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区植物丛枝菌根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梁昌聪 肖艳萍 赵之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1-817,共7页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废弃铅锌矿区的17科21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71%;2种植物不确定是否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0%;4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废弃铅锌矿区的17科21种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5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71%;2种植物不确定是否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0%;4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9%.用湿筛沉淀法从这些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了4属20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即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分离频率为77%,是样地的优势属.在AMF中,疣突球囊霉(G.verruculosum)分离频率最高,在20种植物的根际土中都有发现;此外,聚生球囊霉(G.fasciculatum)的相对多度最大,为56%,具有最强的产孢能力.同时,在13种植物的根中发现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占调查植物的62%,其中,10种植物同时被DSE和AMF感染.本调查研究表明,AMF和DSE能普遍存在于Pb、Zn重金属污染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根际土壤
下载PDF
Interaction between a Dark Septate Endophytic Isolate from Dendrobium sp. and Roots of D. nobile Seedlings 被引量:15
2
作者 Xiao-Qiang Hou Shun-Xing G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74-381,共8页
Interactions between an isolate of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 and roots of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seedlings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isolate was obtained from orchid mycorrhizas on Dendrobium sp. in subt... Interactions between an isolate of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 and roots of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seedlings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isolate was obtained from orchid mycorrhizas on Dendrobium sp. in subtropical forest. The fungus formed typical orchid mycorrhiza in aseptic co-culture with D. nobile seedlings on modified Murashige-Skoog (MMS) medium. Anatomic observations of the infected roots showed that the DSE hyphae invaded the velamen layer, passed through passage cells in exodermis, entered the cortex cells, and then formed fungal pelotons of orchid mycorrhiza. D. nobile seedlings'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new roots number and biomass were greatly enhanced by inoculating the fungus to seedlings. The fungus was identified as Leptodontidium by sequenc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ed rDNA ITS1-5,8S-ITS2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s and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tax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endrobium nobile fugal inoculation 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rchid mycorrhiza plant growth.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铅锌污染区丛枝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侵染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班宜辉 徐舟影 +2 位作者 杨玉荣 刘洪光 唐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36-2343,共8页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外,其他植物均能与AMF和DSE共生,但平均侵染率较低,仅分别为32.3%和25.9%;铅锌轻度污染的尾矿荒地和铅中度污染、锌重度污染的尾矿坝植物根系内AMF和DSE侵染率明显提高,AMF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53.3%和68.3%,DSE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38.6%和54.2%;铅锌重度污染的废弃冶炼厂样地植物AMF侵染率明显下降,平均只有17.6%,而DSE的侵染没有受重金属污染的抑制,仍达到60.3%。(2)4个样地植物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分布不均匀,每克土的孢子密度在0.08~6.84个,平均为1.5个。对4个样地均有分布的狼牙刺、博落回、山蒿和秦岭风毛菊的AMF、DSE侵染状况调查发现,轻度和中度的铅锌污染能促进AMF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重度污染则显著抑制AMF侵染;AMF孢子密度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与AMF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DSE侵染率与土壤锌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5,P<0.05),而与土壤铅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AMF和DSE能够广泛存在于铅硐山铅锌矿区,尤其是DSE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硐山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侵染率 孢子密度 菌根类型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常见植物丛枝菌根真菌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昌聪 赵素叶 +1 位作者 刘磊 黄俊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对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的12科16种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进行了真菌鉴定。