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3
1
作者 冯声旺 曹淑华 +4 位作者 杜淑佳 尹婷 麦方永 陈璇君 粟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吞咽训练,两组均配合脑卒中常规治疗。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FSS(电视荧光吞咽检查)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洼田饮水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0%(21/30)和43.3%(13/30),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和66.7%(20/30),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临床治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刺廉泉、翳风穴为主配合康复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针灸 深刺 廉泉 翳风
原文传递
深刺“环跳”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抗凋亡机制 被引量:27
2
作者 闫泓池 马铁明 +1 位作者 陶星 马贤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1-717,共7页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深刺"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深刺组、浅刺组,每组12只。采用硅胶管挤压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模型。两个针刺组在高频小动物超声仪引导下针刺...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深刺"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深刺组、浅刺组,每组12只。采用硅胶管挤压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模型。两个针刺组在高频小动物超声仪引导下针刺"环跳"穴,深刺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观察针尖触及神经干引发的神经冲动,浅刺组针尖刺入肌肉层下约3~5mm,未触及神经干,不引发神经冲动,两组均连接电针仪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的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 4—L 5背根神经节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 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SFI、MNCV均低于空白组(P<0.01,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数以及L 4—L 5背根神经节中PI 3K、AKT的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深刺组及浅刺组SFI、MNCV明显升高(P<0.01,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L 4—L 5背根神经节中PI 3K、AKT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深刺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浅刺组更显著(P<0.01,P<0.05)。结论:深刺"环跳"穴可以通过激活PI 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深刺 环跳穴 细胞凋亡 PI 3K-AKT
原文传递
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梁永瑛 郭艳明 顾钧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52-1353,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深刺夹脊治疗组40例与普通针刺电针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深刺夹脊治疗组40例与普通针刺电针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Mcgill疼痛简化量表PRI、VAS、PPI的评分(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疼痛评价VAS尤为明显(P<0.01)。结论:电针深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与镇痛的作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穴位/夹脊穴 深刺
下载PDF
“环跳”穴深浅部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书蔚 马铁明 +2 位作者 陶星 潘斯腾 马贤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理论,探讨电针深刺"环跳"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浅刺组、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硅胶管卡压损伤法制备坐骨神...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理论,探讨电针深刺"环跳"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浅刺组、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硅胶管卡压损伤法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深刺组予深刺大鼠左侧"环跳"穴,针刺至坐骨神经干,深度约皮下12~14 mm;浅刺组予浅刺大鼠左侧"环跳"穴,针刺至肌肉层不触及神经干,深度约皮下5~8 mm,均在超声影像系统引导下进行,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治疗14 d。测定治疗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患侧腰(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患侧L4-L5背根神经节磷酸化p38 MAPK(p-p38)、磷酸化p53(p-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前造模大鼠及治疗后模型组大鼠SFI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模型组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数及p-p38、p-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深刺组及浅刺组SFI均明显升高(P<0.01),L4-L5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数及p-p38、p-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深刺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浅刺组更明显(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坐骨神经纤维排列混乱,髓鞘排列不整齐,髓鞘、轴突出现崩解,部分变形呈空泡状,雪旺细胞增多;两治疗组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排列较规则,仅有部分髓鞘脱落,且深刺组较浅刺组神经纤维形态更好。结论:电针深刺"环跳"穴能明显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抑制p-p38和p-p53表达水平,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深刺 环跳穴 细胞凋亡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朱嘉民 孙忠人 +1 位作者 崔杨 尹洪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6次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1.88%(23/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八髎穴 深刺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莫倩 杨硕 +5 位作者 何婷 何卓凡 罗阳 苏婷 杨旭黎 江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980-1983,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 目的:探讨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对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数据,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深刺三阴交组、深刺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针刺后再次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0.05)。深刺三阴交组,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深刺中髎(次髎)组针刺后干预后,与针刺前相比,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P<0.01);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0.01);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0.05)。针刺三阴交与针刺中髎(次髎)针刺后,各组组间相比,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排尿间隔时间、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三阴交/中髎(次髎)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从而使AUR大鼠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升高、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三阴交 中髎(次髎) 急性尿潴留 大鼠 膀胱功能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下深刺八髎穴进针角度和效应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金洵 丁曙晴 +3 位作者 时飞跃 王玲玲 吴正参 任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最适进针...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最适进针角度,观察针身与皮肤表面、人体后正中线的夹角。将骶骨背面软组织厚度加骶孔深距的1/2定义为效应进针深度,观察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参数。结果:深刺八髎穴应采用斜刺法,针尖朝向内下方。针身与皮肤表面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61.04±12.15)°,次髎(57.57±10.01)°,中髎(58.25±8.69)°,下髎(54.39±10.94)°。针身与人体后正中线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24.54±6.21)°,次髎(18.58±7.76)°,中髎(17.36±7.90)°,下髎(30.73±9.45)°。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效应深度呈上、次、中、下递减趋势,分别为上髎(58.16±12.43)mm,次髎(44.57±11.55)mm,中髎(33.96±10.74)mm,下髎(31.13±10.94)mm。效应深度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进针参数的研究应双重考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CT三维重建能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深刺 进针参数 进针角度 进针效应深度
