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其物源构造属性 被引量:89
1
作者 李忠 李任伟 +2 位作者 孙枢 江茂生 张文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8-445,共8页
根据侏罗系砂岩碎屑的岩矿组成及主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认为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 具有明显的陆壳岛弧混杂属性。主要物源类型经历了下—中侏罗统的 “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向上侏罗统 “弧造山带”类型的复杂演... 根据侏罗系砂岩碎屑的岩矿组成及主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认为合肥盆地南部侏罗系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 具有明显的陆壳岛弧混杂属性。主要物源类型经历了下—中侏罗统的 “再旋回造山带”类型向上侏罗统 “弧造山带”类型的复杂演变, 期间中侏罗世特别是相当于凤凰台组时期由于强烈的剥离作用, 大别造山带切割的 (dissected) 岩浆弧物源已有所暴露。据古地理恢复, 推断侏罗纪合肥盆地南部沉积演化曾受控于挤压动力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株罗系 砂岩 物源 碎屑组分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9
2
作者 马昌前 明厚利 杨坤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长岩和花岗岩类,ε_(Nd)(t)介于4.3~1.8之间,且随着Mg~#值的减小和SiO_2及Nb含量增高,岩石的ε_(Nd)(t)值降低,结合低Nb/Zr比值和中等-高的Ba/Th比值等特点,认为有关岩石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受板片流体影响并发生地壳AFC(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同时出现)作用有关,但它们亏损Nb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并不是地壳物质影响所致,而反映了地幔岩浆源区的特点,表明岩浆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环境。这一研究进一步证明,在大别山北麓的北淮阳地区,曾经发育了奥陶纪岩浆弧,向西与北秦岭岩浆弧相接。从大别山北麓的马畈杂岩体到昆仑山的布青山英云闪长岩体,中央造山带内与俯冲有关的侵入岩侵位年龄有向西变新的趋势,可能意味着原特提斯秦岭洋在向华北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俯冲过程中,是从东向西逐渐关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闪长岩 古生代 岩浆弧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沙坪沟特大型斑岩钼矿床年代学及成矿机理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张红 孙卫东 +4 位作者 杨晓勇 梁华英 王波华 王瑞龙 王玉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9-2059,共21页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 沙坪沟钼矿是我国新发现的最大的斑岩钼矿,位于大别造山带的西缘,是秦岭-大别钼矿带东缘的一部分。主体为隐伏矿床,地表钼矿化较弱,钼矿主要以脉状产于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中。花岗斑岩是主要赋矿岩体,普遍见有硅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发育爆发角砾岩,野外观察及钻孔揭示钼矿成矿与斑岩体中的爆发角砾岩有密切关系。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偏酸性,钙碱性富钾低钙低钠的特点。斑岩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等时线年龄为111.1±1.2Ma,含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1.5±1.5Ma,石英正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11.7±1.9Ma.同时花岗岩中锆石CL图像显示钼矿成矿过程中受到明显的热液活动作用,热液成因的锆石Y/Ho和Ce4+/Ce3+明显高于其他岩浆成因锆石,不在"CHARAC"场范围。锆石的Ce4+/Ce3+和(Eu/Eu*)N值反应出沙坪沟钼矿样品形成过程中岩浆氧逸度偏低,呈现出不同于斑岩铜(钼)矿的演化趋势。全岩锆石钛温度计计算出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岩的温度分别为830℃和860℃。由相邻钼矿床成矿年代对比可知,沙坪沟钼矿床与秦岭-大别钼矿带的第三期成矿环境相同,位于三叠纪大别山主碰撞带的北部,属于弧后位置。到燕山中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后撤,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拆沉,软流圈被扰动,深埋于地壳的含矿沉积物与酸性岩浆熔融,之后岩浆逐步分异演化,进入成岩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与钼有关的硫化物快速萃取,岩浆沿大小断裂及塌陷盆地边缘上侵形成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沙坪沟斑岩钼矿 锆石U—Pb年龄 Re—Os年龄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 被引量:52
4
作者 戴圣潜 邓晋福 +3 位作者 吴宗絮 赵海玲 陈江峰 杜建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在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研究了大别地区燕山期岩浆岩,重新划分了该区燕山期岩浆作用期次,发现大别地区在燕山期存在一个完整的造山岩浆旋回。首次提出本区燕山晚期岩浆岩为双峰式组合,与燕山早期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组合一起构成... 在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研究了大别地区燕山期岩浆岩,重新划分了该区燕山期岩浆作用期次,发现大别地区在燕山期存在一个完整的造山岩浆旋回。首次提出本区燕山晚期岩浆岩为双峰式组合,与燕山早期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组合一起构成一个从挤压到伸展的造山岩浆旋回,成为燕山期造山的重要佐证。岩浆岩成因特点揭示出本区的岩石圈结构在燕山期存在一个从双倍陆壳到正常陆壳的过程,深部地质过程则是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的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燕山期 造山作用 岩浆岩 底侵作用 拆沉作用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国灿 杨巍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1-467,共7页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作用 构造年代学 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6
作者 谢智 陈江峰 +4 位作者 张巽 高天山 戴圣潜 周泰禧 李惠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二长片麻岩的锆石 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其原岩形成时代为 70 7± 42 Ma,在 2 2 9±18Ma曾受到高温变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印支期变质作用不仅反映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变质岩中 ,而且造山带北部的部分变... 大别造山带北部石竹河二长片麻岩的锆石 U- 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其原岩形成时代为 70 7± 42 Ma,在 2 2 9±18Ma曾受到高温变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印支期变质作用不仅反映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变质岩中 ,而且造山带北部的部分变质岩也保存了这一重要记录。大别造山带北部存在印支期变质年龄的片麻岩、榴辉岩或残留相表明 ,该地块与造山带南部一样是印支期板块俯冲碰撞中俯冲板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锆石U-PB定年 超高压变质 印支期 大别造山带 变质作用 板块俯冲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壳、幔结构和陆内“俯冲”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39
