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建模和仿真 被引量:102
1
作者 汤宏 吴俊玲 周双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 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例分析表明,与风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有着很好的阻尼;与电力系统相连时,风电场对与大系统中其它同步发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影响很小。该建模方法为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电场 数学模型 小干扰稳定分析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的低频振荡在线辨识 被引量:34
2
作者 马燕峰 赵书强 +1 位作者 刘森 顾雪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4-49,90,共7页
提出了适合低频振荡在线辨识的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消除各信号的噪声,然后消去直流分量,建立多信号的样本函数矩阵,通过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法对Prony算法进行改进,分离信号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确定信号的阶数,最后利... 提出了适合低频振荡在线辨识的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消除各信号的噪声,然后消去直流分量,建立多信号的样本函数矩阵,通过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法对Prony算法进行改进,分离信号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确定信号的阶数,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利用传统Prony算法、改进单信号Prony算法和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对理想信号、仿真信号以及实际录波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同时对多信号进行分析能够提高辨识的精度,缩短运算时间,辨识阶数及辨识结果均优于传统算法,适合于低频振荡的在线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消噪 低频振荡 在线辨识 PRONY算法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结构阻尼模型及系统时域动响应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1期8-16,共9页
振动界对经典的非频变结构阻尼模型一直有种种争议,本文检查了它的前提并指出将该模型推广到系统时域动响应分析时导致的悖论.为了提供结构阻尼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实用分析方法,文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响应优势谱成份的粘性阻尼近似模型和基... 振动界对经典的非频变结构阻尼模型一直有种种争议,本文检查了它的前提并指出将该模型推广到系统时域动响应分析时导致的悖论.为了提供结构阻尼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实用分析方法,文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响应优势谱成份的粘性阻尼近似模型和基于粘弹性理论的三参数频变结构阻尼模型,它们可逼近结构阻尼缓频变的特性并保证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具有因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阻尼 迟滞阻尼 粘弹性
下载PDF
液体黏滞阻尼器在盘古大观高层建筑上的抗震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永祁 曹铁柱 《钢结构》 2009年第8期39-46,共8页
盘古大观钢结构写字楼是毗邻2008奥运会主场馆的45层、高191m的超高层建筑,通过与美国John Martin公司配合,进行结构抗震、抗风分析。结合是否需要和怎样安置作为结构保护系统的黏滞阻尼器,进行设计和验算的反复迭代、全面计算和优化。... 盘古大观钢结构写字楼是毗邻2008奥运会主场馆的45层、高191m的超高层建筑,通过与美国John Martin公司配合,进行结构抗震、抗风分析。结合是否需要和怎样安置作为结构保护系统的黏滞阻尼器,进行设计和验算的反复迭代、全面计算和优化。按我国规范和超高限审查要求的大、中、小,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全面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对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的结构附属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初步探讨。本工程使用了带刚度的黏滞阻尼器,采用穿越式安装支撑的方法。结果表明,液体黏滞阻尼器对该超高层建筑抗震具有系统、全面的改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黏滞阻尼器 液体黏弹性阻尼器 穿越式安装支撑 结构阻尼比 附属结构
下载PDF
汽轮机调速系统参数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官宏 黄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90,共4页
建立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用汽轮机及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简化。频域分析和时域仿真表明,不同参数配置下的汽轮机调速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一样,它可能增加系统的阻尼,也可能减小系统阻尼。放大倍数不改变系统的分界频... 建立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用汽轮机及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简化。频域分析和时域仿真表明,不同参数配置下的汽轮机调速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不一样,它可能增加系统的阻尼,也可能减小系统阻尼。放大倍数不改变系统的分界频率,但阻尼大小、时间常数和纯延时等非线性环节是影响分界频率的主要因素。汽轮机调速系统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可以通过其提供的附加阻尼系数的符号和大小来确定。分界频率是判断调速系统阻尼特性的重要依据,当振荡频率在分界频率附近时,附加阻尼系数很小,此时调速系统提供的附加阻尼接近于0,对系统的影响可忽略;当振荡频率远离分界频率时,需要考虑调速系统对电力系统阻尼的影响。对3机9节点系统进行小干扰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调速系统 分界频率 阻尼特性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捷联惯导系统减振设计(英文) 被引量:26
6
作者 庹洲慧 胡德文 +1 位作者 李如华 魏建仓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8-650,共3页
