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CTA表现
1
作者 代梦欢 李冬莉 +5 位作者 崔忆辛 申璐 李齐瑞 饶玲娜 郭姝蓉 袁玲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表现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糖尿病患者77例77眼,分为非DR组(NDR,23眼)和NPDR组(54眼),其中轻度NPDR(20眼)、中度NPDR(20眼)和重度NPDR(14眼...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表现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糖尿病患者77例77眼,分为非DR组(NDR,23眼)和NPDR组(54眼),其中轻度NPDR(20眼)、中度NPDR(20眼)和重度NPDR(14眼)。NDR组与NPDR组的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密度(SSP和DSP)、视力(LogMAR)进行比较,不同程度NPDR的视力、FAZ面积、SSP和DSP水平进行比较,FAZ面积、视力、SSP和DSP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DR组相比,NPDR组的视力值(LogMAR)、黄斑区FAZ面积增大,SSP和DSP降低(P<0.05);不同程度NPDR的视力、FAZ面积、SSP和DSP水平差异显著(P<0.05)。视力(LogMAR)、FAZ面积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SP和DS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随着NPDR病情的进展,视力(LogMAR)、FAZ面积增大,SSP和DSP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视力 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 浅层毛细血管丛 深层毛细血管丛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鹏伟 苏光明 +1 位作者 刘江川 穆雅林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 2)是一种双侧、进展缓慢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检测MacTel 2的理想工具。OCTA显示,MacTel 2的毛细血管扩张最早出现在旁中心凹颞侧的深层毛细...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MacTel 2)是一种双侧、进展缓慢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检测MacTel 2的理想工具。OCTA显示,MacTel 2的毛细血管扩张最早出现在旁中心凹颞侧的深层毛细血管丛,与椭圆体带丢失密切相关。随后出现的旁中心凹血管密度降低最先累及小静脉相邻的毛细血管。而直角小静脉的发展可促进视网膜-脉络膜吻合形成。一部分晚期MacTel 2患者可进展为新生血管,而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对未经治疗的新生血管效果显著。现就OCTA近期在MacTel 2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深层毛细血管丛 直角小静脉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变化
3
作者 张煜 徐思思 +1 位作者 雷蕾 蔡剑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47-852,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无视网膜病变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抽取2023年1—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患儿中无视网膜病变...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分析无视网膜病变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情况。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抽取2023年1—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患儿中无视网膜病变的JSLE患者18例(18眼)作为JSLE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近的眼科门诊正常儿童18例(18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测量以黄斑为中心4.5 mm×4.5 mm视网膜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中间视网膜毛细血管丛(ICP)、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间血流密度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层血流密度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JSLE组ICP、DCP和CC血流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2.37,P=0.024;t=3.25,P=0.003;t=3.17,P=0.003),且CC血流密度与JSLE病程呈正相关(r=0.76,P<0.001)。组间SCP血流密度和FAZ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无视网膜病变的JSLE患者中,OCTA可以检测到黄斑区深层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 中间视网膜毛细血管丛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与视网膜血流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钱丽君 马健 +3 位作者 尹厚发 朱苏宁 周桂贞 郑宏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1期1784-1786,1803,共4页
目的应用OCTA技术分析浅层视网膜和深层视网膜的血管密度、流量指数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AZ)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视网膜血流指数用于NPDR病变程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将2016—2017年金华市中医院收治的70... 目的应用OCTA技术分析浅层视网膜和深层视网膜的血管密度、流量指数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AZ)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视网膜血流指数用于NPDR病变程度监测的意义。方法将2016—2017年金华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NPDR患者根据ETDR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NPDR组,另纳入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OCTA检查,测量血管密度、流量指数和FAZ面积。比较各种灌注指数和FAZ的差异并分析其与NPDR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无论是浅层视网膜还是深层视网膜,轻度NPDR、中度NPDR和重度NPDR组患者的旁中央凹血管密度、旁中央凹流量指数、中央凹周围区血管密度和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均较对照组所对应视网膜层血流指数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流量指数普遍低于浅层视网膜(均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浅层视网膜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深层视网膜的旁中央凹血管密度、旁中央凹流量指数、中央凹周围区血管密度、中央凹周围区流量指数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均P <0. 05)。结论通过OCTA测量深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流量指数可作为研究NPDR严重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深层视网膜 血管密度 流量指数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5
