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简论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杨保军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2
|
论日常新闻的实质特征与功能意义 |
杨保军
张博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3
|
论日常新闻“公共化”的内涵、表现方式及主要影响 |
杨保军
张博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六报联合特刊”存废及其新闻史学意义再析——兼对李时新先生商榷的回应 |
刘继忠
|
《阅江学刊》
|
2014 |
0 |
|
5
|
日常新闻 神话与社会 |
李红祥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0 |
|
6
|
臻于内圣:以自新思想传承为例 |
程修平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7
|
日本知识界认知中的五四运动 |
曹萌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基于语料库的土耳其主流英语媒体涉疆报道的话语分析——以《自由报》《晨报》(2019-2022)为例 |
曾晓红
刘静静
孔令蓉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流离与失序:解放战争时期流亡学生的状况——以《大公报》和《中央日报》的报道为中心 |
张铉禹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10
|
坦桑尼亚英语版报纸《每日新闻》中国报道的区域国别分析 |
方强
张可
|
《大连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1
|
近代在华英文报刊对华报道研究--以《字林西报》与《上海泰晤士报》对抗战时期无锡的报道为案例 |
薛开元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2
|
早期《申报》报刊书写观念之构建——以《申报》与《字林西报》论辩为中心的考察(1872―1877) |
王浩恺
操瑞青
|
《传媒观察》
CSSCI
|
2024 |
0 |
|
13
|
“一日完小说”专栏:家庭空间与主体焦虑--以香港地区《天天日报》(1993—1994)为中心 |
王安琪
凌逾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14
|
1918年大流感在北京的流行及社会应对 |
吴文清
王居义
|
《中医药文化》
|
2024 |
0 |
|
15
|
连横在厦门的办报活动及其思想立场 |
许清茂
邵凡轩
|
《阅江学刊》
|
2010 |
3
|
|
16
|
《中央日报》九一八事变报道的纠葛与波折——兼论《中央日报》1932年改革 |
赵佳鹏
刘继忠
|
《新闻春秋》
|
2019 |
3
|
|
17
|
台湾《联合报》副刊的文学传承与角色变迁 |
李晓红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8
|
1932年国民党党营新闻机构的“现代化”改革研究 |
王大丽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9
|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认知修辞研究 |
程仪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0
|
《台湾日日新报》的中国内地报道--以张学良相关报道为中心(1924-1933) |
陈忠纯
李婷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