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伟新 肖湘生 +1 位作者 陈鹏 马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 分析 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 ,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 ,并均得到手术证实 ,包虫 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 8例行DSA检查 ,其中 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 3个月。结果 DSA表现为肝动脉迂... 目的 分析 8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DSA表现 ,评价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均进行了CT检查 ,并均得到手术证实 ,包虫 3项试验检查均呈阳性。 8例行DSA检查 ,其中 3例经导管注入碘化油栓塞治疗。随访 3个月。结果 DSA表现为肝动脉迂曲 ,增粗 ,包绕 ,呈“抱球”征象。 8例毛细血管期有环形染色。 3例栓塞后DSA表现有碘化油沉积。 3个月后CT随访 ,碘化油沉积良好。手术病理所见病灶区碘油沉积。结论 肝泡状棘球蚴病DSA检查有特征性表现 ,介入性治疗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dsa表现 碘化油 介入治疗 dsa检查 随访 征象 手术病理 介入性治疗 碘油沉积
下载PDF
颞骨肿块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6 位作者 梁熙虹 燕飞 曲永惠 郑军 刘中林 赵啸天 张燕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 研究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 2 1例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  5例颈静脉球瘤均显示“椒盐征”和肿瘤明显染色。 3例鼓室球瘤表现为鼓室内明显强化的软组织影和肿瘤明显... 目的 研究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分析 2 1例颞骨肿块的CT、MRI和DSA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结果  5例颈静脉球瘤均显示“椒盐征”和肿瘤明显染色。 3例鼓室球瘤表现为鼓室内明显强化的软组织影和肿瘤明显染色。 4例内淋巴囊肿瘤CT表现为岩骨迷路后前庭水管区和中内耳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 ,MRI表现为“椒盐征” ,T1WI示肿块边缘有环形高信号影 ,DSA示 3例内淋巴囊腺样囊性癌明显染色。 4例外中耳鳞癌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及中外耳广泛骨质破坏 ,1例DSA表现有肿瘤染色。 2例软骨肉瘤CT表现为含有点片状钙化的软组织肿瘤 ,1例肿瘤周边可见高密度环。 2例鼻咽癌侵犯中内耳 ,表现为岩部、鼓室、乳突和颈静脉窝不规则肿块和骨质破坏。 1例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为岩部、鼓室不规则肿块和骨质破坏。结论 CT和MRI清楚显示肿块的形态、范围和内部结构 ,能准确定位 ,CT、MRI和DSA结合有助于肿块的定性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肿瘤 颞骨 骨质破坏 MRI 鼓室 dsa表现 显示 边缘 信号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 被引量:13
3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2 位作者 王文献 孙清荣 戴书华 《现代医学》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加深对颈动脉狭窄DSA表现特征的认识 ,探讨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性DSA造影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由 2名医生共同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分析 ,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 目的 加深对颈动脉狭窄DSA表现特征的认识 ,探讨DS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性DSA造影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由 2名医生共同对其DSA表现进行动态观察、分析 ,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其中狭窄程度≤ 5 0 %者 2 6例 ,>5 0 %而≤ 70 %者 66例 ,狭窄程度 >70 %者 5 0例。狭窄部位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 ;狭窄段长度 8~ 65mm ,平均 (14 .5± 2 .5 )mm。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dsa诊断 狭窄程度 dsa表现 患者 颈动脉造影 颈内动脉 结论 特征 目的
下载PDF
DSA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洋 陈穗保 +2 位作者 肖承江 黄健男 刘兰宁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颈动脉体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 13例 ,研究DSA在其中的表现。结果 颈动脉体瘤为富血供型 ;DSA能清楚显示肿瘤血管细节及肿瘤与相邻血管的整体关系 ;术前行超选择性动...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在颈动脉体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 13例 ,研究DSA在其中的表现。结果 颈动脉体瘤为富血供型 ;DSA能清楚显示肿瘤血管细节及肿瘤与相邻血管的整体关系 ;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 ,影象直观 ,与血管关系明确 ,对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表现 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申鹏 陈勇 +2 位作者 李彦豪 何晓峰 曾庆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的影象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6例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静脉分流和肝静脉癌栓,下腔静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癌栓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右心房内可见实质性肿块,并与下腔静脉癌栓相连,2例可见较明显的“条纹征”。