原文传递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晓莉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深刺组32例,电针常规组32例,每日针刺1次,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体征积分及其差值比较...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深刺组32例,电针常规组32例,每日针刺1次,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进行体征积分及其差值比较。结果电针深刺组与电针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5.0%,电针深刺组对体征积分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深刺八髎穴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深刺 湿热瘀结 盆腔炎 八髎
下载PDF
深刺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机制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容枝 甘君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863-864,共2页
通过对目前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现状的分析,探索深刺天枢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可能机制以及其优势,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及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深刺 天枢穴 综述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俊文 方芳 +3 位作者 陈利芳 沈亚芳 沈醉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验证电针对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将49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假电针组(25例),电针组采用深刺双侧天枢、腹结穴加用电针,另加刺双侧上巨虚穴;假电针组浅刺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用假电针作... [目的]验证电针对严重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方法]将49例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假电针组(25例),电针组采用深刺双侧天枢、腹结穴加用电针,另加刺双侧上巨虚穴;假电针组浅刺双侧天枢旁、腹结旁、上巨虚旁,用假电针作对照。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3个月。观察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CSBMs)和患者便秘状况评估量表(PAC-QOL)评分。[结果]两组在改善周CSBMs上均有效果(P<0.01,P<0.05),并且在治疗期末电针组优于假电针组(P<0.05),治疗后的维持效应也较假电针组好;在改善严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也都有相当的疗效,在改善躯体不适一项,电针组优于假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严重功能性便秘较假电针具有更好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功能性便秘 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 随机对照试验 深刺 天枢 腹结 上巨虚
下载PDF
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秋阳 王世广 +2 位作者 毛雪文 赵杰 王桂玲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35例,急性期采用毫针深刺远端穴和患侧口腔内颊黏膜放血治疗,静止期加火针点刺面部穴位,恢复期火针、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治疗,并以House Brockman... 目的观察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35例,急性期采用毫针深刺远端穴和患侧口腔内颊黏膜放血治疗,静止期加火针点刺面部穴位,恢复期火针、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治疗,并以House Brockmann分级量表为判定标准,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火针结合深刺久留针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轻面神经水肿从而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在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疗法 火针 久留针 深刺
下载PDF
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霍绮雯 黄燕冰 +1 位作者 林东雄 金培群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口腔期及咽期均各为15例。治疗组采用吞咽分期深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 目的:观察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口腔期及咽期均各为15例。治疗组采用吞咽分期深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比两组疗效,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疗效比较,治疗组为94%(29/30),高于对照组的67%(20/30)(P<0.05)。两组口腔期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口腔期患者吞咽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为93%(14/15),对照组为60%(9/1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咽期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咽期患者吞咽疗效比较,治疗组为93%(14/15),对照组为73%(11/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吞咽分期深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遵循辨证施治、中病即止的施针方法和治疗原则,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分期 深刺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基于血清5-HT探讨深刺八髎穴对STC模型大鼠结肠动力的近期与远期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洵 丁曙晴 +2 位作者 吕兴 白桦 刘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期...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5-HT水平变化,探讨深刺八髎穴改善结肠动力的近期和远期效应规律。方法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予深刺八髎穴治疗,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分别检测大鼠体重、血清5-HT水平和肠道推进率等指标。结果治疗期第1天、第14天和恢复期第14天,模型组血清5-HT明显增多(P<0.05),深刺八髎可有效降低其水平(P<0.05)。治疗期第1天和第14天,针刺组血清5-HT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恢复期第14天,针刺组和空白组已无差异。说明针刺1次,深刺八髎的效应已经呈现;14次治疗后,针刺耐受尚未出现;停止针刺14天后,还能表现显著的后效应。肠道推进率结果与5-HT水平变化不完全吻合,治疗过程中针刺组肠道推进率的改善并不明显,但也可观察到针刺后效应。结论深刺八髎可下调STC大鼠血清5-HT水平,并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能观察到明显的效应期和后效应期,这可能是深刺八髎治疗STC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清5-HT水平可用作效应指标。但仍需进一步观察深刺八髎穴效应潜伏期及各期的持续时间,这对临床针灸效应的维持和积累、确定疗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八髎 5-HT 结肠动力 效应规律
原文传递
长针深刺背俞穴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争昌 杨改琴 +5 位作者 左甲 盛刚 秦彩娟 康岁岁 张莉君 张晓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背俞穴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40例、常规针刺组40例、长针深刺组40例,于治疗2周末、4周末对3组病人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结果常规针刺组对胃脘胀满、疼痛疗效显...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背俞穴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40例、常规针刺组40例、长针深刺组40例,于治疗2周末、4周末对3组病人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结果常规针刺组对胃脘胀满、疼痛疗效显著,对恶心呕吐、胁肋窜痛、饮食及大便不畅有改善趋势;常规西药组能有效缓解嗳气反酸症状,对胃脘胀满及恶心呕吐有缓解趋势;长针深刺组能有效改善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同时对恶心呕吐、胁肋窜痛、饮食及大便有效改善趋势。对于胃脘胀满方面,常规针刺组及长针深刺组均可以缓解胀满症状,常规西药组有减轻胀满趋势。