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被引量:158
1
作者 张科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35,共8页
针对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具体生产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即从上区段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分布规律和煤柱应力分布、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巷道围岩变形... 针对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具体生产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即从上区段采空区侧向支承应力分布规律和煤柱应力分布、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巷道围岩变形与煤柱宽度的关系及护巷煤柱宽度的理论计算5个方面综合考虑护巷煤柱的宽度,尤其充分考虑了下层煤回采对上层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宽度大小留设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煤柱宽度科学、可靠,为深部煤层群沿空掘巷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改善了深部巷道维护困难的局面和提高了煤炭资源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群 沿空掘巷 护巷煤柱 煤柱宽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勇 曹代勇 +3 位作者 魏迎春 王安民 张强 吴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2-1482,共11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富集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制约了开发。基于对准南地区构造、沉积、水文、物性和含气量分布的精细解剖,总结了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准南煤系主要发育在天山山前断褶... 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富集和主控因素认识不足,制约了开发。基于对准南地区构造、沉积、水文、物性和含气量分布的精细解剖,总结了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准南煤系主要发育在天山山前断褶带,EW向断层和背斜密集;煤系沉积以冲积扇和河流相为主,煤层层数多且与砂岩叠置发育;煤层倾角大(部分地区大于50°),风氧化带深延(大于400~600 m);构造切割作用明显,多个水文地质单元发育;煤岩孔径较大,孔隙连通性好。针对研究区"深部低煤阶、急倾厚煤层、多层砂煤组、构造断煤区"的特点,提出了符合东部阜康等地区"急倾斜煤层自吸附-水力封堵型",中部构造密集区"断冲褶皱带多煤层压力封闭型",和西部大埋深地区"构造-岩性圈闭煤系多源气混合型"富集成藏模式。在煤层气开发中应优选相对构造高点和缓倾斜,并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稳定过渡带。多层次模糊评价表明东部四工河—乌鲁木齐河区段的煤层气资源、储层和保存条件均相对有利,可优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低煤阶煤层气 深煤层 富集成藏 开发有利区
下载PDF
采煤机自主导航截割原理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36
3
作者 葛世荣 郝雪弟 +2 位作者 田凯 高传 勒立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4-788,共15页
深部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实现采煤机无人驾驶开采更加困难。在总结采煤机结构和截割调控技术演变历程基础上,提出采煤机截割调控技术在经历了人工目测截割、机载探测截割、示教记忆截割3个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到自主导航截割的第4阶段,并... 深部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实现采煤机无人驾驶开采更加困难。在总结采煤机结构和截割调控技术演变历程基础上,提出采煤机截割调控技术在经历了人工目测截割、机载探测截割、示教记忆截割3个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到自主导航截割的第4阶段,并提出了适用于深部煤层采煤机自动驾驶的导航截割理论与技术框架,包括导航地图、位姿感知、路径规划、姿态控制4项技术内涵和精细化煤层截割定位地图、精准化煤层截割导航地图、动态化煤层截割导控地图、采煤机融合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提升、智采机组全位姿参数矩阵建立、物理-虚拟模型驱动与交互、无人驾驶防冲撞路径规划、截割作业智能调高调直9项关键技术。系统阐述了采煤机自主导航截割相关核心技术基本原理:首先,构建煤层智能化开采导航地图,从精细化煤层截割定位、精准化煤层截割导航和动态化煤层截割导控3个关键步骤实现地图构建及更新;其次,通过融合定位和定位精度提升方法,完成了采煤机位姿精确感知;再次,创建智采机组全位姿参数矩阵,并结合物理-虚拟模型驱动与交互技术构建出导航截割数字孪生系统;最后,基于实时综采装备位姿状态和煤层导航地图信息,实现了无人驾驶防干涉防冲撞路径规划、截割滚筒自适应调高控制以及行走路径自动调直控制。从而实现了深部煤层采煤机智能导航截割控制,为智采工作面实现无人作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自主导航 截割原理 深部煤层 无人驾驶 数字孪生
下载PDF
深部煤层开采采场覆岩变形相似模拟实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江涛 杨宏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43,共3页
