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沼气工程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32
1
作者 胡启春 宋立 《中国沼气》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场沼气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奶牛粪沼气发酵潜力和三种主要沼气发酵工艺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 奶牛场 粪污 处理 沼气工程 技术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丹 杨峰 +6 位作者 李新圃 罗金印 刘龙海 张哲 张亚茹 张莉莉 李宏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11-1817,共7页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诊断技术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administration on the milk production,milk components and fecal bacteria microbiota of dairy cows 被引量:26
3
作者 Haiyan Xu Weiqiang Huang +6 位作者 Qiangchuan Hou Lai-yu Kwok Zhihong Sun Huimin Ma Feiyan Zhao Yuan-Kun Lee Heping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767-774,共8页
Probiotics administration can improve host health.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 administration on milk production, milk func- tio... Probiotics administration can improve host health.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 administration on milk production, milk func- tional components, milk composition, and fecal microbiota of dairy cows. Variations in the fecal bacteria microbiota between treatments were assessed based on 16S rRNA profiles determined by PacBio 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probiotics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ilk produc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milk immunoglobulin C (IgG), lactoferrin (LTF), lysozyme (LYS) and lactoperoxidase (LP), while the somatic cell counts (SC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milk fat, protein and lactose contents (P 〉 0.05). Although the probiotics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change the fecal bacteria richness and diversity, significantly more rumen fermentative bacteria ( Bacteroides, Roseburia, Ruminococcus, CIostridium, Coprococcus and Dorea) and beneficial bacteria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were found in the probiotics treatment group. Meanwhile, som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e.g. Bacillus cereus, Cronobacter sakazakii and Alkaliphilus oremlandii, were suppressed. Additionally, we found som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ilk production, milk components and fecal bacteria. To sum up,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probiotics applica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ow milk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production Milk components Fecal bacteria Prnbintics dairy cow PacBio 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益康XP对奶牛产后日粮适应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凯 李胜利 +1 位作者 魏永刚 刘云祥 《中国奶牛》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选取围产期(产前3~4周以内)健康奶牛20头和泌乳前期(泌乳天数小于56天)健康奶牛66头,按照胎次、泌乳天数和产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围产期和泌乳期两个处理,每个处理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粮组成相同,日... 选取围产期(产前3~4周以内)健康奶牛20头和泌乳前期(泌乳天数小于56天)健康奶牛66头,按照胎次、泌乳天数和产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围产期和泌乳期两个处理,每个处理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粮组成相同,日粮由精料、羊草、苜蓿干草、青贮、混合料及一些糟粕类组成,试验组牛每天另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60g,一次性投喂,试验期180天。结果表明:泌乳期试验牛产奶比对照组平均高2.10kg(p<0.05),差异显著;围产期试验牛产奶日平均比对照组高1.21kg(p>0.05),益康XP组泌乳期试验牛和围产期试验牛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均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异不显著。泌乳期试验中,两组体细胞数数据跳越性大,无明显改善效果,而在围产期试验中试验组初期(前60天)低于对照组,但整体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值都小于35万/ml;本研究中,情期受胎率,两个处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泌乳期试验组乳房炎发病少于对照组,但围产期试验组乳房炎稍多,蹄病发病率却正好与乳房炎发病相反;产科疾病中试验组出现1次(死胎),对照组出现5次(4次胎衣不下,1次倒生助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期 试验 日粮 乳房炎 奶牛 泌乳天数 产奶 对照组 围产期 产后
下载PDF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守文 尹蕾 周玉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乳品中主要高危害致病菌及其危害、检测方法的历史进程、当前国内外乳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乳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乳品 微生物 检测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奶牛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国生 施正香 滕光辉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9-174,共6页
中国奶牛养殖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已逐渐实现从分散、粗放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转型。同时,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本文从饲喂、挤奶、舍内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奶牛养... 中国奶牛养殖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已逐渐实现从分散、粗放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方向转型。同时,设施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已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本文从饲喂、挤奶、舍内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设施装备技术研究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奶牛养殖设施装备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根据现代奶牛养殖发展装备技术需求,为现代规模奶牛养殖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设施装备 技术 发展
