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行为研究中日长的计算 被引量:34
1
作者 翟保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提供了一种计算日长的算法及其FORTRAN77源程序。经过多年来在观测昆虫起飞行为、计算昆虫迁飞轨迹、确定昆虫临界光周期等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足够的精度 (同于天文年历 ) 。
关键词 昆虫 行为学 日长 计算 FORTRAN77源程序 迁飞轨迹 临界光周期 生态学 起飞行为
下载PDF
光周期与夜间补光光强对芸薹种抽薹开花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3 位作者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8,共5页
采用种子或幼苗春化后进行夜间补光的方法研究了夜间补光光强与光周期对部分芸薹种蔬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明显好于不补光处理,在补光光强290μmol/(m^2·s)以内,光强越强,大白菜显蕾、抽薹、开花越早。加强... 采用种子或幼苗春化后进行夜间补光的方法研究了夜间补光光强与光周期对部分芸薹种蔬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明显好于不补光处理,在补光光强290μmol/(m^2·s)以内,光强越强,大白菜显蕾、抽薹、开花越早。加强光照强度不仅促进大白菜的生殖生长,还促进营养生长,一定量的营养生长对加速大白菜植株抽薹开花也有促进作用。光周期超过16h,抽薹开花期则明显提早,以24h效果最佳。不同材料表现出较大差异,抽薹越晚或对光周期敏感的材料,长日照对抽薹的促进作用效果越明显。强补光及24h光周期更适宜于材料的快速加代繁殖。而对于抽薹评价而言,以补光光强108~144μmol/(m^2·s)、光周期16h为宜,此光强采用普通日光灯管即可满足,植株营养生长适中,既能节约能源,又能达到缩短评价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种 光周期 补光光强 抽薹
下载PDF
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机制的研究——暗处理与光照时间对试管块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柳俊 谢从华 黄大恩 《马铃薯杂志》 199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短日照条件对试管块茎的形成是有利的.试验中以黑暗处理两天,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单株结薯总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试管块茎 暗处理 光照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14
4
作者 黎大勇 任宝平 +3 位作者 胡杰 和鑫明 李保国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31,共9页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端的响古箐(北纬27°37',东经99°22'),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一群数量约480只的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观察取样1609h,扫描个体数为260546...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端的响古箐(北纬27°37',东经99°22'),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一群数量约480只的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观察取样1609h,扫描个体数为260546。研究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用38.8%的时间取食、27.4%的时间移动、20.9%的时间休息、12.9%的时间从事其他类型活动。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滇金丝猴的取食时间长于其他季节,达到41.5%;秋季,取食时间在全年最短(36.5%)。夏季的高温没有影响滇金丝猴的移动,它们移动的时间达到32.8%,高于其他3个季节。寒冷的冬季,响古箐滇金丝猴为了减少能量损失,用于休息的时间达到24.4%。秋季,滇金丝猴从事其他类型活动的时间(15.7%)多于另外3个季节。研究发现,绝对移动时间与昼长和月平均温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绝对休息时间与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585,P=0.046),但降水量的多少与猴群各种活动时间分配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食物贡献率与滇金丝猴日活动时间分配也存在相关性。取食松萝比例与猴群移动时间呈负相关(r=-0.902,P<0.001),与休息时间呈正相关(r=0.860,P<0.001)。猴群取食树叶比例增加时,它们移动时间也随之增加(r=0.832,P=0.001)。夏季,滇金丝猴取食竹笋的比例增加时,猴群移动时间也明显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受食物资源状况、昼长季节性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变化 月平均温度 昼长
下载PDF
耐盐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光周期效应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三 赵可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以原产山东东营的耐盐野生大豆为材料 ,观察了不同日长和不同光周期数处理对植株开花时间、数量、结荚率、鼓粒率以及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1)短日照处理促进野生大豆开花 ,其开花临界日长是 13h ;(2 )在 8h日长处理条件下野生大豆开... 以原产山东东营的耐盐野生大豆为材料 ,观察了不同日长和不同光周期数处理对植株开花时间、数量、结荚率、鼓粒率以及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1)短日照处理促进野生大豆开花 ,其开花临界日长是 13h ;(2 )在 8h日长处理条件下野生大豆开花所需最小光周期数是 10个 ,且随着处理光周期数的增加 ,促进开花和开花后发育的效应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不足的光周期数处理可以引起成花逆转现象 ;(3)经短日处理的野生大豆植株生长减慢、光合速率降低 ,且随着日长缩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光周期效应 野生大豆 临界日长 光周期数 成花逆转
下载PDF
苎麻属野生种光温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8
6
作者 潘其辉 赖占钧 欧阳爱萍 《中国麻业》 2005年第6期286-291,共6页
对苎麻属野生种17个种进行了不同光照长度、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苎麻种对光照长短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均对野生苎麻的现蕾开花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光长条件下,由于野生苎麻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光反应... 对苎麻属野生种17个种进行了不同光照长度、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苎麻种对光照长短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均对野生苎麻的现蕾开花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光长条件下,由于野生苎麻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光反应类型。温度对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现蕾、开花所需的积温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属 野生种 光照长度 温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类型及其杂种一代的光温特性研究 Ⅳ.不同光照长度对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完基 程飞虎 +5 位作者 刘桃菊 杨水良 尹青女 高北平 高金福 黄振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供试的 7份棉花柱头外露种质材料中有 4份属光期敏感类型。在不同的光照长度处理下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的感光性 ,即对短光照的感应性有强、中、弱 3类。 (1)强感光性 ;(2 )中感光性 ;(3)弱感光性。