机抖激光陀螺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减振设计。文章描述了一种IMU减振系统设计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当中获得良好的效果。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对减振系统中减振器的布局方... 机抖激光陀螺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减振设计。文章描述了一种IMU减振系统设计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当中获得良好的效果。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对减振系统中减振器的布局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减振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响应模型,研究减振器布局方案的频谱特性,比较得到减振效果较优的减振器方案。然后针对获得的减振器布局方案,设计IMU结构框架和各向同性的减振器,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IMU的减振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IMU减振系统的前2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减振设计。目前这种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已应用到某新型捷联惯导系统当中,减少了系统陀螺精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系统 惯性测量单元 减振系统 响应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金属材料阻尼性能测试系统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忠明 刘宏昭 +2 位作者 王锦程 徐源 杨根仓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阻尼性能的测试是新型结构材料和高阻尼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有关振动理论 ,采用悬臂梁共振法 ,开发了一套阻尼性能测试系统 ,可用于声频范围内金属材料阻尼性能的测定。对多种材料大批试样的阻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 阻尼性能的测试是新型结构材料和高阻尼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有关振动理论 ,采用悬臂梁共振法 ,开发了一套阻尼性能测试系统 ,可用于声频范围内金属材料阻尼性能的测定。对多种材料大批试样的阻尼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测试精度 (测量误差小于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阻尼性能 测试系统
下载PDF
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角振动、线振动共振频率理论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志鑫 张大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当前实际工程中,角振动试验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以指导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设计过程为目的,结合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对角共振频率的特殊要求,对线振动、角振动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建立了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当前实际工程中,角振动试验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以指导捷联惯组减振系统设计过程为目的,结合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对角共振频率的特殊要求,对线振动、角振动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建立了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捷联惯组减振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刚体动力学方法分析捷联惯组的转动惯量和回转半径,得出理想情况下捷联惯性组合减振系统线共振、角共振频率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并与减振器安装中心到转动中心线的平均距离和惯组回转半径有关的结论。最后讨论了改变减振系统刚度和减振器布置方式两种改变共振频率的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组 减振系统 动力学模型 线振动 角振动
下载PDF
结构阻尼模型及系统时域动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海岩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4-43,共10页
振动界对经典的非频变结构阻尼模型一直有种种争议,本文检查了它的前提并指出将该模型推广到系统时域动响应分析时导致的悖论.为了提供结构阻尼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实用分析方法,文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响应优势谱成份的粘性阻尼近似模型和基... 振动界对经典的非频变结构阻尼模型一直有种种争议,本文检查了它的前提并指出将该模型推广到系统时域动响应分析时导致的悖论.为了提供结构阻尼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实用分析方法,文中分别提出了基于响应优势谱成份的粘性阻尼近似模型和基于粘弹性理论的三参数频变结构阻尼模型;它们既可逼近结构阻尼缓频变的特性,又可保证系统的时域动响应具有因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金属结构 结构力学 阻尼
下载PDF
复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分析的模态叠加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镜清 朱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工程实际中,复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瞬态响应过去一直是通过频域方法求解的。频域方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求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工作量过大。本文给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时域解法———实模态叠加法,此外还介绍了复模态叠加法。实模态叠加法是... 工程实际中,复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瞬态响应过去一直是通过频域方法求解的。频域方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求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工作量过大。本文给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时域解法———实模态叠加法,此外还介绍了复模态叠加法。实模态叠加法是基于一个事实,即n维复向量空间中的复向量可以在n维实向量空间中的一组线性无关的实向量构成的基下表出;另外,就此方法还讨论了复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初始运动条件的给出和转换问题。复模态叠加法则是通过变量替换的方法,变其中的复特征值问题为形式上的一个实特征值问题来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阻尼 多自由度系统 动力分析 模态叠加
下载PDF
基于计算智能的多个阻尼控制器协调设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衢 王永玉 陈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6-9,共4页
对电力系统中多个FACTS阻尼控制器之间以及与电力系统稳定器之间的协调设计进行研究 ,提出序优化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计算方法解决阻尼控制器参数的鲁棒最优整定。根据矩阵的迹和其特征值的关系提出一种易于计算的近似目标函数 ,利... 对电力系统中多个FACTS阻尼控制器之间以及与电力系统稳定器之间的协调设计进行研究 ,提出序优化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计算方法解决阻尼控制器参数的鲁棒最优整定。根据矩阵的迹和其特征值的关系提出一种易于计算的近似目标函数 ,利用序优化方法评估对比各个解之间的优劣。遗传算法中个体的适应度由序优化方法排序确定 ,并给出线性排序选择算子 ,可以大大加速评估和选择的过程 ,减少计算量 ,提高效率。给出了基于智能计算方法协调设计多个阻尼控制器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低频振荡 阻尼控制 遗传算法 序优化 鲁棒分散控制
