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应用时间在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
作者 龚立超 刘芳 杨亭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2期2829-28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式充气加压泵(IPC)应用时间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脑卒中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9月-2018年2月住院的77例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式充气加压泵(IPC)应用时间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脑卒中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9月-2018年2月住院的7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8月住院的77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使用IPC频次为每日2次,每次1 h;干预组患者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为每日12 h连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干预组发生DVT 20例(26.0%),对照组22例(28.6%),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干预组DVT发生时间中位数为9.00 d,对照组血栓发生时间中位数3.50 d,两组DVT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4,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延长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使用时间虽然不能降低DVT发生,但可有效延迟DVT的发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时间
原文传递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6
2
作者 侯宣竹 仇婷 +2 位作者 徐彦 吴煜琪 杨锦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手术前后负性情绪及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栓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疼痛、活动度、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下肢肿胀程度和负性情绪,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肿胀 负性情绪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蒋际钊 赵奎 +1 位作者 范海平 张梅刃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9期1727-173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早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必要性。方法:根据筛选标准,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A组(30例)及治疗B组(3...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早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必要性。方法:根据筛选标准,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A组(30例)及治疗B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后予以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当日开始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程均至术后1周。监测患者凝血四项及D-II聚体,下肢静脉彩超及双侧下肢周径的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比较术前1dD-II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A组和B组D-II聚体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A组和B组的FIB在术前1d及术后1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四项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PT)及凝血酶时间(TT)各阶段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1d下肢静脉血流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1d患肢髌骨上缘10cm肿胀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患肢髌骨上缘10cm肿胀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肢体消肿,减少下肢静脉血流减慢的发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封包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靖琪 赵东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363-1367,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封包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于患者...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封包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剖宫产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于患者的委中穴处进行活血化瘀中药封包护理(中药封包由三棱、莪术、川芎、黄柏、桂枝、冰片等组成),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双下肢DVT情况。【结果】(1)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PT和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周PT和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在委中穴处施以活血化瘀中药封包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患者DV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剖宫产 术后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委中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地奥司明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清serpine1 KLF2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史万庆 陈克礼 宋庆宏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奥司明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serpine1)、Kr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行的大隐静脉曲张术的95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简单随机...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奥司明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serpine1)、Kr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行的大隐静脉曲张术的95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预防处理,对照组在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奥司明治疗,均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清serpine1、KLF2、腿部症状的变化、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d、7d时,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d、7d时血清serpine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KLF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腿部沉重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地奥司明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serpine1、KLF2的表达,改善凝血功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术 阿司匹林 地奥司明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程洁 胥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8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分级护理...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住院时间、睡眠质量及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术后DVT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风险评估分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睡眠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毅 程慎令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4103-4105,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口服桃红四物汤150mL,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4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每天1次,连续7d。术后1周B...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口服桃红四物汤150mL,每天2次,连续7d;对照组4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每天1次,连续7d。术后1周B超检查下肢血栓,观察DVT的发生率,检测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统计日平均费用。结果:2组间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抗凝日平均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14天血浆ET含量均较术后第3天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有效预防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DVT的发生,且治疗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胫骨骨折 髓内钉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苏明茂 黎永坚 +2 位作者 黄小桂 潘小莲 黄翠珠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6-48,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VT可分为DVT组(25例)、无DVT组(55例)。观察2组...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二聚体(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VT可分为DVT组(25例)、无DVT组(55例)。观察2组血栓弹力图、血浆D-D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凝血形成速率(α角度)、凝血最终强度(MA值)及血浆D-D、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高于无DVT组(P<0.05);血凝块开始形成的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低于无DVT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无DVT组(P<0.05)。血栓弹力图联合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DV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为96.00%、92.73%、85.71%、98.08%、93.75%,高于血栓弹力图(72.00%、85.45%、69.23%、87.04%、81.25%)、血浆D-D(60.00%、80.00%、57.69%、81.48%、73.75%)单独检测。结论:血栓弹力图、血浆D-D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与脑出血并发DV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DVT的参考指标,其中,血栓弹力图联合D-D检测对脑出血并发DVT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沈亚迪 辛振 +2 位作者 高涌 王孝高 陈世远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治的53例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治的53例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血栓性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RP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对DVT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比较指标间诊断效能的差异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RPR、CRP、DD和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0.0657为截点值,RPR诊断DVT的敏感性为83.67%,特异性为69.81%,曲线下面积为0.864。优于CRP和FIB。指标间曲线下面积比较显示,RPR的曲线下面积与DD和CRP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D和CRP的曲线下面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9),RPR的曲线下面积与FIB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4)。