下载PDF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鄢雷娜 罗跃华 +1 位作者 刘绪平 许恒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家标准中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奶牛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金尔光 周源 +7 位作者 陈洁 龚萍 吴利军 胡修忠 谭君珺 刘武 华娟 万平民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奶牛场粪污未经处理还田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奶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粪污的物理形态为分类依据,概述了奶牛场粪污的主要危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及处理产物的利用,... 奶牛场粪污未经处理还田或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影响奶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粪污的物理形态为分类依据,概述了奶牛场粪污的主要危害、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及处理产物的利用,简要分析了奶牛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其目的在于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场 粪污 危害 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对推广奶牛DHI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童建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作者对DHI技术的意义、技术要求、推广应用情况做了分析,并对推广应用DHI技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奶牛 DHI技术 推广应用 思考
下载PDF
牛粪固定床气化多联产工艺 被引量:12
10
作者 秦恒飞 周建斌 +1 位作者 王筠祥 张齐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8-293,共6页
为了减少畜禽粪便自然发酵造成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降低养殖奶牛的成本和增加养殖奶牛的效益,该文利用自制的固、气、液(Solid,gas,liquid)多联产固定床气化炉将牛粪气化,气化可得到固体牛粪炭、可燃气、提取液三相产品,三相产品均可... 为了减少畜禽粪便自然发酵造成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降低养殖奶牛的成本和增加养殖奶牛的效益,该文利用自制的固、气、液(Solid,gas,liquid)多联产固定床气化炉将牛粪气化,气化可得到固体牛粪炭、可燃气、提取液三相产品,三相产品均可以资源化利用,从而达到减排、减污的目标。考察了含水率、气化温度及气化剂的当量比对气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含水率控制在12%~18%,气化温度为850~900℃,当量比在0.25~0.30时,气化效果较好,牛粪含水率为17.78%,气化温度为850℃,当量比为0.30时,气体产率为1.42m3·kg-1,可燃气体的低位热值为2.84MJ·m-3,牛粪炭得率为23.82%,提取液得率是24.17%。牛粪气化多联产工艺试验为工程化实施提了基础和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工艺 多联产 固定床 牛粪炭 可燃气
下载PDF
2016年奶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胜利 姚琨 +6 位作者 曹志军 刘长全 张胜利 刘建新 李建喜 王加启 张和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6-164,共9页
本文从国内外奶业生产与贸易、奶牛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控制、环境控制、乳品安全与加工等方面对2016年奶牛产业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奶牛 产业 技术
下载PDF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闫宝琪 董书伟 +4 位作者 王东升 那立冬 杨洪早 张世栋 严作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3-688,共6页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在以子宫内膜被嗜中性粒细胞(PMN)持续性的广泛浸润为主要特征,没有直观的临床症状,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在中国,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的比例达50.62%,且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占其中的90%。由于隐...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在以子宫内膜被嗜中性粒细胞(PMN)持续性的广泛浸润为主要特征,没有直观的临床症状,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在中国,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的比例达50.62%,且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占其中的90%。由于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发病初期不易被观察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如何对其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阴道内窥镜法、细胞刷法、活体组织诊断法、超声诊断法及白血球酯酶法等,但目前这些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更早、更准确地诊断隐性子宫内膜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隐性子宫内膜炎 诊断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全球乳制品技术竞争态势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玲玲 梁冉 石家宇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1,共6页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业内的创新投入与技术研发竞赛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我国乳制品行业在国际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鉴于专利信息分析对于专利战略和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对...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业内的创新投入与技术研发竞赛也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我国乳制品行业在国际产品竞争力和技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鉴于专利信息分析对于专利战略和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对乳制品专利信息的挖掘与分析,从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人、专利技术及专利布局等角度,分析了全球及国内主要乳制品的专利信息情况,来研究全球乳品技术发展及竞争态势,旨在为我国乳品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提出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专利分析 专利信息 技术竞争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芳权 王辉 +1 位作者 赵一广 熊本海 《中国乳业》 2021年第8期60-67,共8页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奶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传感器、自动饲喂设备以及挤奶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实现奶牛高效养殖... 数字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情况是衡量一个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奶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奶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传感器、自动饲喂设备以及挤奶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实现奶牛高效养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阐述了奶业发展前景和数字化关键技术在环境智能监控、奶牛身份识别、健康感知、繁殖监测、精准饲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大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方法,以供行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产业 数字化 技术应用
