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2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病湿热病理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1
作者 余江毅 熊宁宁 +5 位作者 余承惠 龚丽娟 汪君梅 王宁皎 许长照 王维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58-460,共3页
调查2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析湿热病理与肾功能、水湿、血瘀、正虚诸证及激素的使用、实验室指标等多因素的关系,指出水湿化热是形成湿热病理的重要途径,湿热毒邪是影响肾小球疾病病程的主要病理因素;动物实验提示湿热病理的基础是... 调查25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析湿热病理与肾功能、水湿、血瘀、正虚诸证及激素的使用、实验室指标等多因素的关系,指出水湿化热是形成湿热病理的重要途径,湿热毒邪是影响肾小球疾病病程的主要病理因素;动物实验提示湿热病理的基础是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肾小球系膜增生可作为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湿热与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较密切关系。清热利湿中药黄蜀葵花可显著改善湿热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理 红细胞 肾小球疾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40
2
作者 华海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0-211,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 ,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 ,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肝肾亏损是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 ,致病势缠绵 ,病情反复...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 ,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 ,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肝肾亏损是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 ,致病势缠绵 ,病情反复波动 ;治疗上必须有的放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因 病机 湿热毒邪 脾运不健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6
3
作者 刘峰 刘林 王垂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结合近10年中医药辨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研究,从UC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口服及灌肠方药4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UC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内伤饮食以及脏腑虚弱等,病机为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客于肠腑,与气血搏结,致肠道气血凝... 结合近10年中医药辨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研究,从UC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口服及灌肠方药4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UC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内伤饮食以及脏腑虚弱等,病机为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客于肠腑,与气血搏结,致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功能失司,肠络受损。主要辨治原则为:①活动期治以清热凉血止血、祛腐消痈,兼以敛疡生肌,缓解期治以调理脾胃、温中补虚,兼以清肠祛毒;②调和气血,消积导滞;③注重顾护胃气。常用方为芍药散、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神丸、乌梅丸。参考文献3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正气不足 湿热瘀毒蕴结 肠络受损 清热化湿 调和气血 芍药散 白头翁汤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董静 王琦 +1 位作者 吴宏东 盖海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目的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体质因素研究。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颁布的定义。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目的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体质因素研究。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颁布的定义。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P<0.05水平,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3个: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痰湿质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中相对重要;平和质为保护因素。结论从体质角度探索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对其病因病机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体质 痰湿 湿热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病机理论探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蔚翔 姜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148-2153,共6页
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RA)生理病理的认识,通过临床观察、文献检索以及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系统梳理“湿、热、瘀”病机理论的假说缘由、理论精要、理论延伸以及临证运用,全面阐述RA“湿、热、瘀”病机理论。... 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RA)生理病理的认识,通过临床观察、文献检索以及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系统梳理“湿、热、瘀”病机理论的假说缘由、理论精要、理论延伸以及临证运用,全面阐述RA“湿、热、瘀”病机理论。认为湿、热、瘀互为因果,贯穿RA发病的始终,并提出RA论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首要,全程顾护脾胃,辨证全程都不应忽视“湿、热、瘀”这一核心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 核心病机
原文传递
从“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探讨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被引量:36
6
作者 鲁玉辉 徐文洋 +2 位作者 王心蕊 郑春素 高展翔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3,共5页
文章从叶天士"其初在气在经,其久"入络入血"以及"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等观点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湿热"和"瘀热"等因素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对"湿热""湿热化... 文章从叶天士"其初在气在经,其久"入络入血"以及"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等观点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湿热"和"瘀热"等因素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对"湿热""湿热化瘀""瘀热入络"等病因病机以及"久病入络"和"肝络"的内涵做相应阐述,探讨其由"气分"到"血分"最终形成"络病"的演变规律。提出肝纤维化的发展中"湿热"为始动因素,久则"化瘀入络"的观点,在肝纤维的防治中应重视"湿热"及"瘀热入络"在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及时逆转、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湿热 瘀热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从湿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案探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何威华 丁念 +3 位作者 郑承红 蔡威 刘静 刘清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7,24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通过对两则临床医案的辨析,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为患,有寒湿和湿热之分,早期以寒湿为主,日久向湿热发展;亦有平素湿热体质者,疾病初期即表现为湿热证。