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秸秆碳在土壤中分解和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夫道 FokinA.D.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7-28,共2页
采用^(14)C—标记秸秆,在大田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的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C/N比。施入土壤后,土壤微生物迅速增加,尤其是细菌。秸秆降解首先形成非结构物质,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富里酸,进而转化为胡敏酸。分解产物对土壤腐殖质的更新... 采用^(14)C—标记秸秆,在大田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的分解速率主要取决于C/N比。施入土壤后,土壤微生物迅速增加,尤其是细菌。秸秆降解首先形成非结构物质,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富里酸,进而转化为胡敏酸。分解产物对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从腐殖质表面官能团或分子断片开始,逐步进行。非结构物质可与腐殖酸的单个分子产生交联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交联的复合分子可进入腐殖质分子核心的成分中。腐殖酸单个组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和重新分配,仅仅与腐殖质表面官能团的反交换过程密切相关。粘土矿物选择性吸附胡敏酸,而且优先吸附胡敏酸中低分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分解 转化 腐殖质
下载PDF
红壤典型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积累与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是红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自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本课题组围绕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了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与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动态、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是红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自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建站以来,本课题组围绕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开展了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分解与影响因素、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动态、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特征、以及红壤水稻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回顾了过去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的进展情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典型区 土壤有机质 分解 转化 进展
下载PDF
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中有机底物的分解与转化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玲 肖和艾 吴金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9-674,共6页
14C标记葡萄糖和稻草为底物,室内培养法研究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中新鲜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的差异,以及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在100 d内葡萄糖14C在旱地和稻田土壤中的累积矿化率分别为49.6%和46.7%,稻草14C为25... 14C标记葡萄糖和稻草为底物,室内培养法研究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中新鲜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的差异,以及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在100 d内葡萄糖14C在旱地和稻田土壤中的累积矿化率分别为49.6%和46.7%,稻草14C为25.2%和21.8%;两种底物对土壤原有有机碳分解产生的"激发效应"和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的影响均以旱地土壤大于稻田土壤。在旱地和稻田土壤中葡萄糖14C转化为土壤BC的最大比率分别为23.5%和21.6%,稻草14C分别为10.4%和11.3%。根据添加14C标记葡萄糖处理中14C标记微生物生物量碳(14C-BC)的变化,得到旱地和稻田土壤BC的周转时间分别为329 d和127 d。这些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45%饱和持水量(WHC)条件下,有机底物在旱地土壤中的分解快于稻田土壤,但稻田土壤BC的周转速率快于旱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稻田土壤 分解与转化 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
下载PDF
摄像机未标定的P5P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福朝 胡占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21-1226,共6页
