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4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高丽 马燕兰 +3 位作者 苗军 张明学 黄敏 王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 1d ,术后 1,3,7d晨测量下肢髌上、髌下、踝上各 10cm周径 ,空腹静脉穿...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 1d ,术后 1,3,7d晨测量下肢髌上、髌下、踝上各 10cm周径 ,空腹静脉穿刺采取血样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术后 1d下肢周径明显增加 (P <0 .0 5 ) ,7d时逐渐缓解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术后 1d明显下降 (P <0 .0 5 ) ,术后 3、7d逐渐上升超过术前水平 (P <0 .0 5 ) ;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术后逐渐增高 ,于 3、7d时明显 (P <0 .0 5 ) ;红细胞变形能力 (TK值 )术后 7d时明显升高 (P <0 .0 5 ) ,表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 ;下肢周径与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THA术后早期下肢肿胀不能作为DVT形成的依据 ,但因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变 ,仍应做好下肢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肿胀 血液流变学 THA 关节成形术 血栓形成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111例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萍 袁静 +3 位作者 陈江华 吴建永 张晓辉 蒋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 111例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3月新留置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使用时间大于 6个月的患者 111例 ,导管留置总时间为 10 90个患者... 目的 通过分析 111例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3月新留置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使用时间大于 6个月的患者 111例 ,导管留置总时间为 10 90个患者月 ,平均已留置时间为 9 8个月。所有导管均选用QuintonPermcath带cuff长期留置透析导管 ,插管部位首选右颈内静脉 ,其次为左颈内静脉、髂外静脉。出现导管并发症 (感染、血栓等 )予对症处理。结果 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 8 1%。导管位置不良的发生率为 4 5%。 111例患者中有 6例发生导管感染 ,感染率为 5 4% ,2例为细菌感染 ,抗生素治疗有效 ;4例为真菌感染 ,1例治愈 ,3例拔管并重新置管。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8 9% ,发生血栓时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 3 6d ;2 0例患者尿激酶溶栓后导管恢复通畅 ,成功率为95 2 % ,其中 18例再次发生导管血栓 ,5例患者加服血小板抑制剂后能保持导管长期通畅 ,13例仍多次发生血栓 ,改服华法林后 ,9例有效 ,另 4例改建内瘘或移植血管。溶栓及联合抗凝治疗使 16例患者的导管使用寿命平均延长了 6个月。结论 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留置和长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导管血栓形成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导管留置 并发症 透析疗法 血液透析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13例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彩霞 魏俐仪 +1 位作者 潘展霞 刘汉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逐一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11例治疗7~10d痊愈;1例好转;1例于第4天死于肺栓塞。结论上述护理方法对治疗下肢深...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逐一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11例治疗7~10d痊愈;1例好转;1例于第4天死于肺栓塞。结论上述护理方法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病情观察 护理技术
原文传递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丹宁 王晓红 +1 位作者 田东岩 李红梅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监测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有效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12 h即开始被动运动,术后第1... 目的监测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有效的锻炼时机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12 h即开始被动运动,术后第1天使用CPM进行锻炼。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末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2,P<0.01),且功能锻炼时心率、血压及手术伤口均无明显波动。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流速显著减慢;功能锻炼可增快股静脉血流速度,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血栓形成 深静脉 血液流变学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的治疗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英信 时德 +2 位作者 向志 曾希志 张依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3-81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治疗 .方法  1985 - 0 1/ 2 0 0 0 - 12我院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8(男 5 2 ,女 96 )例 ,年龄 2 6~ 78(平均 4 5 )岁 ,对左下肢12 9例 ,右下肢 14例 ,手术治疗 2 3例 ,保守治疗 12 ...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治疗 .方法  1985 - 0 1/ 2 0 0 0 - 12我院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8(男 5 2 ,女 96 )例 ,年龄 2 6~ 78(平均 4 5 )岁 ,对左下肢12 9例 ,右下肢 14例 ,手术治疗 2 3例 ,保守治疗 12 5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结果 治愈 5 5例 (37% ) ,基本治愈 82例(5 5 .4 % ) ,好转 10例 (6 .7% ) ,无效 1例 (0 .7% ) .结论 发病时间≤ 4 8h者手术取栓效果满意 ,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春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 目的:调查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重型颅脑治疗的患者50例,根据其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5例,而后跟踪观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并研究其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炎、静脉壁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卧床和静脉血栓史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中,临床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经常更换体位,定期下肢运动同时结合用药治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预见性 护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79例96条确诊为下肢静脉曲折患者的深静脉管壁及瓣膜回声、管腔形态、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并与静脉X-线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79例96条确诊为下肢静脉曲折患者的深静脉管壁及瓣膜回声、管腔形态、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并与静脉X-线造影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造影对比,深静脉完全正常诊断准确性为98.33%,单纯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诊断准确性为91.67%,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诊断准确性为100.00%,动脉-静脉瘘诊断准确性为100.00%。对60条大隐静脉行剥离手术,术后未出现下肢肿胀,复查彩超亦未见深静脉返流现象。96条患肢均可测及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反流。其中股浅静脉瓣反流时间最长,为(5.92±1.83)s,反流速度(50.28±19.48)cm/s,小腿交通静脉反流时间最短,为(2.37±1.92)s,反流速度(27.92±17.28)cm/s。