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髂静脉压迫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全成 潘仕省 +3 位作者 闫波 苏少飞 田玉峰 伍卫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8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股静脉入路插管溶栓治疗因髂静脉压迫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98例髂静脉压迫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54)采用介入方法溶栓,对照组(n=44)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采用股静脉入路插管溶栓治疗因髂静脉压迫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院治疗的98例髂静脉压迫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54)采用介入方法溶栓,对照组(n=44)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溶栓。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患肢大腿中段、小腿中段溶栓前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d溶栓后,两组患者患肢大腿和小腿周经差均较治疗前减小(P均<0.05);实验组患者溶栓后大腿中段、小腿中段周径差小于对照组、消肿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肢深静脉通常率高于对照组,再发LEDVT率、髂静脉闭塞率及CEAP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髂静脉压迫继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溶栓采用股静脉入路植入腔静脉滤器建立导丝轨道后再插管溶栓治疗,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髂静脉压迫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下载PDF
应用彩超检查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殷艳林 左军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0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患肢130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观察和测量...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患肢130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观察和测量患者管腔形态、管腔内径、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管壁内径、管壁回声及瓣膜厚度,有无血栓形成,观察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分析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查发现130条患肢中深静脉完全正常79条(60.77%),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30例(23.08%),深静脉血栓后遗症4条(3.08%),合并深静脉与动脉瘘2例(1.54%);90例(患肢130条)均检测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反流,其中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相较于隐一股静脉瓣、胭浅静脉瓣、小腿交通静脉瓣的反流速度明显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深静脉流速与大隐静脉内径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8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迅速、直观、准确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及瓣膜功能,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病变具有相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病变性质的检测、手术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的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隐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冬琴 吴蔓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0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在进行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尿激酶用药剂量、频次分为A(38例)、B(40例)、C(42例)三组。A组12.5万U/次,1次/d;B组1...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在进行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尿激酶用药剂量、频次分为A(38例)、B(40例)、C(42例)三组。A组12.5万U/次,1次/d;B组12.5万U/次,2次/d;C组25万U/次,2次/d。比较三组治疗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D一二聚体(DD)]、血栓溶解率、术后血栓静脉评分以随访6个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PT、Fg、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激酶用量与凝血指标变化幅度有关(P<0.05);术后三组血栓溶解率随尿激酶用量增加而逐渐升高,血栓静脉评分随尿激酶用量逐渐降低(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A、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5.00%、7.1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尿激酶每日用量为25 U可实现较高的血栓溶解率和低风险,而增加每日给药频次,可提高血栓溶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遥 何金山 +2 位作者 周岳来 陈鹏涛 方永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 C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2例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LMWH C...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LMWH Ca)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92例患者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LMWH Ca分为2组。LMWH Ca组(n=42)术前和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照组(n=50)围术期不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记录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并计算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内输血率、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LMWH Ca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 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钙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鸿蕊 姜子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空...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空气波压力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肢周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26.12±2.25)、(15.32±0.4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8±2.16)、(11.08±0.41)cm/s],反流时间为(0.33±0.08)s,明显短于对照组[(0.45±0.0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髌骨上缘10 cm处、胫骨粗隆下侧10 cm处周径分别为(45.17±0.62)、(32.16±0.58)cm,显著均低于对照组[(50.39±0.59)、(34.78±0.5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水平分别为(2.43±0.73)g/L、(0.53±0.15)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3±0.73)g/L、(0.53±0.15)μg/mL],PT为(14.02±1.41)s,明显长于对照组[(12.33±1.3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结合空气波压力疗法治疗可改善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指标,有助于缩小患侧下肢周径,并可减少下肢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空气波压力疗法 下肢深静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直接法下肢深静脉CT造影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易文芳 武志峰 +1 位作者 鄂林宁 吴山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下肢深静脉CT造影成像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疾病及时准确诊治提供客观依据。