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粪造影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测量 被引量:79
1
作者 卢任华 刘崎 +4 位作者 章韵 汪志杰 孔庆德 徐振花 张大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本文介绍了排粪造影的方法和排粪造影测量尺的制作。96例无排粪障碍者中有26例(27.08%)有异常表现。70例正常者的测量结果:肛直角:静坐98.67±13.84度;力排114.84±14.92度。肛上距:静坐9.87±7.72 mm;力排20.36±8.37... 本文介绍了排粪造影的方法和排粪造影测量尺的制作。96例无排粪障碍者中有26例(27.08%)有异常表现。70例正常者的测量结果:肛直角:静坐98.67±13.84度;力排114.84±14.92度。肛上距:静坐9.87±7.72 mm;力排20.36±8.37 mm。建议将国人力排时肛上距的正常值定为<30 mm;对经产妇<35 mm为相对正常值。肛管长:力排时为37.03±6 mm。乙耻距:力排时应为负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造影 肛直角 耻尾线 肛上距
下载PDF
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应用价值(附1055例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田宁 邵广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659-661,669,共4页
目的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病因及其直肠排粪造影表现,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方法 1174例便秘患者行直肠排粪造影检查,透视下动态观察并摄片;其中阳性1055例(男性170例,女性885例)。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男性... 目的分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病因及其直肠排粪造影表现,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方法 1174例便秘患者行直肠排粪造影检查,透视下动态观察并摄片;其中阳性1055例(男性170例,女性885例)。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男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盆底痉挛综合征,而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为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常多种病因共存。结论动态直肠排粪造影能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直接原因,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排粪造影 盆底痉挛综合征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出口梗阻型便秘: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练延帮 苏丹 +5 位作者 曹务腾 何志诚 刘得超 邱建平 李志强 周智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比较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有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磁共振排粪造影序列包括静态高分辨肛管轴位、矢状位... 目的比较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有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磁共振排粪造影序列包括静态高分辨肛管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2WI序列及动态单层正中矢状位重复采集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分别采集静息、提肛和力排时相图像。X线排粪造影包括前后位静息,侧位静息、提肛、初排和力排时相图像,加摄正中前后位力排相和黏膜相。以耻尾线(PCL)作为参考线,分别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肛管长、肛直角、肛上距以及可能存在的直肠前突、黏膜脱垂等病变及其程度,以及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膀胱颈、子宫颈到耻尾线的距离和可能存在的盆底异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图像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并发症的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的诊断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会阴下降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不及X线排粪造影(P<0.05);而在显示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及其他盆底、盆壁病变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方面各有优势,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提供盆腔脏器及盆底、盆壁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对出口梗阻性便秘同时伴发盆腔多间室病变的全面诊断和整体评估更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 排粪造影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下载PDF
Consensus statement AIGO/SICCR: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obstructed defecation(partⅠ:Diagnosis) 被引量:20
4
作者 Antonio Bove Filippo Pucciani +9 位作者 Massimo Bellini Edda Battaglia Renato Bocchini Donato Francesco Altomare Giuseppe Dodi Guido Sciaudone Ezio Falletto Vittorio Piloni Dario Gambaccini Vincenzo Bov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1555-1564,共10页
Chronic constipation is a common and extremely troublesome disorder tha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ife,and this fac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rate at which health care is sought for this condition.The a... Chronic constipation is a common and extremely troublesome disorder tha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ife,and this fac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rate at which health care is sought for this condition.The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develop a consensu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obstructed defecation.The commission presents its results in a "Question-Answer" format,including a set of grade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This section represents the consensus for the diagnosis.The history includes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onset and duration of symptoms and may reveal secondary causes of constipation.The presence of alarm symptoms and risk factors requires investigation.