7
作者 滕吉文 闫雅芬 +1 位作者 王光杰 熊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9-457,共9页
地质学家基于岩石年代学、峰期变质的压力差和阿尔卑斯变质沉积岩中柯石英的发现,推断在大别造山带地区发现的柯石英和榴辉岩乃是地幔深处120km左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结果.为了提供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地域的壳、幔深部结构与深层动... 地质学家基于岩石年代学、峰期变质的压力差和阿尔卑斯变质沉积岩中柯石英的发现,推断在大别造山带地区发现的柯石英和榴辉岩乃是地幔深处120km左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结果.为了提供大别造山带与郯庐断裂带地域的壳、幔深部结构与深层动力过程的定量判据,本文利用瑞利(Rayleigh)波的频散效应反演该区S波的三维群速度结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存在一由东向西陆内俯冲的高速板舌,其下插深度仅达160km.在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域上地幔70km深处存在一顶部宽约500km的低速地幔热点.(2)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是大别造山带深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郯庐断裂带强烈平移错动及板内俯冲效应共同作用导致的深部物质(上地幔)运移和动力学效应的综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Rayleigh波频散 陆内俯冲 地幔热点 深层过程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中生代火山岩 被引量:33
8
作者 杜建国 张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5,共9页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 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喷发岩带形成于后造山阶段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火山旋回,分别对应于高钾钙碱性系列(HKCA)和钾玄岩系列(SHO),从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提供的约束条件分析,前者形成于晚侏罗世的陆内挤压环境,造山带是有“山根”的增厚陆壳,而早白垩世钾玄岩系列岩石的出现表征着造山带已发生“去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高钾钙碱性系列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运 陈衍景 +1 位作者 马宏卫 徐友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8-478,共13页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组合为标志。石英中可见水... 河南省商城县汤家坪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组合为标志。石英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型包裹体、纯CO_2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但晚阶段石英中只有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和中阶段还发育特殊的含子晶的CO_2包裹体,这在以往的斑岩型矿床中鲜有报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75℃,盐度最高可达62.10%NaCl_(epv),包裹体内含大量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子晶以及一些石盐、钾盐、黄铜矿、脆硫锑铅矿子晶。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5~335℃,盐度为1.06%~45.87%NaCl_(eqv)。除石盐、钾盐子晶外,还含大量黄铜矿、脆硫锑铅矿子晶,表明中阶段还原性较强。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15~195℃,盐度较低,介于1.91%~9.98%NaCl_(eqv)。中阶段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重要机制。总之,初始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以高温、高盐度、高氧化性、富CO_2、高金属元素含量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_2逃逸,氧化性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_2为特征,属于大气降水热液。汤家坪钼矿床发育特殊的含子晶的CO_2包裹体,可作为大陆碰撞造山带产出富含CO_2的斑岩成矿系统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家坪钼矿床 斑岩型钼矿床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XRD结构演化特征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小明 曹代勇 +1 位作者 张守仁 邢秀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前陆盆地石炭纪含煤岩系高煤级煤的X射线衍射分析 ,探讨了高煤级煤基本结构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构造应力作用提高了“煤晶核”BSU的延展度和堆砌度 。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高煤级煤 X射线衍射分析 构造应力
下载PDF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程三友 刘少峰 +3 位作者 张会平 申旭辉 苏三 雷国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数据,构建了大别造山带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大别山地区的构造地貌进行了模拟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大别山在造山带走向和垂直走向的方向上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地势...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数据,构建了大别造山带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大别山地区的构造地貌进行了模拟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大别山在造山带走向和垂直走向的方向上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地势低的部位发育断陷盆地。SRTM DEM地貌图显示,郯庐等大断裂地貌特征明显,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水系的发育,大别山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在地貌上主要表现为河流的大角度转弯以及主支流近直角交汇;由于本区地壳沿断裂作差异性升降运动,造成地堑谷、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并存的地貌特点。本文统计分析了坡度与高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取了夷平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大别山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文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71-802,共32页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铁铜矿 找矿方法 大别造山带 碰撞挤压上侵模式
下载PDF
U-Pb zircon age of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in western Dabie Mountains,Central China 被引量:25