结果表明,13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81%;3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9%。用湿筛沉淀法从这... 对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的12科16种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进行了真菌鉴定。结果表明,13种植物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81%;3种植物没有形成丛枝菌根,占所调查植物的19%。用湿筛沉淀法从这些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了3属11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即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7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是样地的优势属。在AMF中,孔窝无梗囊霉(A.foveata)分离频率最高,在14种植物的根际土中都有发现;此外,大果球囊霉(G.macrocarpum)的相对多度最大,为59%,具有最强的产孢能力。同时,在11种植物的根中发现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占调查植物的69%;其中,11种植物同时被DSE和AMF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原文传递
一株抗香蕉枯萎病DSE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抗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15
5
作者 农倩 张雯龙 +5 位作者 蓝桃菊 苏琴 陈艳露 张艳 覃丽萍 谢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4,共6页
通过平皿和盆栽共生对抗法,筛选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L-14,2种方法的防效分别达到72.4%和56.5%,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鲜重。形态观察和28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裂壳菌(Schizotheci... 通过平皿和盆栽共生对抗法,筛选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L-14,2种方法的防效分别达到72.4%和56.5%,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鲜重。形态观察和28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裂壳菌(Schizothecium sp.)。使用该菌株浸根处理接种香蕉苗后,植株系列抗氧化保护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菌株L-14与香蕉枯萎病菌混合接种处理样品的PPO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单独接种处理,表明接种该生防菌能增强香蕉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其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壳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滇黄精丛枝菌根真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定殖调查及与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曹冠华 张雪 +5 位作者 顾雯 陈迪 和志伟 陈耔翰 俞捷 贺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滇黄精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定殖情况,并探讨其与主要功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产自于云南省5个样地的滇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调查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部位的定... 目的调查不同产地滇黄精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定殖情况,并探讨其与主要功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产自于云南省5个样地的滇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调查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部位的定殖情况,并对典型形态结构进行拍照分析;采用硫酸苯酚法、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醇溶热浸法测定滇黄精根状茎中多糖、薯蓣皂苷元、总黄酮和浸出物含量,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AMF及其典型结构定殖率、DSE及其典型结构定殖率与4种功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5个样地中,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中的平均定殖率范围分别为26.25%~57.54%、31.67%~45.19%,其中样地红河州蒙自县(HHMZ)AMF和DSE定殖率均高于其他样地。4种功效成分与AMF、DSE定殖率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多糖、薯蓣皂苷元和总黄酮含量与AMF、DSE定殖率相关性相对较高,AMF/DSE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887、0.819/0.703、0.785/0.855,且多糖含量与AMF菌丝定殖率、DSE定殖率呈显著相关。此外,AMF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与DSE及典型结构定殖率之间、4种功效成分含量两两之间均存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AMF和DSE在滇黄精须根中有着较高的定殖率,且与主要功效成分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本研究为实施滇黄精生态种植、采用生物手段增产增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定殖率 多糖 薯蓣皂苷元 总黄酮
原文传递
金沙江支流普渡河、小江干热河谷的丛枝菌根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丹丹 梁昌聪 赵之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6,共7页
调查具有不同植物群落的金沙江支流普渡河、小江干热河谷中91种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及孢子密度。普渡河样地调查了56种植物,其中54种(96%)植物能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其平均孢子密度为1423±175/100g土;小江样地35种植物... 调查具有不同植物群落的金沙江支流普渡河、小江干热河谷中91种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及孢子密度。普渡河样地调查了56种植物,其中54种(96%)植物能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其平均孢子密度为1423±175/100g土;小江样地35种植物中有34种(97%)植物能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其平均孢子密度为601±103/100g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个样地植物的AMF总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其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却存在显著差异,小江样地的AMF孢子密度明显低于普渡河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干热河谷植物的AMF感染率与其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此外,调查还发现91种植物中,有61种植物(67%)在形成AM的同时,也被黑色有隔内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丛枝菌根 孢子密度 黑色有隔内生菌
