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死魂灵》看果戈理独特的艺术技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孝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死魂灵》是果戈理长篇小说代表作。作品集中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下地主的寄生生活,极其成功地塑造了地主形象,并通过“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讽刺手法再现俄国地主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果戈理对农奴的刻画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 《死魂灵》 果戈理 长篇小说 艺术技巧 讽刺手法 俄国 农奴
下载PDF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死亡”的去意义化
2
作者 牛旭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丁庄梦》 “死亡” 去意义化 “死魂灵”
下载PDF
论《死魂灵》的叙述者
3
作者 马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1,共3页
《死魂灵》的叙述者是一个外显的叙述者,他在叙述的同时,不时与受述者进行交流,对叙述作各种干预,这种处理使叙述的灌输意味得到了缓解。同时,叙述者的形象化,也使文本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死魂灵》 叙述者 受述者 交流 干预
下载PDF
《风景》的批判精神与价值承载 被引量:2
4
作者 聂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风景》生动传神地呈现了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报复心理、无措感及其扭曲的种种丑态。面对道德沦丧和"种的退化",作者不仅展示了造成"硬扭"病相的复杂原因,掀开孕育民族劣根性和生长七哥们之"怪... 《风景》生动传神地呈现了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报复心理、无措感及其扭曲的种种丑态。面对道德沦丧和"种的退化",作者不仅展示了造成"硬扭"病相的复杂原因,掀开孕育民族劣根性和生长七哥们之"怪胎"的土壤,而且深刻讽刺了没有觉悟而又拒绝启蒙的市民对"外来文化"的崇拜和对"本土文明"的鄙薄,强烈批判无处不在的拜金主义对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颠覆,充分反映了创作者所秉持的道德理想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方 《风景》 新写实 死灵魂叙事 批判精神 价值承载
下载PDF
殊途同归 一致百虑——试论蒲松龄与爱伦·坡小说中的“借尸还魂”
5
作者 袁俊卿 《蒲松龄研究》 2015年第2期91-103,共13页
蒲松龄与爱伦·坡在其小说中都涉及到"借尸还魂"这一特殊模式。他们对灵魂与肉体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描述各有不同。蒲松龄笔下的灵魂具有强烈的人格化倾向,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灵活多变。中国古人的灵魂信仰、佛... 蒲松龄与爱伦·坡在其小说中都涉及到"借尸还魂"这一特殊模式。他们对灵魂与肉体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描述各有不同。蒲松龄笔下的灵魂具有强烈的人格化倾向,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灵活多变。中国古人的灵魂信仰、佛教的轮回观以及道家的长生思想都对蒲松龄描写"借尸还魂"故事产生了重要影响。爱伦·坡笔下的灵魂具有幽灵的性质,它具有极大的恐怖性与极强的破坏力。爱伦·坡的灵肉观并不完全等同于基督教的灵肉观,古希腊人对灵魂与肉体的看法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哲学中的同一性问题对爱伦·坡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以上诸多明显的差异之外,蒲松龄与爱伦·坡在描写女主角"借尸还魂"后的灵肉样貌、前世记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尸还魂 灵魂与肉体 灵魂信仰 佛道观念 同一哲学
下载PDF
裹在“外套”里的“死魂灵”——读果戈理小说《外套》兼巴什玛奇金与维林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立业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8,共9页
就"小人物"形象塑造而言,果戈理的《外套》无疑有对普希金《驿站长》的继承,但更具其社会性拓展、超越与反拨。《驿站长》侧重于对人性的爱与悲的揭示,《外套》侧重于表现社会环境对人的禁闭与侵害;《驿站长》彰显的是"... 就"小人物"形象塑造而言,果戈理的《外套》无疑有对普希金《驿站长》的继承,但更具其社会性拓展、超越与反拨。《驿站长》侧重于对人性的爱与悲的揭示,《外套》侧重于表现社会环境对人的禁闭与侵害;《驿站长》彰显的是"人"性,《外套》则下沉为"物"性;对于维林说来,爱大于恐惧,而相对于巴什玛奇金,恐惧吞噬一切。另外,本文还对"我们大家都出自果戈理的‘外套’"这一文学名言予以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套》 《驿站长》 姓氏内涵 “丢失”主题 “死魂灵” “活魂灵” 《外套》与后世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