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吴嘉鹏 王英民 +4 位作者 王海荣 李华 彭学超 邱燕 李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0-1120,共11页
重力流和底流是深水环境下的两大基本流动体制,对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底流及底流改造沉积物在岩芯上具有上部侵蚀面、双泥层、牵引流成因的各种层理等识别标志;底流成因的漂积体在剖面上呈现透镜状单... 重力流和底流是深水环境下的两大基本流动体制,对二者交互作用的研究是当前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薄弱环节。底流及底流改造沉积物在岩芯上具有上部侵蚀面、双泥层、牵引流成因的各种层理等识别标志;底流成因的漂积体在剖面上呈现透镜状单元、迁移性特征及波状发射等地震反射特征。本文通过综述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依据某段地质时期内深水盆地中主导沉积机制的不同,将重力流与底流的交互作用分为以下4种表现形式:①底流对前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改造;②重力流对前期底流沉积进行改造;③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主导同一地区的沉积以及④底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于沉积物。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构造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重力流与底流机制的相对强度大小,控制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进行。中国南海具有重力流与底流交互沉积的优越地质条件,发育有单向迁移水道、沉积物波等特色沉积记录。加强现今海流观测,对于南海底流循环格架的建立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底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沉积物波 南海
下载PDF
关于南海北部深水重力流沉积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6
2
作者 庞雄 柳保军 +2 位作者 颜承志 刘军 李元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深水沉积主要泛指陆架以外的沉积,尤以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受到深水油气勘探界的关注,它的沉积成因、过程和相组成均与河流、三角洲、浅海等牵引流沉积有很大的差异。当前南海北部大规模深水勘探已经全面展开,正确认识深水重力流沉... 深水沉积主要泛指陆架以外的沉积,尤以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受到深水油气勘探界的关注,它的沉积成因、过程和相组成均与河流、三角洲、浅海等牵引流沉积有很大的差异。当前南海北部大规模深水勘探已经全面展开,正确认识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油气勘探对深水重力流沉积缺乏勘探实践,目前对深水重力流沉积有不同的理解,如深水重力流沉积一定要在多深的水下沉积,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判识一定要有深水环境的标志,深水重力流沉积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沉积层理构造特征一定是重力流流态的等。通过南海北部深水实钻资料和沉积体系的研究,认为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偶发而动、沿坡搬运、择低而积、有限分布的特点。陆架坡折带以外的粗陆源碎屑沉积以重力流沉积成因为主,低位体系域的重力流更易于发育砂岩储层。陆坡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的特点表明储层识别是深水勘探的关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储层 陆架坡折带 白云深水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世晚期“广元—旺苍”海槽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兴志 李博 +8 位作者 杨西燕 文龙 徐亮 谢圣阳 杜垚 冯明友 杨雪飞 王雅萍 裴森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74,I0003,共14页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广元—旺苍一带存在一套富有机质的深水沉积,该套地层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分布,厚10~30 m,以硅质岩、硅质泥岩等为主夹重力流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单层厚度薄、层面平整,富含硅质放射虫、海绵骨针及体小壳薄的腕足类生物化石,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硅质岩类中的铜、钴、钼、镍等元素含量以及镍与钴含量的比值等指标均指示此套沉积属深水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其TOC值为3.21%~8.19%,平均值为5.53%,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海槽南侧为较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区,沉积的主要是厚层块状泥-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利于储集层的形成。茅口组沉积晚期,扬子板块西北缘勉略洋壳向北俯冲与“广元—旺苍”海槽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条件。从该海槽的发育位置、沉积特征和形成动力来看,与前人提出的晚二叠世“开江—梁平”海槽相似,因此认为“开江—梁平”海槽在中二叠世晚期就已经具有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广元—旺苍海槽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深水沉积 硅质岩
下载PDF
