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雀啄灸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证候特征及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岳婷 杨东宇 +6 位作者 邓慧榕 刘煜 王煜 杨吉勃 赵中亭 严兴科 朱田田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0-288,共9页
目的:观察雀啄灸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病变关节红肿热痛证候特征和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雀啄灸干预早期RA的抗炎机制。方法:从78只雌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8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加风、湿、热环境... 目的:观察雀啄灸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病变关节红肿热痛证候特征和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雀啄灸干预早期RA的抗炎机制。方法:从78只雌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8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加风、湿、热环境刺激”的复合造模法复制“病证结合”湿热痹阻型R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雀啄灸组,每组18只。药物组大鼠于第1、8和15天按照1 mg/(kg·bw)剂量给予甲氨蝶呤灌胃治疗。雀啄灸组大鼠曲池、大椎和阿是穴进行雀啄灸治疗,每穴每日施灸15 min,6 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病变关节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关节肿胀度、关节表面温度及足底热痛阈值,并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变关节局部肿胀度、表面温度和伊文思蓝(EB)漏出量均明显升高(P<0.05),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雀啄灸组大鼠病变关节肿胀度、表面温度和EB漏出量均明显降低(P<0.05),热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得到明显改善。与药物组相比,雀啄灸组大鼠热痛阈值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雀啄灸可明显改善湿热痹阻型RA大鼠病变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证候特征,且能有效修复损伤的滑膜超微结构;提示雀啄灸干预对早期RA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雀啄灸 关节炎 类风湿 湿热痹阻证 滑膜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灸药结合改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陈家涟 李爱丽 +2 位作者 朱田田 杨东宇 赵中亭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91-397,共7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热证可灸”理论的科学性。方法:将78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热证可灸”理论的科学性。方法:将78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温和灸治疗,每日1次,每2周休息1 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周长、疼痛程度、皮肤颜色和温度及背伸活动度,并观察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证候分类量化指标中两组患者腕关节周长、疼痛程度、皮温及背伸活动度均有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皮肤颜色均有改善(P<0.05),两组皮肤颜色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进一步证实了“热证可灸”理论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温和灸 关节炎 类风湿 湿热痹阻证 热证可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