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SHRIMP锆石年龄新依据 被引量:121
1
作者 高林志 张传恒 +6 位作者 尹崇玉 史晓颖 王自强 刘耀明 刘鹏举 唐烽 宋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作为这一标准地层的主要研究剖面,已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学科...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作为这一标准地层的主要研究剖面,已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学科研究。但是,高质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一直是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关键层位和关键界面缺乏高质量的同位素年龄标定,致使蓟县剖面争取成为国际层面标准剖面的竞争力受到影响。近期,随着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技术在华北古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在几个关键层位定年研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西山下马岭组中部斑脱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370±11)Ma,使得下马岭组这个青白口群的关键地层单位划归为中元古界。天津蓟县大红峪组碱性火山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25.9±8.9)Ma。可用于标定华北古陆中元古代裂解时间得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85±15)Ma。这些SHRIMP测年结果使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与全球对比有了年龄"锚点",必定有利于准确厘定华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内涵。由于华北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因此上述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对于我国地质填图的修正和精确地层对比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特别是宏观藻类发育的时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必定有助于提升华北中、新元古界剖面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古陆 新元古界 大红峪组 下马岭组 SHRIMP年龄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界线和相关地质问题讨论 被引量:54
2
作者 赵太平 邓小芹 +3 位作者 胡国辉 周艳艳 彭澎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5-1508,共14页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 从18到16亿年,全球构造格局、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发生重要变革。就全球地质演化历史而言,结晶基底的形成标志着古元古代的结束,而稳定盖层的发育标志着中元古代的开始。在国际地层年表上,古元古代末期(18-16亿年)被称之为"固结纪",古/中元古代的界线被划定在16亿年。在华北克拉通,一般认为"吕梁运动"是结晶基底最终形成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此后发育以长城系为代表的地台型沉积盖层。长期以来,我国地质界一直以长城系的沉积代表中元古代的开始,并将古/中元古代的界限置于18亿年,与国际地层年表相差2亿年,以至于在中外文献中对中国18-16亿年间的地质记录的表述方式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有:1华北克拉通基底的形成或最终克拉通化是以"吕梁运动"的结束为标志,结晶基底最晚期的变质年龄不晚于18亿年;2长城系的底界年龄(18亿年)一直缺乏可靠的数据,目前对华北克拉通范围内稳定盖层发育的起始时间及代表性沉积记录,尚无统一的认识;3对华北克拉通由基底形成到盖层的演化及构造体制转折的动力学过程等见解不一,也缺少精细的年代学制约。本文综述了华北克拉通尤其是南部地区18-16亿年岩浆-沉积记录的研究进展,就古/中元古代界线及相关地层对比和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作者认为:1华北克拉通18-16亿年的火山-沉积记录在其南部地区最广泛、最完整。其中,熊耳群火山岩系(18-17.5亿年),包括底部发育的河湖相砂岩-泥岩沉积——大古石组,早于蓟县剖面的长城群,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最早的盖层沉积。2华北克拉通古/中元古代的分界年龄目前有2种选择:一是18亿年,即熊耳群火山岩系底部大古石组的起始沉积年龄;二是16亿年,将蓟县剖面长城系的高于庄组划归蓟县系,长城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中元古代界限 中元古代地层划分方案 长城系 熊耳群 高于庄组 大红峪组 大古石组
下载PDF
前寒武纪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以北京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梅冥相 孟庆芬 高金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 碎屑岩中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缺乏直接的微生物证据,其识别常常比较困难。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南口虎峪一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大红峪组(1650~1600Ma),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为有规律的沉积相序特征,成为将大红峪组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的主要标志。