通过深部煤层采场回采过程的相似模拟,将得出的相应结论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再现了覆岩裂隙场的发育过程以及应力场的变化情况,为深部煤层相似条件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开采裂隙场与应力场的关系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深部煤层 采场 覆岩变形 相似模拟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非连续区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家兴 王金安 李飞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6-2176,共11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断层等非连续构造活化会对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带来巨大隐患,掌握精确的地应力场分布对于开采工程设计与施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深部地应力场的非线性及非连续性特征,推导了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断层等非连续构造活化会对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带来巨大隐患,掌握精确的地应力场分布对于开采工程设计与施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深部地应力场的非线性及非连续性特征,推导了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区域地应力侧压力系数的稳定性判别式,并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算法,提出了深部煤层非连续区的地应力场反演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时期的地应力资料作为时间序列进行优化学习,有效解决了深部实测地应力数据的非线性、离散性、多噪声等问题,确保了优良地应力数据信息长期记忆,不良地应力数据信息及时遗忘。以上海庙矿区鹰骏二号井田主副井区域为例,考虑了不同尺度断层的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反演得到详尽的地应力场分布。反演与实测地应力场的相关系数为0.945,平均误差为12.897%,地应力差值的标准差为2.000。因此,该方法可为深部煤层非连续区地应力场反演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非连续 地应力场 反演方法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量化评估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操 赵春辉 +2 位作者 钟福平 秦书杰 韦沧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8-298,共11页
地质封存CO_(2)作为理想的减碳技术,有望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因此量化评估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研究超临界CO_(2)与深部煤岩之间相互作用成为了“双碳”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以焦作矿区九里山煤样为试验研究对象,分析了... 地质封存CO_(2)作为理想的减碳技术,有望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因此量化评估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研究超临界CO_(2)与深部煤岩之间相互作用成为了“双碳”背景下的研究热点。以焦作矿区九里山煤样为试验研究对象,分析了深部煤层超临界CO_(2)吸附与封存机理,分别开展了35和45℃下煤样的CO_(2)等温吸附试验,解释并校正了CO_(2)吸附等温线高压异常下拐现象,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煤样的CO_(2)实际吸附量。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计算CO_(2)地质封存量,能够校正吸附相体积造成的封存量计算误差,并能精确评估不同埋深煤层CO_(2)理论和有效封存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当高压吸附饱和时,煤样表面所有的吸附位被完全占据,此时吸附相体积和密度不再发生改变,吸附量应趋于稳定,但实验室测得的吸附量却在高压饱和阶段随压力增大而减小,这并不符合Langmuir吸附原理,因此必须对实验室测试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校正,才能应用于深部煤层CO_(2)封存量评估;②煤中CO_(2)封存量主要由吸附和游离封存量组成,吸附封存量需要采用吸附相密度和Gibbs吸附量进行反算,游离封存量则需要掌握煤中游离相占据的孔隙体积,它只能根据煤中孔隙总体积减去吸附相体积进行计算,因此,吸附相是精确评估吸附和游离封存量的决定性因素;③采用修正的煤层CO_(2)地质封存量化方法,以焦作修武研究区800~2000 m深部煤层为例,得出其单位质量煤中CO_(2)理论封存量为1.52~2.16 mmol/g,CO_(2)有效封存总量为11.19×10^(9)m^(3),换算为封存总质量为21.97 Mt。本研究案例不仅校正了吸附试验数据的物质平衡错误,而且考虑了吸附相占据孔隙空间对游离封存量的影响,这对深部煤层CO_(2)地质封存量精准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深部煤层 CO_(2)吸附试验 吸附相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井压裂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忠辉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57-259,共3页