4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癌栓缩小;5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I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TACE术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癌栓 下腔静脉 dsa表现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DSA表现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嵘 王建华 +5 位作者 颜志平 刘清欣 程洁敏 邵国良 钱晟 谭小新 《中国肿瘤》 CAS 2000年第9期425-426,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DSA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CT、MR、超声心动图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7例...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DSA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和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CT、MR、超声心动图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肝癌伴右心房癌栓的肝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7例肝动脉造影均见肝动脉和肝静脉间有较大的动_静脉瘘和肝静脉癌栓 ,右心房内可见肿瘤染色。6例右心房癌栓和所有肝静脉癌栓一样见较明显的“线条征”。2例经肝TACE术后癌栓内碘油散在沉积。3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和血液回流受阻患者 ,经内支架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肝癌右心房癌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CT、MR、超声心动图和DSA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右心房转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癌栓 右心房 dsa表现 介入疗法 治疗
下载PDF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智云 孙木水 +3 位作者 钟运其 陈伟 张翎 冯崇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 总结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0年1月~2 0 0 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2 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MRI和DSA表现。结果 2 7例副神经节瘤中,19例(2 2个肿瘤)... 目的 总结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0年1月~2 0 0 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2 7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MRI和DSA表现。结果 2 7例副神经节瘤中,19例(2 2个肿瘤)来自颈动脉体(其中3例双侧)均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例发生于迷走神经节,2例发生于颈静脉球,1例位于鼓室,1例位于颏下,1例位于眶内肌锥外,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肿瘤破坏骨质。其共同影像学特点: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强化明显,MRI显示肿瘤内有流空的血管影。结论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和特定的定位征象,对诊断有决定性价值。发生于罕见部位者,诊断困难,但如有上述典型征象,仍要考虑本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影像学诊断 恶性副神经节瘤 颈总动脉分叉 影像学表现 2004年 1990年 回顾性分析 dsa表现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特征 少见部位 病理证实 颈动脉体 颈静脉球 实性肿块 定位征象 罕见部位 诊断困难 MRI 肿瘤内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右膈动脉供血的DSA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小平 谢微波 +1 位作者 喻明宪 赵建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目的 研究大肝癌右膈动脉开放的DSA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 ,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高度选择性插管至供应癌肿的右膈动脉进行DSA检查并分析其影像特点 ,同时进行栓塞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 4 5 8例直径 5~ 15c... 目的 研究大肝癌右膈动脉开放的DSA表现特点及临床价值 ,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高度选择性插管至供应癌肿的右膈动脉进行DSA检查并分析其影像特点 ,同时进行栓塞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 4 5 8例直径 5~ 15cm大肝癌在介入治疗术中发现右膈动脉供应癌肿血液者 96例 (2 0 .9% ) ,其中首次介入治疗时发现 4 2例 (9.2 % ) ,第 2~ 3次介入治疗时发现 5 4例 (11.8% ) ;经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后 ,所有病例的供血微血管均显著减少或消失 ,病灶均明显缩小 ;6个月生存率 10 0 % (96例 ) ,1年生存率 80 .2 % (77例 ) ,2年生存率35 .4 % (34例 )。结论 右膈动脉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供血侧支动脉 ,认识其供血特点并正确处理是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人治疗 中晚期肝癌 供血 dsa表现 临床价值 动脉 生存率 直径 资料
下载PDF