下载PDF
柔性联轴器非线性阻尼对扭转减振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建敏 杨万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3,17,共4页
柔性联轴器在旋转机械系统中,不但起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小扭转冲击的作用。柔性联轴器的阻尼特性直接影响着旋转系统的固有特性和扭转减振的效果。以具有非线性阻尼的柔性联轴器联结的两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冲击力矩... 柔性联轴器在旋转机械系统中,不但起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且还有减小扭转冲击的作用。柔性联轴器的阻尼特性直接影响着旋转系统的固有特性和扭转减振的效果。以具有非线性阻尼的柔性联轴器联结的两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冲击力矩作用下,旋转系统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建立、求解,得到了转子扭转振动响应的解析解。经过对转子角位移随非线性阻尼变化规律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条件下,扭转振动的角位移随正非线性阻尼的增大而减小,随负非线性阻尼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正非线性阻尼有利于扭转角位移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联轴器 非线性阻尼 旋转系统 扭转减振
下载PDF
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减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毅 耿鹏飞 +1 位作者 郭阳照 易路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8-865,共8页
为解决高烈度区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地震作用较大,结构抗震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同时采用普通型和早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两阶段减震体系.结合高烈度区工程算例,以小震时结构具有相同侧向变形为原则,分别设计了常规屈曲约束支撑体... 为解决高烈度区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地震作用较大,结构抗震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同时采用普通型和早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的两阶段减震体系.结合高烈度区工程算例,以小震时结构具有相同侧向变形为原则,分别设计了常规屈曲约束支撑体系和两阶段耗能支撑体系,并采用SAP2000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结合模态、小震下的反应谱、弹性时程和大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对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常规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相比,两阶段耗能屈曲约束支撑减震体系的刚度降低,地震作用显著减小,塑性铰的发展得到推迟,而且屈曲约束支撑的出力显著减小,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两阶段耗能 减震体系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相关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桂娟 张庆明 +3 位作者 王幸 刘瑞朝 黄家蓉 何翔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26-29,共4页
研究弹体侵彻过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实测弹体过载,为系统研究过载特性提供可靠依据。目前,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技术已成为制约该研究的难点。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测量高g值侵彻过载的测试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过... 研究弹体侵彻过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试验实测弹体过载,为系统研究过载特性提供可靠依据。目前,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技术已成为制约该研究的难点。本文介绍一种用于测量高g值侵彻过载的测试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过载预测值,采用不同密度泡沫铝作为电路模块的缓冲材料可靠地保护了电路的安全,并根据模态分析安装配套支撑筒有效地解决了膛内结构共振问题。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保证了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的成功率。对实测过载时程曲线还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借助高g值侵彻过载测试系统实测的侵彻过载与实际情况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高g值过载 测试系统 缓冲减振 结构共振
下载PDF
捷联惯导减振系统的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晓波 吴斌 +1 位作者 董程 李宝利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耦合振动对捷联减振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惯导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通过扫频试验对比有无偏心情况下的响应。结果安装中心与弹性中心的不重合是导致线振动和角振动耦合的原因。结论... 目的研究耦合振动对捷联减振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惯导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通过扫频试验对比有无偏心情况下的响应。结果安装中心与弹性中心的不重合是导致线振动和角振动耦合的原因。结论对工程中减振器的安装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尽量保证弹性主轴与惯性主轴重合,避免偏心;增大安装半径,提高角振动与线振动频率比值;增加轴套等定位设备,增加寿命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 减振系统 偏心 耦合
下载PDF
电力系统区间振荡的阻尼与区域间送电功率关系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青 马世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5,共6页
区间振荡的阻尼与区域间送电功率关系特性是电力系统区间振荡特性研究的重要问题。结合华东互联系统工程实例,对该问题着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定义了2机互联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特征值对发电机转子相对角的灵敏度。通过对灵敏度符号... 区间振荡的阻尼与区域间送电功率关系特性是电力系统区间振荡特性研究的重要问题。结合华东互联系统工程实例,对该问题着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定义了2机互联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特征值对发电机转子相对角的灵敏度。通过对灵敏度符号变化规律的推导,获得了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随转子相对角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区间振荡阻尼与区域间送电功率的关系特性问题,转换为2等值机互联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与转子相对角关系特性问题,进而给出理论分析和解释。研究工作对于全面、准确掌握区间振荡的复杂特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振荡 阻尼 小干扰稳定 送电功率 电力 系统