下载PDF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瑛瑛 黄丽 唐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明确不同碳源及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长的影响,确定4种DSE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甘瓶霉(Phialoph... 【目的】明确不同碳源及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长的影响,确定4种DSE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菊异茎点霉(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和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为材料,在固体和液体条件下培养,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和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酸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和蛋白胨)对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固体培养条件下,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菊异茎点霉的最佳碳源均是葡萄糖,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均是硝酸钠,菊异茎点霉的最佳氮源是胰蛋白胨。液体培养条件下,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均是可溶性淀粉,沙门外瓶柄霉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分别是磷酸氢二铵、草酸铵、蛋白胨和硝酸铵。【结论】初步确定了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三七根中丛枝菌根真菌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侵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智慧 陈迪 +2 位作者 赵丹丹 金航 李凌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对云南文山州3个三七主产区的三七根系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点、不同生长年限、健康三七和根腐病三七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状况。方法:利用... 目的:对云南文山州3个三七主产区的三七根系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点、不同生长年限、健康三七和根腐病三七根内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侵染状况。方法:利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144个三七根样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与结论:三七为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虽然3个样地间的AMF和DSE侵染率均没有显著差异,但三七根内AMF的总侵染率(6%~94%,平均51.79%)显著高于DSE的侵染率(0~71%,平均为2.76%);且三七根鲜重与AMF侵染率显著正相关,而与DSE侵染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AMF对改善三七品质和提高三七产量具有比DSE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健康三七的AMF侵染率显著高于根腐病三七,表明AMF提高了三七的抗根腐病能力,因而在三七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侵染率 根腐病
原文传递
矿区植物根内嗜鱼外瓶霉对重金属的耐性和超积累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玉洁 李洪超 赵之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7-473,共7页
从云南会泽铅-锌矿区自然生长植物密序野古草(Arundinella bengalensis(Spreng.)Druce)的健康根内分离得到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据其形态学特征和ITS1-5.8S-rDNA-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一株嗜鱼外瓶霉(Exo... 从云南会泽铅-锌矿区自然生长植物密序野古草(Arundinella bengalensis(Spreng.)Druce)的健康根内分离得到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据其形态学特征和ITS1-5.8S-rDNA-ITS2序列分析,鉴定为一株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对Pb2+、Zn2+、Cd2+的耐性和超积累作用。结果表明,此菌株在液体合成培养基上可以分别耐受2、3和0.5 g/L的Pb2+、Zn2+和Cd2+;在含Pb2+、Cd2+培养基中生长其菌丝可以富集超过其干重25%以上的Pb2+和5%以上的Cd2+;显示此菌株属于极端耐性并具有超积累作用的真菌。此真菌在植物根系的定殖或许可以通过菌丝体对金属离子的固持作用缓解植物根围土壤微环境中超量金属离子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嗜鱼外瓶霉 重金属耐性和超积累作用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甘瓶霉对番茄抗枯萎病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晓蓉 李涛 +3 位作者 王超君 朱玲玲 徐露娟 赵之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00,共7页
本文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不同来源的2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DSE接种可以显著缓解尖孢镰刀菌抑制番茄生长的症状,接种菌株K36和Z48后,... 本文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不同来源的2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DSE接种可以显著缓解尖孢镰刀菌抑制番茄生长的症状,接种菌株K36和Z48后,植物株高分别增长了46.4%、53.2%,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增长了60.6%、50%和63.7%、65.9%,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DSE接种显著激活番茄叶片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而降低尖孢镰刀菌导致的细胞脂质过氧化胁迫,发现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接种菌株K36和Z48后番茄叶片S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9.3%和8.1%,P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4.0%和4.4%,而MDA含量则显著减少了22.3%和9.1%。DSE接种增强了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缓解由尖孢镰刀菌导致的脂膜过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对真菌病害的抗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甘瓶霉 番茄 抗病性 尖孢镰刀菌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荒漠北沙柳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和黑隔内生真菌定殖状况 被引量:11