关键词 棉花 柱头外露种质 光照长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苎麻属野生种的光反应类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其辉 《中国麻业》 200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对苎麻属11个野生种资源进行了10h、13h、16h光照处理,在不同光长条件下熏表现出短光照生育期缩短、长光照生育期延长;短光照生育期延长、长光照生育期缩短;长、短光照生育期都延长;长、短光照生育期都缩短四个类型,并且不同光照时间对... 对苎麻属11个野生种资源进行了10h、13h、16h光照处理,在不同光长条件下熏表现出短光照生育期缩短、长光照生育期延长;短光照生育期延长、长光照生育期缩短;长、短光照生育期都延长;长、短光照生育期都缩短四个类型,并且不同光照时间对不同的生殖生长期有不同的影响熏生长发育的积温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属 野生种 光照长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上海郊区的育性转换及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勤 蔡福根 +1 位作者 全立勇 张四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0-34,共5页
以7001S等7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W6154S等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上海作了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二年研究结果表明,7001S等粳型核不育系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具有较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转换期1991年为8月22日~8月31日;1992年为8... 以7001S等7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W6154S等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上海作了育性转换特性的研究。二年研究结果表明,7001S等粳型核不育系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具有较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转换期1991年为8月22日~8月31日;1992年为8月28日~9月5日。育性转换时的日长为13h50min~14h,日照长度与不育度相关系数为0.844 8~0.903 6,温度对育性转换期的早迟有影响。W6154S等籼型核不育系对低温较敏感,没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日照长度及温度与不育度的相关均未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124 8~0.358 7。粳型核不育系可以在上海制种和繁殖;籼型核不育系目前尚难在上海直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育性转换 应用
下载PDF
D_2类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育性在不同光温条件下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洁 陈升位 +1 位作者 杨德 何蓓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1-113,123,共4页
将D2 类山羊草 [粗厚山羊草 (Ae.crassa)、牡山羊草 (Ae.juvenalis)和瓦维洛夫山羊草 (Ae.vavilovii) ]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于 1997~ 1998年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的 5个地点 ,并进行分期播种。从不同地点核代换系和核亲本的育性表现 ... 将D2 类山羊草 [粗厚山羊草 (Ae.crassa)、牡山羊草 (Ae.juvenalis)和瓦维洛夫山羊草 (Ae.vavilovii) ]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于 1997~ 1998年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的 5个地点 ,并进行分期播种。从不同地点核代换系和核亲本的育性表现 ,分析D2 类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对日长、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1)D2 类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的 3种类型存在差异 ,粗厚山羊草对日长、温度反应最为敏感 ,其次是瓦维洛夫山羊草 ,牡山羊草对光周期较钝感。 (2 )日长和温度两种生态因子对D2 类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的育性变异的作用程度不同 ,日长是主控因子 ,温度在日长因子相近时方显示其作用。 (3)核质互作是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粗厚山羊草 瓦维洛夫山羊草 牡山羊草 核代换系 日长 温度 育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Sowing Time on the Seed Yield of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in South Kanto, Japan
11
作者 Katsunori Isobe Hikaru Sugiyama +6 位作者 Daisuke Okuda Yudai Murase Hiroki Harada Misa Miyamoto Syunsuke Koide Masao Higo Yoichi Torigoe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年第3期146-153,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three quinoa ecotypes (Altipllano, sea level, and valley) for high seed yields in south Kanto, Japan.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of three quinoa ecotypes (Altipllano, sea level, and valley) for high seed yields in south Kanto, Japan.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at Nihon University during 2011, 2012, 2013, and 2014. In this experiment, the following quinoa varieties were used NL-6, Baer Cajon and Cauquenes (sea-level type), Amarilla de Marangani, Blanca de Junin, CICA-127, ECU-420, ECU-525, Ingapirica, and Narino (valley type), 94R and Isluga (Altiplano type). The quinoa seeds were sown on March 29, June 17 and September 22, 2011;March 27, June 17 and August 28, 2012;March 26, June 15 and 5 September 5, 2013;and March 27, June 17 and August 28, 2014. When the sea-level type and Altiplano type seeds were sowed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the seeds could be gained in all sowing plots. However, the seed weights of all varietie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sowing