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论治体会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雪峰 杨哲君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0期80-83,共4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个全新而古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疾病。现代医学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对CFS的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个全新而古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疾病。现代医学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对CFS的治疗也仅限于对症及支持治疗,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些年,笔者正在努力探寻中医药对于CFS诊疗的新思路新方法,从中医角度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笔者认为CFS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其病因是多源性的,与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刺激、劳欲过度等相关。CFS的病位涉及脾、肝、心、脑等脏腑,但尤以脾为要,脾胃内伤,脾气亏虚才是该病的病机本质,是CFS发病的病理基础。CFS的病性总以虚为主,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病理表现常以脾虚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导,病程中亦可出现肝气郁结、心脾两亏等兼杂的症状,而脾虚湿阻则贯穿始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创制了治疗CFS的验方“健脾消疲汤”。以“健脾益气,解郁化湿”为法,疏补结合、亦补亦疏。“补”主要是补脾益气,“疏”即疏理气机,包括化湿泄浊及疏肝解郁两方面。补虚损、理脏腑、疏气机、平阴阳,以共同达到消除“疲劳”,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并力求寻找到诊疗CFS的突破口,体现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病因病机 诊疗思路 脾虚湿阻 健脾消疲汤
下载PDF
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丹 吴宝 +1 位作者 康兰瑞 赵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祛湿饮口服治疗,疗程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表(EASI)评价...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祛湿饮口服治疗,疗程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表(EASI)评价患者的皮损情况,比较2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瘙痒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祛湿饮 湿疹 脾虚湿蕴型 疗效
下载PDF
鲁艳芳运用五苓散治疗儿童脾虚湿困型地图舌经验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仁 鲁艳芳(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5期93-96,共4页
地图舌是儿童常见病理性舌象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在临床中以外用激素及口服补锌治疗为主,疗效欠佳且容易反复,中医治疗本病不仅能有效防止复发及加重,也能改善患儿偏颇体质,故临床广为应用。文章总结了鲁艳芳教授治疗儿童地图舌... 地图舌是儿童常见病理性舌象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在临床中以外用激素及口服补锌治疗为主,疗效欠佳且容易反复,中医治疗本病不仅能有效防止复发及加重,也能改善患儿偏颇体质,故临床广为应用。文章总结了鲁艳芳教授治疗儿童地图舌的临证经验,认为小儿地图舌的发生与脾失健运,津液代谢失常有关,强调健运脾胃,利水渗湿,采用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儿童地图舌,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地图舌 脾虚湿困 五苓散 鲁艳芳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少鹏 崔荣新 卢万可 《中医儿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横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36例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患儿,均予七味白术散配方颗粒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横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36例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患儿,均予七味白术散配方颗粒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水平[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MI、FBG、FINS、HbA1c、HOMA-IR、TG、LDL水平均明显降低,HDL、25(OH)D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脾虚湿困证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和类固醇激素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单纯性肥胖 脾虚湿困证 七味白术散 糖代谢 脂质代谢 25-羟维生素D3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基于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及《内经》“水精四布”理论论治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5
作者 陈益母 梁蕴仪 +3 位作者 郑允玲 黄丽芝 吴昱瑛 朱玲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73-176,共4页
基于岭南罗氏妇科脾胃学术思想及《内经》“水精四布”理论论治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本病多本虚标实,其发生与脾胃失调、机体津液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临证强调从本论治,治以“温药”健运脾胃为主,辅以补肾振脾治本,以杜绝生痰之本源... 基于岭南罗氏妇科脾胃学术思想及《内经》“水精四布”理论论治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认为本病多本虚标实,其发生与脾胃失调、机体津液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临证强调从本论治,治以“温药”健运脾胃为主,辅以补肾振脾治本,以杜绝生痰之本源;还可从“肺肝”及“三焦”入手,协助恢复脾胃气机之枢纽,从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畅通祛痰之路。另外,还应注重月经不同周期的“温药”运用,以重建月经周期、促进孕育,并灵活运用岭南道地药材,重视用药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学 罗氏妇科 “水精四布”理论 痰湿脾虚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下载PDF
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机制探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金鑫 唐旭东 +3 位作者 王凤云 石啸双 李夏 曾恩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28-3830,共3页
功能性腹泻(FDr)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从中医治疗出发,基于从脾论治理论分别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肝气郁结,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脾阳不振3个方面对该病病机... 功能性腹泻(FDr)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代医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从中医治疗出发,基于从脾论治理论分别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肝气郁结,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脾阳不振3个方面对该病病机进行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治疗原则,佐以疏肝、温肾之法,使脏腑之间互相协调,达到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动态平衡关系,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脾虚湿盛 运脾化湿