沉积事件对深水沉积过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傅强 李璟 +3 位作者 邓秀琴 赵世杰 庞锦莲 孟鹏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9,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的厚层砂岩为深水沉积。为研究该地区深水沉积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物在沉积期所遭受的重力流事件、火山事件、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的厚层砂岩为深水沉积。为研究该地区深水沉积过程和岩石成因机理,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物在沉积期所遭受的重力流事件、火山事件、地震事件和缺氧事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重力流沉积事件在整个沉积过程中频繁发生,是造成砂体在深湖区大面积多层堆积的直接原因;(2)火山活动的强度和影响范围相对于长7油层组沉积期较小,凝灰质泥岩平均厚度仅为1.74 m,且主要分布在长62~63砂层组中,形成凝灰质泥岩的火山灰主要以河流搬运方式进入湖盆沉积;(3)岩心上的沉积构造特征反映了地震事件频繁发生,推测震级约为4.5~5.5级;(4)上述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沉积期湖盆的缺氧事件的发生,致使深湖区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储集砂体在纵向上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事件 火山事件 地震事件 缺氧事件 延长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昇 范存辉 +4 位作者 张本健 张亚 王尉 罗冰 白晓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3-1008,共16页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钻井岩-电特征和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利用宏观及微观观察、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段展布特征、沉积环境和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地区茅口组孤峰段的存在,证实茅口中、晚期受构造-沉积分异的影响,出现槽台格局。在茅口组二段B亚段沉积期(茅二B沉积期),川东地区孤峰段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角。在茅口组二段A亚段沉积期(茅二A沉积期),孤峰段向南扩大到渠县—大竹—梁平,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厚度在0.8~26.6 m,川西北-川北则对应茅口组三段(茅三段)或茅口组四段(茅四段)。②孤峰段硅质页岩富含硅质放射虫,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反映硅质页岩为深水缺氧还原环境且盐度较高,硅质来源以生物硅为主。③孤峰段烃源岩为一套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整体较高、变化范围大,分布在1.69%~38.27%,平均值为11.51%,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④川东地区孤峰段优质烃源岩可通过断裂与开江-梁平海槽礁滩相储层沟通,构成“下生上储”的源-储关系;此外,也可与茅口组优势滩相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成藏组合。川东地区孤峰段有望作为区域内优质烃源岩的接力勘探层系,对研究区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上储 旁生侧储 硅质页岩 深水沉积 孤峰段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砂质碎屑流典型特征及识别标志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子洋 黄传炎 +2 位作者 谢通 李邦勇 李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49,153,共5页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岩心观察,理清砂质碎屑流沉积构造特征——发育丰富的块状构造和滑塌变形构造,可见大量泥砾;识别出岩性的垂向组合特征,由底至顶为含砾砂岩段—细砂岩段—泥岩段。从砂质碎屑流的定义、岩石学特征...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岩心观察,理清砂质碎屑流沉积构造特征——发育丰富的块状构造和滑塌变形构造,可见大量泥砾;识别出岩性的垂向组合特征,由底至顶为含砾砂岩段—细砂岩段—泥岩段。从砂质碎屑流的定义、岩石学特征和流变学特征等3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砂质碎屑流的识别标志——大套块状砂岩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含砾砂岩不整合接触,砂岩中泥质撕裂屑和漂浮泥砾现象丰富,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研究结论可为砂质碎屑流的研究以及深水沉积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深水沉积 漂浮泥砾 塑性流体 构造特征 福山凹陷
下载PDF
南海海盆盆西峡谷的形态与结构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伟东 周娇 +2 位作者 李学杰 姚永坚 王哲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72-2183,共12页
盆西峡谷是南海中建南盆地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峡谷,整体呈NW向,水深介于2 850~4 300m,全长约188km,宽为1.5~14.5km,起始于中建南盆地,延伸到西南次海盆,对其进行形态、结构和形成演化的研究,为后续西南次海盆浊积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 盆西峡谷是南海中建南盆地中东部的一条大型峡谷,整体呈NW向,水深介于2 850~4 300m,全长约188km,宽为1.5~14.5km,起始于中建南盆地,延伸到西南次海盆,对其进行形态、结构和形成演化的研究,为后续西南次海盆浊积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深入了解浊流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单道和多道地震的最新资料,研究盆西峡谷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盆西峡谷具有"分段性"特征,剖面形态从WN向ES依次表现为上段U型、中上段V型、中下段下V上U型和下段U型4段形态;上段以沉积作用为主,发育多期下切河道充填沉积,厚度可达1 200m;中上段以侵蚀-沉积过渡作用为主,发育浊积水道砂体;中下段以冲刷作用为主,发育内堤岸和块体流沉积;下段发育块体流和滑塌体沉积.研究表明,盆西峡谷的形成受古地貌条件、侵蚀-沉积作用、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侵蚀-沉积作用、断裂活动和海平面变化为主控因素.