该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未标定的 P5 P问题 .主要结论有 :当 5个控制点中任意 4点不共面 ,或者存在 4点共面但任意 3个图像点不共线时 ,未标定的 P5 P问题的解仅有两种可能 :( 1)至多有 4个解 ;( 2 )有无穷多解 .文中同时给出了至多有 4... 该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未标定的 P5 P问题 .主要结论有 :当 5个控制点中任意 4点不共面 ,或者存在 4点共面但任意 3个图像点不共线时 ,未标定的 P5 P问题的解仅有两种可能 :( 1)至多有 4个解 ;( 2 )有无穷多解 .文中同时给出了至多有 4个解和有无穷多解的代数条件以及求解未标定的 P5 P问题的具体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P问题 SVD分解 坐标变换 摄像机未标定 代数方法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关松 窦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03-2206,共4页
概述了土壤微生物、温度、水分、气候、土壤质地、pH值、CO2浓度等驱动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影响,并且指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驱动因素 土壤有机质 分解与转化 CO2浓度
下载PDF
还田秸秆氮素转化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英德 孙良杰 +2 位作者 汪景宽 李双异 高晓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还田秸秆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分解不仅是作物所需氮素的重要来源,而且能激发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近年来,秸秆还田作为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探明秸秆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和转... 还田秸秆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分解不仅是作物所需氮素的重要来源,而且能激发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近年来,秸秆还田作为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探明秸秆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和转化及外源秸秆氮对土壤氮素转移转化的影响对农田的氮素管理和合理进行秸秆还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介绍了还田秸秆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释放特征,探讨了秸秆氮在土壤中的去向及转化过程,综合分析了秸秆腐解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最后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氮素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氮素 腐解 转化 去向
下载PDF
云杉与阔叶树种新鲜凋落叶混合分解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晓曦 刘慧 +3 位作者 王博雅 李佳佳 雷航宇 刘增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明确混合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相互影响对于深入分析混合分解非加和效应的真实结果和产生机制,据此评价混合分解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指导混交造林和纯林混交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杉(Picea asperata)及拟与其混交的红桦(Betula al... 明确混合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相互影响对于深入分析混合分解非加和效应的真实结果和产生机制,据此评价混合分解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指导混交造林和纯林混交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杉(Picea asperata)及拟与其混交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灰楸(Catalpa fargesii)、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秦岭槭(Acer tsinglingens)等6种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当年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室温(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为期180 d的室内模拟针阔混合分解试验。测定混合分解过程中针阔凋落物分解残留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动态,分析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彼此影响的机理,并据此选择适宜的阔叶树种对云杉纯林进行混交改造。结果表明,(1)混合分解非加性效应及凋落物间的相互影响均随分解的进行趋于明显。至分解试验结束时,杉×桦混合促进彼此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8.67%和8.11%);杉×楸混合显著促进云杉分解(分解率提高7.83%),同时显著抑制灰楸分解(分解率降低11.50%),但整体呈加性效应;杉×杨和杉×槭混合促进太白杨和秦岭槭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3.11%和15.89%);杉×杜混合则抑制杜仲分解(分解率降低13.33%);上述结果与Olson模型拟合计算结果有所差异。(2)混合分解对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非加和性影响与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一致。总之,某些情况下混合分解的总体非加和效应因凋落物间相互促进或抑制而无法被检测,但鉴于不同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差异,混合后其对彼此分解的影响仍可能干扰林地物质循环。仅从引入阔叶树种后应不妨碍林地凋落物分解的角度考虑,除杜仲外,其他4种阔叶树种均适宜于云杉纯林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林 混合分解 相互影响 混交改造
