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脾胃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瑞丛 王峰 +2 位作者 陆虎 刘玲 王平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26-72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湿温,并非寒疫,以清热祛湿、宣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宜遵循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经验1号方和2号方。1号方[炙麻黄6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草果10 g,厚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为湿温,并非寒疫,以清热祛湿、宣畅气机为治疗大法,宜遵循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经验1号方和2号方。1号方[炙麻黄6 g,金银花30 g,连翘15 g,草果10 g,厚朴20 g,槟榔20 g,藿香15 g,佩兰10 g,白豆蔻10 g,杏仁10 g,薏苡仁30 g,滑石(包煎)30 g,生甘草6 g]用于治疗COVID-19湿重热轻证。2号方[生麻黄6 g,连翘20 g,金银花30 g,草果10 g,槟榔20 g,厚朴20 g,藿香15 g,佩兰10 g,知母10 g,黄芩10 g,黄连6 g,桑白皮15 g,葶苈子30 g,牛蒡子10 g,白芍20 g,滑石(包煎)30 g,生甘草10 g]用于治疗COVID-19湿热并重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温 脾胃湿热 湿重热轻证 湿热并重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中山地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婷婷 赖海标 +5 位作者 缪灿铭 缪英年 孟繁甦 曾建峰 陈星谕 李乐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9期155-158,162,共5页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地区66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症状、舌脉、治则治法、中药处方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中山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湿温病范畴,病因多为湿温之邪侵袭肺脾,治疗上通过辨证论治,运用符合中山特色的协定方,...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地区66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症状、舌脉、治则治法、中药处方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中山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湿温病范畴,病因多为湿温之邪侵袭肺脾,治疗上通过辨证论治,运用符合中山特色的协定方,配合岭南特色中草药的加减,大大提高同期治愈率及危重症救治成功率。同时运用特色预防方,积极开展治未病,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温 中山地区 防治 中医药
下载PDF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琳 何德根 《中医儿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6-37,共2页
从手足口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治疗要点等方面论述中医药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医辨证 湿热温病 体会
下载PDF
论湿疫的源流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启示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恺 冯全生 +2 位作者 吴文军 郑秀丽 张之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478-1480,1492,共4页
湿疫为感受湿性疫邪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由于湿性黏滞易缠绵反复的特点,故其病情发展缓慢,病机变化相对复杂,治疗周期亦相对较长。根据现有资料,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乏力、干咳、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苔... 湿疫为感受湿性疫邪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由于湿性黏滞易缠绵反复的特点,故其病情发展缓慢,病机变化相对复杂,治疗周期亦相对较长。根据现有资料,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乏力、干咳、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苔腻等基本症状,证候上可归属于湿疫范畴。湿性疫邪易袭太阴,主要病位在肺、脾。通过文献梳理厘清中医学对湿疫的认识,以期从湿疫的角度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疫 湿温 湿瘟
原文传递
湿温病源流考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德友 吴佳姝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8期1397-1400,1408,共5页
湿温病是好发于长夏季节一种外感热病。其病名首见于《难经》,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各代医家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对于湿温病的界定含糊不清,至今仍有医家将其与他病混淆。清代以后,医家对于湿温病的认识臻于全面,确立完整的辨证论治体... 湿温病是好发于长夏季节一种外感热病。其病名首见于《难经》,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各代医家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对于湿温病的界定含糊不清,至今仍有医家将其与他病混淆。清代以后,医家对于湿温病的认识臻于全面,确立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并总结湿温病禁忌证,沿用至今。考察湿温病源流,有助于对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准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病名 病因病机 治法 禁忌 源流
下载PDF
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宁百乐 邓启粤 +1 位作者 纪雪梅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 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 病因 病机 病证
原文传递
论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怀涵 刘兴隆 +2 位作者 贾波 冯瑞权 陈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5-877,共3页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病"禁润"一说,认为湿温初起"润之则病深不解"。据此后人在湿温及湿热病论治时,多畏阴柔滋润之药会导致病邪入里而难治,对滋阴药的使用与否往往存在争议。临证中湿热、湿温兼见阴伤...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病"禁润"一说,认为湿温初起"润之则病深不解"。据此后人在湿温及湿热病论治时,多畏阴柔滋润之药会导致病邪入里而难治,对滋阴药的使用与否往往存在争议。临证中湿热、湿温兼见阴伤者并不罕见,故据多位名医之论述并结合笔者临证观察与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热、湿温并非禁用滋阴药,且合理使用滋阴药有助于除湿热,并对湿热病证兼夹"阴虚"之机理进行论述,探讨了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湿温 滋阴药