在大洪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层中,一种类似于碳酸盐岩中的“内碎屑”的奇特的砂质碎片,代表了前寒武纪海侵砂岩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该砂质碎片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组成系列席底构造,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微生物席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因此,南口虎峪剖面大红峪组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砂质碎片及其相关的席底构造的发现,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特别是那些常常被厘定为前寒武纪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沉积构造;同时也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这些特别的沉积构造对前寒武纪沉积环境重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砂质碎片 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大红峪组高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俊良 赵太平 +1 位作者 徐勇航 陈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7,共8页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大红峪组火山岩是一套高钾(K2O〉〉Na2O)、富铝、贫硅的碱玄岩-响质碱玄岩-响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等)、贫高场强元素(HFSE)(Th,Zr,Hf,HREE等)和...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大红峪组火山岩是一套高钾(K2O〉〉Na2O)、富铝、贫硅的碱玄岩-响质碱玄岩-响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等)、贫高场强元素(HFSE)(Th,Zr,Hf,HREE等)和弱亏损Nb,Ta的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有轻微的Eu正异常,类似于OIB的特征。较稳定的La/Nb比值和εNd(t)值,说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并未遭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岩石Nb,Ta弱亏损以及εNd(t)值为-0.66~0.63的特征,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更多的是其地幔源区的反映。因此,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可能为被俯冲交代作用改造过的深部岩石圈地幔,并有OIB特征的软流圈组分加入。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大红峪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其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峪组 富钾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裂谷
下载PDF
河北兴隆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成因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留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河北兴隆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1650-1600Ma)以潮下坪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在砂岩层面上产出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详细描述了MISS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微生物成因构造可能反映... 河北兴隆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1650-1600Ma)以潮下坪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在砂岩层面上产出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详细描述了MISS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微生物成因构造可能反映了华北中元古代浅海潮坪环境被大面积分布的微生物席所覆盖,微生物席对砂质沉积物表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沉积物的侵蚀和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基本沉积作用过程。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的MISS为探索元古宙浅海环境微生物一沉积作用关系提供了研究材料,对这些MISS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元古宙碎屑沉积体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 微生物席 中元古界 大红峪组 兴隆剖面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天锐 和政军 +1 位作者 丁孝忠 张巧大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 4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 ,实为国内外罕见。从东至西 ,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山顶剖面由不纯砂岩 +泥质白云岩组成 ,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 +石英砂... 北京十三陵元古宙大红峪组在不足 4km的距离内岩相急剧变化 ,实为国内外罕见。从东至西 ,泰陵剖面由灰色角砾硅化岩 +黑色粉砂凝灰页岩 +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山顶剖面由不纯砂岩 +泥质白云岩组成 ,德胜口剖面由泥质白云岩 +石英砂岩 +层凝灰岩组成。本文仅对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三种岩石进行系统研究。宏观、微观特征、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 :泰陵剖面大红峪组的灰色角砾硅化岩和黑色粉砂凝灰页岩是受火山 -地震事件影响形成的沉积岩 ,而覆盖其上的黄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形成于正常滨海环境中。最后提出大红峪组含事件信息的沉积岩形成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大红峪组 事件信息 地球化学 沉积岩
下载PDF