下载PDF
乳扇加工工艺对凝团相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贞龙 张宜凤 +2 位作者 欧邦伟 汪家琦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4,34,共4页
研究了乳扇加工工艺对凝团相关特性的影响。根据获得的TPA试验数据,确定乳扇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在72℃(15~20 s)条件下杀菌原料乳,冷却至60℃,加入酸浆,控制点浆凝乳pH值为4.6,搓揉成团,同时用pH值为4.6的酸浆洗涤,在65℃温度下,洗涤4 m... 研究了乳扇加工工艺对凝团相关特性的影响。根据获得的TPA试验数据,确定乳扇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在72℃(15~20 s)条件下杀菌原料乳,冷却至60℃,加入酸浆,控制点浆凝乳pH值为4.6,搓揉成团,同时用pH值为4.6的酸浆洗涤,在65℃温度下,洗涤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乳扇的校正出品率达6.46%,总蛋白利用率为72.61%,脂肪利用率为7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扇 凝团 加工工艺 质构分析
下载PDF
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国婧 谢国阳 +2 位作者 肖芳斌 姜华祥 许恒毅 《江西科学》 2020年第6期830-834,共5页
乳制品是以生鲜牛乳或者羊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因其风味独特,富含各种易于人体吸收的营养元素,在人类膳食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正是由于其营养丰富,也极易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乳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有沙门氏菌、金黄... 乳制品是以生鲜牛乳或者羊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因其风味独特,富含各种易于人体吸收的营养元素,在人类膳食结构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正是由于其营养丰富,也极易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乳制品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等,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出乳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对乳制品相关的食品安全保障有深远影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逐步应用到微生物检测领域。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多种新型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以期对未来乳制品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提供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特种乳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阳 张希 +1 位作者 李杨 冯凤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47-352,共6页
特种乳是指牛乳以外的其它家畜乳,具有独特的口感与营养价值,能满足不同民族及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饮乳需求,特种乳的加工技术也是乳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牦牛乳、羊乳、马乳等特种乳及其乳制品的加工技术进展,为特种乳资源的... 特种乳是指牛乳以外的其它家畜乳,具有独特的口感与营养价值,能满足不同民族及地区消费者的特殊饮乳需求,特种乳的加工技术也是乳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牦牛乳、羊乳、马乳等特种乳及其乳制品的加工技术进展,为特种乳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期丰富乳制品品种,推动我国各品种乳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乳 乳制品 加工技术 乳品工业
下载PDF
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萍 王秀峰 +1 位作者 岳桂贞 黄峻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175-7183,共9页
乳制品是鲜奶以及所有以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的总称,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对乳制品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已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周期较长,研究并开发灵敏、准确、便捷的检... 乳制品是鲜奶以及所有以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的总称,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对乳制品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已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周期较长,研究并开发灵敏、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学、光谱学和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乳制品质量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了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乳制品质量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
下载PDF
乳制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亚洁 乌日娜 +5 位作者 周津羽 刘至立 林旭 丁瑞雪 赵三军 武俊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乳及乳制品因营养丰富而成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乳及乳制品因营养丰富而成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近年来,乳制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已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热点。传统检测技术因检测周期长且准确率低,无法满足乳制品安全检测高通量、时间短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纳米探针技术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发光技术等因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被逐渐应用于乳品安全检测。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乳制品安全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上述技术在乳制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对未来乳制品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有害微生物 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乳制品中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程 李浩林 +6 位作者 刘箐 梁玮 韩舜愈 杨玉萍 方水琴 郭慧琴 陈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25-430,共6页
乳制品安全是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焦点,检测新技术运用滞后,部分标准缺乏,是乳制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乳制品中各种污染源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介绍色谱、分析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环介导等温扩增、生... 乳制品安全是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焦点,检测新技术运用滞后,部分标准缺乏,是乳制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乳制品中各种污染源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介绍色谱、分析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环介导等温扩增、生物芯片等技术,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对乳制品未来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中有害成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有害成分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