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JO Partial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Held in Xi'an,2015,Academician Dai-Ming Fan Attended and Made an Important Speech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Jan.13th, 2015, IJO/IES Partial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was held in Academician Dai-Ming Fan's office. The Chief Editor Xiu-Wen Hu was reporting the IJO work statement of 2014.
关键词 IJO Partial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Held in Xi’an 2015 Academician dai-ming Fan Attended and Made an Important Speech
下载PDF
IJO Partial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Held in Xi'an,2015,Academician Dai-Ming Fan Attended and Made an Important Speech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IES IJO Partial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Held in Xi’an 2015 Academician dai-ming Fan Attended and Made an Important Speech
下载PDF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0,共11页
唐代张彦远于公元9世纪中叶写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绘画史学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美术史学著述,建立起博大的绘画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画史理论和画学思想,记录了自轩辕至唐代会昌时期的画家和画作,并将画史叙述与... 唐代张彦远于公元9世纪中叶写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绘画史学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美术史学著述,建立起博大的绘画史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画史理论和画学思想,记录了自轩辕至唐代会昌时期的画家和画作,并将画史叙述与画品与画论研究相结合,创立了史、论、品(评)相统一的独特的中国美术史学的著述方法,对世界艺术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绘画史学
下载PDF
吴应箕与桐城派关系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建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5-78,共4页
吴应箕不仅是上江社团的领袖,也是复社领袖,与桐城派的先辈有广泛的交往。作为古文名家,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桐城诸子和自身的传播惠及戴名世、方苞所开创的桐城派。桐城派在学术祈向、对待古今文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以惊人的相似... 吴应箕不仅是上江社团的领袖,也是复社领袖,与桐城派的先辈有广泛的交往。作为古文名家,他的文学思想也通过桐城诸子和自身的传播惠及戴名世、方苞所开创的桐城派。桐城派在学术祈向、对待古今文的态度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以惊人的相似性表现出对吴应箕思想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应箕 桐城派 戴名世 方苞
下载PDF
“PDDCEA”循环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锦绣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2016年第10期22-25,共4页
本文依据PDCA循环理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建构的PDDCEA循环,分析了《基础会计》教学现状,探索PDDCEA循环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意义,思考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并总结出此循环路径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 戴明环 PDDCEA循环 课程教学
下载PDF
论戴名世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传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1-36,共6页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 ,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 ,并...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 ,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 ,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 ,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史学思想 历史理论 史学理论
下载PDF
嘉靖刊《历代名画记》实为万历二年“王氏画苑”丛书本的“两重”补证
7
作者 张啸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9,共10页
关于《历代名画记》嘉靖刊版本,清至民国书志对“行格半叶十一行”的明翻宋本的载述,证明叶德辉、傅增湘、缪荃孙等所述五种中同名子目的翻刻与宋版、同名子目诸翻刻间,均存版本字体、行格和文字的避讳、空格与“刊记”等七项基本相同... 关于《历代名画记》嘉靖刊版本,清至民国书志对“行格半叶十一行”的明翻宋本的载述,证明叶德辉、傅增湘、缪荃孙等所述五种中同名子目的翻刻与宋版、同名子目诸翻刻间,均存版本字体、行格和文字的避讳、空格与“刊记”等七项基本相同的关联,推论:此五种丛目间,共存一个宋本原刊与五种同名明代翻刻间的延续与共存关系。另借姜公韬以及王重民等三家的论证,对应书志对“勋阳初刻”的载述与台北图书馆藏此初刻刊本的书影,确认该馆藏“画苑”之十一卷即前叶氏旧藏“汇刻九种”,贯通了此存世刊本实物与文献记载的关系,终确认《画苑》初刻在万历二年(1574),故此版《历代名画记》“或以为嘉靖刻者,未确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万历二年(甲戌) 阳初刻“王氏画苑”丛书