相关性分析显示,DVT患者RPR与DD(r=0.422,P=0.002)、CRP(r=0.627,P=<0.01)以及FIB(r=0.370,P=0.006)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结论:RPR对DVT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一定地预测价值,且具有检测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可与DD指标联合检测增加DVT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炎症反应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D-二聚体在预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树梓 安德柱 +2 位作者 李佳岩 廖长春 鲍洪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D-D)预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44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56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188例(非DVT组),观...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D-D)预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44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56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188例(非DVT组),观察两组血常规和D-D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WBC、PLT和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13±1.46)×109/L和(7.10±1.52)×10~9/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D-D分别为(1.72±0.40)ug/mL和(5.22±1.12)ug/m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时D-D水平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和0.934(P<0.05),截断值分别为1.69μg/mL和4.08μg/mL,其灵敏度分别为58.90%和85.70%,特异度分别为89.36%和86.70%;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5),截断值为5.56×10~9/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0%和72.87%。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无预测价值。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D-D在神经外科术后DVT预测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术后3d时D-D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外科 预测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瑞琼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1147-1148,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轶乔 翟敏 陈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1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高危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参照...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终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高危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参照1997年WHO高危妊娠评分严重标准分为轻度患者(n=25)、中度患者(n=40)、重度患者(n=31),均采用抗凝治疗,检测对比不同病情程度及治疗前后TEG参数[凝血时间(R)、血块动力(K、Alpha)、血块强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血浆D-D水平。同时根据治疗终点有无并发DVT分为DVT组(n=12)、非DVT组(n=84),对比两组TEG参数、血浆D-D水平,并分析TEG参数、D-D及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重度患者R、K、Alpha、MA、CI水平低于中、轻度患者,D-D水平高于中、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K、Alpha、MA、CI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D-D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7 d后R、K、Alpha、MA、CI水平高于治疗前,D-D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与治疗7 d后的R、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终点K、Alpha低于治疗7 d后,CI、D-D高于治疗7 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R、K、Alpha、MA、CI水平低于非DVT组,D-D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D-D联合诊断妊娠高危高凝患者抗凝治疗终点并发DVT的曲线下面积(0.842)>Alpha(0.805)>CI(0.801)>MA(0.789)>D-D(0.770)。结论TEG参数、血浆D-D水平异常表达,可加重妊娠高危患者的高凝状态,增加DVT发生风险,血栓弹力图、血浆D-D水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妊娠高危高凝抗凝治疗患者发生DVT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危 高抗凝治疗 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测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荣华 杨植 +3 位作者 武慧娟 王树艳 张弘 尹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429-2433,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联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74)和非DVT组(n=44),对两组患者的各项...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联关系。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其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n=74)和非DVT组(n=44),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部分临床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 非DVT组与DVT组患者吸烟、接受抗凝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等5项指标联合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均有较佳的诊断评估价值(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ROC-AUC)(0.95CI)为:0.891(0.800~0.956)。结论入院时GCS评分、FIB、APTT、PLT、接受抗凝治疗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密切关联,5指标对于患者DVT发生也有较佳的诊断价值,提示凝血功能异常与重症肺炎患者DVT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娟 房喜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2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韩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韩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肿瘤分期等,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计数、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术后常见并发症,高血压、手术时间长及出血量多等为高危因素,需做好针对性防范,加强术前教育、术后监测及防范,做好物理性及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江川 郭木英 +3 位作者 陈腾飞 蔡志雄 郑剑志 涂国玩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组病历资料及术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2α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TAT、PIC、TM对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右下肢肌力、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穿刺、下肢制动、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PAIC、TAT、PIC、TM、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apr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下肢制动、D-D升高、t-PAIC、TAT、PIC、TM、Caprini评分是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t-PAIC、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837、0.789、0.633、0.887。结论:血栓前t-PAIC、TAT、PIC、TM水平是影响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能早期识别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神经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静 李华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7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下肢深静脉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34.2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GCS评分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素复杂,临床应提前做好预后评估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静 孟月 宁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期195-196,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以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3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实施...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以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3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DVT形成,值得临床实践采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合理选择及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严泽振 张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8,共5页
导管溶栓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静脉通畅性,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导管溶栓入路包括顺行入路(经患侧腘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胫后静脉等)和逆... 导管溶栓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静脉通畅性,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导管溶栓入路包括顺行入路(经患侧腘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胫后静脉等)和逆行入路(经颈内静脉及健侧股静脉)。以上入路各有其优缺点,其选择目前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钱多 蒋冰歆 林钰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69-74,共6页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不同时点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下肢DVT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舒适状况(GCQ)评分量表、社会支...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不同时点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0例下肢DVT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舒适状况(GCQ)评分量表、社会支持量表、DVT后综合征(PTS)评估量表分别对患者一般资料、舒适状况、社会支持情况、PTS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拔管后GCQ评分是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是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1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TS评分是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下肢DVT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所不同,医护人员应重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进昌 刘林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选用利伐沙班预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D-2聚体为(271.0±12.0)ng/mL,与对照组的(350.0±20.2)ng/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未出现D-2聚体>300 ng/mL的患者。结论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