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Organic Matter Sourc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s for Terrestrial Shale Succession from the Yuka Depression: Implications from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Petrological Analyses 被引量:2
1
作者 Shiming Liu Lian Jiang +3 位作者 Bangjun Liu Cunliang Zhao Shuheng Tang Furong T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77-1595,共19页
Continental organic-rich shale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Dameigou Formation within the Yuka Depression of the Qaidam Basin. Here, the Rock-Eval pyrolysis, biomarkers, organic petrology,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have... Continental organic-rich shale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Dameigou Formation within the Yuka Depression of the Qaidam Basin. Here, the Rock-Eval pyrolysis, biomarkers, organic petrology,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Middle Jurassic Dameigou Formation source rocks from the northwest part of Yuka Depression, Qaidam Basin in order to study their thermal maturity, source of organic matter(OM), and palaeoenvironment changes. The Rock-Eval pyrolysis data(e.g., T_(max)),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biomarker-derived thermal maturity parameters(e.g.,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Ts/(Ts+Tm), C_(29)Ts/(C_(29)Ts+C_(29)αβ hopane), C_(30) αβ/(αβ+βα) hopanes, C_(29)ααα 20S/(20S+20R) steranes, and C_(29)αββ/(αββ+ααα) steranes) suggest all studied samples stay between immature and low mature stage. The maceral composi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n-alkane distributions, and biomarker-derived source parameters(e. g., C_(27)/C_(29)ααα 20R sterane, ternary diagram of C_(27)-C28-C_(29)steranes,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indicate both aquatic organisms and higher plants are the source of OM in the shales, but land plants are dominant. Generally low gammacerane concentration and environment-related parameters(e. g., cross-plots of C_(27)/C_(29)ααα 20R sterane vs. Pr/Ph) indicate these source rocks may be derived from lacustrine and fluvial-deltaic environments with fresh water, which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variations of stable carbon isotopes from OM in the source rocks. However,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OM in the source rocks were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e.g., source typ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Yuka Depression. Slightly brackish condition is record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ZK6-1 well favor the formation of lacustrine algae, as confirmed by high contents of C_(27) steranes and short-chain n-alkanes. The variation of reducing to oxidizing condition of study area i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periodical flooded river-influenced aqu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 stable carbon isotopes dameigou formation lacustrine sediments PALEOENVIRONMENT petroleum geology
原文传递
柴北缘大煤沟侏罗系泥质岩有机元素及碳同位素特征与古气候环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温帅 张小莉 +4 位作者 冯乔 焦科 陈琰 邹开真 崔涵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4-711,共8页
柴北缘大煤沟地区侏罗系记录了西北地区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文章通过对大煤沟剖面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尝试恢复大煤沟地区侏罗系的环境演化。分析认为,H/C比与C/N比、δ^13C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早侏罗世:C/N比和δ^13C整体逐渐减... 柴北缘大煤沟地区侏罗系记录了西北地区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文章通过对大煤沟剖面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尝试恢复大煤沟地区侏罗系的环境演化。分析认为,H/C比与C/N比、δ^13C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早侏罗世:C/N比和δ^13C整体逐渐减小,H/C比逐渐变大;中侏罗世:C/N比和δ^13C在前期保持稳定,后期急剧负偏,而H/C比则反之;晚侏罗世:C/N比和δ^13C基本保持低值不变,H/C比稳定在高值区间。早—中侏罗世有机元素C/N比多大于15,表明有机质来源主要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大煤沟剖面古气候表现为两个旋回,在早侏罗世小煤沟组时期古气候特征为温湿—干热,自中侏罗世晚期古气候开始从温湿向干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煤沟 有机碳同位素δ^13C C/N H/C 古气候
下载PDF
Sensitivity assessment of strontium isotope as indicator of polluted groundwater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fluids produced in the Dameigou Shale of Qaidam Basin
3
