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龙河 杨晓乐 张格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推广钢结构集成模块在高层建筑及抗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附加耗能的新型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节点采用T型连接件代替传统焊接连接实现模块单元全装配,连接件与摩擦板进行相对滑移提供附加耗能。根据节点受力... 为推广钢结构集成模块在高层建筑及抗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附加耗能的新型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节点采用T型连接件代替传统焊接连接实现模块单元全装配,连接件与摩擦板进行相对滑移提供附加耗能。根据节点受力及变形机理,推导其初始转动刚度理论公式。建立半装配与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两种节点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全装配插入式节点具有饱满的类平行四边形滞回曲线,其初始转动刚度理论计算值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有效验证了节点刚度公式的准确性。与半装配插入式节点相比,全装配插入式节点最大承载力降低约26.59%,整体能量耗散系数最大增加约70.06%,可通过T型连接件将塑性损伤转移至预设区域,保护主要构件并实现损伤可控,显著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全装配插入式连接节点 数值模拟 理论初始转动刚度 附加耗能 损伤可控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发展动态与结构创新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亚辉 余勇胜 +1 位作者 颜桂云 林相春 《福建建筑》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工程质量好等优点,符合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对结构的整体构造影响较大,其连接区域成为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关键要素。为此,总结目前装配式剪力墙不同连接形式的发展动态和存在...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生产效率高、工程质量好等优点,符合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对结构的整体构造影响较大,其连接区域成为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关键要素。为此,总结目前装配式剪力墙不同连接形式的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研究热门领域的消能减震剪力墙结构与可恢复功能的剪力墙结构的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针对可恢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更换钢制耗能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阐述了该结构的构造形式、设计方法、创新点与抗震性能。该结构可将损伤和耗能集中在钢制连接区域,通过连接区域内特定钢构件屈服耗能,保证上部主体结构不发生破坏,整体连接均通过螺栓实现,施工方便,且便于震后通过更换受损钢构件实现结构的可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钢制耗能连接 损伤可控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装配式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机理分析研究
3
作者 魏常贵 翁锦华 +2 位作者 郑莲琼 卢健 林相春 《福建建筑》 2022年第10期60-63,共4页
预制构件的连接区域,是装配式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为此,提出一种采用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的装配式节点,提高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基于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滞回性能研究,建立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翼缘狗骨削... 预制构件的连接区域,是装配式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为此,提出一种采用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的装配式节点,提高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基于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滞回性能研究,建立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翼缘狗骨削弱钢质铰工作机理,探讨其应力变化和损伤模态。研究结果表明:翼缘狗骨削弱区域控制钢质铰屈服、承载力等滞回性能;钢质铰塑性损伤累积集中在翼缘狗骨削弱区域,钢质铰损伤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质铰 翼缘狗骨削弱 损伤可控 数值机理分析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高地震烈度区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锐 姚佩歆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5,共7页
结合某高地震烈度区工程,对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合理的附加刚度、适宜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考察结构... 结合某高地震烈度区工程,对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合理的附加刚度、适宜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通过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考察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纯混凝土结构,主体混凝土框架更容易成为"损伤可控结构",实现震后可恢复性;建议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按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二者最大适用高度的平均值采用;为控制主体混凝土框架的损伤,屈曲约束支撑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宜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在各层承担的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30%;建议屈曲约束支撑的附加刚度比控制在1左右,延性系数不小于3;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相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在多遇地震下应根据支撑不屈服的要求做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 损伤可控结构 附加刚度比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控制设计 被引量:33
5
作者 欧进萍 何政 +1 位作者 吴斌 龙旭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67,76,共6页
本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被动耗能减振装置的地震损伤分析和控制设计。首先,在国 内外有关地震损伤和耗能减振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耗能减振结构地震损伤的分析方法 以及薄弱层地震损伤计算的实用方法;其次,基于我们在文... 本文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被动耗能减振装置的地震损伤分析和控制设计。首先,在国 内外有关地震损伤和耗能减振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耗能减振结构地震损伤的分析方法 以及薄弱层地震损伤计算的实用方法;其次,基于我们在文献 [5]中提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 伤的“三水准”性能目标,提出了地震损伤控制设计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设计例题,显示了本文所提 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震损伤 损伤控制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治疗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48
6
