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日常学校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与跨学段测量等值性检验:基于有序分类数据 被引量:2
1
作者 欧贤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0-716,共7页
目的:编制一个适用于测量大中学生日常学校生活事件的量表,并检验其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选取345名大中学生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在883名大中学生中对正式量表进行基于有序分类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 目的:编制一个适用于测量大中学生日常学校生活事件的量表,并检验其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测量等值性。方法:选取345名大中学生对初始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在883名大中学生中对正式量表进行基于有序分类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跨学段的测量等值性检验。结果:青少年日常学校生活事件量表由经济困扰、学习困扰、人际困扰、恋爱困扰和受罚与失败等5个维度共20个题目构成;其结构效度和复核效度良好,总量表及分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存在中等稍低的显著正相关;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介于0.67~0.77,总量表为0.87)、组合信度(CR介于0.73~0.85)以及重测信度(间隔一周;分量表介于0.68~0.77,总量为0.78);该量表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存在载荷等值,但门栏不等值。结论:青少年日常学校生活事件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大中学生的短期日常学校生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烦心事 日常烦恼 生活事件 压力事件 测量等值性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史艳 解庆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819-82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综合康复护理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综合康复护理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12周进行测评。结果康复护理组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综合康复护理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预防和减少继发障碍的发生,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继发障碍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豹与牦牛活动的时空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施小刚 岳颖 +8 位作者 卢松 张成成 杜丽娜 金义国 冯茜 明杰 胡强 金森龙 戴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3-527,共5页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放牧为主的人类干扰不断侵入雪豹栖息地,对雪豹种群造成威胁.为了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考察散养牦牛(Bos grunniens)对雪豹的影响,于2...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山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放牧为主的人类干扰不断侵入雪豹栖息地,对雪豹种群造成威胁.为了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考察散养牦牛(Bos grunniens)对雪豹的影响,于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181台红外相机,调查累计相机工作日98857 d,共获得雪豹独立有效照片1298张,牦牛独立有效照片2230张.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1)夏半年,雪豹适宜栖息地和牦牛适宜放牧区重叠面积为30.152×10^(3) hm^(2),占雪豹夏半年适宜栖息地的82.396%;冬半年重叠面积为21.818×10^(3) hm^(2),占雪豹冬半年适宜栖息地的70.302%.(2)在时间维度上,雪豹和牦牛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较高,且夏半年(Δ=0.763)重叠程度高于冬半年(Δ=0.565).总体上雪豹的活动高峰期更集中在晨昏,而牦牛则集中在白天,但牦牛放牧对雪豹日活动节律仍然造成了干扰,导致雪豹黄昏活动强度进一步增加.上述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散养牦牛不仅在空间上与雪豹栖息地重叠,同时对雪豹的活动节律也造成了影响;建议保护区采取措施控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以缓解高山放牧活动对保护区内雪豹种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日活动节律 放牧干扰 红外相机 栖息地
原文传递
思小高速公路野象谷段路域亚洲象活动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关磊 王云 +4 位作者 陈兵 王冀 徐景江 郑宏民 赵琨 《交通运输研究》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有效保障思小高速公路野象谷段运营安全及路域亚洲象种群生态完整性,于2018年4月10日至2019年10月18日对该路段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经常活动的4个区域布设2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研究该路域亚洲象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亚洲象对... 为了有效保障思小高速公路野象谷段运营安全及路域亚洲象种群生态完整性,于2018年4月10日至2019年10月18日对该路段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经常活动的4个区域布设2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研究该路域亚洲象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亚洲象对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周边的生境均有利用,日活动节律最频繁的时间段是夜间和黄昏,季节活动节律高峰是1月至7月,其中3月份的活动程度最高。研究表明,亚洲象对高速公路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但监测区内人为干扰对亚洲象的日活动节律影响比较严重;季节活动节律与雨季和旱季的气候特征相关。目前中国境内发生的车辆与亚洲象直接相撞事故较少,考虑未来交通网络发展对亚洲象生境的间接影响,建议在该地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时,将亚洲象及其生境作为专项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规划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思小高速 生境 日活动节律 季节活动节律 人为干扰
下载PDF
磁扰日日变改正的最小二乘谐波建模实现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帆 吴晓平 肖凡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2-587,共6页
采用最小二乘法代替傅里叶系数计算公式来确定谐波系数,使用若干个磁静日的谐波系数均值作为磁扰日的谐波系数,再取一定截断阶数的傅里叶级数作为太阳静日变化模型。以此进行地磁观测数据中太阳静日变化和磁扰的分离。然后对日变站太阳... 采用最小二乘法代替傅里叶系数计算公式来确定谐波系数,使用若干个磁静日的谐波系数均值作为磁扰日的谐波系数,再取一定截断阶数的傅里叶级数作为太阳静日变化模型。以此进行地磁观测数据中太阳静日变化和磁扰的分离。然后对日变站太阳静日变化进行地方时差校正得到测点处的太阳静日变化,将其与地磁扰动一起用于测点的日变改正。通过台站数据的计算结果分析了模型的截断阶数、日变站与测点间的经度差等因素对日变改正精度的影响,并对比了此方法与扰日法的改正效果。结果说明了此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日变改正 谐波分析 太阳静日变化 磁扰
下载PDF
脑梗死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校权 吴炯松 王凤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ADL>60分患者睡眠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ADL>60分患者睡眠状况评分(SRSS)明显低于治疗后ADL≤60分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积极干预睡眠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睡眠障碍
下载PDF
群体大小和觅食环境变化对东黑冠长臂猿日移动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兴康 钟旭凯 +4 位作者 韦绍干 崔亮伟 范朋飞 管振华 马长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两群东黑冠长臂猿群作为研究对象,在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两个时期对其进行了157个全天跟踪,使用5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法记录长臂猿的取食行为和食物类型,每30 min记录长臂猿的位点,并使用轨迹法测算出日移动距离。结果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两个观察时期的不同食物类型取食比例有显著差异,全年的平均日移动距离为1373 m(354-2837 m),相比于低纬度地区营一夫一妻制(平均群体大小3.8只)生活的长臂猿类群没有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虽然群体更大,但是东黑冠长臂猿并没有增加每天的觅食努力,不符合生态限制模型的预测。更大的食物斑块、更小的种间竞争和低群体密度可能是支持东黑冠长臂猿无需付出更多的觅食努力来维持更大群体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发现东黑冠长臂猿在人类干扰强度低的研究时期果实类取食比例提高,日移动距离更长,且在果实丰富的雨季日移动距离显著高于果实匮乏的旱季,表明它们可能采取能量保守的策略来应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的环境。总的来说,本研究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和详细地描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并以此探究长臂猿对高质量食物匮乏环境的响应,为该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日移动距离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