病位主要在肺与脾,以化湿解毒为主要治疗大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通过对两则临床医案的辨析,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湿毒为患,有寒湿和湿热之分,早期以寒湿为主,日久向湿热发展;亦有平素湿热体质者,疾病初期即表现为湿热证。病位主要在肺与脾,以化湿解毒为主要治疗大法,除了散寒除湿、清热化湿之外,还需要注意条畅气机、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法,忌过用辛温、柔腻、寒凉之品。初期恶寒者还需与伤寒表证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毒 寒湿 湿热 散寒除湿 清热利湿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湿热-血瘀-脾虚”证候分布与演变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彭杰 陈斌 +5 位作者 孙克伟 毛德文 肖德梅 焦金平 张涛 朱文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主要证候"湿热-血瘀-脾虚"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438例CSHB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对早、中、晚不同临床期,以及早期的不同时间段的常见中医症侯及体征进行频数分析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CSHB早期主要以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脉弦滑、口干口苦等症候为主;中期主要以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迂曲、舌质紫暗等症候为主;晚期主要以舌下脉络迂曲、皮下瘀斑瘀点、便溏、腹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症候为主。且早期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症候与血瘀症候逐渐明显。结论:CSHB早期主要以湿热证候为主伴有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中晚期主要以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为主伴有湿热证候。CSHB早期就存在脾虚证候和血瘀证候的基础,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明显。因此,对CSHB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基础上,适时辨证加用温阳健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乙型 慢性 分期 证候 脾虚 血瘀 湿热
下载PDF
岭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戴敏 肖阁敏 +8 位作者 王拥泽 李林 杨跃武 谢和平 李永伟 王威 吴英姿 胡宇旋 杨宏志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文章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截至2020年2月1日收治的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四诊资料,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危重患者,这一点与其他地区表现一致,而其余4例病情相对较轻,其病机特点是湿热并重,未表现为风寒湿。这5例患者初期均未表现... 文章分析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截至2020年2月1日收治的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四诊资料,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危重患者,这一点与其他地区表现一致,而其余4例病情相对较轻,其病机特点是湿热并重,未表现为风寒湿。这5例患者初期均未表现风寒征象,临床仍以湿邪缠绵难愈,病势迁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性肺炎 湿热并重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慢性咳嗽伏邪病机认识探讨 被引量:22
10
作者 林彬 史利卿 +6 位作者 马建岭 季坤 温绍惠 王谦 杨凯 白逸晨 宋欢 《现代中医临床》 2017年第5期12-15,共4页
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进行探讨,认为邪气内伏兼外邪引动是其主要病机特点,其中以风邪内伏、寒饮内伏、湿热内伏为临床常见。并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与气道炎症的关系进行初... 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进行探讨,认为邪气内伏兼外邪引动是其主要病机特点,其中以风邪内伏、寒饮内伏、湿热内伏为临床常见。并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与气道炎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病因病机 邪气内伏 风邪 寒饮 湿热
原文传递
李建民从湿浊辨治慢性肾脏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谢晨 张亚楠 +2 位作者 夏松辰 陈荟溪 李建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01-2204,共4页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是其病机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浊又因所处部位及变化形式不同而使机体表现不同的病机和症状,这会导致选方用药上有一定的差异,故对慢性肾脏病湿浊整体病机的辨识是治疗的关键。李建民教授中医临...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是其病机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浊又因所处部位及变化形式不同而使机体表现不同的病机和症状,这会导致选方用药上有一定的差异,故对慢性肾脏病湿浊整体病机的辨识是治疗的关键。李建民教授中医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丰富,文章结合具体病例分析总结了其在慢性肾脏病湿浊的病机辨识及选方用药方面的经验,并且重点突出了舌象对核心病机确定的关键作用,为中医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湿浊 水湿 湿热 舌象 三焦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医诊疗方案解读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修洋 宋斌 +12 位作者 雷烨 李青伟 郑玉娇 刘文科 王强 朱向东 黄飞剑 沈仕伟 周毅德 杨映映 张培 林家冉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6期701-708,共8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恢复期,与现代医学疾病分型相统一,并在充分吸收全国各省市、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医证型与用药推荐。为方便临床医师的使用,本文从修订内容及方案释义方面分享对中医治疗部分的理解与学习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疗法 诊疗方案 寒湿 湿热 湿毒 疫毒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3
作者 熊辉 曲良烨 +3 位作者 向黎黎 齐新宇 陆小龙 郭玉星 《中医正骨》 2014年第3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体质量(200±20)g。A、B组正常喂养,B组于造模开始后第13天在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尿酸钠溶液。C、D组正常喂养,同时... 目的:探讨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体质量(200±20)g。A、B组正常喂养,B组于造模开始后第13天在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尿酸钠溶液。C、D组正常喂养,同时自由饮用200 g·L-1蜂蜜水,并分别以油脂(1 g·100g-1)或52%红星二锅头酒(1 mL·100 g-1)灌胃,二者交替进行,持续10 d。自第11天开始,置入温度(32±2)℃、相对湿度(92±3)%的人工气候箱中喂养。D组大鼠同时于第13天在右侧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尿酸钠溶液。造模期间观察大鼠的饮食、精神状态、大小便、舌象等情况;造模开始后第15天,测定尿液水通道蛋白2含量;造模开始后第16天,测定血浆内皮素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舌组织和右侧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①一般情况观察结果。A组大鼠喂养期间,饮食、饮水、活动及大便均正常。B组大鼠造模前期饮食、饮水、活动及大便均正常,自第13天开始饮食、饮水减少,烦躁不安,右踝关节明显增粗,且红、肿、热,伴活动受限。C组大鼠开始造模后逐渐出现饮食、饮水量减少,嗜卧懒动、行动呆滞,毛发蓬松,颜色枯槁,小便黄;造模第5天,开始出现大便溏泻或粘腻;第11天出现明显呼吸粗重,烦躁不安,毛发疏松、粗糙,阴囊松弛下垂,大便溏泻或粘腻症状加重,渐见肛周污秽。D组大鼠造模后症状与C组相同,第13天开始合并出现B组造模后的相同表现。②尿液水通道蛋白2含量测定结果。4组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51±0.018)mg·mL-1,(0.249±0.020)mg·mL-1,(0.233±0.014)mg·mL-1,(0.233±0.011)mg·mL-1,F=0.511,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A组高于C组和D组(P=0.003;P=0.003);B组高于C组和D组(P=0.003;P=0.003);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1)。