12
作者 闫姣 贺学礼 +3 位作者 张亚娟 许伟 张娟 赵丽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9-958,共10页
为利用土壤共生真菌资源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分别于2013年6月、8月和10月,从内蒙古元上都地区采集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共5个土层的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和... 为利用土壤共生真菌资源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分别于2013年6月、8月和10月,从内蒙古元上都地区采集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共5个土层的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和黑隔内生真菌(DSE)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F和DSE的平均定殖率分别为77%和84%,说明北沙柳根系能与这两类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AMF和DSE的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AMF和DSE的平均定殖率均表现为10月>8月>6月。土壤深度对AMF和DSE的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F和DSE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在0–20 cm和0–10 cm土层。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月份和土层对AMF和DSE的定殖率以及土壤因子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湿度、pH值、碱性磷酸酶、易提取球囊霉素是内蒙古荒漠环境中AMF和DSE定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黑隔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内蒙古荒漠 北沙柳
原文传递
西北旱区甘草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贺超 陈晓玉 +1 位作者 王文全 侯俊玲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7-1501,共15页
为探明西北旱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8年7月分别从甘肃安西、民勤和宁夏沙坡头地区采集甘草不同灌丛范围0–10cm和20–30cm土壤和根系样品,系统研究不... 为探明西北旱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8年7月分别从甘肃安西、民勤和宁夏沙坡头地区采集甘草不同灌丛范围0–10cm和20–30cm土壤和根系样品,系统研究不同样地甘草灌丛内外DSE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甘草均能被DSE高度侵染,形成典型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结构。不同样地DSE定殖率差异显著,安西DSE总定殖率(43.34%)显著低于民勤(90%)和沙坡头(88.34%)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DSE定殖率主要与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碱性磷酸酶显著相关。共分离鉴定11属13种DSE,即Acrocalymma vagum、Alternaria longissima、Alternaria chlamydospora、Alternaria chlamydosporigena、Paraphomachrysanthemicola、Darksideaalpha、Niessliaaemula、Tricharinaochroleuca、Acremonium nepalense、Fusariumsolani、Preussiasp.、Leptosphaeriaoraemaris和Ulocladiumsp.。其中Acrocalymma vagum是甘草根系DSE优势菌种,为民勤和沙坡头共有种,而安西样地DSE物种多样性最高,共7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安西DSE物种组成在0–10cm和20–30cm不同灌丛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安西和沙坡头DSE菌丝定殖率在距主干0–10cm显著高于20–30cm,说明荒漠环境灌丛覆盖对DSE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表明,DSE定殖受样地空间分布、灌丛覆盖和土壤因子共同影响(74.91%),而DSE种类组成更多依赖于样地异质性(84.46%)和土壤养分(87.82%)的作用。研究不同荒漠环境DSE定殖和群落组成差异,有助于充分理解DSE在旱区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群落组成 甘草 干旱环境
原文传递
西北荒漠带细枝岩黄耆AM真菌与DSE真菌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雪 郭亚楠 +4 位作者 李烨东 王文彬 郑盈盈 赵丽莉 贺学礼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0-2042,共13页
为探明细枝岩黄耆Hedysarum scoparium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特征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我... 为探明细枝岩黄耆Hedysarum scoparium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特征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我国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0–30cm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不同样地细枝岩黄耆均能被AM和DSE侵染,形成AM典型结构菌丝、泡囊和丛枝,DSE典型结构深色有隔菌丝和微菌核。细枝岩黄耆根系AM真菌定殖高于DSE定殖,但极端干旱条件下DSE定殖优于AM真菌定殖。AM真菌定殖率不同年际间表现为2016年最高,同一年份不同样地,除乌海、沙坡头样地,菌丝定殖率自东向西呈降低趋势。DSE真菌定殖率,在同一样地不同年份:乌海样地2016年定殖率显著高于2015年和2017年,在同一年份不同样地:2015年沙坡头样地DSE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2016、2017年鄂尔多斯样地最高。NMDS分析结果显示,AM和DSE真菌定殖不同年际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定殖率与DSE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AM定殖显著负相关;有机碳、速效磷、磷酸酶、湿度与AM定殖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仅与酸性磷酸酶正相关。本研究比较分析西北荒漠带不同样地AM和DSE定殖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充分理解菌根共生体在植物生长和植被恢复中的功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土壤因子 生态分布 细枝岩黄耆