下载PDF
颗粒阻尼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宏伟 陈前 段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对带有颗粒阻尼的简支梁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通过实验方法对未加颗粒阻尼和添加颗粒阻尼的简支梁加速度幅频响应进行对比,发现颗粒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共振峰值,降低系统共振频率的特点;在基础做简谐振动情况下,得... 对带有颗粒阻尼的简支梁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文中首先通过实验方法对未加颗粒阻尼和添加颗粒阻尼的简支梁加速度幅频响应进行对比,发现颗粒阻尼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共振峰值,降低系统共振频率的特点;在基础做简谐振动情况下,得到颗粒体对系统产生的冲击力受约化加速度控制会经历一系列倍周期分岔的规律,给出了分岔周期冲击力的谐波分量表达式;最后,推导出含颗粒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作用下稳态响应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颗粒 冲击力 周期分岔 系统响应
下载PDF
卷染机电液张力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传礼 丁凡 +2 位作者 殷建立 李其朋 方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1-635,共5页
分析讨论了卷染机电液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该系统存在的稳定性和精度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增加张力积分补偿环节、在张力检测环节增加液压阻尼器等改进措施.建立了改进后系统各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软... 分析讨论了卷染机电液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该系统存在的稳定性和精度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增加张力积分补偿环节、在张力检测环节增加液压阻尼器等改进措施.建立了改进后系统各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软件进行了系统动态特性的仿真.实验测试得到了不同输入电压时的张力实验曲线.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这论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张力控制精度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染机 张力控制 动态特性
下载PDF
无人机捷联惯组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段宇星 李笑 +3 位作者 杨海 杨强 苏渤 王鑫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8-346,共9页
针对捷联惯组在无人机中的特殊安装环境,提出了一种在偏移安装环境中实现三轴向等刚度与准解耦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对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隔振器的轴径刚... 针对捷联惯组在无人机中的特殊安装环境,提出了一种在偏移安装环境中实现三轴向等刚度与准解耦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对隔振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隔振器的轴径刚度比为0.8左右且阻尼比大于0.125时系统可以实现设计要求。最后,设计并制造隔振系统,分别在振动台上以及无人机飞行环境中对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隔振系统有效地削弱了偏移安装环境带来的捷联惯组振动问题,可以实现三轴向等刚度设计与准解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组 隔振系统 无人机 动力学分析 振动控制
下载PDF
Structural vibration passive contro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in Beijing 被引量:6
20
作者 Chen Yongqi Cao Tiezhu +1 位作者 Ma Liangzhe Luo Chaoy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561-568,共8页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Pangu Plaza under earthquake and wind load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plaza is a 39-story steel high-rise building, 191 m high, located in Beijing close to the 2008 Olympic main stadi...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Pangu Plaza under earthquake and wind load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plaza is a 39-story steel high-rise building, 191 m high, located in Beijing close to the 2008 Olympic main stadium. It has both fluid viscous dampers (FVDs) and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or unbonded brace (BRB or UBB) installed. A repeated iteration procedure in its design and analysis was adopted for optimization. Results from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show that the FVDs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response of both the main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ary syste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impact was conducted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i.e., increased size of steel columns and beams and/or use of an increased number of seismic braces versus using FVD. Both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and economic analysis show that using FVD to absorb seismic energy not only satisfies the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 for a "rare" earthquake, but is also the most economical way to improve seismic performance both for one-time direct investment and long term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viscous dampers (FVD) damping ratio secondary system One-time investment maintenance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