作者 樊嘉雯 唐诺 +5 位作者 宣懿 余建 王克岩 邬海翔 常青 王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734,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人研究...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人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改善微循环口服药物治疗;其中,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12例。首诊后随访1~3个月,完成1个月随访共19例38只眼。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29.9±9.5)(12~47)岁。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52±2.01)d。58只眼中,合并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黄斑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别为5、2、1只眼。所有患眼可见深红棕色黄斑暗区。IR检查,中心凹和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斑片状暗区。SW-AF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只眼;与IR一致的弱自身荧光暗区19只眼。NIR-AF检查,均可见点状或片状自身荧光暗区。OCT检查,急性期可见黄斑区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呈典型“豆苗”征。OCTA检查,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降低50只眼;横断面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病灶暗区范围与IR一致。初诊后1个月,病情好转18只眼(47.4%,18/38)。合并棉绒斑的5只眼中,棉绒斑消退伴视神经纤维束缺失4只眼;视盘水肿者,视盘水肿消退。所有患眼“豆苗”征消失,病灶局限,病灶区域椭圆体带和(或)嵌合体带欠连续。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中心凹、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片状暗区;OCT表现为黄斑区急性期自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OCTA表现为DCP血流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 棉绒斑
原文传递
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药物对黄斑微血管损伤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郝晓凤 谢立科 +6 位作者 胥静 李晓宇 金琪 孙梅 王诗惠 李萱 罗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黄斑微血管损伤修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中药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黄斑微血管损伤修复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祛积通络方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密度以及中心凹无血管区变化情况。结果(1)ETDRS视力:2组患者ETDRS视力字母数在治疗后1、3、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2组比较,t_(3个月)=3.224,P3个月=0.002;t_(6个月)=4.567,P6个月=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2)D-SCP:2组患者D-SCP在治疗后1、3和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2组比较,t_(1个月)=2.498,P1个月=0.014;t_(3个月)=2.063,P3个月=0.042;t_(6个月)=2.781,P6个月=0.007,均有统计学意义。(3)D-DCP:2组患者D-DCP在治疗后1、3和6个月均比治疗前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2组比较,t_(1个月)=5.934,P1个月=0.000;t_(3个月)=2.852,P3个月=0.005;t_(6个月)=9.957,P6个月=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4)FAZ:2组患者FAZ在治疗后3、6个月均比治疗前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6个月,t_(3个月)=2.005,P3个月=0.048;t_(6个月)=2.673,P6个月=0.009,均有统计学意义。(5)Spearman相关分析:D-SCP和D-DCP与ETDRS视力字母数呈显著正相关(r_(SCP)=0.695,P=0.010;rDCP=0.863,P=0.001),而SCP-FAZ与ETDRS视力字母数呈负相关(r=-0.583,P=0.040)。结论祛积通络方联合抗VEGF治疗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微血管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积通络方 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浅层毛细血管丛 深层毛细血管丛 中心凹无血管区
下载PDF
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对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预后的影响:基于OCTA的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怡璇 曹永亮 +2 位作者 高萌 孙艳 王淑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VD)与康柏西普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46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期DME患者(DME组)...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VD)与康柏西普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46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期DME患者(DME组)和同期37例无DME的NPDR患者(对照组)资料。DME组患者连续3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根据3次治疗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的降低程度分为有效组(>50μm)和疗效欠佳组(≤50μm)。OCTA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VD(SCP-VD)、DCP-VD、CR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旁300μm的血流密度(FD300)等参数,分析各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DME组患者整体、中心凹和旁中心凹SCP-VD、DCP-VD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除CRT外,DME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OCTA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BCVA(logMAR)(0.38±0.28、0.37±0.29)均较治疗前(0.54±0.39)显著提高,治疗后1个月CRT(327.457±73.684)μm、治疗后3个月CRT(304.761±58.537)μm均较治疗前(380.065±82.685)μm显著降低(均为P<0.05);有效组患者中心凹DCP-VD(36.258%±13.187%)较疗效欠佳组(28.564%±8.855%)大(P=0.024),两组患者间其余OCTA参数(FAZ面积、FD300、整体SCP-VD、中心凹SCP-VD、旁中心凹SCP-VD、整体DCP-VD、旁中心凹DCP-VD、C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组患者治疗前中心凹DCP-VD与治疗后3个月CRT下降值呈正相关(P=0.040),患者治疗前整体DCP-VD和旁中心凹DCP-VD与治疗后3个月BCVA提高值均呈正相关(P=0.033、0.036),余参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DME患者DCP-VD与黄斑水肿的发展密切相关,DCP-VD可能可以作为预测DME患者抗VEGF治疗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OCTA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正常人视网膜浅层血管丛和深层血管丛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建达 刘欣 +3 位作者 李志林 曹雨杭 黄秀蓉 高娜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1期9-12,共4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新的诊断工具,临床可应用于视网膜血管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眼底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随访。它是一种快速成像工具,基于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新的诊断工具,临床可应用于视网膜血管疾病、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特发性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眼底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随访。它是一种快速成像工具,基于视网膜中流动信号--血管中血细胞,根据商用设备内置软件及各自的算法从而得出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图像。对比传统影像检查手段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OCT-A检查无创、高分辨率、无造影剂不良反应风险等优势,可以更好的协助诊断眼底血管疾病的诊治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视网膜浅层血管丛 视网膜深层血管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