深部煤层气储量庞大、分布较广,然而煤层毛细裂缝联通性差、渗透性差,以至于传统开采方法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所以作为增产手段的煤层气井压裂工艺变成了关注的焦点。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结合实践体会与认知,重点对深部煤层气井压裂工艺展... 深部煤层气储量庞大、分布较广,然而煤层毛细裂缝联通性差、渗透性差,以至于传统开采方法的应用存在局限性,所以作为增产手段的煤层气井压裂工艺变成了关注的焦点。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结合实践体会与认知,重点对深部煤层气井压裂工艺展开探索,并将相关工艺要点给予简要总结,力求能使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煤层气井 压裂工艺
下载PDF
深部煤层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尺寸留设研究
8
作者 任帅 肖殿才 罗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现场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深部煤层的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尺寸。通过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淮南矿区丁集矿1121(3)工作面煤岩的密度、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参... 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现场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深部煤层的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尺寸。通过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淮南矿区丁集矿1121(3)工作面煤岩的密度、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测量了该区域的地应力,为后续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综合考虑沿空留巷煤柱的应力、竖向位移、塑性区分布特征情况,兼顾煤炭采出率及预防冲击现象,初步确定煤柱宽度为5 m较为合适。工业性实验监测数据显示顶板的位移范围最大值为86 mm,两帮最大范围为145 mm。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巷道围岩的控制要求,5 m煤柱尺寸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沿空掘巷 小煤柱 合理尺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煤层气井低伤害完井液分析
9
作者 邓拓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52-254,共3页
深煤层气井的开采通常是采用水敏损害的完井液,但这类完井液存在着严重的伤害问题,对煤层气井的开采效率有着不利影响。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井底注入液体,在注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煤层造成一定的伤害。从深煤层气井开采过... 深煤层气井的开采通常是采用水敏损害的完井液,但这类完井液存在着严重的伤害问题,对煤层气井的开采效率有着不利影响。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井底注入液体,在注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煤层造成一定的伤害。从深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对煤层气井中常见的完井液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低伤害完井液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低伤害完井液能有效降低深井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深煤层 储层保护 水锁 完井液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中深部煤层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与有利区评价
10
作者 杨延辉 李梦溪 +4 位作者 张辉 米忠波 彭传利 王宁 缠玉慧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0-1749,共10页
中深部煤层气具有高含气、高饱和、含游离气的特征,采用新型井震标定和多属性联合构造解释技术,精细认识构造、标定解释层位,准确识别断层和陷落柱。沁水盆地南部西翼安泽区块安13井储量区单位涌水量为4 m^(3)/(m·d)以下,主体在1 m... 中深部煤层气具有高含气、高饱和、含游离气的特征,采用新型井震标定和多属性联合构造解释技术,精细认识构造、标定解释层位,准确识别断层和陷落柱。沁水盆地南部西翼安泽区块安13井储量区单位涌水量为4 m^(3)/(m·d)以下,主体在1 m^(3)/(m·d)以下,水动力条件较弱。评价井取心资料统计结果表明:(1)研究区裂缝比较发育,裂缝发育区每点处各向异性较强,近南北、近东西向的裂缝相对发育,属于走滑断层应力机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NE向,有利于压裂裂缝的延伸。(2)3#煤层孔隙度平均为4.48%~4.5%。在构造形成过程中,背斜部位由于地层抬升,地层压力下降,甲烷通过孔隙和裂隙等通道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煤层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渗流,逐步形成“构造顶部富气贫水,腰部气、水共存,底部富水贫气”的煤层气富集模式,要获得较高产气量,须寻找煤层含气饱和度大于70%,含气量大于14 m^(3)/t的储层有利区。(3)对于有外水补给的储层开放体系,供给边界压力不变,外水补给造成泄流范围内压力降低缓慢;当储层为封闭体系时,储层水体为滞留型;当储层为半封闭体系时,储层水体为弱径流型。(4)沁水盆地南部西翼马必东区块煤层气井深度普遍为800~1 200 m,平均压裂液量为946.5 m^(3),返排后单相流期采用定产水量、定流压降速生产,单相流流压降幅保持在0.05~0.1 MPa/d之间,单相期平均时间为108 d,累计排水量为560 m^(3),平均解吸压力为4 MPa,排采曲线呈产水上升型,解吸前出现尖峰,稳产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部煤层 富集高产 开发单元 地质—工程一体化 压裂返排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开采防治水方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一生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52-153,168,共3页