下载PDF
基于季节性差异分析的薛伯寿教授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管窥(二)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歆颖 于大兴 +1 位作者 薛燕星 薛伯寿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72-4075,共4页
目前,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单因素致病性疾病仍不断挑战着人类,而薛老师继承蒲辅周教授善治急性热病经验,其辨证思路、立法用药,皆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外感温病。文章继之前文,进一步从温毒、暑温、湿热3个季节性温病特点入手,探索薛老师治... 目前,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单因素致病性疾病仍不断挑战着人类,而薛老师继承蒲辅周教授善治急性热病经验,其辨证思路、立法用药,皆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外感温病。文章继之前文,进一步从温毒、暑温、湿热3个季节性温病特点入手,探索薛老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 外感热病 温病 温毒 暑温 湿温 中医 经验 薛伯寿
原文传递
闫永彬教授用甘露消毒丹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经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安兰花 李欣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第4期356-358,共3页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是儿科常见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困难。本文阐述了闫永彬教授从湿温论治小儿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思想理论,衷中参西,另辟蹊径阐明病因病机,灵活运用甘露消毒丹,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意,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不仅扩大了运用...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是儿科常见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困难。本文阐述了闫永彬教授从湿温论治小儿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思想理论,衷中参西,另辟蹊径阐明病因病机,灵活运用甘露消毒丹,取其清热利湿解毒之意,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不仅扩大了运用范围,而且创新和发展了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中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甘露消毒丹 湿温 病因病机 儿童
下载PDF
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研究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扶正以祛邪,活血消瘀,清热解毒,驱邪外出要的原则,采用三参饮治疗。每日1剂,15 d为1疗程。结果:128例患者痊愈97例(75.78%),基本痊愈16例(12.5%),好转8例(6.25%),无效7例(5.47%),有效... 目的:研究三参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扶正以祛邪,活血消瘀,清热解毒,驱邪外出要的原则,采用三参饮治疗。每日1剂,15 d为1疗程。结果:128例患者痊愈97例(75.78%),基本痊愈16例(12.5%),好转8例(6.25%),无效7例(5.47%),有效率94.53%。结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性高,适用性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三参饮 风温 湿温
下载PDF
麻黄在湿温病中的运用刍议
11
作者 邓怀涵 蔡涛 +2 位作者 冯瑞权 贾波 陈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76-2078,共3页
湿温病素有"禁汗"之说,而麻黄有"发汗峻药"之称,能否用于湿温病历来存在仁智之见。文章据诸多医家之论述及临床应用,提出湿温病并非一概"禁汗",且麻黄发汗之力的强弱,可通过控制用量与合理配伍以调节,故湿温病不必禁麻黄。在湿温... 湿温病素有"禁汗"之说,而麻黄有"发汗峻药"之称,能否用于湿温病历来存在仁智之见。文章据诸多医家之论述及临床应用,提出湿温病并非一概"禁汗",且麻黄发汗之力的强弱,可通过控制用量与合理配伍以调节,故湿温病不必禁麻黄。在湿温病兼寒湿束表时,配伍麻黄可助解表祛邪;兼肺气闭郁之咳喘时,伍之可助止咳平喘;湿重热轻、气滞湿阻之象明显时,伍之可收行气祛湿之功。并对其注意事项进行了阐释,最后举两则医案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麻黄 禁汗
下载PDF
“分消走泄法”源流与证治 被引量:32
12
作者 毛德西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 "分消走泄法"源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而明确提出者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分消走泄法"对应疾病为暑温、湿温、湿病等,而其对应之证,乃湿热证。湿浊之邪所盘踞之处均以脾胃为主,旁及于肝,上及于肺,下及于肾,即盘踞中焦,上蒙下注,涉及肺肾。针对湿热病机,"分消走泄法"用药以"轻灵"取胜。"轻灵"二字,不但指药物气味与质地"轻灵",还指药物剂量"轻灵"。临证应圆机活法,精简扼要,力求"轻灵中求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法” 湿热 暑温 湿温 湿病 《黄帝内经》 张仲景 徐之才 叶天士
下载PDF
湿热环境在湿温发病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智兵 彭胜权 舒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5-46,共2页
探讨湿温发病的机理。比较新西兰白兔在湿热环境处理前后的症状体征、血液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1(IL - 1)含量。结果 :湿热环境能使新西兰白兔体温升高 ,血浆内毒素、TNF -α、IL - 1浓度升高 ,并产生倦怠、... 探讨湿温发病的机理。比较新西兰白兔在湿热环境处理前后的症状体征、血液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1(IL - 1)含量。结果 :湿热环境能使新西兰白兔体温升高 ,血浆内毒素、TNF -α、IL - 1浓度升高 ,并产生倦怠、纳差、大便粘滞等温病湿热证样表现。提示湿热环境是引起湿温病的部分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环境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陆炜青 钱刘兰 +9 位作者 翟洪军 黄亚博 王一 林杰 程逸文 沈春锋 黄晓珊 庄鑫 陈启光 申春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医临床症状的二分类信息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其核心病机和中医证候诊断分类。具体分析过程包括概率参数化、参数估计与模型拟合、潜在分类与结果的中医理论解释。