作者 Zhao-xian Zheng Xiao-shun Cui +1 位作者 Pu-cheng Zhu Si-jia Guo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年第2期93-101,共9页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would occur in polluted groundwater and aquifer system,may reduce the sensitivity of Sr isotope being the indicator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fluids(HFFF)in groundwater.In this p...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at would occur in polluted groundwater and aquifer system,may reduce the sensitivity of Sr isotope being the indicator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fluids(HFFF)in groundwater.In this paper,the Dameigou shale gas field in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was taken as the study area,where the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Sr isotope was analysed.Then,the model for Sr isotope in HFFF-polluted groundwater was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Sr isotope as HFFF indica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olution can release little Sr to polluted groundwater and cannot affect the εSr(the deviation of the 87Sr/86Sr ratio)of polluted groundwater.In the meantime,cation exchange can considerably affect Sr composition in the polluted groundwater.The Sr with low εSr is constantly released to groundwater from the solid phase of aquifer media by cation exchange with pollution of Quaternary groundwater by the HFFF and it accounts for 4.6% and 11.0% of Sr in polluted groundwater when the HFFF flux reaches 10% and 30% of the polluted groundwater,respectively.However,the Sr from cation exchange has limited impact on Sr isotope in polluted groundwater.Addition of Sr from cation exchange would only cause a 0.2%and 1.2% decrease in εSr of the polluted groundwater when the HFFF flux reaches 10% and 30% of the polluted groundwater,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Sr isotope being the HFFF indicator in groundwater of the study area.For the scenario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HFFF,when the HFFF accounts for 5%(in volume percentage)of the polluted groundwater,the HFFF can result in detectable shifts of εSr(Δ_(εSr)=0.86)in natural groundwater.Therefore,after consideration of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occurred in aquifer with input of the HFFF,Sr isotope is still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the Quaternary groundwater pollution by the HFFF produced in the Dameigou shale of Qaida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eigou shale gas Groundwater pollution Hydraulic fracturing flowback fluids Strontium isotope Hydrogeochemical modelling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剖面重矿物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和钟铧 刘招君 郭巍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9-284,312,共7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中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上重矿物的系统分析,初步查明了蚀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中低级变质岩、沉积岩及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火山岩。提出了重矿物特征指数ATi和GZi的韵律性和相关性的存在,并依此把大煤沟剖...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煤沟中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上重矿物的系统分析,初步查明了蚀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中低级变质岩、沉积岩及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火山岩。提出了重矿物特征指数ATi和GZi的韵律性和相关性的存在,并依此把大煤沟剖面中生代地层划分为5个重矿物韵律层,分析了它们在揭示源区岩性变化及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ZTR指数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响应关系,根据ZTR指数规律性变化把中生代盆地划分为早侏罗世早期的初始断陷阶段、早侏罗世中期的主断陷阶段、早侏罗世晚期的断坳转换阶段。中侏罗世的坳陷阶段及晚侏罗世之后的反转萎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分析 重矿物特征指数 ZTR指数 大煤沟剖面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宁凡 赵欣 +2 位作者 邹妞妞 谢渊 许安东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3期42-51,共10页
柴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大,准确评价储层孔喉结构是油气科学开发的基础。选取大煤沟组典型砂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高压压汞孔喉分布特征,采用岩石横向表面驰豫率经验值将岩心100%饱和水核磁共振T2谱转... 柴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大,准确评价储层孔喉结构是油气科学开发的基础。选取大煤沟组典型砂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高压压汞孔喉分布特征,采用岩石横向表面驰豫率经验值将岩心100%饱和水核磁共振T2谱转化为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并计算可动流体百分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大煤沟组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4%~13.5%,渗透率为(0.019~14.632)×10^(-3)μm2;核磁孔喉半径为0.0004~78.1900μm,主体分布在0.063~6.300μm;T2截止值为2.56~24.39 ms,平均为16.73 ms;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80%~30.26%,平均为21.28%。柴北缘大煤沟组砂岩储层主要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其次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中小孔喉为主,但分布均匀且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油气渗流。研究丰富了对该地区大煤沟组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的认知,对后期油气开发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大煤沟组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孔喉分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大煤沟组一段优质烃源岩 被引量:19