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结构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附227例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尹乐平 冯超 +1 位作者 顾毅 刘彤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 196 6 6~ 2 0 0 2 12 ,对 2 2 7例急性DVT患者的诊断与采用溶栓或抗凝联合溶栓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彩色超声与D—二聚体检测能可靠的诊断DVT ,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 196 6 6~ 2 0 0 2 12 ,对 2 2 7例急性DVT患者的诊断与采用溶栓或抗凝联合溶栓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彩色超声与D—二聚体检测能可靠的诊断DVT ,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只要早诊断 ,早治疗 ,就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DVT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邱思花 叶明星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诊患者396例,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应用受试者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果.结...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诊患者396例,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应用受试者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超声检出率9.09%.急性血栓占58.3%(21/36),亚急性血栓占22.2%(8/36),慢性血栓占19.4%(7/36).急性期声像显示:血栓部位的管径显著增宽,血管内壁规则、清晰,呈现均匀低回声,血栓部位血流充盈缺损;亚急性期:静脉管径粗细不均匀,回声较急性期增强,血栓可呈强回声、等回声等,血管充盈缺损;慢性期:血管管径趋于正常或变细,血栓区呈中等或较高回声,有机化再通者可见彩色血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标准误为0.022,95%CI为0.926~1.000,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4%.结论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结合回声、管腔变化、血流动力学等特征作出判断,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程起 陈明 +2 位作者 李桔莲 范齐波 相广财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90例疑似下...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肢DVT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90例疑似下肢DVT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阳性74例,阴性16例,经深静脉造影检查诊断阳性73例,阴性17例。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度为97.3%(71/73),特异度为82.4%(14/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具有无创、实时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深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下载PDF
Padua血栓评估模型筛选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小兰 潘磊 王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4-517,共4页
分析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验证Padua血栓评估模型筛选住院患者DVT的有效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住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adua血栓评估模型对DVT患者进行评分,接受者操... 分析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验证Padua血栓评估模型筛选住院患者DVT的有效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住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adua血栓评估模型对DVT患者进行评分,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adua血栓评估模型预测住院患者发生DVT的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0.96)、急性感染(OR=8.23)、凝血酶原时间(OR=0.76)、D-二聚体(OR=1.00)、红细胞沉降率(OR=1.02)、血小板计数(OR=1.01)与血栓发生显著相关(P〈0.05)。Padua血栓评估模型筛选内科住院DVT患者的特异度高于敏感度(80.7%比50.0%,P〈0.05),外科住院DVT患者的特异度亦高于敏感度(87.5%比67.5%,P〈0.05),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内科住院患者大于外科住院患者[0.62(95%CI 0.59~0.67)比0.61(95%CI 0.56~0.66),P〈0.05]。Padua血栓评估模型筛选住院患者DVT的特异度高,且对内科住院患者的预测效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ua评估模型 血栓形成 深静脉 住院病人
原文传递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新型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学凌 吴雪梅 +3 位作者 王兵 赵宏斌 周兆文 赵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建立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 .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 ,骨折组和创伤组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创伤后 ,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于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鼠隐大静脉... 目的 :探索建立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 .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 ,骨折组和创伤组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创伤后 ,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于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鼠隐大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 .结果 :骨折组第 7天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85 % ,高于创伤组和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 ,未见隐动脉血栓形成 .结论 :本研究用创伤、固定制动的方式首次成功建立了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肢体 动物模型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对照组 大鼠 结论 时相 方式
下载PDF
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雪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5期32-34,共3页
目的明确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首先将入选的417例患者按照深静脉置管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然后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诊断、生化指标及深静脉置管留置位置、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换药频率等... 目的明确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首先将入选的417例患者按照深静脉置管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然后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诊断、生化指标及深静脉置管留置位置、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换药频率等情况进行Logistic分析,明确与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换药频率、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Exp(B)分别为1.201、18.908、27.804、2.084、29.611、36.568、4.893和2.629(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血糖水平(10.46±2.76)mmol/L,7.60±1.65)mmol/L,t=4.218P<0.001),组间存在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而其他观察指标对术后感染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水平、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换药频率、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是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置管 感染
下载PDF