下载PDF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曹亚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留率分别为30.0%和92.2%;720 d时分别为25.3%和78.8%。培养初期,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胡敏酸,而后富里酸转化为胡敏酸或相互转化;与新形成有机质相比,固有有机质中胡敏酸、富里酸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土壤有机质 分解转化规律 富里酸
下载PDF
模糊错误逻辑论域分解转化联结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熊海鸥 郭开仲 《模糊系统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9,共6页
主要给出了模糊错误逻辑论域分解转化联结词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及其模糊错误逻辑论域分解转化联结词与/nf l内涵分离、/nf h内涵分化、∥nhb内涵互补、—∥nhd l内涵对立等的关系作了一点研究。
关键词 模糊错误 分解转化 论域
下载PDF
湿法炼锌危废铁矾渣水热分解及铁物相转化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楚铭 李存兄 +6 位作者 张鹏 吉文斌 魏昶 邓志敢 李兴彬 樊刚 李旻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9-1130,共12页
湿法炼锌过程产出的铁矾渣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锌、铅以及伴生金属铁,在水热条件下,危废铁矾渣将发生高效分解与转化,有价金属转入溶液,伴生铁转化为赤铁矿。本文以湿法炼锌企业产出的铁矾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 湿法炼锌过程产出的铁矾渣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锌、铅以及伴生金属铁,在水热条件下,危废铁矾渣将发生高效分解与转化,有价金属转入溶液,伴生铁转化为赤铁矿。本文以湿法炼锌企业产出的铁矾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初始酸度、晶种浓度等宏观技术参数对铁矾渣分解与转化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高温水热体系中,铁矾渣中的黄钾铁矾、黄铵铁矾和铁酸锌物相均可有效转化为赤铁矿,而铅铁矾性质稳定不易转化。升高温度并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黄钾铁矾、黄铵铁矾和铁酸锌物相的水热分解与转化。在220℃下反应1 h后,铁矾物相转化基本完成,其转化率达94%;反应4 h后铁酸锌物相衍射峰完全消失,锌浸出率达87%,转化渣中赤铁矿含量达68%。适当提高初始酸度有利于铁酸锌的转化,但当体系初始酸度高于15 g/L时将抑制铁矾物相转化。在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4 h、液固比(mL/g)10:1、初始酸度0.01 g/L的条件下,锌浸出率为89%,铁矾物相的转化率可达95%,铁矾转化渣中主要物相为赤铁矿,其含量为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水热分解 赤铁矿 转化行为
下载PDF
Cu-3.2Ni-0.75Si合金时效初期的调幅分解过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企铭 赵冬梅 +4 位作者 刘平 康布熙 黄金亮 田保红 金志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利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Cu Ni Si合金时效早期的组织转变规律。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时效早期 ,过饱和固溶体首先短程有序化 ,随后通过成分调幅形成贫、富溶质区 ,成分调幅过程中伴随有序反应 ,最终在溶质富集区内形成Ni2 Si相 ... 利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Cu Ni Si合金时效早期的组织转变规律。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时效早期 ,过饱和固溶体首先短程有序化 ,随后通过成分调幅形成贫、富溶质区 ,成分调幅过程中伴随有序反应 ,最终在溶质富集区内形成Ni2 Si相 ,通过构造热力学图形 ,直观地解释了该合金时效早期调幅分解与有序化共存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合金 时效 调幅分解 有序化 相变
下载PDF
陶瓷中的相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1-50,共10页