6
作者 阎存凤 袁剑英 +2 位作者 陈启林 邵宏舜 张正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3,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的油气源岩,而其中的大煤沟组七段是优质油气源岩。为了进一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侏罗系生烃能力,系统采集了大煤沟剖面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的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煤岩等样品,并进行了...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的油气源岩,而其中的大煤沟组七段是优质油气源岩。为了进一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侏罗系生烃能力,系统采集了大煤沟剖面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的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煤岩等样品,并进行了系统的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S1+S2,IH,沥青A,总烃,H/C与O/C值,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生物标志化合物规则甾烷的组成等)。结果表明,大煤沟组一段与七段一样,是优质油气源岩,这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发现。大煤沟组孢粉的显微沉积有机质组成及有机质类型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在对盆地中-下侏罗统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部署时,对大煤沟组一段的优质油气源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油气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大煤沟组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
下载PDF
柴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泥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康志宏 周磊 +2 位作者 任收麦 孔杰霜 陈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页岩广泛发育。2013年在柴北缘实施第一口页岩气勘探井柴页1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页岩层段累计厚度达141m,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页岩岩石主要类型为纹层状...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页岩广泛发育。2013年在柴北缘实施第一口页岩气勘探井柴页1井,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页岩层段累计厚度达141m,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页岩岩石主要类型为纹层状碳质页岩、纹层状含碳酸盐粉砂质页岩、纹层状页岩、纹层状含粉砂云质页岩、纹层状含砂页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纹层状云质页岩。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矿物特征表现高硅质矿物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碳酸盐矿物含量。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Ⅱ、Ⅲ型次之,Ro均大于0.8%,处于成熟阶段,TOC含量为1.41%-9.35%,烃源岩品质较好。大煤沟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8%-3.4%,比表面为11.1-21.9m2/g,扫描电镜下孔隙直径为0.27-21.38μm。微孔隙发育,依据成因划分为晶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生物碎屑体内微孔隙。此外,页岩中发育的裂缝和微裂缝,为页岩气的运移和储层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形成复杂孔缝交叉储集系统。页岩孔隙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的沉积环境、有利的矿物组合和有机质热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统 大煤沟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15
8
作者 付小东 饶丹 +3 位作者 秦建中 申宝剑 许锦 杨振恒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20-27,33,共9页
为研究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七段(J2d7)页岩油形成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与岩心观察、地质实验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对J2d7泥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J2d... 为研究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七段(J2d7)页岩油形成条件,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与岩心观察、地质实验与钻井资料相结合,对J2d7泥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及含油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柴北缘地区大煤沟组J2d7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J2d7泥页岩段岩性组合类型多样,泥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发育多种储油孔隙类型;氯仿沥青"A"与S1等指数较高,表明J2d7泥页岩具有较高的滞留油含量。综合研究后认为,柴北缘地区J2d7泥页岩段具备形成页岩油的地质条件,是该区大煤沟组页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层段,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等地区是页岩油勘探的相对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形成条件 大煤沟组七段 柴北缘地区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大煤沟组七段油页岩开发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新民 郝海燕 +2 位作者 马峰 段国禄 程玉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8,共7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J_2d^7)油页岩,开展了以固体矿产形式的开发、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资料、样品分析,对鱼卡凹陷油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对鱼卡油页岩矿产进... 