揭示出盆西峡谷沉积演化可分为3个演化阶段:中中新世的峡谷蕴育阶段、晚中新世的峡谷侵蚀-充填阶段和上新世-第四纪的峡谷"回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西峡谷 多波束海底地貌 峡谷形态 内部结构 深水沉积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深水重力流复合下切水道体系精细地质表征与建模——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OML130区块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卜范青 张旭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新近系深水重力流沉积是西非深水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OML130区块AKPO油田A油组主要发育复合水道体系,不同期水道垂向相互叠置,局部下切连通,开展水道储层的精细地质建模对后期开发至关重要。采用"宏观格架、砂组嵌入"两步走的框架搭建思路,再现了A油组七期水道垂向加积和侧向摆动迁移的特征。借助时移地震动态监测信息,拾取水驱区域,准确识别和表征出不同期水道间的下切连通区,形成了一套连通区定量识别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深水重力流沉积微相的多条件约束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沉积微相模型,为后期属性模拟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期生产动态的验证效果较好,证明这套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复合下切水道 时移地震 地质建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岐山曹家沟奥陶系剖面地层和沉积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强 李文厚 +3 位作者 孙娇鹏 张倩 梁积伟 李智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246-254,264,共10页
陕西岐山曹家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交通便利、出露良好、地层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是一条重要的奥陶系剖面。对曹家沟剖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下奥陶统冶里组以泥质白云岩为主,亮甲山组以含硅质团块晶粒白云岩为特征,发育叠层石,均为... 陕西岐山曹家沟剖面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交通便利、出露良好、地层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是一条重要的奥陶系剖面。对曹家沟剖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下奥陶统冶里组以泥质白云岩为主,亮甲山组以含硅质团块晶粒白云岩为特征,发育叠层石,均为潮坪相沉积。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主要为中薄层—中厚层的粉细晶云岩、灰岩,属开阔台地—台地前缘斜坡相沉积,峰峰组主要为中薄层—纹层状白云岩,发育大量薄层的碳酸盐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属较深水的台地前缘斜坡相重力流沉积。上奥陶统平凉组为一套大陆斜坡相类复理石的韵律沉积,唐王陵组为大陆斜坡相泥石流环境下的冰水沉积,具有典型的冰坠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深水沉积 冰川沉积 奥陶系 曹家沟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及页岩气有利区带 被引量:8
10
作者 辛云路 王劲铸 金春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4-785,共12页
综合利用重点剖面实测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页岩气有利区。南盘江盆地石炭系发育三角洲—碎屑滨岸、滨海... 综合利用重点剖面实测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页岩气有利区。南盘江盆地石炭系发育三角洲—碎屑滨岸、滨海沼泽、陆源碎屑陆架、碎屑陆坡、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台地边缘、深水盆地8种沉积体系。石炭纪,马关隆起、康滇隆起、江南隆起及云开隆起为暴露剥蚀区,但陆源碎屑供应较弱,陆源碎屑沉积主要发育于石炭纪早期,整个石炭纪以内源沉积占优势。早石炭世,云开隆起周边发育陆源碎屑滨岸沉积,在江南隆起南缘发育碎屑滨岸和滨海沼泽沉积,主体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孤立台地—台地边缘—深海的沉积格局。晚石炭世,隆起区和深海区均有所缩小,开阔台地范围显著扩大,隆起周缘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南丹—河池、罗甸西、柳城—鹿寨—平乐地区、象州—武宣—桂平等地区上古生界出露地表,石炭系埋藏浅,且以深海沉积为主,是寻找石炭系页岩气最为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石炭系 沉积体系 深水沉积 页岩气有利区带
下载PDF
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识别方法——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林 姜在兴 +2 位作者 冯磊 潘校华 李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的Abu Gabra组上段为例,探讨了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方法。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和地震相分析有助于划分大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指导了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识别,放射性测井资料的应用则可在钻井... 以Muglad盆地Fula坳陷的Abu Gabra组上段为例,探讨了深水湖盆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方法。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和地震相分析有助于划分大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地震资料的时频分析指导了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的识别,放射性测井资料的应用则可在钻井剖面上较精确地确定各级层序地层单元的界面。