13
作者 ZHANG Hongfei ZHONG Zengqiu +2 位作者 GAO Shan ZHANG Benren LI Hui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19期1657-1660,共4页
U-Pb zircon dating on two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 samples in the western Dabie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unit yields concordant ages of (234±4) Ma and (227±5) Ma, respectively. These ages... U-Pb zircon dating on two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 samples in the western Dabie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unit yields concordant ages of (234±4) Ma and (227±5) Ma, respectively. These ages, following the UHP peak metamorphism, represent the magma emplacement ages for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shows that there are the Triassic granite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resemble A-type granite 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exten-sional geodynamic setting. The magma formation reflects a reheating event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nd it enhances the transfer of tectonic regime from collision into extension and promotes the rapid exhumation into lower crust for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ie orogenic belt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 U-Pb zircon age POST-COLLISIONAL granite.
原文传递
大别造山带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邓晋福 戴圣潜 +3 位作者 吴宗絮 赵海玲 杜建国 罗照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6-215,共10页
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表明大别碰撞造山带是由两个不同岩石—构造单元叠置形成,代表两个深部地壳物质剖面。本文通过对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过程中岩石物理(密度)性质分析,指出大陆长英质地壳自身在特定岩石学结构情况下可以俯冲至地幔深... 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表明大别碰撞造山带是由两个不同岩石—构造单元叠置形成,代表两个深部地壳物质剖面。本文通过对高压、超高压岩石形成过程中岩石物理(密度)性质分析,指出大陆长英质地壳自身在特定岩石学结构情况下可以俯冲至地幔深度。低温、快速折返是缺乏同碰撞和碰撞后花岗岩类的主要原因。“浮沉子效应”是超高压岩石形成和折返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结构 热结构 花岗岩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被引量:25
15
作者 黄泽光 高长林 吉让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为高含钾的碱性岩,对应的构造环境不是消减带,但与板块消减有关;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右行平移活动,活动性质为张扭性。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由于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平舆... 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为高含钾的碱性岩,对应的构造环境不是消减带,但与板块消减有关;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右行平移活动,活动性质为张扭性。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由于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平舆-蚌埠隆起为界,南部坐落在大别造山带逆冲前缘地带,如合肥-信阳盆地,为具挤压造山形成的前陆盆地原型、张扭性形成的走滑盆地原型、拉张反倾正断和平移-断陷盆地原型组成的三重叠合盆地。北部坐落在相对稳定陆块之上,对应形成挤压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原型、走滑盆地原型、弱挤压形成的坳陷盆地-张扭盆地-断陷盆地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原型 叠加 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 南华北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榴辉岩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4
16
作者 匡少平 凌文黎 张本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4-595,共12页
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讨论指出:①大别造山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任家湾、童家冲、祝家铺、道士冲、青山、沙河等辉石辉长岩类为代表,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成岩年龄,可能与华北、华南地块聚敛碰撞产生的... 根据近年来积累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讨论指出:①大别造山带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任家湾、童家冲、祝家铺、道士冲、青山、沙河等辉石辉长岩类为代表,它们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成岩年龄,可能与华北、华南地块聚敛碰撞产生的岛弧或大陆岩浆岩有关;另一类以铙钹寨、大化坪、碧溪岭和毛屋岩体为代表,虽然它们的成岩年龄均在前寒武纪,但却有着不同的成岩时代和成岩环境。②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等多属异地来源,具有不同的成岩年龄和复杂的原岩特点,它们是在变质杂岩的主体形成期(197~246Ma)混杂在一起的。③从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俯冲深度的估算方法观之,“成岩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法更为合理,吕古贤等(1998)经构造校正测算获得了大别造山带柯石英榴辉岩的形成深度为32.05~32.11km,并提出该柯石英榴辉岩是在这一地壳深处(或稍深一些)受强烈构造作用而形成的,这一认识有可能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质岩石 成岩年龄 榴辉岩 镁铁质岩 造山带
下载PDF
九资河—天堂寨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大别造山带核部隆升 被引量:19
17
作者 桑隆康 王人镜 +2 位作者 张泽明 王强 何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46,共13页