原文传递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脾虚湿阻型肾性水肿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根生 马鸿斌 +1 位作者 魏锦慧 翟书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8期39-41,共3页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中多发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等弊端;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思路,具有扶助正气、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基于此,文章探讨了...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中多发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激素及免疫抑制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等弊端;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思路,具有扶助正气、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基于此,文章探讨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特点,对马鸿斌主任从脾虚湿阻论治水肿的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马鸿斌主任的临床案例进行经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脾虚湿阻 健脾祛湿 医案
下载PDF
健脾除湿消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及其对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瑛 周君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除湿消浊汤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健脾除湿消浊汤,连续服...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除湿消浊汤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健脾除湿消浊汤,连续服药12周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脾虚湿困证候主症进行评分,检测血糖(FBG、2 hPG、HbA1c)和血脂(TC、TG、LDL、HDL)指标,ELISA检测血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加服健脾除湿消浊汤观察组血糖、血脂达标率(95.0%、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65.0%)(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脾虚湿困主症评分、FBG、2 hPG、HbA1c和TC、TG、LDL水平均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hs-CRP、IL-6、IL-8、TNF-α含量明显减低(均P<0.05);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拟健脾除湿消浊汤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显著提高血糖、血脂达标率,减轻症状,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抑制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健脾除湿消浊汤 脾虚湿困 血糖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湿热脾虚血瘀方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伟 何永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湿热脾虚血瘀方口服每日1剂,温开水400 m L冲兑,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治疗50例,对照组则以美沙拉嗪,500 mg/次,2次/d治疗50例。分... 目的观察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湿热脾虚血瘀方口服每日1剂,温开水400 m L冲兑,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治疗50例,对照组则以美沙拉嗪,500 mg/次,2次/d治疗5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肠黏膜征象积分和安全性。结果经临床观察后得出观察组此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0%(41/50),两组不同用药针对此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其腹痛积分、里急后重积分、黏液血便积分及肠黏膜征象积分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切实保障用药安全性。结论湿热脾虚血瘀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辨证论治,积极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泄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调节肠管的收缩活动,保护消化道黏膜,积极对抗肠道局部变态及过敏反应,对疾病转归治愈起着重要作用。经临床观察可见此方口服治疗湿热脾虚型慢性结肠炎相比现如今常用临床西药单用疗法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具备更优的中医药特色治疗价值,值得临床高度重视中医药治疗优势并予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湿热脾虚血瘀方 美沙拉嗪 湿热脾虚 肠黏膜征象积分 病机 治法 标本兼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6
10
作者 李姿慧 王键 +2 位作者 蔡荣林 孙娟 叶铭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5-317,36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2只,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法复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NF-κB p65蛋白表达及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困证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 大鼠
原文传递
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彦芳 季旭明 +4 位作者 赵海军 韩晓春 张颖颖 王海瑞 武继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体质量、血清蛋白、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FN-γ、IL-2、IL-4、IgG、IgA、C3水平。结果...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体质量、血清蛋白、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FN-γ、IL-2、IL-4、IgG、IgA、C3水平。结果:给药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粗多糖组和多糖组分Ⅰ组大鼠体质量,血清蛋白,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FN-γ、IL-2、IgG、IgA、C3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免疫功能,其中多糖组分Ⅰ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恢复Th1/Th2平衡,提高免疫球蛋白等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多糖组分 脾虚水湿不化 免疫功能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定量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陈硕 牛天慧 +1 位作者 孟凡荣 马建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5月就诊的MS患者80例,其中脾虚痰湿证及气阴两虚证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应用16S rRNA V... 