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他者”的压迫与颠覆——《舞动卢纳萨节》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9
1
作者 祁亚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在被长期打上了殖民烙印的爱尔兰文化中,"臣属"妇女遭受着英国父权制殖民文化与本土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本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布赖恩·弗里埃尔的经典剧作《舞动卢纳萨节》,指出他在剧中既揭示了曼迪五姊妹代... 在被长期打上了殖民烙印的爱尔兰文化中,"臣属"妇女遭受着英国父权制殖民文化与本土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本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布赖恩·弗里埃尔的经典剧作《舞动卢纳萨节》,指出他在剧中既揭示了曼迪五姊妹代表的20世纪30年代爱尔兰乡村妇女身处夹缝之中而沦为双重"他者"的生存图景,并凭藉舞蹈这一超语言方式赋予她们消解父权制霸权话语以及彰显其文化性存在的颠覆力量。这一解读视角不仅可以体现剧作家的后殖民女性观,也可为读者呈现爱尔兰妇女这一弱势群体从缄默"他者"走向主动言说的"他者"的嬗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舞动卢纳萨节》 双重“他者” 颠覆
原文传递
论布莱恩·弗里尔戏剧《卢纳莎之舞》中舞蹈的仪式功能
2
作者 王晶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26-31,共6页
《卢纳莎之舞》是当代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的代表作。本文从人类学仪式的角度审视戏剧中舞蹈这一核心意象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剧中描写的三种舞蹈具有典型的仪式性:五姐妹的厨房踢踏舞是对日常生活的暂时脱离... 《卢纳莎之舞》是当代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的代表作。本文从人类学仪式的角度审视戏剧中舞蹈这一核心意象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剧中描写的三种舞蹈具有典型的仪式性:五姐妹的厨房踢踏舞是对日常生活的暂时脱离和狂欢化释放,迈克尔父母的婚礼华尔兹舞是其不伦之恋的仪式性告示,归国侨民杰克神父的非洲之舞折射出他对土著文化的包容、接受和融入,分别发挥着心理调节、情感治愈和群体疗伤的功能,反映出弗里尔对当今爱尔兰跨民族共通性的思考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恩·弗里尔 《卢纳莎之舞》 舞蹈 仪式 阈限
下载PDF
从《舞动卢纳萨节》看布赖恩·弗里埃尔的后殖民戏剧策略
3
作者 祁亚平 张建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6,共11页
当代爱尔兰戏剧大师布赖恩.弗里埃尔在其《舞动卢纳萨节》中从主题和创作策略两个层面均体现出了厚重的后殖民意识。鉴于鲜有学者探究该剧的创作技巧,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其中的后殖民戏剧策略,即框架叙事,彰显殖民历史,典仪与... 当代爱尔兰戏剧大师布赖恩.弗里埃尔在其《舞动卢纳萨节》中从主题和创作策略两个层面均体现出了厚重的后殖民意识。鉴于鲜有学者探究该剧的创作技巧,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其中的后殖民戏剧策略,即框架叙事,彰显殖民历史,典仪与狂欢以及身体政治,进而一方面为学界了解弗氏后殖民戏剧艺术提供借鉴;而另一方面揭示身处夹缝的弗里埃尔凭藉极具感召力的戏剧所传递的信息,即在后殖民语境中,戏剧艺术的真正潜力在于使人们摒弃殖民定式,解构殖民话语;而竭力凸显文化差异,传承本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埃尔 《舞动卢纳萨节》 后殖民戏剧策略
原文传递
吕钦舞美设计作品
4
作者 吕钦 《演艺科技》 2018年第6期74-80,共7页
分析话剧《露娜萨之舞》、《羊泉村》、《断金》、《语文课》四部作品的舞美设计。
关键词 舞台设计 吕钦 话剧 《露娜萨之舞》 《羊泉村》 《断金》 《语文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