结果初始症状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605例、症状指标23个,根据阳性率纳入初始症状指标17个,最终取3个类别的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1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痰湿和气虚,病位在肺;潜在类别2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和气虚;潜在类别3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痰湿和气虚,病位为肺;综合分析,新冠肺炎发病时的主要证候要素病性为温(热)邪、痰湿、气虚,病位是卫表、肺。中医现症纳入分析的病例数为650例、症状指标55个,根据阳性率纳入现症指标43个,最终取4个类别的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1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湿邪、痰邪、气虚,病位主要在肺,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痰热郁肺;潜在类别2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温(热)邪、湿邪、气虚,病位主要在脾,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脾失健运;潜在类别3证候要素的病性为湿邪、温(热)邪,病位主要在脾,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气阴两伤;潜在类别4证候要素的病性是温(热)邪、湿邪、气虚、阴虚,病位在脾、心,分类命名为湿温(热)毒蕴、心脾两虚。结论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新冠肺炎发病初期的证候为湿温(热)毒袭卫表,继而犯肺,兼有肺气不足;其核心病机为湿温(热)毒蕴,兼见痰热郁肺、脾失健运、气阴两伤、心脾两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潜在类别分析 中医证候 证候要素 湿温毒疫
原文传递
王耀献从湿热理论谈肾脏病湿热证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少峰 李丹婷 +5 位作者 蔡雨孜 陈荟溪 李傲霜 郑慧娟 孙卫卫 王耀献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918-1924,共7页
肾脏病湿热证具有区别于温病湿热的六大独特病机表现,即必伏络夹风;必滞气血,内生瘀血;必化痰成饮,渐成癥瘕;必伤正气,湿热与脾肾亏虚并存;影响全身气机,肝脾肾受累;具有肾脏病湿热证传变规律。临证辨治当掌握三大基本原则,即把握共性规... 肾脏病湿热证具有区别于温病湿热的六大独特病机表现,即必伏络夹风;必滞气血,内生瘀血;必化痰成饮,渐成癥瘕;必伤正气,湿热与脾肾亏虚并存;影响全身气机,肝脾肾受累;具有肾脏病湿热证传变规律。临证辨治当掌握三大基本原则,即把握共性规律,明确湿热证核心病机,树立整体系统诊疗思维,方能更好地拓宽思维,将湿热经典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准确治疗。分病辨治:IgA肾病湿热证核心病机为风湿夹热、脾肾气虚,临证治以祛风清热祛湿、益气固摄,可予防己黄芪汤加白花蛇舌草、石韦加减;膜性肾病湿热证核心病机主要为风湿热夹水气、脾肾气虚,治以分消走泄湿热、兼以健脾益气,方予中满分消丸加减;糖尿病肾病湿热证核心病机为湿热夹瘀、气阴亏虚,临证治以清热祛湿、益气养阴,兼化痰瘀,可予葛根芩连汤为基本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核心病机在于湿热浊毒内蕴、元气亏虚,临证常用苏叶黄连汤合大黄甘草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湿热证 湿热理论 湿热温病 IGA肾病 膜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王耀献
下载PDF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梦怡 牛阳 《光明中医》 2017年第6期887-890,共4页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首剂,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效。临床上,结合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法则,应用三仁汤分消走泄,湿解热清的作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湿热病,更广泛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三焦湿热内阻之证...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首剂,具有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功效。临床上,结合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法则,应用三仁汤分消走泄,湿解热清的作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湿热病,更广泛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三焦湿热内阻之证,其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效果俱佳。故现将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提高临证水平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汤 湿温病 中医药疗法 异病同治
下载PDF
甘露消毒丹制方特点探微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光华 王贵帮 +1 位作者 杨慧 吴振起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1期32-35,共4页
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热并重,毒邪蕴藉,肆逆气分证的主要方剂。清代医家完善了对湿温病的认识,并创新了从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甘露消毒丹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利之四法,又具从三焦分消走泄之配伍特点。由此本文从甘露消毒丹的制方背景入手,... 甘露消毒丹为治疗湿热并重,毒邪蕴藉,肆逆气分证的主要方剂。清代医家完善了对湿温病的认识,并创新了从三焦辨证论治体系。甘露消毒丹在制方上具有宣清降利之四法,又具从三焦分消走泄之配伍特点。由此本文从甘露消毒丹的制方背景入手,探微湿温源流,以"病机—症状"、"性味—功效—治法"为思路,分析、讨论甘露消毒丹清上、畅中、渗下法的三焦分消走泄组方特点,以期拓展该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发掘该方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湿温 三焦分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段富津运用三仁汤辨治湿温发热验案举隅 被引量:7
18
作者 庞宇航 梁雪 +3 位作者 孔菲 胡晓阳 段富津 李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5-1497,共3页
三仁汤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之功。文章通过整理段富津教授治疗湿温发热病案4则,分析段富津教授的临床辨证思维,为临床治疗发热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三仁汤为基础方治疗湿温发热病的病案,从而深入探讨段富津教授运用三仁汤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湿温发热 三仁汤
原文传递
叶薛二氏论治湿温之异同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燕春 杨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4-536,共3页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治疗 温病学 中医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发热病84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岳培荣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发热病 湿温病 选原饮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