矿井的水质灾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问题,对煤矿造成较大的损失,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稳定开采。随着厚煤层煤矿的逐渐开采,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水质条件更加复杂,发生水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大,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水分析,保证煤矿的安... 矿井的水质灾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的主要问题,对煤矿造成较大的损失,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稳定开采。随着厚煤层煤矿的逐渐开采,深部煤层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水质条件更加复杂,发生水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大,应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水分析,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针对某深部煤层的防治水,结合水文条件,针对不同的开采过程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方案,消除水质灾害的威胁,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防治水 突水 安全
下载PDF
纳林河煤矿深埋煤层工作面初采期间矿压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庞立宁 《煤炭与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1-3,共3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地区深埋煤层矿压规律,防止深埋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工作面压架切顶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对纳林河二号煤矿31101工作面现场矿压观测,并且运用KJ21矿压监测系统分析软件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鄂尔多斯...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地区深埋煤层矿压规律,防止深埋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工作面压架切顶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对纳林河二号煤矿31101工作面现场矿压观测,并且运用KJ21矿压监测系统分析软件对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鄂尔多斯地区深埋煤层的矿压规律,结果表明:31101工作面上部和下部初次来压比工作面中部滞后5 m左右,工作面中部压力比上下两端头压力大,验证了顶板的O-X型破断。31101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支架的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煤层 矿压规律 初次来压 工作阻力
下载PDF
深部煤层地下气化化学点火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新星 孙春宝 +1 位作者 梁杰 沈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5,共8页
通过对适合地下气化点火煤层的条件和煤质进行分析,设计了深部煤层地下气化化学点火装置以及化学点火模型试验台.当点火剂中硅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3.33、点火剂压力保持在0.3 MPa时,点火区温度上升速率600℃·h^(-1),最高温度达到... 通过对适合地下气化点火煤层的条件和煤质进行分析,设计了深部煤层地下气化化学点火装置以及化学点火模型试验台.当点火剂中硅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3.33、点火剂压力保持在0.3 MPa时,点火区温度上升速率600℃·h^(-1),最高温度达到800℃,完全能够将模拟深部煤层点燃.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EMLAB对点火过程中煤层温度场做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当煤层点火区温度设定为1366℃时,温度场的扩展速率为28.75℃·min^(-1),与采用模型试验得到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深部煤层 化学点火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深部煤层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甘涛 《能源与节能》 2019年第7期14-15,26,共3页