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瑞珏 邱建国 +4 位作者 刘逸菲 张仁坤 柯海燕 成益 许国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 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确诊为 APE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10例 APE患者平均年龄 4 7.4岁。常见的症状为原因不明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10 0 % )、胸痛 (6 0 % )、咯血 (30 % )、肺梗死三联... 目的 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确诊为 APE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10例 APE患者平均年龄 4 7.4岁。常见的症状为原因不明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10 0 % )、胸痛 (6 0 % )、咯血 (30 % )、肺梗死三联征 (2 0 % ) ;休克、晕厥 (1% )。重要体征 :呼吸心跳频率加快 9例 ,颈静脉充盈 1例 ,下肢不对称肿痛 8例。实验室检查示有不同程度动脉血气异常 (低氧、低碳酸血症 ) ,高血浆纤维蛋白血症 ;非特异性一过性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及螺旋 CT分别可作为筛选及确诊手段 ,并可用于疗效评价。 10例患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其中 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1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 PE再发。结论 肺栓塞是多发病 ,掌握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体征 ,部分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将减少肺栓塞的误诊和漏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肺动脉栓塞 急性血栓形成 深静脉 下肢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慧卿 林梦瑶 +1 位作者 谢晓光 宋文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118例,依据是否出现血栓分为血栓组(10例)和非血栓组(108例),对比两...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118例,依据是否出现血栓分为血栓组(10例)和非血栓组(108例),对比两组的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式,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和相应的干预方法。结果患者的年龄偏高、置管成功操作次数较多、术后活动时间较短、血清D-二聚体浓度较高、术后出现感染、术后下床时间、术前口服抗凝药物均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7、1.093、0.858、1.082、8.457、1.093、3.750,P<0.05)。结论术后多种因素均可以成为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深静脉 肝癌 干预
下载PDF
不同体位及CO_2气腹压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瑜 王燕婷 +2 位作者 邹忠东 蒋彦彦 林亚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体位及CO2气腹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的3种体位(平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及平卧位时3种CO2气腹压(8 mmHg,12 mmHg,16 mmHg)下的股静脉直径、平均血...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体位及CO2气腹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前的3种体位(平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及平卧位时3种CO2气腹压(8 mmHg,12 mmHg,16 mmHg)下的股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结果与气腹前平卧位比较,头低脚高位患者股静脉直径显著减小(P<0.05),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1,P<0.05);头高脚低位及平卧位气腹建立后股静脉直径均显著增大(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显著减少(P<0.01,P<0.05),且随着气腹压的增加,股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逐渐减少,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低脚高位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头高脚低位及高CO2气腹压均可使血液回流不畅,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体位 深静脉 下肢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苏明 胡国强 +2 位作者 姜松青 徐庆东 轩慧杰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或拔除导管为观察终点,统计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或拔除导管为观察终点,统计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使用时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发生感染、脱管、血栓等并发症者45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 00%;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体重指数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无差别;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留置时间≥6个月,TC、LDL、PT-SEC、PT-INR、ATPP、FIB和TT水平较高,而HDL水平较低;将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留置时间≥6个月、FIB较高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5. 021、4. 987、4. 294,P<0. 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且与患者的留置导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和FIB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液透析 导管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淑玲 蒋贵宝 《山西护理杂志》 1995年第6期257-258,共2页
对259例手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发现1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均为妇产科术后病人。我们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栓形成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警示标识在深静脉多重给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艳 李庆印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警示标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深静脉多重给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并发症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至2007年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 ICU 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76例,全部采取深静脉药物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 目的探讨警示标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深静脉多重给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并发症及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至2007年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 ICU 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276例,全部采取深静脉药物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果规范深静脉药物警示标识管理后,确保了多重给药准确、安全、交接班无差错。结论优化流程,采取规范的深静脉药物警示标识管理,是降低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多重给药 警示标识
下载PDF
截石位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旭慧 范海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截石位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平卧位和截石位下3种膝关节屈曲角度(A组90°,B组110°,C组130°... 目的探讨截石位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9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平卧位和截石位下3种膝关节屈曲角度(A组90°,B组110°,C组130°各30例)的下肢股静脉直径、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与平卧位时比较,截石位患者的股静脉直径增粗,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减少(P<0.05);以膝关节屈曲角度90°为基础,随着角度增大,股静脉直径逐渐变细,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也随之增加(P<0.05),体位摆放后5min及30min检测上述指标3组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增加截石位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相对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石位 膝关节 下肢 深静脉 血流动力学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