作者 孙备 程卓鑫 姜洪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的治疗方式历经了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引流及个体化治疗等不同阶段,直至现今备受重视的诸如并发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等特殊类型...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的治疗方式历经了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引流及个体化治疗等不同阶段,直至现今备受重视的诸如并发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等特殊类型SAP的外科干预。应当讲,外科干预在SAP治疗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SAP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有了统一的明确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引流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公路边坡病害治理的轻型支挡结构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晓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90-94,109,共6页
以国道107 线清连一级公路上四个典型的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为例, 介绍预应力锚索格构梁、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喷挂网支护、树根桩挡土墙等轻型支挡结构在公路边坡病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公路 边坡 病害治理 轻型支挡结构
下载PDF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 被引量:37
8
作者 赵资坚 邹育才 +3 位作者 刘梦璋 江标 杜建业 蔡史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19-2024,共6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院前院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按是否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006年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骨盆骨折院前院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05例,按是否遵循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理论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006年3月~2012年6月在DCO原则指导下治疗的骨盆骨折,共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平均38.3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11例,B型29例,C型18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平均36.3分;对照组为2001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未按DCO原则治疗的骨盆骨折47例,其中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1岁。骨折按Tile分型A型8例,B型24例,C型15例,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为平均36.5分。并对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情况和远期疗效进行比较,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3例(5.2%),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12.1%),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2.4%,存活病例平均随访19.1个月(6~31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5.6分;对照组死亡9例(19.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3例(27.7%)例,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7.1%,存活病例平均随访20.4个月(13~32个月),远期Cole疗效评分为30.3分。两组患者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及远期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CO理论指导下,强调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并重,将DCO技术干预和骨科专科医生的早期介入提前到事故现场和急诊室阶段,规范急救流程,多学科协作,能减少骨盆骨折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急救 损伤控制
原文传递
多发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齐志伟(综述) 于学忠(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多发伤普遍伤情很严重,多为高能量伤,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导致感染、低氧血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多发伤的发生日益频繁,情况也日益复杂,其诊疗需要多个学... 多发伤普遍伤情很严重,多为高能量伤,并发症发生率高,容易导致感染、低氧血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多发伤的发生日益频繁,情况也日益复杂,其诊疗需要多个学科协作,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就成为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急诊医师作为多发伤的抢救主体,应该关注多发伤的救治方法和进展。近年来,创伤控制观念的提出使多发伤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对于致死性三联征的进一步理解为加强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允许性低血压等容量复苏的新观点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致死性三联征 创伤控制 容量复苏
下载PDF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损害控制治疗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爱民 孙红振 +7 位作者 杜全印 沈岳 郭庆山 王子明 吴思宇 唐颖 赵玉峰 陈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6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经验,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本组26例全部生存,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尚需继续治疗。结论(1)严重多发伤的ISS90≥17分,骨关节型严重多发性损伤中,则以骨与关节损伤为主的IS90≥16分。(2)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对四肢和骨盆骨折,外固定器临时固定能有效地控制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骨关节 损害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损伤控制策略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唐伦先 刘中民 +7 位作者 孙贵新 李增春 孙宏 包晓玮 王春梅 季晟超 邵钦 白建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探索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下,采用以ICU为主导的损伤控制策略等对严重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 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共对789例严重...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探索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下,采用以ICU为主导的损伤控制策略等对严重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 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共对789例严重多发伤实施损伤控制策略救治,死亡69例,抢救成功率为91.25%。结论在一体化的创伤急救模式下,采取基于损伤控制策略的严重多发伤救治,突出ICU医生的主导作用,明显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严重多发伤 急诊一体化 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复杂性腹腔感染及其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复杂性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是临床常见但处理棘手的难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感染源控制手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cIAI感染源的治疗,需要贯彻损伤控制理念并建立阶梯式处理... 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复杂性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是临床常见但处理棘手的难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感染源控制手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cIAI感染源的治疗,需要贯彻损伤控制理念并建立阶梯式处理方案,首选微创改善引流或建立引流途径,可使用CT或超声导引的经皮经Trocar放置黎氏双套管冲洗引流;对于单纯改善引流无法控制感染源时则应行开腹引流;对于合并有腹腔高压的腹腔感染病人应行腹腔开放疗法。cIAI早期应根据科室致病菌流行特点选择经验性治疗用药,对于重症感染病人推荐降阶梯疗法,一旦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明确,则应调整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复杂性腹腔感染 感染源控制 损伤控制 阶梯式处理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理念在非创伤性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朱化强 代文杰 姜洪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7-769,共3页