随着煤矿回采深度的持续增加,井下岩层应力复杂程度大幅提升,矿井回采中遭遇冲击地压的风险显著增加。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防治,对于提升井下生产作业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冲击地压机理的基础上... 随着煤矿回采深度的持续增加,井下岩层应力复杂程度大幅提升,矿井回采中遭遇冲击地压的风险显著增加。对冲击地压进行有效防治,对于提升井下生产作业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冲击地压机理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对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治开展探究,并对相应措施的应用效果开展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其他矿井相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深部煤层 冲击地压机理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下载PDF
深部煤层巷道围岩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及控制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雄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5期68-70,共3页
以某矿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深部煤层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采用锚杆+注浆+锚索形式进行支护,并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锚杆+注浆+锚索的支护方式后,巷道顶板的移近量在250 mm以内,巷道两帮的移近量... 以某矿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深部煤层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采用锚杆+注浆+锚索形式进行支护,并在现场进行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锚杆+注浆+锚索的支护方式后,巷道顶板的移近量在250 mm以内,巷道两帮的移近量在350 mm以内。可见,在进行巷道支护后,大大降低了巷道的维修工程,确保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控制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实践及发展方向——以临兴-神府气田为例 被引量:32
16
作者 朱光辉 李本亮 +3 位作者 李忠城 杜佳 刘彦成 吴洛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气田早期一直以煤层气勘探为主,并且缺乏系统的成藏理论认识和关键的开发技术手段,致密气勘探开发工作几乎停滞。近年来,通过转变区域工作重心(从煤层气走向致密气)、深化成藏理论研究和创新地质工程一体化技...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气田早期一直以煤层气勘探为主,并且缺乏系统的成藏理论认识和关键的开发技术手段,致密气勘探开发工作几乎停滞。近年来,通过转变区域工作重心(从煤层气走向致密气)、深化成藏理论研究和创新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成功指导了中国海油陆上第一个千亿方大气田的发现。基于期间致密气勘探开发实践,系统总结了区域致密气勘探开发理论进展和技术成果,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海油陆上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方向。研究认为:(1)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致密砂岩、煤层、铝土岩、碳酸盐岩等多种储层类型发育,具备立体成藏和多气共存条件。(2)创新提出鄂东盆缘“源-储-断”三控影响下的差异成藏富集模式,形成了地质工程“双甜点”定量识别技术,实践了全流程一体化的压裂增产改造技术,建立了沉积-成岩双协同的储层综合评价技术,有力支持了海油陆上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基本探明致密气地质储量近3000亿方,建成年产能20亿方。(3)提出了“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海油陆上超级大气群(万亿级规模)的战略构想,制定了“立足致密气、突破深煤层、兼顾新领域(铝土岩与碳酸盐岩)”的勘探目标,形成“整体部署、分类突破、多气协同”的一盘棋理念,采用“致密气勘探定深煤层气甜点,深煤层气勘探助力致密气开发,铝土岩等新领域接替动用”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在上述技术成果、理论认识和勘探策略的研究下,揭示了中国海油陆上非常规天然气巨大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兴-神府气田 致密气 深煤层气 新领域 万亿大气区
下载PDF
中国海油低渗及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福街 徐文江 +1 位作者 姜维东 郑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中国海上低渗及非常规油气开发存在产能低、投资大、操作费用高、收益较低及单井经济任务重等问题。经过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形成了平台压裂、钻井船压裂和拖轮压裂等海上储层改造作业模式,研发出集海上低渗储层改造液体系、海上控水支撑... 中国海上低渗及非常规油气开发存在产能低、投资大、操作费用高、收益较低及单井经济任务重等问题。经过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形成了平台压裂、钻井船压裂和拖轮压裂等海上储层改造作业模式,研发出集海上低渗储层改造液体系、海上控水支撑剂技术、低渗储层压裂管柱设计和海上储层改造监测技术为一体的海上低渗储层改造技术,以及适用于陆上深煤层大规模压裂技术。本文综述了中国海上低渗油气储层改造技术及陆上深煤层大规模压裂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储层改造重点发展方向,对推动中国海油低渗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进步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低渗油藏 非常规油气 陆上深煤层 储层改造 压裂