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uld assess the presence of lesions in the anal and perianal region.The evidence does not support the routine use of blood testing and colonoscopy or barium enema for constipation.Various scoring systems are available to quantify the severity of constipation;the Constipation Severity Instrument for constipation and the 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 score for obstructed defecation are the most reliable.The Constipation-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s an excellent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No single test provides a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for constipation.Colonic transit and anorectal manometry define the pathophysiologic subtypes.Balloon expulsion is a simple screening test for defecatory disorders,but it does not define the mechanisms.Defecography detects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and assesses functional parameter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or pelvic floor sonography can further complement defecography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movement of the pelvic floor and the organs that it supports.All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indicate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and obstructed defecation because the treatments differ between thes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Dyssynergic defecation Obstructed defecation 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 Quality of life Anorectal manometry Colon motility Balloon expulsion test defecography
下载PDF
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手术前后排粪造影检查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聂静好 石德峰 +3 位作者 郑坤 张猛 高越超 郭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手术前后排粪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PH治疗,对照组行直肠黏...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手术前后排粪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PPH治疗,对照组行直肠黏膜柱状缝扎加耻直肌挂线术治疗,两组手术前后均接受排粪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随访3个月和6个月记录两组Longo评分、便秘Wexner评分、便秘严重程度评分(S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分析排粪造影指标与便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8.33%和7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4,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及会阴下降距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个月=II.326,t=9.262,t=6.902;t6个月=8.556,t=4.290,t=2.975;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静息相肛直角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3,P<0.05);力排相肛直角及力排时肛直角开大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0,t=2.076;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ongo评分、便秘Wexner及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6,t=2.847,t=2.730;P<0.05);观察组术后1d和术后3d 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t=4.021;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4,P<0.05)。Longo评分、便秘Wexner及SS评分与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深度、力排相肛直角及力排相肛直角开大直角均具有一定相关性(rLongo评分=0.384,r=0.353,r=0.291,r=0.244,r=0.285;r便秘wWexner评分=0.269,r=0.254,r=0.242,r=0.293,r=0.376;rSS评分=0.377,r=0.237,r=0.301,r=0.323,r=0.402;P<0.05)。结论: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能显著改善便秘症状,效果肯定,排粪造影有助于评估PPH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直肠黏膜内脱垂 便秘 排粪造影
下载PDF
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建平 张永军 +1 位作者 焦旅忠 赵文召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透视下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和力排时的直肠侧位片及黏膜相片,分别测量肛直角、耻尾线肛上距及前突的深度、长度,计算出前突的面积。结果1078例中,单纯直肠前突189例,直肠前突合并其它直肠疾...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透视下摄取静坐、提肛、强忍和力排时的直肠侧位片及黏膜相片,分别测量肛直角、耻尾线肛上距及前突的深度、长度,计算出前突的面积。结果1078例中,单纯直肠前突189例,直肠前突合并其它直肠疾病889例,该病是经产妇的常见病。结论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造影 直肠前突 诊断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下载PDF
直肠前突与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胡石腾 陈德平 +6 位作者 刘仕佑 蒋国雄 陈林凯 陈和清 蒋玲 娄辉 彭华保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和动态排粪造影资料。对直肠前突病例的力排过程进行动态回放,并分析其表现。结果①310例有直肠前突,392例有直肠内脱垂,...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临床和动态排粪造影资料。对直肠前突病例的力排过程进行动态回放,并分析其表现。结果①310例有直肠前突,392例有直肠内脱垂,353例有会阴下降,69例有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95.20%(397/417)的病例至少存在两种异常,无单发直肠前突病例。男女患者间比较,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直肠内脱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直肠前突病例力排过程动态回放:直肠内钡剂排空或接近排空、直肠远端增粗粘膜堆积226例,占72.90%;直肠内钡剂不排或呈滴状排出、远端粘膜脱入肛管和(或)盆底痉挛或耻直肌肥厚71例,占22.90%;前突囊袋缩小不明显、囊袋后方直肠内脱垂13例,占4.20%。结论直肠前突不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明确直肠前突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关系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直肠前突 功能性出口梗阻 排粪造影
下载PDF
金陵术治疗混合型便秘手术前后排粪造影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雄辉 姜军 +3 位作者 冯啸波 丁威威 朱维铭 李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便秘患者接受金陵术(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一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后出口梗阻病变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善程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金陵术治疗的混合型便秘患者50例.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混合型便秘患者接受金陵术(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一直肠侧侧吻合术)治疗后出口梗阻病变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善程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金陵术治疗的混合型便秘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行排粪造影检查,并采用Longo出口梗阻评分、Wexner便秘严重度评分及Wexner粪便失禁评分评估便秘症状。结果金陵术后6个月,50例患者直肠前突、黏膜脱垂、黏膜内套叠、内脏下垂、会阴下降及盆底痉挛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直肠前突程度由术前的(22.0±1.8)mm下降至(2.4±0.4)mm,直肠内套叠程度南术前的(1.9±0.4)cm下降至(0.4±0.5)cm(P〈0.01)。Longo出口梗阻评分由术前的(17.6±3.8)分下降至(5.3±2.0)分,Wexner便秘严重度评分由(19.5±4.8)分下降至(5.5±2.4)分(均P〈0.01)。结论金陵术能有效纠正混合型便秘的出口梗阻病变的形态及功能紊乱.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外科手术 金陵术 排粪造影 出口梗阻
原文传递
