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日摄氟量居民罹患氟斑釉的研究
1
作者 齐荣林 罗劲 +1 位作者 张璎 魏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人和动物体内的硬组织(牙齿、骨骼等)是氟化物作用的主要部位,严重者可引起氟骨症和氟斑釉,其中氟斑釉是慢性氟中毒的一项特异指标。通常日摄氟量高的居民其氟斑釉率和斑釉指标均增高。本文用日摄氟量作指标评价环境氟对居民牙齿的... 人和动物体内的硬组织(牙齿、骨骼等)是氟化物作用的主要部位,严重者可引起氟骨症和氟斑釉,其中氟斑釉是慢性氟中毒的一项特异指标。通常日摄氟量高的居民其氟斑釉率和斑釉指标均增高。本文用日摄氟量作指标评价环境氟对居民牙齿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当地居民的斑釉率和斑釉指数均与日摄氟量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08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摄氟量 氟斑釉 居民 斑釉率
下载PDF
总摄氟量与儿童智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广吉 高明献 +2 位作者 张明访 杨明利 向全永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儿童智商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泗洪县瓦庙村(氟中毒地区,饮水中氟含量为0.57~4.50 mg.L-1)和新淮村(非氟中毒地区,饮水含氟量为0.18~0.76 mg.L-1)为研究地点,两村所有在校的8~13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儿童智商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泗洪县瓦庙村(氟中毒地区,饮水中氟含量为0.57~4.50 mg.L-1)和新淮村(非氟中毒地区,饮水含氟量为0.18~0.76 mg.L-1)为研究地点,两村所有在校的8~13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智商、学生家庭饮水中含氟量、每日各种食物、饮水的摄入量,检测室内外空气中氟含量,并计算每日总摄氟量。根据每日总摄氟量将儿童分为:总摄氟量<1.00、1.00~1.99、2.00~2.99、3.00~3.99及≥4.00 mg.(人.d)-15组,分别统计各组儿童的智商和智商低下率。结果:新淮村儿童的智商(100.41±13.21)显著高于瓦庙村(92.02±13.00)。随着总摄氟量的增加,儿童智商进一步降低,智商低下率逐渐增加,总摄氟量与智商(y=-3.519x+103.310)及智商低下率(y=5.779x-1.347)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高氟摄入会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儿童智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摄氟量 智商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饮水氟与人群龋齿关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超轲 YLi +5 位作者 王景占 吴云鹏 YLi BPKatz EJBrizendine GKStookey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1-54,共4页
为探讨不同饮水氟浓度、不同营养水平对人群龋齿的影响,分低水氟(<0.3mg/L),适宜水氟(1mg/L)和高水氟(>4.8mg/L)三个氟水平,每一氟水平又分正常低营养二组,共6个人群组,每组120人,平均年龄46岁... 为探讨不同饮水氟浓度、不同营养水平对人群龋齿的影响,分低水氟(<0.3mg/L),适宜水氟(1mg/L)和高水氟(>4.8mg/L)三个氟水平,每一氟水平又分正常低营养二组,共6个人群组,每组120人,平均年龄46岁,调查计算了人群日总摄氟量,检查了冠面龋与根面龋。同时每组调查了8~15岁学生100人。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低饮水氟地区人群的龋患率与龋患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水氟与适宜水氟组人群均无氟斑牙发生,高饮水氟组发生了严重的氟中毒。此结果证明,适宜水氟(1mg/L)能起到预防氟中毒与预防龋齿的双重作用。不同营养水平方面,只在低饮水氟2组之间表现出来,低营养组的龋患率明显高于正常营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氟 龋齿 氟斑牙 营养
下载PDF
总摄氟量与成人血清骨钙素的相关关系及其基准剂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伯 涂青云 +2 位作者 张明访 刘康 向全永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血清骨钙素的剂量-效应关系及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BMD),为氟骨症防治及总摄氟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瓦庙村和新淮村为调查点,以家庭手压井饮水氟含量为依据,分别从瓦庙村和新淮村分层随机抽...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血清骨钙素的剂量-效应关系及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BMD),为氟骨症防治及总摄氟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瓦庙村和新淮村为调查点,以家庭手压井饮水氟含量为依据,分别从瓦庙村和新淮村分层随机抽取103名和43名成年常住居民为被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家庭饮水和食物中氟含量,每日各种食物、饮水的摄入量,检测室内外空气中氟含量和血清骨钙素含量。计算每日总摄氟量,并根据每日总摄氟量将被调查对象分为四组:A组的总摄氟量为≤1. 16 mg/(人·d)、B组> 1. 16 mg/(人·d)、C组> 3. 48 mg/(人·d)、D组>4. 99 mg/(人·d),分别统计各组血清骨钙素含量及血清骨钙素的异常率。结果瓦庙村居民的总摄氟量和血清骨钙素显著高于新淮村(P<0. 01)。随着总摄氟量的增加,血清骨钙素含量逐渐增加,血清骨钙素的异常率也逐渐增加,总摄氟量与血清骨钙素及血清骨钙素异常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依据血清骨钙素的异常率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和基准剂量下限(benchmark dose lower limitation,BMDL)分别为1. 00 mg/(人·d)和0. 67 mg/(人·d)。结论骨钙素可能是氟接触人群骨损伤早期筛查的敏感指标;按照骨钙素计算的总摄氟量的BMDL显著低于国家总摄氟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摄氟量 骨钙素 剂量-效应关系 基准剂量
原文传递
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超轲 孙淑庄 +3 位作者 曹静祥 吴云鹏 马凤 曹守仁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2-286,共5页
在全国选轻、中、重和极重4个燃煤型氟病区和1个对照区及高(饮水型氟病区)、适宜和低饮水氟地区各2个,共11个调查点,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不同摄入氟水平。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空气、饮水和食物氟含量,8~15岁和>15... 在全国选轻、中、重和极重4个燃煤型氟病区和1个对照区及高(饮水型氟病区)、适宜和低饮水氟地区各2个,共11个调查点,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不同摄入氟水平。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空气、饮水和食物氟含量,8~15岁和>15岁2个人群组的日总摄氟量、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率以及尿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煤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28mg与3.10mg,在饮水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34mg和3.54mg时,无重度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尿氟属正常范围。根据这些结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人群总摄氟量的资料,提出了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建议值,8~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2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2.4mg;>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3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3.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 地方性 氟中毒 饮水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