最终在Abu Gabra组上段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二为三分层序,包括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他均为TR层序,分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层序地层学 时频分析 放射性测井 Fula坳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水河剖面上三叠统块状砂岩的异重流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国栋 鲜本忠 +5 位作者 晁储志 宋德邻 刘建平 于硕 王馨冉 晏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4-944,共11页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认识,制约了其沉积模式、储层预测地质模型的重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县三水河剖面中发育的晚三叠世中层—巨厚层块状砂岩,利用高密度岩石样品的岩石薄片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块状砂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块状砂岩为长石岩屑质极细砂—细砂岩,内部偶含漂浮状灰黑色、红褐色泥砾,底部发育球枕、沟模等沉积构造;2)块状砂岩之间及其与交错层理砂岩层之间夹薄层—极薄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二者间突变接触常见;3)岩石薄片中碎屑颗粒分选差,呈棱角—次棱角状,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4)粒度组成上,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显示底床载荷与悬浮载荷同时存在且贡献相当;5)其偏度与浊流沉积相似,但其分选略差于浊流沉积,与三角洲沉积相差更远;6)垂向上,块状砂岩内部存在多期分米级复合韵律,厚度范围为10~30 cm.综合研究区地质背景、沉积构造、微观显微结构、粒度组成及其搬运过程、沉积分异解释结果,认为该剖面块状砂岩为洪水成因的异重流沉积.该研究丰富了对深水块状砂岩成因的理解,深化了异重流沉积块状砂岩结构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为异重流沉积的判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砂岩 异重流 深水沉积 粒度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深水砂岩露头精细解剖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涧 赵俊峰 李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1-50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广泛出露延长组长1油层组深湖相浊积砂岩,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构型单元分析。研究区长1油层组内可见7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砂岩相(Sm)、具撕裂屑块状砂岩相(Smt)、平行层理砂岩相(Sh)、沙纹交错层理粉砂...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广泛出露延长组长1油层组深湖相浊积砂岩,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构型单元分析。研究区长1油层组内可见7种岩相类型,分别为块状砂岩相(Sm)、具撕裂屑块状砂岩相(Smt)、平行层理砂岩相(Sh)、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相(Fr)、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相(Fd)、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l)与块状泥岩相(Fm);识别出水道(CH)、堤岸(LV)和朵体(LB)3种不同类型的构型单元。根据水道构型单元垂向上的岩相组合和空间分布特点,将水道分为4类,对应于浊积扇体的不同部位:在上扇区域,主要发育Ⅰ类水道(Smt-Fm-Sm),砂体横向延伸有限;在中扇区域,主要发育Ⅱ类水道(Sm-Sh-Fr-Fl-Fm)与Ⅲ类水道(Sm-Fr-Fl-Fm),这两类砂体延伸性较好,是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下扇区域,发育Ⅳ类水道(Sm-Fl-Fm)。根据水道类型的差别探索提出子长地区长1油层组深水砂体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浊积砂岩 露头 岩相 等级界面 构型单元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东非海岸盆地第四系深水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
14
作者 于星 赵红岩 +2 位作者 邱春光 何幼斌 李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等深流沉积、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分为峡谷、水道、漂积体及块状搬运复合体4种沉积单元。2)研究区深水沉积由北至南差异明显,坦中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及丘状漂积体;坦南地区发育峡谷,深水沉积规模整体较小;鲁北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发育有峡谷、水道及席状漂积体。3)海底地形的差异导致坦中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弱,坦南地区和鲁北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强;在海底地貌的限制下,等深流沉积在坦中地区形成丘状漂积体,在鲁北地区形成席状漂积体;坦中南部的等深流与重力流发生交互作用,发育向南迁移的侧向迁移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第四系 东非海岸
下载PDF
砂岩侵入体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邵珠福 张文鑫 +7 位作者 毛毳 栾锡武 钟建华 John Howell 刘泽璇 赵冰 冉伟民 刘晶晶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8-398,共21页
