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bsequent bilateral 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due to tophaceous infiltration:A case report
1
作者 Soon-Chin Yeoh Wen-Tien Wu +2 位作者 Jui-Tien Shih Wen-Chin Su Kuang-Ting Ye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期418-424,共7页
BACKGROUND 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ACTS)is commonly caused by repetitive strain,trauma,or inflammatory conditions.However,ACTS due to tophaceous gout is a clinical event tha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underre... BACKGROUND 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ACTS)is commonly caused by repetitive strain,trauma,or inflammatory conditions.However,ACTS due to tophaceous gout is a clinical event tha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and underreported.This rare manifestation necessitates prompt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irreversible complications.CASE SUMMARY A 51-year-old man who had poorly controlled hyperuricemia presented with ACTS secondary to tophaceous gout.Because of rapid symptom progression symptoms and severe median nerve compression within 3 mo,the patient underwent emergency decompression surgery for both wris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Postoperatively,he exhibited complete recovery of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with no recurrence at long-term follow-up.Favorable outcomes were achieved through immediate decompression surgery,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s,postoperative active and passive range-of-motion exercises,and intermittent wrist splinting.Prompt diagnosi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when necessary,are crucial for preventing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nd obtaining favorabl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TS.An optimal gout management strategy involving pharmacologic therapy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may help minimize ACTS recurrence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CONCLUSION Prompt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optimal gout management are crucial for preventing irreversible nerve damage and ACTS 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GOUT Surgical decompression range-of-motion exercises Case report
下载PDF
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觅 赵承斌 +2 位作者 张捍军 李华哲 张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473-2478,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 背景: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因其疗效确切,术中创伤较小,减压明确,被脊柱外科医生奉为经典的手术方式。此次研究在遵循原有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式基础上扩大纵向减压范围,进而与经典术式的临床疗效相比较。目的:比较2种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n=60),其中A组接受经典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B组接受颈椎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手术。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度、椎间植骨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等方面对2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A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术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2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术后椎间植骨愈合时间B组短于A组(P <0.05),而在融合率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经典的颈前路术式术中创伤较小,患者在术后离床活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术后颈椎曲度恢复及椎间植骨融合率上2种术式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及椎间植骨愈合时间方面,颈前路扩大纵向减压范围术式存在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 颈前路减压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损伤 椎间植骨愈合时间 椎间植骨融合率 减压范围
下载PDF
脊柱内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鹏 沈忠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比椎间孔入路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范围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波 范润金 +3 位作者 张逵 尚彬 刘毅 唐晓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7-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全程围套式减压69例(观察组),常规减压57例(对照组)。所有病人门诊或...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全程围套式减压69例(观察组),常规减压57例(对照组)。所有病人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11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1例。观察组疗效优58例,良7例,中3例,差1例;对照组疗效优40例,良6例,中7例,差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3.45%,2/58)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可充分减压三叉神经,也可防止减压材料移位,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全程围套式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博伟 赵劲民 +2 位作者 殷国前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ASDDF治疗17例SCSM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岁。病程6~39个月,平均9.7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病情严重2例,重度7例,中度7例,轻度1例。MRI显示共有42个病变节段,其中T2像高信号改变26个节段,T1像低信号改变4个节段,脊髓明显受压但无信号改变12个节段;NagataⅠ级病变5个节段,Ⅱ级21个节段,Ⅲ级16个节段。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颈椎Cobb角及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出现吞咽困难2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声音嘶哑1例,使用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出现无临床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未作特殊处理。X线片示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植骨块移位、吸收、下沉等改变,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脱发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3.3±10.4)、(15.8±10.8)、(15.4±11.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分别为(41.3±17.4)°和(23.8±18.8)°,术前、术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2±2.9)、(13.7±3.0)、(13.9±2.8)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4%~88%,平均66.8%;获优8例,良6例,好转2例,差1例。结论采用ASDDF治疗SCSM,可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余铃 孙祥然 +1 位作者 胡庆柱 郭卫春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DR)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DR组(采用ADR治疗,47例)、ACDF组(采用ACDF治疗,45例)。术后对患者...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DR)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DR组(采用ADR治疗,47例)、ACDF组(采用ACDF治疗,4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邻近节段运动范围、JOA评分及颈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3、6、12个月,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右侧屈曲测定值ACDF组均大于ADR组(P <0. 05);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ADR组低于ACDF组(P <0. 05)。结论 ADR和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而ADR在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脊髓型颈椎病 运动范围 退变
下载PDF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正念减压训练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庆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正念减压训练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正念... 目的探究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正念减压训练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正念减压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疲乏、心理疲乏和认知疲乏评分分别为(5.22±0.97)分、(6.27±1.28)分、(5.57±0.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3±0.98)分、(7.31±1.39)分、(6.41±1.42)分;肩关节外展、前屈和后伸角度分别为(148.96±12.76)°、(146.42±13.46)°、(41.61±6.16)°,均大于对照组的(127.06±10.06)°、(127.77±9.47)°、(31.84±4.73)°;观察组上肢淋巴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配合正念减压训练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增强肩关节活动度,改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正念减压训练 癌因性疲乏 肩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减压蒸馏法和高温模拟蒸馏法分析减压侧线油馏程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树侠 高蕾 万芳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5期791-792,795,共3页
油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压侧线油馏程的分析在控制油品质量、提高原油回收率、提高油品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压侧线油馏程的分析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是减压蒸馏法和高温模拟蒸馏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浅谈... 油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压侧线油馏程的分析在控制油品质量、提高原油回收率、提高油品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压侧线油馏程的分析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是减压蒸馏法和高温模拟蒸馏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浅谈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蒸馏 高温模拟蒸馏 减压侧线油馏程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减压术后疗效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巩腾 王沛 冯世庆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入路减压术式疗效。方法27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11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158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依术前病程分组行脊髓功能JOA评分,体感神经诱发电位(SEP)及颈椎主动活动度检查作对比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入路减压术式疗效。方法27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116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158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依术前病程分组行脊髓功能JOA评分,体感神经诱发电位(SEP)及颈椎主动活动度检查作对比观察。结果随访时间2~5年,病程较短(<1年)者两种减压术前JOA评分和SEP各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程较长(>1年)者两种减压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及SEP各参数变动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前路减压术后3个月、2年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路术后两时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术后2年颈椎主动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与术前病程长短及髓内缺血变性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②前路减压单纯去除颈髓前方致压病灶效果较好,后路椎板切除因直接扩大颈椎管有效容积,间接解除脊髓压迫的弓弦效应产生及对颈椎主动活动度影响甚微,其术后疗效较同期前路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减压术 外科 椎板切除术 体感诱发电位 JOA评分 主动活动度
下载PDF
缩小减三线馏程宽度的探讨
10
作者 李锋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10期63-64,共2页
兰州石化公司5.0Mt/a常减压装置减三线出润滑油精制原料时馏程宽度约150℃,不利于下游装置加工。通过对减三线馏程数据研究,以优化操作的手段,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提高了2%点馏程温度,降低了97%点馏程温度,最终将减三线馏程宽度控... 兰州石化公司5.0Mt/a常减压装置减三线出润滑油精制原料时馏程宽度约150℃,不利于下游装置加工。通过对减三线馏程数据研究,以优化操作的手段,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提高了2%点馏程温度,降低了97%点馏程温度,最终将减三线馏程宽度控制至97℃,为润滑油精制装置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对下游装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 减三线 馏程宽度 润滑油精制原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