原文传递
两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铅耐受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超 谢清哲 +4 位作者 楚文卉 冯欢 刘莹 张收霞 王春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14,共10页
【目的】比较2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Phaeoacremonium mortoniae对重金属铅(Pb2+)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初步分析相关的重金属铅耐受性机制,为DSE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壤治理和植被修复中... 【目的】比较2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Phaeoacremonium mortoniae对重金属铅(Pb2+)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初步分析相关的重金属铅耐受性机制,为DSE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壤治理和植被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不同Pb2+质量浓度(0(对照),300,600,900,1 200mg/L)胁迫下P.fortinii和P.mortoniae的生长状况,测定其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质量浓度,以及菌丝内Pb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Pb耐受性机制。【结果】当Pb2+质量浓度为0~1 200mg/L时,2种DSE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P.fortinii的Pb2+半致死浓度(EC50)(951.5mg/L)显著高于P.mortoniae(431.0mg/L)(P<0.05)。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2种DSE菌丝干质量逐渐减小,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逐渐升高,P.fortinii的铅富集量逐渐增加,并在Pb2+质量浓度为1 200mg/L达到最大,而P.mortoniae的铅富集量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在Pb2+质量浓度为900mg/L达到最大。当Pb2+质量浓度为300~1 200mg/L时,P.fortinii的菌丝干质量和Pb2+富集量均高于P.mortoniae,而菌丝内的Pb2+含量却低于后者。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升高,P.fortinii菌丝的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而GSH和MDA含量则逐渐增加,且以上4个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P.mortoniae菌丝内的SOD活性以及GSH、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除SOD活性在Pb2+质量浓度300mg/L达到最大值外,其他指标均在Pb2+质量浓度为600mg/L时达到最大值。2种DSE培养液的pH值均随Pb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从中只检测到草酸和乙酸2种小分子有机酸;2种DSE在供试的Pb2+质量浓度下均能产生草酸,且草酸质量浓度随培养液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300mg/L后)而极显著增大,在Pb2+质量浓度为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隔内生真菌 铅耐受性 有机酸
下载PDF
沙冬青与伴生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茜 贺超 +1 位作者 贺学礼 赵丽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9,共12页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地区采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根围0–10、10–20、20–30、30–40、40–50 cm...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于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地区采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根围0–10、10–20、20–30、30–40、40–50 cm共5个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研究了DSE空间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沙冬青和伴生植物根系能被DSE侵染,DSE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沙冬青DSE微菌核结构紧凑,呈团块状,而伴生植物DSE微菌核零散分布。同一样地,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较伴生植物高,而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样地,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沙坡头>银川>民勤;伴生植物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银川>民勤>沙坡头。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总球囊霉素、磷酸酶和速效钾是西北荒漠环境中DSE定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生态分布 荒漠环境 沙冬青 伴生植物
原文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大田生姜生长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茜 宋娟 +3 位作者 李冬萍 刘增亮 车江旅 陈廷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62-67,共6页
为探讨施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剂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以生姜为研究对象,选择AMF菌剂、DSE菌剂以及AMF+DSE混合菌剂进行大田试验,于生姜发根期采集生姜根... 为探讨施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及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菌剂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以生姜为研究对象,选择AMF菌剂、DSE菌剂以及AMF+DSE混合菌剂进行大田试验,于生姜发根期采集生姜根系样品,进行根系侵染检测,于生姜收获期对生姜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相对于空白对照,无论是单一功能微生物菌剂还是AMF+DSE混合菌剂,都会促进生姜的生长以及减少姜瘟病的发生;无论是单一菌剂还是复合菌剂都能侵染生姜根系,都能在生姜根系内定殖。大田施用不同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生姜的产量,并增加生姜植株株高、分枝数、单株重以及降低病害的发生。其中,AMF+DSE混合菌剂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257 kg/hm^(2),其次是AMF菌剂处理和DSE菌剂处理,分别为2725 kg/hm^(2)、2402 kg/hm^(2),比对照产量1997 kg/hm^(2)分别增产38.7%、26.7%、16.8%。对照的发病率最高,达到54.2%,而施用AMF+DSE混合菌剂、AMF菌剂和DSE菌剂的发病率分别为5.24%、8.27%、11.5%,明显降低了姜瘟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微生物菌剂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对枸杞根腐病菌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思杰 张涛 +3 位作者 贾宝森 杜娟 闫思远 顾沛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19-1531,共13页