目的观察脾虚痰湿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肠道主要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5月就诊的MS患者80例,其中脾虚痰湿证及气阴两虚证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提取粪便基因组DNA,应用16S rRNA V3序列设计各菌属特异性引物,以质粒作为标准品,对各目标菌属进行绝对定量PCR分析。结果脾虚痰湿证组肠道总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球形梭菌、柔嫩梭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脾虚痰湿证组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气阴两虚证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总菌群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肠球菌属数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不同中医证型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以脾虚痰湿证患者尤为明显,菌群改变可能对脾虚痰湿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中医健脾利湿法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达到治疗MS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代谢综合征 脾虚痰湿证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EGF、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姿慧 王键 +3 位作者 王又闻 蔡荣林 孙娟 叶铭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以期探明其治疗脾虚湿困型UC大鼠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参照文献复制脾虚湿困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以期探明其治疗脾虚湿困型UC大鼠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参照文献复制脾虚湿困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结肠病理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GF、SOD、MDA含量.结果: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症状、体征及结肠黏膜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模型对照组大鼠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0.17 vs 1.92±0.23,P<0.05),S O D、M 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11±0.13 vs 1.40±0.14,16.42±1.77 vs 13.26±0.99,P<0.01);参苓白术散组大鼠EGF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0.19 vs 1.67±0.17,P<0.05),SOD、MDA水平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38±0.15 vs 1.11±0.13,13.40±1.25 vs16.42±1.77,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血清EGF、SOD、MDA的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困 表皮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姿慧 王键 +2 位作者 蔡荣林 王又闻 胡建鹏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918-924,共7页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模型组,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及健脾化湿防治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模型组,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及健脾化湿防治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喂养;TNBS模型组采用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给予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健脾化湿防治组在内外因加TNBS模型复制过程中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黏液血便症状;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摄食饮水量明显降低,小便量明显减少,大便湿重增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黏膜见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有溃疡灶形成;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化湿防治组大鼠经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饮水量明显增多,小便量明显增加,大便湿重减少,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多,与TNBS模型组及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膜见轻度充血、水肿,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建立的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符合人类自然发生的UC病变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是较理想的脾虚湿困型U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困证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黄芪皂苷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阿娜 崔宁 +4 位作者 赵文晓 陈迩东 季旭明 王世军 蒋海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401-4407,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求黄芪皂苷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组分干预脾虚水湿不化证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求黄芪皂苷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黄芪皂苷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共鉴定11个生物标志物,其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淀粉与蔗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结论黄芪皂苷组分可能通过干预溶血磷脂酰胆碱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减少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肠道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对脾虚水湿不化证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脾虚水湿不化证 代谢组学 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脂肪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抗炎和氧化应激角度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熊艳玲 钟薏文 +3 位作者 陈雅茜 王玮玮 谢宗怡 姜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和缺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参苓白术颗粒...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和缺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参苓白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0.472、0.945、1.89 g·kg-1·d-1),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0.2 g·kg-1·d-1),每组8只。