针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J_2d^7)油页岩,开展了以固体矿产形式的开发、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资料、样品分析,对鱼卡凹陷油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对鱼卡油页岩矿产进行资源经济技术评价,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储量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一方面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借鉴中外多年来油页岩开发经验,结合柴达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上开采和原位开采相结合,以提取页岩油、燃烧发电、燃烧取暖为主,建筑材料、有机复合肥等循环经济为辅的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大煤沟组 鱼卡 柴北缘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鱼卡煤田大煤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生海 田景春 +1 位作者 肖玲 张翔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岩芯和煤质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煤田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地层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出向...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岩芯和煤质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煤田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地层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及对称型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本结构类型。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大煤沟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煤层对比,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聚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大煤沟组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 青海
原文传递
柴北缘大煤沟组七段(J_2d^7)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以大煤沟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汤艳 张云鹏 李永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5-584,共10页
通过对大煤沟地区4口钻井和侏罗系标准剖面的40件大煤沟组七段泥页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5.22%;干酪根类型为I-II型,以腐泥质为主;样品有机质成熟度平均值为0... 通过对大煤沟地区4口钻井和侏罗系标准剖面的40件大煤沟组七段泥页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储集性能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5.22%;干酪根类型为I-II型,以腐泥质为主;样品有机质成熟度平均值为0.52%,主要为未成熟—低成熟样品;样品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微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油的吸附、存储,矿物组成中大于40%的脆性矿物含量有利于后期的生产压裂。另外,在荧光下,样品断面及层理面具有好的荧光显示,为页岩油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分析认为,大煤沟地区大煤沟组七段具备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中侏罗统页岩油发育的最有利层段。并且在柴北缘范围内,该层段泥页岩单层厚度大,平面上横向分布稳定,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初步预测冷湖地区、赛什腾凹陷、鱼卡凹陷、大柴旦—大煤沟地区为柴北缘该层段的页岩油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发育条件 大煤沟组七段 大煤沟地区 柴北缘
下载PDF
青海省冷湖-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含煤地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天祥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2期18-20,29,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鱼卡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区内侏罗系含煤地层特征。结果表明:冷湖-赛什腾地区中侏罗统的沉积从盆地边缘开始向腹部扩展,并受基底断裂所...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鱼卡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区内侏罗系含煤地层特征。结果表明:冷湖-赛什腾地区中侏罗统的沉积从盆地边缘开始向腹部扩展,并受基底断裂所形成的山前断陷控制;在西区的冷湖一带石门沟组发育,主要煤层形成于河漫沼泽相;东区的鱼卡一带大煤沟组发育,主要煤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间湾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鱼卡 大煤沟组 石门沟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鱼卡煤田羊水河地区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磊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2期21-23,38,共4页
羊水河地区位于鱼卡盆地的中部,全区大部为新生界覆盖,通过钻探工程揭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和石门沟组,含煤地层厚度向西有逐渐变厚的趋势;主要可采煤层M7位于大煤沟组上部,属于厚-特厚煤层,厚煤带分布在鱼卡向斜北翼至Ⅲ线鱼... 羊水河地区位于鱼卡盆地的中部,全区大部为新生界覆盖,通过钻探工程揭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和石门沟组,含煤地层厚度向西有逐渐变厚的趋势;主要可采煤层M7位于大煤沟组上部,属于厚-特厚煤层,厚煤带分布在鱼卡向斜北翼至Ⅲ线鱼卡背斜南翼,向鱼卡向斜南翼有逐渐变薄的趋势;M5位于石门沟组含煤段底部,属于中-厚煤层,区内厚度变化较大,在中部煤层较薄,向Ⅰ线以西至深部逐渐加厚。通过分析含煤地层的发育规律,恢复中侏罗世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对区内煤炭资源勘查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煤沟组 石门沟组 主要煤层 羊水河地区 鱼卡煤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7段油页岩低放射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望 张云鹏 +3 位作者 李永红 姜亭 杨海星 党洪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5-913,共9页