大面积分布在大别造山带核部九资河—天堂寨地区、构成著名的天堂寨花岗质杂岩体主体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包括九资河片麻状花岗岩、吴家山花岗闪长岩、天堂寨斑状花岗岩、薄刀峰细粒花岗岩和笔架山浅色花岗岩等5个岩石类型(单元)。其围岩... 大面积分布在大别造山带核部九资河—天堂寨地区、构成著名的天堂寨花岗质杂岩体主体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包括九资河片麻状花岗岩、吴家山花岗闪长岩、天堂寨斑状花岗岩、薄刀峰细粒花岗岩和笔架山浅色花岗岩等5个岩石类型(单元)。其围岩为遭受角门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的新太古代大别杂岩。根据其与研究区主体构造——巨型NE向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关系,这些花岗岩可分为同构造、晚构造和构造后等3个构造类型。从岩石成因角度看,晚构造和构造后花岗岩属典型岩浆花岗岩,而同构造九资河片麻状花岗岩属剪切深熔花岗岩。走滑韧性剪切造成的流体导入使岩石熔点降低是发生大规模剪切深熔的根本原因。从本区燕山晚期花岗岩获得的信息表明,大别造山带核部隆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隆升速率(14mm/a)大大高于现代高山剥蚀速率。早白垩世大别造山带核部迅速隆升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华北与扬子两地块碰撞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寨花岗质杂岩体 大别造山带 隆起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clogites from the northern Dabie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被引量:18
18
作者 Chunjing Wei Zhengang Shan +2 位作者 Lifei Zhang Shiguang Wang Zongguang Ch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3期253-256,共4页
Numerous eclogite_amphibolite blocks have been found along the Mayanling fault in the northern Dabie complex. Most of the eclogites are strongly retrograded and contain garnet, rutile and the amphibole_plagioclase sym... Numerous eclogite_amphibolite blocks have been found along the Mayanling fault in the northern Dabie complex. Most of the eclogites are strongly retrograded and contain garnet, rutile and the amphibole_plagioclase symplectite.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eclogites may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verted movement of the Mayanling thrust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LOGITE METAMORPHISM dabie orogenic belt.
全文增补中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物源及古水流体系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姜在兴 邢焕清 +1 位作者 李任伟 罗冬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7-252,共6页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 利用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 对合肥盆地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下第三系的物源及古水流进行了研究。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发育大别、张八岭、霍邱和蚌埠等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其中, 在侏罗纪以大别...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 利用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 对合肥盆地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下第三系的物源及古水流进行了研究。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发育大别、张八岭、霍邱和蚌埠等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其中, 在侏罗纪以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 在白垩纪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主要发育在新生代。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 霍邱、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是盆地内部次一级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合肥盆地 物源 古水流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新太古代地壳岩石和古元古代混合岩化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邱啸飞 江拓 +2 位作者 吴年文 赵小明 徐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9-738,共10页
大别造山带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研究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古老基底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其内广泛发育的混合岩长期被认为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本文对北大别团风一带新识别出的一套混合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 大别造山带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研究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古老基底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其内广泛发育的混合岩长期被认为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本文对北大别团风一带新识别出的一套混合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岩第一类锆石核部具有岩浆锆石特点,组成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850±86 Ma,该年龄代表了混合岩原岩年龄。第二类锆石具有变质深熔锆石特点,其加权平均207Pb/206Pb年龄为2011±12 Ma,代表了混合岩化的时间。岩浆锆石多数具有负的εHf(t)值(-8.1~2.2),对应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3.6~3.0 Ga,表明原岩可能为大别造山带内古太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并可能在形成过程中伴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与之相比,变质锆石均具有正的εHf(t)值(0.3~8.2),对应TDM2为2.7~2.2 Ga,说明在混合岩化变质深熔过程中锆石Lu-Hf同位素体系完全开放,导致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升高。本文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除了中生代混合岩化作用以外,还存在古元古代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过程相关的一期混合岩化作用,为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内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此外,该套混合岩原岩为太古宙岩石,且对应模式年龄高达3.6 Ga,这扩展了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最古老岩石信息范围,表明大别造山带内太古宙古老地壳物质可能不仅局限于黄土岭一带,还在北大别更广泛地区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混合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太古宙岩石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