原文传递
基于专利视角的经典名方研究分析
8
作者 叶梅霞 陈万发 +1 位作者 王闽予 罗文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 分析《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首经典名方相关专利申请情况,为经典名方研发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incoPat数据库1800年1月1日-2022年7月14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首经典名方相关专利,从专利申请量、申请... 目的 分析《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首经典名方相关专利申请情况,为经典名方研发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incoPat数据库1800年1月1日-2022年7月14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首经典名方相关专利,从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法律状态、专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专利471件,以发明专利为主(465件),专利申请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62%的专利申请人为企业。在全部专利申请中,包括有效专利94件;在授权专利中,主题类型是质控/检测方法的专利最多(51件,54.3%)。结论 目前我国经典名方的专利保护情况有专利申请量少且授权率低、专利申请主体以企业为主、专利主题类型单一等特点;研究者可对经典名方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现代生产工艺及古今制剂质效一致性等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研发成果申请专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专利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下载PDF
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光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8,共7页
戴名世生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交往密切,故研究者常将戴名世视为桐城派的开创者。但客观而论,戴名世与桐城派的创建并无关涉。戴名世只是一位与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有着密切往来,并持有相近文学、学术观点的桐城籍学者。
关键词 戴名世 桐城派 方苞
下载PDF
戴名世八股文写作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兆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1-94,共4页
戴名世成为八股文大家的心路历程是悲壮的。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反感八股文并大力抨击八股文,一方面却不得不花费大量心血总结八股文的写作技法并指导学生;一方面获得了八股文写作的巨大名声,一方面却在科举道路上长久遭遇坎坷。戴名世面... 戴名世成为八股文大家的心路历程是悲壮的。一方面发自内心地反感八股文并大力抨击八股文,一方面却不得不花费大量心血总结八股文的写作技法并指导学生;一方面获得了八股文写作的巨大名声,一方面却在科举道路上长久遭遇坎坷。戴名世面对八股文的复杂心态,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中国古代士人的集体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八股文 心路历程
下载PDF
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传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90,51,共6页
戴名世的史学评论和历史评论虽然蕴含有许多深刻的史学认识和历史认识,但由于戴名世论史、评史的出发点在于宣扬对明王朝的追思,宣扬狭隘的君臣之义,并据此反对清朝的统治,所以使他的史学评论和历史评论带有很强的政治和个人情感色彩,... 戴名世的史学评论和历史评论虽然蕴含有许多深刻的史学认识和历史认识,但由于戴名世论史、评史的出发点在于宣扬对明王朝的追思,宣扬狭隘的君臣之义,并据此反对清朝的统治,所以使他的史学评论和历史评论带有很强的政治和个人情感色彩,甚至不惜牵强附会,妄加比附,已经脱离了正确的历史评论范畴而演变为极端情绪宣泄。因此,在封建专制政治下,戴名世以文字遭祸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清代史学 历史观
下载PDF
论唐宋绘画史籍的继承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时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1,161,共6页
《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呈现了我国唐宋时期绘画史籍发展的基本面貌。这三部著作继续了史与论相结合的传统,在时间、体例、艺术观念等方面相互承接与发挥,反映了自传说时代至南宋初绘画的发展状况,给予后世理论研究... 《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呈现了我国唐宋时期绘画史籍发展的基本面貌。这三部著作继续了史与论相结合的传统,在时间、体例、艺术观念等方面相互承接与发挥,反映了自传说时代至南宋初绘画的发展状况,给予后世理论研究和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 《画继》
下载PDF
戴名世与清前期文化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险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3,共6页
戴名世因《南山集》案彰显悲情的一生。其实,探究戴名世的字号、文章及交游发现: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这... 戴名世因《南山集》案彰显悲情的一生。其实,探究戴名世的字号、文章及交游发现: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这并不违背"稽古右文"以集大成的文化政策。历经此案劫后,清代士人群体特别是桐城籍士人,及时调整了与当朝的关系,消解夷夏之别的文化隔阂,彰显古文经世致用的现实功能,不仅使大部分士人割断了与前朝的联系,而且也促使桐城派的产生,进而"北方之强"与"南方之强"在有清一代中奏出具有总结和整理特色的文化强音。戴名世作为使桐城籍士人以古文与当朝建立的关系转折性的人物,显然,研究桐城派不可绕过戴名世,更不能忽视清前期的文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清前期 《南山集》案 经世致用 桐城派
下载PDF
《医说》《历代名医蒙求》引用《名医录》考
14
作者 程新 王旭光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第5期302-306,共5页