plots of March. And the seed weights in the sowing plot of Mar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sowing plots. The sea-level type and Altiplano type quinoa had almost the same seed growth reaction for day length and day temperature. Thus, to gain a high seed yield of the sea-level and Altiplano type quinoa, March was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in south Kanto, Japan. When the valley-type seeds were sowed from March to June, the seeds could not be gained, except in 2012. In 2012, the seed weights and seed numbers in sowing plots of March and Jun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owing plot of September. Thus, to obtain a high seed yield of the valley type quinoa, the optimum sowing time in south Kanto, Japan wa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y length day Temperature ECOTYPE Sowing Time QUINOA
下载PDF
复杂遮蔽区域日照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少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提出,利用遮蔽区域中二个测点的同步遮蔽角和方位角资料,就可计算出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的遮蔽角和方位角序列,并清除了经纬仪高度对遮蔽角的影响。配合太阳视运动轨迹,用图解法或数值计算法即可求出相应点的实际日出、日落时间和可... 本文提出,利用遮蔽区域中二个测点的同步遮蔽角和方位角资料,就可计算出所测区域中任意一点的遮蔽角和方位角序列,并清除了经纬仪高度对遮蔽角的影响。配合太阳视运动轨迹,用图解法或数值计算法即可求出相应点的实际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 遮蔽 地型
下载PDF
日长和覆盖材料对一品红促成栽培的影响
13
作者 孙兆法 王殿纯 +2 位作者 翟晓灵 李梅 黄粤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千禧’和‘早生天鹅绒’为材料研究了日长和覆盖材料对一品红促成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到苞片转色天数、现蕾到开花天数和短日照处理到开花的天数均以日长11h最长,日长9h和10h差异不显著;开花时的枝长、节数及其增加值... 以‘千禧’和‘早生天鹅绒’为材料研究了日长和覆盖材料对一品红促成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到苞片转色天数、现蕾到开花天数和短日照处理到开花的天数均以日长11h最长,日长9h和10h差异不显著;开花时的枝长、节数及其增加值也以日长11h最大,9h和10h差异不显著。所以,一品红促成栽培时日长应控制在10h以内。用黑色园艺地布做覆盖材料时一品红开花比用黑色塑料薄膜显著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品红 促成栽培 短日照处理 日长 覆盖材料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on Aggregation in <i>Parachlorella kessleri</i>
14
作者 Carra L. Schriber Mark E. Venab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年第12期1657-1676,共20页
The induc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 has been explored as a means of harvesting microalgae for bioprocessing applications.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induc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however, it i... The induc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 has been explored as a means of harvesting microalgae for bioprocessing applications.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induction of biofilm formation;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all stressors, or a select few, are responsibl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ree stressors, nitrogen depletion, reduced or elongated day lengths, and increased culture turbulence on bio-film formation of Parachlorella kessleri. We also examined corresponding effects on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urbulence induced the greatest response in whic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growth plus an increase in superoxide production and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were seen for the 300-rpm treatment. For varying day lengths, stress response was not observed, however,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PS secretion was measured in both shorter and longer days. Nitrogen depletion induced a low-level stress response, in which superoxide production increased for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hile growth was not impacted.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on nitrogen depletio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PS secretion was not observ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ess response varies according to type and magnitude. EPS production and thus biofilm formation are not linked to the stress indicators investigated. P. kessleri uses small quantities of EPS to contribute to cell stickiness, but not necessarily to the full formation of a biofilm;however, cell stickiness served as a mechanism for substrate adherence and cellular aggregation none the l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chlorella kessleri ALGAL PHYSIOLOGY Biofilms day length MICROALGAE Nitrogen DEFICIENCY Turbulence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胞质小麦核代换系育性的光温反应
15