北美加利福尼亚地区良好的露头和北海油田的成功勘探与开发为砂岩侵入体研究提供了范例。砂岩侵入体广泛发育于晚元古代—全新世的多种沉积体系中,以深水环境居多。侵入体岩性以浊积体的中砂岩—细砂岩最为常见,宿主层以泥岩、页岩为主... 北美加利福尼亚地区良好的露头和北海油田的成功勘探与开发为砂岩侵入体研究提供了范例。砂岩侵入体广泛发育于晚元古代—全新世的多种沉积体系中,以深水环境居多。侵入体岩性以浊积体的中砂岩—细砂岩最为常见,宿主层以泥岩、页岩为主。侵入体系统包括供源砂体、侵入(出)体、宿主层和断裂体系4个构成要素和砂岩脉、砂岩床、砂岩柱、侵出体和复合体5种类型。侵入体外部呈碟状—翼状结构、锥形结构和顶梁复合结构3种类型,侵入体顶部发育丘型变形,内部块状或类层理状,常见侵蚀边、泥岩撕裂屑和各种软变形构造,呈拼图状。侵入体形成条件包括未固结供源砂体、低渗透—非渗透覆盖层、孔隙流体超压和砂体优势通道4部分,地震液化、差异压实、沉积负载、区域构造应力、流体流动是最常见的触发机制。侵入体形成过程包括孔隙流体超压、供源砂体液化、水力压裂与流化、砂体充注和砂体再沉积5个过程。侵入体增加了储层体积,沟通了砂体,可形成侵入型圈闭,还可用于恢复区域古应力场,但也可能导致盖层封闭性破坏和水窜。侵入时间确定、侵入后地质过程以及触发机制确定性等研究面临挑战,多学科交叉、虚拟露头、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技术将是砂岩侵入体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侵入体 深水沉积 北海油田 触发机制 地震液化 侵入油气藏 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刚果扇盆地X区块中新统深水沉积层序内部结构及划分
16
作者 刘小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61-263,共3页
本文基于刚果X区块钻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中新统深水沉积地层的层序内部结构及界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明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深水层序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其层序界面在地震资料上对应良好的地震反射特征,依据层序内部结构及层序界... 本文基于刚果X区块钻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中新统深水沉积地层的层序内部结构及界面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指明刚果扇盆地中新统深水层序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其层序界面在地震资料上对应良好的地震反射特征,依据层序内部结构及层序界面特征,并结合西非海岸海平面变化曲线、西非板块构造活动等因素,在研究区中新统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为研究区中新统油气勘探搭建了具有指导生产意义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扇盆地 中新统 深水沉积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特征及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玉玺 李华 +3 位作者 谈梦婷 葛稳稳 冯斌 于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5-788,共14页
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作为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仍存在鉴别标志不完善及形成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野外露头、粒度数据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奥陶系平凉组沉积类型与特征,探讨了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 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作为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仍存在鉴别标志不完善及形成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野外露头、粒度数据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奥陶系平凉组沉积类型与特征,探讨了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陇县地区奥陶系平凉组沉积构造较丰富,粒度参数垂向差异明显,反映了3个演化期次:①中低能改造砂沉积,岩相表现为砂泥互层,见重力流与等深流沉积特征;②高能浊流沉积,表现为块状砂岩,见有正粒序层理等重力流沉积特征;③低能改造砂沉积,表现为砂泥互层,见有重力流与等深流沉积特征。平凉组沉积时期,浊流与处于海槽限制性环境内向西运移的等深流进行交互作用,沉积类型及演化主要受浊流水动力强度控制。陇县地区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与等深流交互作用沉积可分为2种机制:①浊流间歇期,后期等深流对早期未固结浊流沉积改造,即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机制;②浊流活跃期,同地同期在垂向空间尺度上浊流与等深流彼此影响,即等深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交互作用 粒度分析 重力流 等深流 平凉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深层环流格局下海山-阶地-峡谷沉积效应
18
作者 苏明 王艺璇 +10 位作者 陈慧 刘姗 解习农 张小波 常景龙 孟凡盛 周海涛 栾坤祥 卓海腾 王策 雷亚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作为研究水-岩界面物质能量交换的天然实验室,南海北缘陆坡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如凸起海山、平坦阶地、下凹峡谷等),并发育不同类型的深水沉积体系(包括重力流滑移滑塌、浊流和底流沉积等)。基于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地震反射资料,海水... 作为研究水-岩界面物质能量交换的天然实验室,南海北缘陆坡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如凸起海山、平坦阶地、下凹峡谷等),并发育不同类型的深水沉积体系(包括重力流滑移滑塌、浊流和底流沉积等)。基于高分辨率海底地形、地震反射资料,海水温盐深(CTD)观测资料,以及已发表的海洋沉积学及物理海洋数值模拟结果,本文针对南海北缘代表型陆坡区开展中—深层环流格局下海山-阶地-峡谷沉积效应分析。发现了尖峰陆坡区侵蚀型-海山型(环槽-丘状漂积体)和席状/无沉积型底流阶地的沉积组合,以及一统陆坡区海山相关底流沉积(环槽-丘状漂积体)-席状/无沉积型底流阶地-黏附型漂积体-陡坡滑塌/峡谷体系的沉积组合;揭示了这些典型深水沉积组合与南海中—深层环流动力格局的耦合关系。该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深水沉积过程对中-深层动力格局的响应及其对于大陆边缘形态的塑造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中—深层环流 海山-阶地-峡谷 南海北部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yuan-Wangcang” trough during Late Middle Permian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norther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WANG Xingzhi LI Bo +8 位作者 YANG Xiyan WEN Long XU Liang XIE Shengyang DU Yao FENG Mingyou YANG Xuefei WANG Yaping PEI Senq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3期655-669,共15页