结论长针深刺背俞穴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西药,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针 深刺 背俞穴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大肠俞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盛惠 蔡智刚 +4 位作者 焦建凯 李慧莺 杨丽霞 彭志华 姚本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穴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时采用常规取穴加大肠俞深刺,对照组仅取针灸常规穴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治疗2... 目的:探讨以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效穴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时采用常规取穴加大肠俞深刺,对照组仅取针灸常规穴位,其余治疗两组相同。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采用Mcgill量表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评定;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3.8%,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PRI总分、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huc scales,VAS)、现在疼痛程度(the 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5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871、3.15、4.40、4.92、3.06,P均<0.01);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21.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大肠俞深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取穴,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针灸疗法 大肠俞 针刺深度
下载PDF
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临床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邝伟川 刘通 +4 位作者 梁家彬 邱晓佳 江烨 曾遥 张贵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深刺组、浅刺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浅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浅刺八髎穴,深刺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深刺八髎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WHOQOL-BREF)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8周的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在膀胱残余尿量、日平均排尿次数、单次尿量3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1);组间两两比较,深刺组和浅刺组在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SAS评分、SDS评分方面较对照组降低(P <0.01);深刺组和浅刺组在单次尿量、WHOQOL-BREF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深刺组在残余尿量、排尿次数、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较浅刺组明显降低(P <0.01),在单次尿量、WHOQOL-BREF评分方面较浅刺组明显升高(P <0.05)。深刺组与浅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深刺组总有效率优于浅刺组(P <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八髎穴均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尿潴留症状,且深刺八髎穴的疗效优于浅刺八髎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深刺 浅刺 脊髓损伤 尿潴留
下载PDF
电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曦 段超 彭锐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颈夹脊穴疗法对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并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138名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因失随访入组实际131人)按随机量表法(分段随机化)分为3组,电针深刺组(A组)53人、普通电针组(B组)46人、物理... 目的:观察电针深刺颈夹脊穴疗法对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并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138名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因失随访入组实际131人)按随机量表法(分段随机化)分为3组,电针深刺组(A组)53人、普通电针组(B组)46人、物理治疗组(C组)32人。A组接受C3~C6棘突水平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针尖触及骨质;B组接受C3~C6棘突水平夹脊穴电针治疗,但针尖不触及骨质;C组接受颈部中频电疗、超短波照射等物理治疗。3组疗程均为10天。3组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半年接受X线检查,并经椎体Borden氏测量法测量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 3组治疗前测量值分别为(6.9±1.9)mm、(7.3±2.1)mm、(6.9±1.7)mm;A、B、C 3组治疗后半年测量值分别为(14.1±2.6)mm、(10.1±1.5)mm、(9.7±1.9)mm。A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恢复水平与B组、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深刺颈夹脊穴疗法治疗单纯性颈椎曲度异常疗效较好,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优于普通电针法及物理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深刺 夹脊穴 颈椎曲度
下载PDF
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崖雪 高瑞雪 +6 位作者 刘潇 王丰 李晓陵 闫禹竹 王欣波 孙士红 任佰亮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阐明此法产生疗效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法对三叉神经痛(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阐明此法产生疗效机理。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制作大鼠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组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p-ERK在模型组大鼠的TG中有显著表达,但电针组可使三叉神经痛大鼠TG中p-ERK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深刺法通过减少TG中p-ERK表达情况而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三叉神经节 电针疗法 深刺
下载PDF
以深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辉 吉震昌 吕晓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99-300,共2页
目的 探讨以深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完骨穴、翳风穴手法... 目的 探讨以深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完骨穴、翳风穴手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以深刺完骨穴、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深刺 完骨穴 翳风穴 洼田饮水试验
下载PDF
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妮妮 李学智 +4 位作者 刘菲 席小芳 任毅 杨晓光 张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观察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造模组30只,后者以Hulth-Telhag法复制兔左膝骨关节炎模型,X线评价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深刺加电针组(C组,n=10... 目的观察深刺加电针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0只、造模组30只,后者以Hulth-Telhag法复制兔左膝骨关节炎模型,X线评价造模情况。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0)、深刺加电针组(C组,n=10)和普通电针组(D组,n=10),造模后第6周开始对C组和D组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结束后检测关节液p H值,透射电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组织结构和病理学改变,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软骨组织中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p5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中ASIC1分布。结果关节液中p H值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C组>D组>B组(P<0.01);A组、C组、D组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较B组完整,C组凋亡率低于B组和D组(P<0.01),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软骨组织中ASIC1和p53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p38MAPK表达由低到高均为A组<C组<D组<B组(P<0.01)。结论深刺加电针可以降低软骨细胞中ASIC1蛋白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因子p53表达,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减轻软骨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电针 深刺 凋亡 酸离子敏感通道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5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