提出陶瓷中相变的分类,引述Spinodel分解的热力学判据和动力学判据,评述含ZrO2陶瓷马氏体相变尺寸效应的热力学推导和象理论在MgO—PSZ,CeO2—TZP,Y2O3-TZP,BaTiO3,KTN,PbTiO3... 提出陶瓷中相变的分类,引述Spinodel分解的热力学判据和动力学判据,评述含ZrO2陶瓷马氏体相变尺寸效应的热力学推导和象理论在MgO—PSZ,CeO2—TZP,Y2O3-TZP,BaTiO3,KTN,PbTiO3及YBa2Cu3O7-x.马氏体相变中的应.用指出含ZrO2陶瓷及YBa2Cu3Oy的等温相变可能属扩散机制的贝氏体相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相变分类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白洋淀水生植物腐解水质效应与元素去向动态平衡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荣欣 温胜芳 +1 位作者 单保庆 闫金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2-341,共10页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白洋淀典型沉水植物菹草、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的水质效应,并定量探究了两种植物腐解过程中碳、氮、磷元素在植物残体、水体和沉积碎屑等不同要素中的动态迁移转化规律,旨在为水环境模拟中主导水质过程确定提...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白洋淀典型沉水植物菹草、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的水质效应,并定量探究了两种植物腐解过程中碳、氮、磷元素在植物残体、水体和沉积碎屑等不同要素中的动态迁移转化规律,旨在为水环境模拟中主导水质过程确定提供基础.结果显示,菹草、芦苇腐解过程中C、N、P元素释放速率表现为P>C>N,腐解可引起水体C、N、P等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并最终稳定的变化趋势.菹草腐解速率为0.082 d-1,分别在第16、16、8 d对水体C、N、P指标影响达到最大,此时菹草体内40.6%的C、31.8%的N和71.5%的P以溶解态和悬浮碎屑态转移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水质劣于地表Ⅴ类标准.菹草44 d的腐解量占总生物量的72.1%;留存在水体中的C、N、P比例分别由最高的33.7%、32.8%和66.8%减小为11.1%、7.2%和8.0%;以气体形式离开水体的C占29.8%、N占16.3%,转变为沉积碎屑的C、N、P占比分别为38.5%、52.7%、76.2%.芦苇腐解的整个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态C占比一直处于1.9%~4.2%的较低状态,溶解态N、P占比最高分别为16.8%和10.0%.芦苇腐解90 d时,腐解量占初始生物质量的18.1%,此时留存在水体中的C、N、P占比不足3%,植物残体C、N、P占比分别为62.8%、73.6%和33.3%.腐解过程中的元素去向动态平衡计算说明,沉水植物菹草腐解对白洋淀水质影响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影响途径为植物残体腐解,C、N、P以可溶态和悬浮碎屑态直接进入水体;挺水植物芦苇腐解速度较慢且相对均一,对白洋淀水质尤其是DOC影响持续时间长、累积效应大,通过植物残体腐解和沉积碎屑释放2种途径共同影响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菹草 芦苇 腐解 水质效应 迁移转化 白洋淀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f Cu-Ni-Si Alloy during Aging 被引量:6
14
作者 QimingDONG DongmeiZHAO +2 位作者 PingLIU BuxiKANG JinliangHU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9-102,共4页
Age hardening in Cu-3.2Ni-0.75Si (wt pct) and Cu-1.0Ni-0.25Si (wt pct) alloys from 723 to 823 K is studied. After an incubation period strengthening appears which is due to precipitates in the Cu-l.ONi-0.25Si (wt pct)... Age hardening in Cu-3.2Ni-0.75Si (wt pct) and Cu-1.0Ni-0.25Si (wt pct) alloys from 723 to 823 K is studied. After an incubation period strengthening appears which is due to precipitates in the Cu-l.ONi-0.25Si (wt pct) alloy. On other hand an immediate increase of the yield strength characterizes the aging of the alloy. This is followed by the regions of constant yield strength and further by a peak.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pinodal decomposition takes place followed by nucleation of the ordering coherent (Cu,Ni)3Si particles, further precipitation annealing coherent δ-Ni2Si nucleated within the (Cu,Ni)3Si particle. Any change of the yield strength can be described by an adequat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sample. The nature of the aging curves with a 'plateau' is discussed. The formulas of Ashby and Labusch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alloy transformation Ageing Spinodal decomposition ORDERING Yield strength
下载PDF
碳酸铝铵热解法制备超细Al_2O_3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劲 万烨 +2 位作者 邓华 李劼 刘业翔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4,共4页
以Al2(SO4)3与(NH4)2CO3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碳酸铝铵(AACH),并烧结得到Al2O3粉末。通过分析前驱物的热重曲线,确定了前驱物的高温分解过程;并结合对前驱物在不同烧结温度下所得产物XRD图谱的分析,确定了前驱物的高温相... 以Al2(SO4)3与(NH4)2CO3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碳酸铝铵(AACH),并烧结得到Al2O3粉末。通过分析前驱物的热重曲线,确定了前驱物的高温分解过程;并结合对前驱物在不同烧结温度下所得产物XRD图谱的分析,确定了前驱物的高温相变过程为:AACH→AlOOH→Al2O3(无定型)→γ-Al2O3→θ-Al2O3→α-Al2O3。同时,干燥方式对超细Al2O3分散性的影响在本文中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 超细Al2O3 热分解 相变 干燥