平板数字胃肠下结肠钡灌肠和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侯文华 王桂娟 +1 位作者 杨其超 孟曙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平板型数字胃肠机下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在便秘影像检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清洁肠道后完成钡灌肠和排粪造影两项检查。结果 150例便秘患者中,钡灌肠正常46例,异常104例,其中横结肠下垂85例... 目的探讨平板型数字胃肠机下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在便秘影像检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清洁肠道后完成钡灌肠和排粪造影两项检查。结果 150例便秘患者中,钡灌肠正常46例,异常104例,其中横结肠下垂85例、结肠冗长51例、脾曲综合征38例。排粪造影正常5例,异常145例,其中会阴下降105例,内脏下垂37例,盆底疝28例,骶直分离3例,直肠前突55例;直肠前壁黏膜内脱垂27例,直肠内粘膜套叠36例,直肠内全层套叠75例,直肠外脱垂10例,盆底痉挛综合证5例。结论平板型数字胃肠下钡灌肠可显示结肠形态、位置异常,为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提供了影像依据;排粪造影是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方法;平板型数字胃肠下钡灌肠结合排粪造影对便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钡灌肠 排粪造影 功能性便秘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慢性便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源 戴宁 +3 位作者 胡红杰 钱玉娥 陈淑洁 张文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DMRD)在慢性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者20例,取仰卧位,垫高背部及头部(与水平面约呈20。角),将含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玉米糊300ml注入直肠,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快...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DMRD)在慢性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者20例,取仰卧位,垫高背部及头部(与水平面约呈20。角),将含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玉米糊300ml注入直肠,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采集患者静息、提肛及排便时盆底结构的矢状位图像,结合直肠肛门测压、胃肠传输试验及X线排便造影结果进行评估。结果DMRD显示有盆底结构功能异常者19例(95%),排便相无明显排便动作2例,合并子宫膀胱异常者6例(33%)。16例患者行直肠肛门测压检查,其中5例显示矛盾收缩(31%),DMRD均提示有盆底痉挛,两者在诊断盆底肌矛盾收缩方面符合率为100%。胃肠传输试验发现7例有左半结肠慢传输。DMRD发现X线排便造影未发现的盆底结构和功能异常,其中子宫下垂4例、膀胱下垂4例、直肠黏膜脱垂2例及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结论DMRD能充分显示盆腔脏器、盆底结构和功能异常,分辨率高,无辐射,对复合性盆底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便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磁共振成像 排粪造影
原文传递
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宋维亮 王振军 +3 位作者 郑毅 易秉强 杨新庆 蒋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43-1845,共3页
目的采用盆底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盆底功能失调情况,评价其对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敏感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9例临床表现有排便频率改变和排便困难、盆部坠胀痛等的盆底功能失... 目的采用盆底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盆底功能失调情况,评价其对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敏感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9例临床表现有排便频率改变和排便困难、盆部坠胀痛等的盆底功能失调的女性患者。对患者进行盆底MRI和排粪造影检查,评价盆底解剖结构。结果盆底动态MRI共诊断膀胱膨出54例(49.6%)、直肠子宫陷窝疝11例(10.1%),会阴脱垂29例(26.6%)、直肠前膨出71例(65.2%),外括约肌萎缩19例(18.2%)、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32例(29.4%)。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直肠前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但排粪造影检出骶直分离征33例(30.3%)、直肠黏膜脱垂和(或)套叠41例(37.7%),盆底动态MRI未能显示直肠黏膜的脱垂和套叠。结论盆底动态MRI能够较全面的评价盆底功能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其不足可通过排粪造影来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磁共振成像 排粪造影术
原文传递
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X线诊断 被引量:14
12
作者 焦旅忠 索春玲 +1 位作者 王溪 赵文召 《上海医学影像》 2007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6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采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比。结果260例便秘患者中,钡剂灌肠有异常179例,其中乙状结肠延长、迂曲119例;横结肠下... 目的探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6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采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比。结果260例便秘患者中,钡剂灌肠有异常179例,其中乙状结肠延长、迂曲119例;横结肠下垂69例。排粪造影有异常217例,其中直肠前突174例;直肠黏膜脱垂73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87例,盆底肌痉挛综合症73例;较多患者两者检查均有异常。结论对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应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能更好了解结肠全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灌肠 排粪造影 功能性便秘 X线诊断
下载PDF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仿真排粪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超 张娜 +2 位作者 曹春婕 华海琴 李胜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仿真排粪造影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于PACS系统上测量数据及影像征象,应用对应分析对征象与证型进... 目的研究仿真排粪造影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仿真排粪造影检查,于PACS系统上测量数据及影像征象,应用对应分析对征象与证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医证型和造影征象对应图的解读,不同象限区分了不同中医证型及其相关的排粪造影表现。特异性分析发现,脾肺气虚及脾肾阳虚证型之间相关性较强,而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的辨证分型差异性较大。会阴下降及黏膜内套叠对应辨证分型的差异性不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更具特异性。肝郁气滞与耻直肌痉挛相关性强;肝肾阴虚与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相关性强。脾肺气虚与脾肾阳虚更倾向于出现会阴下降、黏膜内套叠、骶直分离、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结论排粪造影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临床用药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可视化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排粪造影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诊断便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映 刘正敏 谭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便秘的病因,通过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3例临床诊断便秘的患者先作结肠运输试验,考虑出口梗阻的患者再作排粪造影检查,根据龚水根教授的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作出诊... 目的:探讨便秘的病因,通过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3例临床诊断便秘的患者先作结肠运输试验,考虑出口梗阻的患者再作排粪造影检查,根据龚水根教授的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运输试验异常共169例,真性慢传输36例,假性慢传输49例,出口梗阻127例,其中合并结肠慢传输43例。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最佳的诊断便秘病因的检查方法,通过动态、静态结合观察结肠的运输动力及排便的生理过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二者的结合应用,能够更加明确结肠慢传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的病因,帮助临床医生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明显优于传统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运输试验 排粪造影 便秘 影像学病因诊断
