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transplantation peroneal perforator sural neurofasciocutaneous flap soft tissue defect
原文传递
组织补片在腭裂修复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池朝玲 王家盛 +1 位作者 张洪杰 庞晓纲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软腭有效延长的新方法。方法:7例腭裂患者应用口腔组织补片植入鼻腔侧菱形创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d及63d鼻咽显微镜检查可见口腔组织补片全部成活,未见明显挛缩。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的... 目的:探索一种软腭有效延长的新方法。方法:7例腭裂患者应用口腔组织补片植入鼻腔侧菱形创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d及63d鼻咽显微镜检查可见口腔组织补片全部成活,未见明显挛缩。结论:口腔组织补片的植入可去除或减少腭裂修复术中产生的鼻腔侧菱形创面愈合后的瘢痕,保证软腭延长的效果,有利于恢复语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组织补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Masquelet技术联合人工真皮对家兔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魁 王月明 +5 位作者 孙一翀 祁晓明 田利军 赵延宾 许英 刘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8-585,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人工真皮对家兔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诱导膜的微观结构及血管化情况,以期指导临床中对Gustilo-Anderson Ⅲ型开放性骨折伴大段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雄性家兔80只,体质量2.03~2.27 kg... 目的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人工真皮对家兔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诱导膜的微观结构及血管化情况,以期指导临床中对Gustilo-Anderson Ⅲ型开放性骨折伴大段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雄性家兔80只,体质量2.03~2.27 kg,平均2.11 kg。取64只兔双侧大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余16只兔双侧为假手术组。所有兔均制备股骨骨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模型。实验组以Masquelet技术第一阶段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于骨缺损区]联合人工真皮治疗;对照组单纯以Masquelet技术第一阶段方法治疗;假手术组不作处理,直接缝合伤口。术后2、4、6、8周各处死假手术组4只家兔,以及实验组/对照组16只家兔,于双侧股骨原手术部位取材,大体观察诱导膜及结合膜情况;对膜结构取材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微观结构;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大体观察示:术后4周,实验组人工真皮胶原蛋白海绵层完全消失,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产生完整诱导膜结构;对照组膜结构呈半透明状,实验组膜结构较厚,呈淡红色不透明,伴小血管增生。术后6~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膜结构均逐渐增厚。假手术组随时间变化仅观察到瘢痕组织增生。HE染色示: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见大量肌纤维,少量胶原纤维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假手术组大多为肌纤维,伴少量肌纤维间血管。术后4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增多,部分血管形成,对照组胶原纤维细胞核呈类圆形,实验组呈扁圆形。术后6、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胶原纤维均较前增多,对照组胶原纤维细胞核仍呈类圆形,实验组呈梭形且细胞核较同期对照组深染;两组均可观察到增生血管,实验组增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增多。假手术组仍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出现,未表现随时间变化的血管显著增生。CD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诱导膜 人工真皮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on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extremity with the perforator flap from inguinal reg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HUANG Dong WANG Hai-wen +2 位作者 WANG Hong-gang WU Wei-zhi ZHAO Cheng-y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3期2861-2864,共4页
Background The perforator flap has become a very useful reconstructive means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extremities. The perforator flap from the inguinal region has advantages that include the ability to cover a large ... Background The perforator flap has become a very useful reconstructive means of soft tissue defect of extremities. The perforator flap from the inguinal region has advantages that include the ability to cover a large area with little donor site morbidity and provision of suitable thickness for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rom July 1, 2005 to June 30, 2007, 10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soft tissue defect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with 10 perforator flaps from the inguinal region. Six flaps were applied to the upper extremities and four flaps to the lower extremities. The dimensions of the transferred flaps ranged from 7-30 cm in length and 4-10 cm in width.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of all 10 flaps was uneventful and all flaps survived. Distal small partial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one case due to arterial insufficiency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lap. 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functional and esthetic resurfacing outcome. Conclusion Use of perforator flap from the inguinal region could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free groin flap, and represents a safe and useful tool for coverage of soft tissue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tissue defect RECONSTRUCTION perforator fla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