③血浆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湿热 证候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与寒湿证候的病情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蔚翔 巩勋 +4 位作者 姜泉 李克嵩 李延婷 翟争 刘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 寒湿 中医证候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从湿论治泄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娜 郭丽颖 贾建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9期68-71,共4页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因强调湿邪致泄的主导性,病机为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功能失司,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多分为寒湿与湿热,慢性多分为脾胃虚弱与肾阳虚衰。泄泻的治法较多,...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症,主要病因强调湿邪致泄的主导性,病机为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功能失司,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多分为寒湿与湿热,慢性多分为脾胃虚弱与肾阳虚衰。泄泻的治法较多,但总体来说运脾化湿是其治疗大法,可以分别从温化寒湿、清化湿热、健脾止泻与温肾止泻来论述,因此从湿论治在泄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寒湿 湿热 脾胃虚弱 肾阳虚衰
下载PDF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简况 被引量:17
16
作者 于明秀 赵正超 +1 位作者 吕文学 孙西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患。以一侧或者双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主症,往往反复发作,难以短期治愈。中医药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各医家有自己的独特治法,论治则需辨证,辨证则需审病求因,把握病机,现将近期关于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患。以一侧或者双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主症,往往反复发作,难以短期治愈。中医药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各医家有自己的独特治法,论治则需辨证,辨证则需审病求因,把握病机,现将近期关于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求进一步明确病机,从而采取相应治法,以取得更好疗效。认为根据诊断指南上头痛程度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来看,湿热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湿热可以伤及脏腑经络,耗气伤阴,湿性重浊黏滞,可导致头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病因病机 湿热
下载PDF
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宋妮 王佰庆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分析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内在关系。结果:30~50岁的女性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子宫肌瘤的易发人群,尤其是在春季及长夏易发...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王琦教授的体质学说,分析体质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内在关系。结果:30~50岁的女性中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是子宫肌瘤的易发人群,尤其是在春季及长夏易发病。结论:在子宫肌瘤的好发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通过运用药物、加强锻炼等途径来调整病理体质从而有效减少并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中医体质学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气郁质 饮食疗法 药物疗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岚 李元文 曲剑华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清热除湿汤,每次20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痊愈7例(21.88%),显...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清热除湿汤,每次200 ml,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痊愈7例(21.88%),显效13例(40.63%),有效9例(28.13%),无效3例(9.38%),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痊愈3例(18.75%),显效4例(25.00%),有效5例(31.25%),无效4例(25.00%),总有效率75.00%。结论清热除湿汤治疗辨证为湿热型痤疮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湿热 清热除湿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CKDⅢ期37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沈烨渠 廖顺花 +2 位作者 孙悦 蒋宇锋 何立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湿热型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C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纳入统计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针对危险因素等进行一般治疗与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2.5...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湿热型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C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纳入统计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针对危险因素等进行一般治疗与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2.5 g/次,3次/d,饭后30 min口服)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黄葵胶囊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肾炎CKD3期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降低SCr,24 h尿蛋白定量(P<0.05),使GFR有显著的增加(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葵胶囊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尤其能明显升高GFR,具有稳定GFR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胶囊 湿热型 慢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期
原文传递
湿热证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丹枫 周泽豪 +5 位作者 陈紫莹 刘志远 司徒红林 王能 林毅 王志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949-1954,共6页
湿热证型是中医辨证体系中具有特殊规律的常见证候,中医理论认为气候环境、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湿邪外入与内湿伏邪等因素均易导致湿热证的发生,从而引起肿瘤易感性增加。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湿热证候可通过炎症、免疫、代谢、胃肠道微生... 湿热证型是中医辨证体系中具有特殊规律的常见证候,中医理论认为气候环境、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湿邪外入与内湿伏邪等因素均易导致湿热证的发生,从而引起肿瘤易感性增加。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湿热证候可通过炎症、免疫、代谢、胃肠道微生态等环节塑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湿热动物模型的研究也证明湿热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与肿瘤的关系和分子机制提供了工具。临床研究提示清热祛湿疗法可多通路、多靶点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效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有优势。基于湿热证型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研究进展,我们总结出"湿热"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提出以肿瘤微环境为突破口进行肿瘤与湿热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肿瘤 微环境 清热祛湿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