以病证结合法复制脾虚湿困模型大鼠,再灌胃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单纯溃疡性结肠炎组模型复制期间仅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结肠部位损伤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体质量、饮食增长率,检测大鼠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红细胞生成素(EPO)、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CRP、EPO、HI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饮食增长率、iNOS、MPO、SOD、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PCT和CRP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体质量、饮食增长率、iNOS和MPO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EPO和HI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其它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中iNOS、PCT、CRP、EPO含量(P<0.01),提高饮食增长率、SOD及MPO含量(P<0.05,P<0.01)。结论与单纯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脾虚湿困证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炎症和缺氧症状。参苓白术颗粒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结肠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颗粒 抗炎 氧化应激 脾虚湿困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原文传递
温肾健脾定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亏、脾病湿困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瑞瑞 金实 +3 位作者 丁雪玲 谢国倩 王磊 何晓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定脊汤对肾虚督亏、脾病湿困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温肾健脾定脊汤,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定脊汤对肾虚督亏、脾病湿困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口服温肾健脾定脊汤,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VAS)、患者总体评价(PGA)、夜间脊柱痛评分(VAS)、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中医证候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疾病疗效差别,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是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情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治疗后两组ESR、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温肾健脾定脊汤可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健脾定脊汤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亏、脾病湿困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3
18
作者 柯斌 师林 +3 位作者 张俊杰 杨玉彬 黄颖娟 张诗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肥胖糖尿病(B)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C)组和脾虚痰湿肥胖糖尿病加中药健脾化湿方治疗(D)组... 目的: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肥胖糖尿病(B)组、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C)组和脾虚痰湿肥胖糖尿病加中药健脾化湿方治疗(D)组。模型组复制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疾病模型,C组和D组复制脾虚痰湿型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D组给予健脾化湿方干预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行为学变化、毛色,大便、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肛温、游泳耐力、计算脾虚积分;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采用健脾化湿方进行反证。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模型组平均体质量超过A组(P<0.05);STZ注射72h后,模型组大鼠FPG、Fins、HOMA-IR明显高于A组(P<0.05),ISI明显低于A组(P<0.01);模型组大鼠OGTT各点血糖值均高于A组(P<0.05)。经过4周脾虚痰湿阶段造模后,大鼠表现为体质量下降、饮食量、饮水量明显减少,游泳耐力显著下降,被毛油腻,倦怠,懒动,蜷缩扎堆,大便溏,脾虚积分显著增加(P<0.05,P<0.01),肛温无明显变化;TC、LDL-C、FFA升高(P<0.05,P<0.01)。经过中药健脾化湿方干预后,大鼠出现体质量下降,饮食量、饮水量下降,游泳耐力增加,倦怠、乏力,大便溏症状缓解,脾虚积分下降(P<0.05,P<0.01);大鼠FPG、Fins、HOMA-IR、ISI明显改善(P<0.05,P<0.01);血脂中TC、TG、LDL-C、FFA降低(P<0.05,P<0.01);肝脏病理结果显示,B、C组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D组脂肪肝程度减轻。结论: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可复制出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疾病模型,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苦寒攻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脾虚痰湿证 动物模型 肥胖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文晓 季旭明 +3 位作者 王媛 张亚楠 吕琴 王世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85-387,391,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高脂低蛋白饮食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湿困大鼠模型。黄芪多糖干预后观察脾虚湿困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变化...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健脾祛湿机制。方法:高脂低蛋白饮食加力竭游泳法建立脾虚湿困大鼠模型。黄芪多糖干预后观察脾虚湿困大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肽(PACA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组织IL-6、IL-10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黄芪多糖中、高剂量组血清TP含量升高(P<0.05);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B水平出现升高(P<0.01),血清PACAP水平降低(P<0.01),十二指肠组织IL-6及IL-10阳性面积百分比降低(P<0.01,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调节脾虚湿困大鼠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因子进而发挥健脾祛湿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脾虚湿困 健脾祛湿 内分泌免疫 血清蛋白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针刺调神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贾小萌 陈伟健 +1 位作者 钟悦 吴云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调神方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调神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大便溏泄、腹部隐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神方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盛IBS-D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脾虚湿盛 调神 针刺 参苓白术散 中医证候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