作者 徐洁 陈升位 +1 位作者 杨德 何蓓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1996~ 1997年用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及其核亲本在我国北纬 2 5°0 1′~ 4 7°0 8′的 5个地点种植。调查了各点各期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其拔节至抽穗的日长、旬平均气温分析试验材料与日长、温度的关系。结... 1996~ 1997年用粗厚山羊草 4X、6X种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及其核亲本在我国北纬 2 5°0 1′~ 4 7°0 8′的 5个地点种植。调查了各点各期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其拔节至抽穗的日长、旬平均气温分析试验材料与日长、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粗厚山羊草 (6X、4X)随日长的增加 ,育性下降。其中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某些核代换系在我国适宜光、温条件下可出现完全雄性不育。粗厚山羊草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 4X种细胞质。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的育性在日长相近条件下 ,温度升高 ,育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粗厚山羊草 核代换系 光温敏反应 日长 气温
下载PDF
大豆GmFT5a基因启动子受日长调控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琳 张妍 +1 位作者 刘颖 许崇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5,共7页
研究构建大豆成花素GmFT5a基因启动子与pGreenII 0800双分子萤光素酶融合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注射烟草,通过烟草体内瞬时表达活性试验分析长、短日照条件对GmFT5a启动子表达活性的影响,探讨GmFT5a受日长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日照... 研究构建大豆成花素GmFT5a基因启动子与pGreenII 0800双分子萤光素酶融合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注射烟草,通过烟草体内瞬时表达活性试验分析长、短日照条件对GmFT5a启动子表达活性的影响,探讨GmFT5a受日长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经短日照处理的GmFT5a启动子表达活性高于长日照处理。说明短日照诱导GmFT5a启动子表达,进一步说明该基因为光周期调控因子。利用PLANTCARE在线预测工具分析GmFT5a基因启动子序列可知,GmFT5a启动子序列包含BOX 4、G-box、GT1-motif、Gap-box、chs-CMA1a光响应调控元件。由此说明GmFT5a基因可能通过启动子上光响应元件调控参与调控光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FT5a启动子 日长
下载PDF
日照时数对水仙观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以萍 杨再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198,共4页
根据水仙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同日照时数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日照时数对水仙的植株高度、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0 h处理下水仙植株最高(32.5 cm),但是由于缺少光照,植株出现黄... 根据水仙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同日照时数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日照时数对水仙的植株高度、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0 h处理下水仙植株最高(32.5 cm),但是由于缺少光照,植株出现黄化现象。叶片数最多的处理为2 h(32.3片),但由于日照时数少,光合积累少,叶片较小。综合分析,以10 h光照处理水仙观赏品质最好,其叶片数、花蕾数、开花数分别为:30.33片、22.3朵/株、17.33朵/株,开花率为77.58%。该研究为春季期间水仙室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 观赏品质 日照时数
下载PDF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育性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洁 陈升位 +1 位作者 杨德 何蓓如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研究 1996至 1997年用D2类山羊草的粗厚山羊草 4X ,6X种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及其核亲本在我国北纬 2 5°0 1′至 47°0 8′的 5个地点种植。调查了各点各期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各期试验材料拔节至抽穗的日长、旬平均气温分... 研究 1996至 1997年用D2类山羊草的粗厚山羊草 4X ,6X种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及其核亲本在我国北纬 2 5°0 1′至 47°0 8′的 5个地点种植。调查了各点各期的自交结实率 ,结合各点、各期试验材料拔节至抽穗的日长、旬平均气温分析试验材料与日长、温度的关系。结果为 :(1)粗厚山羊草 (6X ,4X) ,随日长的增加 ,育性下降。其中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某些核代换系在我国适宜光、温条件下可出现完全雄性不育。 (2 )粗厚山羊草 4X种细胞质和 6X种细胞质的光温反应存在差异。 (3) 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 4X种细胞质。 (4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的育性在日长相近条件下 ,温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粗厚山羊草 核代换系 光温敏反应 日长 气温 育性
下载PDF
环境对水稻花时的影响和花时调查统计方法的改进
19
作者 张萌 张华丽 +2 位作者 戴冬青 李西明 马良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共5页
花时在杂交稻制种中有着关键作用。明确环境对水稻花时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花时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加快对花时性状的研究。本文以早花时突变体eft、正常花时材料日本晴(NIP)以及构建的eft/NIP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亲本,明确... 花时在杂交稻制种中有着关键作用。明确环境对水稻花时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花时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加快对花时性状的研究。本文以早花时突变体eft、正常花时材料日本晴(NIP)以及构建的eft/NIP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亲本,明确了温度和光照对花时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以亲本为标准的改进的水稻花时调查和统计方法。基于该改进的花时调查和统计方法,能有效减弱环境因素对花时性状的影响,可将样本间的花时误差由原来的0~30 min缩减至0~5 min,为水稻花时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时 温度 日长 调查统计方法
下载PDF
高粱2421光周期现象研究初报
20
作者 洪法水 钱章强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遮光实验旨在研究高粱品种2421的光周期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日照长度较为敏感,即在出苗后20d内对日照长度敏感,其临界日长为11~12h,光周期为9~12d.
关键词 高粱 品种2421 日照长度 光周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