下肢静脉CT造影成像方法众多,本文旨在概括阐述直接法下肢深静脉CT造影成像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静脉CT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恒 《系统医学》 2021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将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该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4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将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肿胀4例(8.5%)、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6.4%)及肺栓塞0例(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4、5.242、7.526,P<0.05)。观察组患者腘静脉血液流速、股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t=8.242、6.547,P<0.05)。观察组对该次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患者97.9%(46/47),高于对照组的83.0%(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给予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肿胀、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几率,改善了患者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液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后 昏迷患者 优质护理 双下肢深静脉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韦利 任娜娜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1期85-86,共2页
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往往存在下肢不正常的凝结问题,受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流缓慢、血流高凝等问题,可能导致多发因素问题。需要根据恶性肿瘤合并问题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分析,判断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病... 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往往存在下肢不正常的凝结问题,受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流缓慢、血流高凝等问题,可能导致多发因素问题。需要根据恶性肿瘤合并问题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分析,判断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从病例相关内容,分析其实际的危险情况。该文将针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准确的判断恶性肿瘤下血栓的原因,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下肢深静脉情况。选取入院治疗的2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习惯,发病表现,治疗情况,凝血因子,血栓位置等进行分析。按照恶性肿瘤合并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实际治疗标准,临床治疗反馈的情况,以有效的方式加强整体治疗管理效果,落实操作标准,提升综合治疗管理的合理性,明确恶性肿瘤的血栓研究标准,根据相关临床反馈的资料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提出符合治疗实施的有效操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 血栓
原文传递
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治疗11例下肢深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卢耀振 黄显实 +2 位作者 叶祯开 蒋昭恒 陈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的下肢深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1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了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以下简称陀螺刀)治疗,放疗剂量为3.5 Gy/次,放疗8~10次,治疗后进... 目的探讨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的下肢深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1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了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以下简称陀螺刀)治疗,放疗剂量为3.5 Gy/次,放疗8~1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陀螺刀治疗后1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瘤缩小或者消失者9例,无变化者2例。结论陀螺旋转式^(60)钴放射治疗系统治疗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癌栓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癌栓 陀螺刀 放疗 疗效
下载PDF
59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春莲 徐伟 赵显为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8年第7期76-77,共2页
总结59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药品、仪器、患者准备、术前行碘过敏试验,术中和术后护理,认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安全可靠方法,系统性护理是造影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静脉造影术 护理
下载PDF
浅析结肠癌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1
作者 武洪方 潘艳芳 +1 位作者 韩书明 赵玲玲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结肠癌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的危险因素,以提出预防及治疗参考。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进行结肠癌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8例病人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同期选择未出现血栓的结肠癌术后病人78例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结肠癌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的危险因素,以提出预防及治疗参考。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进行结肠癌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8例病人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同期选择未出现血栓的结肠癌术后病人78例作为对照,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结肠癌手术后病人手术时间超过3h,卧床时间持续超过2 d,且合并有感染及高脂血者更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病人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较长及合并感染、高脂血症状者更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血栓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下肢深静脉 血栓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闫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10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区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区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总满意率,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1周后、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 早期护理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下探讨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安扬 陈文阁 +4 位作者 吴军 孙洋 刘海艳 刘敦花 赵昱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7年9月-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分类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研究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7年9月-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分类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采取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厘散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血浆黏度(C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凝血指标:FIB、D-二聚体、血流变学:RCAI、CP等指标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七厘散穴位贴敷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火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少松 王麟鹏 +1 位作者 赵因 张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速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取患侧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采用速刺法,进针1~1.5寸后...