辽宁兴城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石英砂岩质砾岩古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明春 郑常青 +1 位作者 张梅生 张扬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通过对辽宁兴城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底部的石英砂岩质砾岩的野外调研、砾石颗粒统计分析,在显微镜下分别对砾石的砂岩和填隙物的砂岩进行了岩相学研究、粒度统计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显示砾石粒径大小为5mm~420mm,组成砾石的砂... 通过对辽宁兴城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底部的石英砂岩质砾岩的野外调研、砾石颗粒统计分析,在显微镜下分别对砾石的砂岩和填隙物的砂岩进行了岩相学研究、粒度统计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显示砾石粒径大小为5mm~420mm,组成砾石的砂岩主要为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其中石英碎屑颗粒以跳跃方式搬运为主;填隙物砂岩的石英碎屑颗粒包括悬浮、跳跃、滚动形式搬运的3个次总体,其概率累积曲线研究显示代表性填隙物砂岩的各项参数为:平均粒径Mz=2.3、标准偏差σ1=0.83、偏度Sk1=-0.06、尖度KG=1.025、粒度参数Y=-5.585。因此认为:构成砾石的石英砂岩其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中的前滨与后滨亚相;填隙物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滨岸带,属无障壁海岸相中的海岸沙丘亚相沉积;石英砂岩质砾岩的形成环境为冀鲁古陆边缘与胶辽边缘海交界处。此砾岩层的出现证实本区在大红峪早期发生过一次构造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系 大红峪组 石英砂岩质砾岩 古沉积环境 辽宁兴城
原文传递
河北省兴隆地区大红峪组沉积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德斌 白志达 +2 位作者 王敦则 梅冥相 李志忠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9,共7页
大红峪组为燕山地区惟一中、新元古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相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详细研究成因单元基础之上 ,将大红峪组地层叠置规律归纳为碎屑岩型、混合岩型、碳酸盐岩型三种相序 ,横向上划分为两... 大红峪组为燕山地区惟一中、新元古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地层。根据“岩性—岩相—相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详细研究成因单元基础之上 ,将大红峪组地层叠置规律归纳为碎屑岩型、混合岩型、碳酸盐岩型三种相序 ,横向上划分为两个相区 :东部相区以碎屑岩为主、西部相区以碳酸盐岩为主 ,沉积环境表现为由东部靠近陆源区缓斜坡砂质海滩向西部过渡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型相模式 ,沉积作用以潮汐作用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来级旋回 沉积环境 相模式 大红峪组 元古界 河北 沉积作用
原文传递
辽宁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平群 大红峪组 柏杖子岩体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模式 辽宁凌源
下载PDF
燕山中段大红峪组火山岩的古风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晓辉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燕山中段 (主要是指北京市平谷县内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存在古风化现象。古风化使火山岩的成分、结构遭受改变 ,以致影响对岩石岩性的确定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等。不同的地质环境 ,其风化情景不同。文中论述了火山岩... 燕山中段 (主要是指北京市平谷县内 )大红峪组火山岩 ,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存在古风化现象。古风化使火山岩的成分、结构遭受改变 ,以致影响对岩石岩性的确定及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等。不同的地质环境 ,其风化情景不同。文中论述了火山岩的三种风化带及其不同的风化环境特征 ,并与现代风化带进行了对比。研究大红峪组的古风化现象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时的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峪组 古风化 铁染 火山岩 元古界
下载PDF
河北省滦县地区大红峪组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福根 王山亮 +3 位作者 李良景 张翊超 宋庆伟 姚康 《城市地质》 2015年第S1期252-256,共5页
河北省滦县地区大红峪组为野鸡坨镇至响棠镇一带中元古界沉积盖层的最底部层位,这与滦县地区在元古宙地处山海关古陆边缘的地理构造格局有关。根据"岩相一层序一沉积环境"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大红峪组地层划分为碎屑岩型和碳... 河北省滦县地区大红峪组为野鸡坨镇至响棠镇一带中元古界沉积盖层的最底部层位,这与滦县地区在元古宙地处山海关古陆边缘的地理构造格局有关。根据"岩相一层序一沉积环境"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大红峪组地层划分为碎屑岩型和碳酸盐岩型两种相序,两个由TST-HST体系域构成的层序。沉积环境表现为东南侧为山海关古陆,北西侧为浅海台地,沉积作用初期以河流作用为主,进而发展为潮汐作用为主,偶为浅水风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层序特征 沉积环境 大红峪组 滦县地区
下载PDF
古元古代末浅海赤铁矿化微生物席:标识与意义
12
作者 赵石珂 史晓颖 +2 位作者 孙龙飞 谢宝增 汤冬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4-1129,共16页