下载PDF
非负矩阵数值域的几何性质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芳国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利用n阶矩阵A的Cartesian分解及A的Levinger变换,给出非负矩阵A的数值域半径及其几何性质的刻画,并得出非负矩阵A可约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非负矩阵A 数值域 几何性质 Cartesian分解 Levinger变换
下载PDF
大型精密光学系统准直误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长春 曹庭分 +7 位作者 叶海仙 徐旭 陈海平 罗欢 袁晓东 熊召 张亮 易聪之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8-236,共9页
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神光III中包括许多大型、精密光学模块,完成各类模块高精度准直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提出了基于光传输建模分析,数值计算、工程实践3个层次相融合的大型光学系统准直误差分析研究方法,并以空间滤波器系统为对... 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神光III中包括许多大型、精密光学模块,完成各类模块高精度准直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提出了基于光传输建模分析,数值计算、工程实践3个层次相融合的大型光学系统准直误差分析研究方法,并以空间滤波器系统为对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针对模块准直精度建立了带误差传递的光传输模型,借助误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主影响因子及权重,结合工程实际,完成了模块光轴精度分解。采用光轴实体化表征技术和齐次矩阵变换方法,实现了模块、光轴、镜片位姿统一表征,结合激光跟踪仪,完成准直平台设计。最后以具有亚毫弧度准直要求的典型光机模块为例,在工程环境下搭建了准直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这一方法对激光聚变装置中光机模块精密准直技术研究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光机模块 精密准直 精度分解 坐标变换
原文传递
藻体分解对沉积物-水中硫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香香 韩超南 +1 位作者 吴昊 沈叶 《森林工程》 2020年第6期36-41,共6页
在太湖采集沉积物样品开展室内沉积物-水柱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好氧”“加藻-好氧”“加藻-厌氧”3组沉积物柱对照,探讨藻体死亡分解对水体环境条件、水体硫化物(S^2-)和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 在太湖采集沉积物样品开展室内沉积物-水柱培养试验,设置“空白-好氧”“加藻-好氧”“加藻-厌氧”3组沉积物柱对照,探讨藻体死亡分解对水体环境条件、水体硫化物(S^2-)和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藻体死亡分解促使“加藻-好氧”“加藻-厌氧”组上覆水pH下降明显,溶解氧(DO)前期因光合作用而暂时升高,后期因呼吸耗氧而降低。在20 d培养期间,“空白-好氧”组上覆水中S^2-均未检测到,而两个“加藻”组上覆水中S^2-在第5 d和第20 d明显增加,说明藻体分解向上覆水中释放了部分S^2-。3个试验组的表层沉积物AVS含量均低于第二层沉积物AVS含量,原因可能是表层沉积物AVS更易被氧化或释放进入上覆水。“加藻-厌氧”组表层沉积物AVS含量在1~10 d逐渐增加,此部分AVS主要由藻体自身分解释放的部分S^2-所贡献。研究表明,藻体分解过程一方面可通过改变pH、DO等环境条件促进沉积物硫迁移转化,另一方面藻体自身释放S^2-也影响沉积物-水体硫化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体死亡分解 硫化物 迁移转化 沉积物 水体
下载PDF
矩阵可交换的充要条件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给定半正定矩阵B,考虑矩阵可交换问题A惨BA=ABA惨的可解性.运用Schmidt正交化的方法,给出并证明了一个实用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矩阵分解和分块矩阵运算的技巧,给出条件更为一般的情形,即B为任意的半正定矩阵.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正交变换 半正定矩阵
下载PDF
区域建筑冷负荷预测中的朝向因素分析及转换 被引量:4
20
作者 苑祥 龙惟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101,共6页
通过对建筑墙体受太阳辐射得热的特性分析,把墙体所受太阳直射辐射得热量进行等效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朝向转换规则,并以上海地区2种不同长宽比的实际建筑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实际建筑与转换后建筑的冷负荷对比曲线,模拟结果显示,... 通过对建筑墙体受太阳辐射得热的特性分析,把墙体所受太阳直射辐射得热量进行等效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朝向转换规则,并以上海地区2种不同长宽比的实际建筑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实际建筑与转换后建筑的冷负荷对比曲线,模拟结果显示,转换后的虚拟建筑冷负荷与实际建筑冷负荷有很好的吻合,建筑朝向对冷负荷影响的实质即为不同朝向的墙体面积和窗体面积的改变,在预测区域建筑冷负荷时,可以应用转换规则,把区域内建筑转换为同一朝向建筑进行分析,减少了朝向因素对冷负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朝向 太阳辐射得热 等效分解 朝向转换 模拟分析 建筑冷负荷 再生能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