下载PDF
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诊断直肠内脱垂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连阳 张胜本 +1 位作者 黄显凯 龚水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方法,以期区分直肠粘膜脱垂与直肠全层套叠,指导直肠内脱垂的治疗。材料与方法:82例直肠内脱垂和36例对照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结果:在82例患者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 目的:设计一种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方法,以期区分直肠粘膜脱垂与直肠全层套叠,指导直肠内脱垂的治疗。材料与方法:82例直肠内脱垂和36例对照者行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结果:在82例患者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底腹膜正常者为直肠粘膜脱垂,其中26例伴异常会阴下降;32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降入套叠鞘部、并构成直肠壁内疝疝囊者为直肠全层套叠,6例疝囊上口敞开者术中证实有内容物疝入,20例伴异常会阴下降。结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是区分粘膜脱垂与全层套叠、诊断直肠内脱垂伴发的直肠壁内疝等盆底疝等直观、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排粪造影 盆腔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排粪造影诊断(附86例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志春 张新毅 +1 位作者 刘培喜 吴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排粪造影的X线征象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稠钡灌肛,令病人侧坐检查床前排粪桶上,透视下排钡,摄取静坐、提肛、力排及力排后粘膜像,并做多种测量。结果:全部病例不同程度出现下列征象:肛直角不变或变化极小,“...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排粪造影的X线征象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稠钡灌肛,令病人侧坐检查床前排粪桶上,透视下排钡,摄取静坐、提肛、力排及力排后粘膜像,并做多种测量。结果:全部病例不同程度出现下列征象:肛直角不变或变化极小,“搁架”征,钡剂不排或少排,肛管细长。结论:排粪造影可为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提供最为客观的主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排粪造影 肛直角
下载PDF
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芦中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 X线良好的显示了全部直肠功能性病变,本组35例患者中,直肠前突26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8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1例。结论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疾病 放射摄影术 便秘 排粪造影
下载PDF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坤林 龚水根 张伟国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最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最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与56位正常人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83例PRS患者中62例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PRM)压迹,PRM压迹长度为(3.52±0.65)cm,深度为(1.68±0.49)cm;另外21例患者的静息、力排时ARA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PRS患者PRM较正常人厚度明显增加(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显示的PRM功能性异常是诊断PRS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PRM位置、形态大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全面诊断PRS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排粪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线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109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韦小燕 赵青 +1 位作者 孟力军 汪平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显示其肛管直肠形态及功能,寻找便秘原因。方法109例排粪造影,其中13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91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多...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显示其肛管直肠形态及功能,寻找便秘原因。方法109例排粪造影,其中13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91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多见。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均异常者7例。外科单纯手术纠正者2例,术后随访造影表现正常。结论排粪造影对于便秘患者病因分析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排粪造影 直肠前突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肖含 张佩彦 王玉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背景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目的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 背景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目的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FC患者(含门诊及住院)中选取40例完成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患者症状(包括每周自发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分型、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的频度和程度),并依此判断其临床症状分型。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包括肛门直肠压力测定(ARM)检查、排粪造影、胃肠传输时间(GITT)检查。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分型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结果40例FC患者临床症状分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分别占27.5%(11/40)、20.0%(8/40)、37.5%(15/40),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占15.0%(6/40)。ARM检查分型结果示,80.0%(32/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20.0%(8/40)的患者为NTC。排粪造影分型结果示,67.5%(27/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32.5%(13/40)的患者为NTC。GITT检查分型结果示,20.0%(8/40)的患者为STC,15.0%(6/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65.0%(26/40)的患者为NTC。加权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分型与ARM检查、排粪造影、GITT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123,P=0.502;Kappa值=-0.040,P=0.794;Kappa值=-0.140,P=0.215)。临床症状分型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05,P=0.944)。结论FC患者临床表现以混合型便秘症状为主,而客观检查中以排便障碍型便秘为主。F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结肛门直肠功能检查分型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FC诊断中,需要将症状和客观检查分型相结合,且需要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便秘 肛门直肠测压 排粪造影 结肠传输时间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