下载PDF
辽河油田煤炭地下气化点火方式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宏 孟庆坤 夏艳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存在大量深部煤炭资源,井工无法开采,可以通过深部煤层气化方式将其开采出来,深部煤层气化利用地面打钻建造地下气化炉,其气化成功的前提是点火,深部煤层气化不同于浅部有井式煤层气化,其气化通道比较狭窄,点火只能通过拐弯钻孔下... 我国存在大量深部煤炭资源,井工无法开采,可以通过深部煤层气化方式将其开采出来,深部煤层气化利用地面打钻建造地下气化炉,其气化成功的前提是点火,深部煤层气化不同于浅部有井式煤层气化,其气化通道比较狭窄,点火只能通过拐弯钻孔下放点火器或点火剂来引燃煤层;深部煤层气化点火时是在煤层存在一定的水和压力下点火,同时还要能在通道内实现移动点火。目前的点火方式有电点火和化学点火法,经试验证明:电点火不适应深部煤层气化,化学点火法——利用自燃性气体硅烷可以完成深部煤层气化的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深部煤层点火 电点火 化学点火
下载PDF
深部微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气高产“甜点区”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地区为例 被引量:62
19
作者 闫霞 徐凤银 +1 位作者 聂志宏 康永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6-2439,共14页
国内埋深大于2000 m的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整体勘探开发程度低,尚未有明确的开发规律认识和系统的开发地质理论。对比分析了鄂东缘大吉地区埋深大于2000 m的深部煤层与1000~1500 m中深部煤层20项地质参数,对深部煤层单斜构造上的微幅... 国内埋深大于2000 m的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整体勘探开发程度低,尚未有明确的开发规律认识和系统的开发地质理论。对比分析了鄂东缘大吉地区埋深大于2000 m的深部煤层与1000~1500 m中深部煤层20项地质参数,对深部煤层单斜构造上的微幅构造区进行了精细刻画和分类,通过深部煤层气井生产特征规律、测井、工程改造参数及压裂曲线特征研究,发现煤层微幅构造差异对深部煤层气井高产控制作用明显,并从现象入手,深入剖析了深部煤层气赋存机理、开发机理及高产主控因素,预测了深部煤层气理想排采曲线,提出了与浅层煤层气排采曲线的异同之处。研究表明:①深部煤层整体上展现了“高含气、高饱和”的优势和“煤体结构好、特低渗”的特征,生产井具有“见气时间短、见气时压力高、见气后产液量少”的特点;②精细划分出斜坡构造上的5类微构造区,深部煤层气高产井主要分布在顶板封盖较好的正向微幅构造和平缓构造区,该区渗透性相对较好、易于加砂,生产井压裂施工压力相对低、稳产能力好,且稳产气量与施工排量、总加砂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在中高加砂规模的前提下,位于正向微构造部位直井平均稳产水平为5000 m^(3)/d、平缓构造部位井3500 m^(3)/d;位于其他部位井试验了不同的工艺、施工排量、酸量、加砂规模,稳产水平1500 m^(3)/d;③不同于浅层开发机理“排水诱导解吸”,深部煤层气是“产气诱导解吸”;在一定深度高温状态对解吸占主导作用时,部分解吸出来的煤层气会以“游离态”赋存于煤层,开发初期表现为以“游离气”为主,生产特征类似页岩气;④认为深层煤层的致密性是制约深部资源能否开采出来的最关键因素,深部煤层具有原生结构煤的优势和特低渗的劣势,微幅构造在深部高压状态下对煤层渗透性有“放大”的效果,或者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特低渗 煤层气 微幅构造 甜点优选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生产特征及开发对策——以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被引量:44
20
作者 聂志宏 巢海燕 +2 位作者 刘莹 黄红星 余莉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8-1746,共9页
我国埋深在1 000~2 000 m的深部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2.5×1012m3,占总资源量的61.2%,如何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形成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是研究和攻关的热点。通过统计分析大宁—吉县区块地质参数和试采井生产数据,表明深部煤储层具... 我国埋深在1 000~2 000 m的深部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2.5×1012m3,占总资源量的61.2%,如何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形成针对性的开发对策是研究和攻关的热点。通过统计分析大宁—吉县区块地质参数和试采井生产数据,表明深部煤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微孔发育、可采系数低的特点,丛式井具有长期低产、上产缓慢和排采期长的生产特征,L型水平井具有上产期短,产气量高的生产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深部煤层气产能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深部煤层气产气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技术及质量与管理三大类。因此,提高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要做好以可采性为重点的高产区评价及预测,开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和井型井网井距互相匹配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降低储层伤害、实现长期持续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生产特征 开发对策 可采系数 压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