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血液回流速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疗法,取患侧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采用速刺法,进针1~1.5寸后迅速拔出,不留针。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针刺5次,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患侧下肢静脉血流峰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峰流速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下肢血流峰流速及治疗前后峰流速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深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火针疗法 下肢深静脉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洪丹 高吉国 陈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整体的护理干预模式。术后对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血肿发生率、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为10%,患侧肢体肿胀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和23.33%,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腔内置管治疗中,整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VAS评分、患侧肢体血肿发生率、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腔内置管
下载PDF
探讨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6
作者 朱伟伟 蔡秋霞 周晓晓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共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共包括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各项... 目的探讨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共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共包括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内容,包括手术时间、合并症、卧床时间、不良嗜好等,同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6.32±2.14)岁明显较大,手术时间(3.98±0.51)h长于对照组,合并症患者2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为(23.42±2.45)d,明显长于对照组,不良嗜好患者21例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情况、卧床时间、不良嗜好等均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影响作用的因素。临床上应该进行针对性措施护理干预,降低发病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原文传递
Caprini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0
17
作者 徐亮 刘凤英 丁倩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折后DVT病人60例(DVT组),骨折后未发生DVT的病人1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Caprini评分、血浆D-二聚体(D... 目的探讨Caprini评分、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骨折后DVT病人60例(DVT组),骨折后未发生DVT的病人1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Caprini评分、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Caprini评分与DVT组病人的血浆D-D、FIB的关系。结果 DVT组病人的Caprini评分(7.26±1.88)分、D-D(3.31±1.52)mg/L、FIB(4.48±0.72)g/L,对照组分别为(3.39±0.80)分、(0.46±0.11)mg/L、(3.60±0.68)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病人的Caprini评分与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8、r=0.662,P<0.05);Wells评分与D-D、FIB水平三者联合应用鉴别诊断骨折病人发生DVT的灵敏度为97.83%、特异度为92.00%、漏诊率为2.17%、误诊率为8.0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7(P<0.05)。结论下肢骨折病人的Caprini评分、D-D、FIB水平对于诊断DVT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评分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建方 金国强 +1 位作者 姚航军 朱保金 《中医正骨》 2013年第2期19-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7例病人(病例来源为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为同一组医生操作,均采用全麻。术后治疗...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7例病人(病例来源为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住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为同一组医生操作,均采用全麻。术后治疗组给补阳还五汤加减,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给拜瑞妥10 mg,每天1次口服。给药2周。观察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变化、凝血谱变化情况,并做血管彩超检查观察血流通畅情况及有无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变化(大腿周径增加值),术后24 h、3 d、1周、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变化术后3 d、1周、2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能很好地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效果与拜瑞妥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补阳还五汤加减
下载PDF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耿 李孝虎 +1 位作者 庄佩佩 吴权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在DSA导引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置放溶栓导管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在DSA导引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置放溶栓导管于血栓段,经导管24 h持续微泵灌注50万U/d尿激酶。根据患者髂股静脉再通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肢体周径差、治愈率、并发症等评估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根据患者下肢水肿、髂股静脉闭塞、色素沉着、溃疡等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7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14 d后成功回收71例),治疗14 d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髂股静脉血流基本或全部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6.7±3.1)d。治疗后3、7、14 d肢体周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复查显示,随访6个月时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分别为5.3%(4/76)和2.6%(2/76),随访12个月时分别为9.2%(7/76)和7.9%(6/76),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持续溶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6
20
作者 董国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狭窄〈50%者22例。全部病例均经左腹股沟切口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1)对左髂总静脉闭塞的患者,10例行闭塞段切除重建术,3例行左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术,3例行健侧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Palma)术;(2)对狭窄〉50%的患者,5例行扩张后支架植入术,8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行狭窄切开隔膜切除成形术;36例狭窄〉50%的患者,用F8-10 Fogarty取栓管反复取栓扩张2-4次后,可使狭窄率小于50%。全部病例术后均经左大隐静脉分支留置的导管行局域性抗凝和溶栓及静脉造影。结果治愈82例(86.3%),1例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是提高DVT治愈率的关键。闭塞的左髂总静脉以闭塞段切除重建术治疗为好,严重狭窄的以血管成形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OCKETT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