以探讨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7段(J_2d^7)油页岩低放射性的控制因素为目的,选取鱼卡地区典型井目的层段的油页岩和暗色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测井资料及含油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等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二者... 以探讨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7段(J_2d^7)油页岩低放射性的控制因素为目的,选取鱼卡地区典型井目的层段的油页岩和暗色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测井资料及含油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等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二者的组构、水体介质条件、放射性物质供给特征及其与岩石放射性的关系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暗色页岩段相比,油页岩整体具有低的自然GR值,具有高的含油率、有机质丰度及沉积期还原性较强水体介质条件,具有较低的黏土矿物含量及沉积期母岩区较弱的风化程度。初步分析得出,有机质富集及贫氧水体介质条件对于区内油页岩的低放射性无明显影响,而古气候条件由温湿到逐步干热,导致陆源黏土矿物及放射性物质输入有限是油页岩低放射性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煤沟组7段 油页岩 低放射性 有机质丰度 风化作用 古气候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地区多泉山组风暴沉积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乔 田方正 +3 位作者 邹开真 徐子苏 张耀 秦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1-706,共6页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地区下奥陶统多泉山组发育了一系列角砾状灰岩沉积组合,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具有风暴沉积的特征,是风暴作用形成的风暴岩。该区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面侵蚀构造、粗粒滞留沉积、丘状层理、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镜下多见生...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地区下奥陶统多泉山组发育了一系列角砾状灰岩沉积组合,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具有风暴沉积的特征,是风暴作用形成的风暴岩。该区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面侵蚀构造、粗粒滞留沉积、丘状层理、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镜下多见生物碎屑与砂屑混杂现象,多具次生孔隙和缝合线。根据不同的沉积序列组合方式,将该区风暴沉积划分为原地风暴沉积、近源风暴沉积和远源风暴沉积,并建立了相应沉积环境模式。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研究区在早奥陶世处于较低纬度的浅海台缘—斜坡环境,为研究古纬度与板块演化提供了地质学证据,在古地理恢复及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大煤沟地区 多泉山组 角砾状灰岩 风暴沉积
下载PDF
青海煤可选性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贤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
通过对青海2种原煤的煤质分析、浮沉试验,得到了原煤的可选性曲线,并对2种原煤进行了煤炭可选性评价,为今后2种煤炭的洗选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大煤沟煤 大头羊煤 浮沉实验 可选性评价
下载PDF
柴北缘尕丘凹陷大煤沟组烃源岩特征及有利勘探目标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约如 鞠俊成 +3 位作者 曾岩 孟凡秋 汪国文 张坤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0,80,I0002,共16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尕丘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有效性,选取尕丘凹陷及周边地区典型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岩石热解峰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干酪根镜检类型指数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和油源对比,分析烃...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尕丘凹陷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有效性,选取尕丘凹陷及周边地区典型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岩石热解峰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干酪根镜检类型指数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和油源对比,分析烃源岩展布和埋藏热演化史、油气源、运聚及保存等条件,明确有利勘探目标区。结果表明:尕丘凹陷发育有机质丰度为优质等级、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总面积为750 km^(2),厚度为50~400 m;尕丘凹陷北部洼陷主体烃源岩埋藏经历两次抬升,目前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马北、绿梁山、圆丘等构造和地区聚集成藏;北部洼陷近洼地区发育的背斜、断背斜等构造圈闭为研究区有利勘探目标。该结果为尕丘凹陷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尕丘凹陷 大煤沟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热演化史 有利勘探目标
下载PDF
大煤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和水害防治浅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春永 党宇宁 《能源与节能》 2022年第12期40-42,66,共4页
煤矿防治水工作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防治水提供了重要依据。依据《煤矿防治水细则》,对大煤沟煤矿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大煤沟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的结论,并就水害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煤沟煤矿 水文地质 水害防治 含水层 涌水量
下载PDF
青海省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寇宏杰 《甘肃地质》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含煤地层 特征 大煤沟井田
原文传递
浅谈青海省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宇星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青海鱼卡矿区三井田煤层结构复杂,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曲流河三类沉积相。大煤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以冲积扇相发育为主,大煤沟组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相,石门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通过对典... 青海鱼卡矿区三井田煤层结构复杂,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曲流河三类沉积相。大煤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以冲积扇相发育为主,大煤沟组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相,石门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通过对典型钻孔ZK38-2沉积相划分及走向上钻孔之间的沉积相对比研究,对井田内煤层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煤沟组含煤段 石门沟组含煤段 沉积相类型 含煤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