微生物活动导致铁氧化被认为是前寒武纪铁建造和红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地质记录中却鲜有相关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择华北古元古代末的大红峪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综合研究,揭示微生物... 微生物活动导致铁氧化被认为是前寒武纪铁建造和红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地质记录中却鲜有相关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择华北古元古代末的大红峪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综合研究,揭示微生物活动在前寒武纪铁循环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华北井陉大红峪组发育大量以砂裂为代表的MISS,指示当时潮间带至潮上带广泛发育微生物席;非微生物席层发育大量原位和近距离搬运的海绿石,指示低氧富铁的浅海和孔隙水化学条件,而相邻微生物席层则发生了显著的赤铁矿化,指示相对更氧化的沉积环境。考虑到微生物席层与相邻(厘米级)非微生物席层间微生物活动与矿物组成的明显差异,笔者提出微生物活动可能是导致当时低氧铁化浅海环境局部铁氧化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提供了微生物参与Fe离子氧化的重要证据,对揭示前寒武纪红层和大规模铁建造形成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峪组 赤铁矿 海绿石 氧化还原 铁循环
下载PDF
燕山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席碎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13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1年第5期843-846,863,共5页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见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席碎片 大红峪组 元古界 沉积构造 华北
原文传递
辽宁兴城地区大红峪组底界性质及地质意义
14
作者 杨明 张梅生 +1 位作者 李晓波 王旖旎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4期1101-1109,共9页
为进一步确定燕山裂陷槽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底界性质,笔者对位于燕山中元古代沉积盆地边缘的兴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多个剖面上大红峪组底部砾岩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初步分析,得出该组沉积之前地表经历了差异性侵蚀,造成古... 为进一步确定燕山裂陷槽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底界性质,笔者对位于燕山中元古代沉积盆地边缘的兴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多个剖面上大红峪组底部砾岩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初步分析,得出该组沉积之前地表经历了差异性侵蚀,造成古地形起伏较大。大红峪组底部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包括单斜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两种类型,其代表的"兴城运动"没有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根据大红峪组底界明显的沉积间断现象,笔者认为将标准剖面大红峪组底界置于"小白石英岩"之下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裂陷槽 大红峪组 砾岩 不整合
下载PDF
北京及邻区长城纪火山事件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和政军 宋天锐 +1 位作者 丁孝忠 张巧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0-514,520,共6页
北京及邻区的中元古代大红峪组中发育着与火山事件有关的沉积相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 :火山源硅质—陆源砂—碳酸盐岩混积相和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 ,后者又可分为火山碎屑基浪沉积相和火山—沉积角砾碳酸盐岩混积相。初步分析表明 ,大... 北京及邻区的中元古代大红峪组中发育着与火山事件有关的沉积相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 :火山源硅质—陆源砂—碳酸盐岩混积相和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 ,后者又可分为火山碎屑基浪沉积相和火山—沉积角砾碳酸盐岩混积相。初步分析表明 ,大红峪期大量的硅质沉积主要来自同期的水下火山活动 ;火山碎屑基浪沉积与火山口内残余热气冲破熔岩封堵而爆发泄出 ,造成一定范围的海水涌浪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事件 沉积作用 火山碎屑 沉积物
下载PDF
南口虎峪中元古界大红峪组混积岩系的层序地层划分——海侵砂岩中的微生物席碎片简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梅冥相 刘智荣 +1 位作者 孟庆芬 高金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40,共8页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发育完整,以一套混积岩系为特征。在南口虎峪剖面中,海侵体系域砂岩地层与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组成了较有规律的层序地层相序,可以作为混积岩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典型代表。在大红峪组的海侵体系域砂岩中,变余波痕、微生物形成的砂质碎片和皱饰构造表明了席底的发育,特别是其中所发育的微生物砂质碎片不但代表了碎屑岩中的一种特殊的“内碎屑”,而且其特殊的形态和产出特点成为窥视前寒武纪砂岩中席底发育的一种典型标志,从而有益于今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阐释与研究;高水位体系域砂泥质白云岩中的纹理化构造似乎也是一种席底构造,它与其中的叠层石生物丘一起代表了前寒武纪海底微生物孤军作战的特殊生境。对该剖面大红峪组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前寒武纪地层中,除了要关注叠层石之类的微生物沉积构造以外,碎屑岩中也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若干证据即席底构造(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由此说明正是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多样性才使其成为地球上无所不在及其无与伦比的巨大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系 层序地层学 微生物席碎片 中元古界大红峪组 北京南口虎峪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