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宁杞5号’枸杞健康根筛选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采用两点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枸杞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为枸杞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结果... 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宁杞5号’枸杞健康根筛选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采用两点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枸杞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活性,为枸杞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资源菌。结果表明,8株DSE菌株均可定殖于枸杞根部,形成典型的DSE结构,且对枸杞根腐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12(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81.47%;8株DSE菌株发酵滤液和挥发物质对枸杞根腐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12发酵滤液浓度为10%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78.43%;菌株M1(Alternaria alternata)发酵滤液浓度为50%时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为91.48%;菌株M1产生的挥发物质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94.10%。盆栽试验中,菌株M1和S12均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效果,防效分别达89.54%和83.17%,优于50%多菌灵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本结果表明DSE菌株M1和S12可有效防治枸杞根腐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枸杞根腐病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樟子松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生防菌筛选 被引量:6
19
作者 赫俊阳 宋小双 +1 位作者 宋瑞清 邓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6,共12页
【目的】以樟子松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分离鉴定和抗病促生菌株的筛选为目标,验证其对于樟子松的抗病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樟子松互作抗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 【目的】以樟子松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分离鉴定和抗病促生菌株的筛选为目标,验证其对于樟子松的抗病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樟子松互作抗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樟子松根内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然后通过对峙培养和发酵液抑菌实验筛选抑制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高效生防菌株,以及将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接种到一年生樟子松苗上测定其对樟子松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DSE菌株,主要包括Phialocephala bamuru、Phialocephala fortinii、Alternaria tamaricis、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Paraphoma radicina等。对峙培养条件下A024、A002对立枯丝核菌抑制效果最好,达到74.69%和71.20%,其中A024对立枯丝核菌的相对抑制效果达到22.47%,在抑制立枯丝核菌生长的同时,自身菌落生长未受到限制。发酵液抑菌实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包括A024、A083和A002,抑制率分别为69.41%、64.11%和54.11%,可有效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樟子松一年生苗接种实验,菌株A003、A024对樟子松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同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提高21.34%和15.40%、34.14%和30.67%、70.52%和35.85%。【结论】通过筛选得出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菌株A024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且菌株A024和A003显著促进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樟子松互作抗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立枯丝核菌 分离鉴定 对峙培养 发酵液抑菌 促生作用
下载PDF
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染色方法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廖楠 张金莲 +6 位作者 李冬萍 汪茜 龙艳艳 谭裕模 李松 陆祖军 陈廷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4-819,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最佳的染色方法,便于更好观察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甘蔗根系的侵染情况。将甘蔗根样置于20%的KOH溶液中90℃水浴透... 为了建立一种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最佳的染色方法,便于更好观察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甘蔗根系的侵染情况。将甘蔗根样置于20%的KOH溶液中90℃水浴透明90~120 min;接着加入碱性H2O2脱色60 min;5%的乙酸酸化5 min后,用5%的墨水醋染液(Quink牌纯黑墨水、北京牌蓝黑墨水)、酸性品红、苏丹红Ⅳ、台酚蓝、苯胺蓝为染液,在66℃水浴染色30 min,后用清水浸泡(12 h)脱色后即可镜检。经过碱性H2O2脱色60 min后Quink牌纯黑墨水染色的根系,AM真菌的菌丝和泡囊以及DSE微菌核能够清晰可见。此实验建立的墨水醋染法安全性高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相对于其他染色方法毒性低,对环境的污染小,而且染色效果稳定,更适于观察和镜检拍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根系 内生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