Based on outcrop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drilling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was stu... Based on outcrop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drilling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Sichuan Basi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geochemical element test,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asurement. There is a set of deep-water sediments rich in organic matter in the Guangyuan-Wangcang area of northern Sichuan during the lat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The strata are distribute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with thickness of 10–30 m, mainly composed of siliceous rocks and siliceous mudstones, intercalated with gravity flow deposits. Siliceous rocks and siliceous mudst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in single layer, flat bedding and rich siliceous radiolarians, calthrop and brachiopod with small body and thin shell, belonging to the typical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deep-water trough facies. The contents of Cu, Co, Mo, Ni and the ratio of Ni to Co in the geochemical tests all indicate that the siliceous rocks are products of deep-water reducing environment. The TOC value ranges from 3.21% to 8.19%, with an average of 5.53%, indicating that the siliceous rocks have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bility. The south side of the trough is in platform margin facies with high energy,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thick massive micritic-calcsparite biogenic(clastic) limeston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During the lat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oceanic crust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 provided the internal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Guangyuan-Wangcang" trough.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dynamics of the trough, it is similar to the "Kaijiang-Liangping" trough during Late Permian propos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Kai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Guangyuan-Wangcang trough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deep-water deposition siliceous rock
下载PDF
巴西东缘桑托斯盆地盐上碎屑岩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子玉 吕栋 解东宁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共8页
巴西东缘桑托斯盆地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盐上碎屑岩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晚白垩世森诺曼-土伦期、科尼亚克-马斯特里赫特期和古近纪等3个期次的地层中。基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通过调研盆地周缘水系发育及物源供给特征,利用现... 巴西东缘桑托斯盆地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盐上碎屑岩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晚白垩世森诺曼-土伦期、科尼亚克-马斯特里赫特期和古近纪等3个期次的地层中。基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通过调研盆地周缘水系发育及物源供给特征,利用现有的钻井、地震、测井及分析化验数据等,对盐上3个砂岩储层发育期次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晚白垩世森诺曼-土伦沉积期在桑托斯盆地南部主要以浅海-半深海泥质沉积为主,在盆地中北部发育小规模三角洲及浊积水道;晚白垩世科尼亚克-马斯特里赫特沉积期,区域抬升导致物源供应充足,在浅水陆架区,发育多支大规模三角洲沉积,并持续向海进积,在陆坡区主要发育海底扇,具有"早期水道为主、晚期朵叶为主"的特点,深水区的盐岩起限制作用;古近纪沉积期,受区域水系迁移影响,物源供应减弱,整体以泥质沉积为主,三角洲规模明显萎缩,在深水区发育小型朵叶(或水道化朵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东缘 桑托斯盆地 盐上 沉积特征 深水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