《医说》和《历代名医蒙求》是产生于宋代的两本医书。两书多次引用了《名医录》,此《名医录》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一直未见确切考证。经核对,《医说》引《名医录》共25条,《历代名医蒙求》引《名医录》共31条。两书所引《名医录》内容,... 《医说》和《历代名医蒙求》是产生于宋代的两本医书。两书多次引用了《名医录》,此《名医录》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一直未见确切考证。经核对,《医说》引《名医录》共25条,《历代名医蒙求》引《名医录》共31条。两书所引《名医录》内容,皆见于宋人党永年《神秘名医录》,由此推知,《名医录》当是《神秘名医录》的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说》 《历代名医蒙求》 引用 《名医录》 《神秘名医录》
原文传递
试论戴名世的“文章之道”
15
作者 程曦 周专政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戴名世是桐城文派的先驱,他最早提出了桐城派文学的一些观念,如道、法、辞,以古文救时文等。其"文章之道"包含的内容比"圣人之道"要广泛;他关于文章要写"圣人之道"的提法是专为"经义时文"而发... 戴名世是桐城文派的先驱,他最早提出了桐城派文学的一些观念,如道、法、辞,以古文救时文等。其"文章之道"包含的内容比"圣人之道"要广泛;他关于文章要写"圣人之道"的提法是专为"经义时文"而发的;即使在时文写作领域,戴名世仍希望用他所谓的"文章之道"来改造它,即"以古文为时文"。相对于桐城派后学来说,戴名世的文学思想要开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文章之道 桐城派
下载PDF
清初科举生态与戴名世的时文理论
16
作者 洪桐怀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戴名世的时文理论建立在他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时文的反思与批判之上。戴氏在桐城派作家中首次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主张,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这种"援古入今"的思路加以阐释,试图合古文与时文为一体,给时文创造... 戴名世的时文理论建立在他对科举制度和八股时文的反思与批判之上。戴氏在桐城派作家中首次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主张,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这种"援古入今"的思路加以阐释,试图合古文与时文为一体,给时文创造一种新的局面,以文风之变促世运之变。戴名世的时文理论和实践不仅体现了戴氏较强的"问题意识",而且直接开启了方苞关于古文与时文的诸多主张,对桐城派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戴名世 时文理论 援古入今
下载PDF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并非篡窃的文学经典——与潘承玉先生商榷
17
作者 耿传友 徐翔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7,共8页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虽以李世雄《画网巾先生传》为蓝本,但已有很大的不同,就文字本身的美学和历史内涵看,戴传优于李传。考虑到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文体的特殊性和创作的特定历史情境,给其加上"篡窃"的恶谥并不恰当。...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虽以李世雄《画网巾先生传》为蓝本,但已有很大的不同,就文字本身的美学和历史内涵看,戴传优于李传。考虑到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文体的特殊性和创作的特定历史情境,给其加上"篡窃"的恶谥并不恰当。清初以降,画网巾先生的事迹一直辗转流传,但并非皆源于李传,亦有不少源自戴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网巾先生传》 戴名世 李世雄 潘承玉
下载PDF
张英与戴名世关系考
18
作者 张体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作为清代历史上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张英与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之间多样复杂的联系和长期交往关系因《南山集》案的发生而被隐没。戴名世在其仕途发展过程中得到张英及其人脉圈的帮助和支持。张英的先达,为戴名世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创造了有... 作为清代历史上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张英与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之间多样复杂的联系和长期交往关系因《南山集》案的发生而被隐没。戴名世在其仕途发展过程中得到张英及其人脉圈的帮助和支持。张英的先达,为戴名世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英 戴名世 关系
下载PDF
戴名世法律思想探析
19
作者 张全民 姚上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戴名世信守程朱理学,推崇礼教,以"正人心而维持名教"为己任。同时,他主张明刑弼教,严惩盗贼,维护社会稳定。他认为"经世之大者",莫大于"君子小人之进退",大声疾呼改革科举制度,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戴名世... 戴名世信守程朱理学,推崇礼教,以"正人心而维持名教"为己任。同时,他主张明刑弼教,严惩盗贼,维护社会稳定。他认为"经世之大者",莫大于"君子小人之进退",大声疾呼改革科举制度,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戴名世的法律思想虽没有突破传统的范围,但为我们了解清初法律思想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法律思想 明刑弼教 科举
下载PDF
戴名世研究述评
20
作者 霍省瑞 《殷都学刊》 2009年第3期83-89,共7页
《南山集》案使得曾誉满清初文林的戴名世为后人所鲜于提及,其文集也因惨遭禁毁而少有流传,戴名世研究亦成为学术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戴名世生平考证与作品整理,二是《南... 《南山集》案使得曾誉满清初文林的戴名世为后人所鲜于提及,其文集也因惨遭禁毁而少有流传,戴名世研究亦成为学术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戴名世生平考证与作品整理,二是《南山集》案,三是戴名世的史学思想,四是戴名世的文学成就,五是戴名世与桐城文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南山集》案 史学 文学 桐城文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