关键词 损伤控制 非创伤性
原文传递
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由于我国多数医院创伤伤员分散于各个专科,在多发伤等需要跨学科理论和技术救治时常常出现错误而导致救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创伤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避免出现人为的、医源性的二次打击。本文系统论述了在院外救治及转运、院内伤情... 由于我国多数医院创伤伤员分散于各个专科,在多发伤等需要跨学科理论和技术救治时常常出现错误而导致救治效果较差,因此,在创伤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避免出现人为的、医源性的二次打击。本文系统论述了在院外救治及转运、院内伤情评估、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救治中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损害控制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吴钢 殷保兵 +2 位作者 陈进宏 马保金 蔡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损伤控制 手术治疗 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郭庆山 沈岳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389-392,共4页
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骨折治疗中,微创外科技术可被作为损害控制骨科的有效手段,以降低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创伤越严重,越应该受益于该技术;另一方面,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关节周... 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骨折治疗中,微创外科技术可被作为损害控制骨科的有效手段,以降低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创伤越严重,越应该受益于该技术;另一方面,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关节周围骨折、骨盆和髋臼骨折、脊柱骨折等,以更小的创伤达到与传统骨折治疗相同或更佳的疗效,病人受益于更小的切口,更少的肌肉损伤,更低的骨血供破坏,更好的骨折端血肿保护,骨折愈合加速,病人恢复加快。关于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仍然有很多需要研究学习之处,也对创伤骨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并不意味着手术危险性的降低和操作更容易,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小切口",应正确理解其理念,掌握手术适应证,学习和改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微创技术 损害控制 固定术
下载PDF
论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 被引量:27
17
作者 姚元章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多发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疾病",急救时存在"时间窗",一旦时间延误或超过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伤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增加。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体现在救治的"时间窗&qu... 多发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疾病",急救时存在"时间窗",一旦时间延误或超过救治的"时间窗",患者可能会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伤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增加。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体现在救治的"时间窗"内,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达到最佳救治效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伤情评估、快速急救、术前准备等。多发伤急救的时间理念,已由越快越好的定性过程发展到精确的定量过程;分清个体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及批量伤员救治的群体时效性,对决定多发伤急救的优先顺序意义重大;要保证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流程,在救治各个环节上遵循损害控制外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时效性 管理 损害控制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巴音额古乐 金鸿宾 黎明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811-814,共4页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损伤控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损伤控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34.03±12.81)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6~54分,平均(35.00±12.81)分。以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早期全面处理原则)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3±11.04)岁;ISS评分26~51分,平均(35.56±11.04)分。分别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损伤控制组中存活28例,死亡2例(6.7%),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1例,伤口感染2例)。对照组中存活22例,死亡8例(26.7%),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弥撒性血管内凝血2例,术后感染3例)。对两组年龄、性别、ISS评分、Gustilo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用于治疗严重四肢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有利于对患者进行迅速有效的救治,可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骨折 多处创伤 损伤控制 外固定器
下载PDF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侯天勇 孙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多发性骨折 下肢
下载PDF
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美勇 张雨 李永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患者80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40例。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急救手术中的损伤控制进行对比与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急救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患者80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40例。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急救手术中的损伤控制进行对比与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急救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实验组中有10例在抢救过程中有短暂的休克状态,比例为12.5%,两组患者中有70例患者在急性抢救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比例为87.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通过全面监控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液情况以及血容量和供氧情况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达到有效的急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