肾癌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一平 陈正挺 +1 位作者 官怀文 陈济铭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0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肾癌 dsa表现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国文 陈世晞 席玮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不同类型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 10 6例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 ,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10 6例中 ,单结节和少结节转移灶 (病灶≤ 3个 ) 3 0例 ,占 2 8.3 % ;DSA造影表现以...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不同类型肝转移瘤DSA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 10 6例大肠癌肝转移瘤DSA表现 ,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10 6例中 ,单结节和少结节转移灶 (病灶≤ 3个 ) 3 0例 ,占 2 8.3 % ;DSA造影表现以富血供为主 ,多发转移瘤 76例 ,占 71.7% ;DSA造影表现以乏血供为主单发富血供转移瘤行化疗栓塞 ,余经动脉药盒 (PCS)行规律化疗灌注 ,前者生存期较后者明显延长。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瘤以多发、乏血供的转移为主 ,介入治疗为肠癌肝转移瘤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转移瘤 dsa表现 介入治疗 平均生存期 病理分型
下载PDF
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分型初探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登高 马绪臣 +1 位作者 赵福运 张建国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分析颌骨动静脉畸形(AVM)的普通X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对其血管构筑分型,探讨该分型对颌骨AVM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5例颌骨AVM的普通X线和DSA表现,包括颌骨骨质改变、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特点,从而对颌... 目的分析颌骨动静脉畸形(AVM)的普通X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对其血管构筑分型,探讨该分型对颌骨AVM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5例颌骨AVM的普通X线和DSA表现,包括颌骨骨质改变、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特点,从而对颌骨AVM的血管构筑分型。分析各型颌骨AVM的治疗史和疗效。结果25例颌骨AVM的DSA表现可分为5型:Ⅰ型:弥散型(5例),Ⅱ型:单静脉腔型(8例),Ⅲ型:弥散单静脉腔型(7例),Ⅳ型:多静脉腔型(2例),Ⅴ型:弥散多静脉腔型(3例)。DSA分型与普通X线表现具有很好的对应性。DSAⅡ~Ⅳ型治疗效果较好,17例均临床治愈(100%);DSAⅠ型和Ⅴ型疗效较差,临床治愈的病例分别为3例(3/5)、1例(1/3)。结论颌骨AVM的血管构筑特点具有多样性,建议分为5型;该分型对颌骨AVM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分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治疗分析 dsa表现 普通X线 血管构筑 指导意义 临床治愈 AVM 畸形血管团 静脉腔 方法分析 骨质改变 供血动脉 静脉特点 X线表现 治疗效果 构筑特点 治疗史 弥散型 对应性
原文传递
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子彪 杨开勇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278-279,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 38例脑膜瘤的CT、MRI、DSA表现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35例 (近 92 % )脑膜瘤在术前作出的定性诊断准确 ,增作DSA的 3例脑膜瘤更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CT、MRI、DS... 目的 :探讨脑膜瘤CT、MRI、DSA表现与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 38例脑膜瘤的CT、MRI、DSA表现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35例 (近 92 % )脑膜瘤在术前作出的定性诊断准确 ,增作DSA的 3例脑膜瘤更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CT、MRI、DSA综合检查不仅使脑膜瘤能作出定性诊断 ,而且能为手术提供最佳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及致死、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CT表现 诊断 MRI表现 dsa表现
下载PDF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DSA诊断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孙清荣 谭颖徽 周政 刘卫金 夏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 目的:加深对颈动脉假性动脉瘤DSA表现特点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DSA检查均能明确诊断,其中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DSA主要表现为:所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瘤腔内形成涡流者12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1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者12例。结论:DSA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有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分叉 dsa诊断 腔内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dsa表现 涡流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文莲 罗光华 +3 位作者 李丹 罗明贤 王俊波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CT动态增强扫描 门静脉内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周围组织结构 MSCT诊断 发生机制 dsa表现 门静脉扩张 增强表现 增强检查 综合分析 阳性征象 充盈缺损 供血动脉
下载PDF
肾动脉CT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青 周存升 +2 位作者 连庆峰 柳澄 袁振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扫描和重建技术;评价CTA显示肾动脉的能力。材料和方法:使用ElscintCTTwin扫描装置,对30例无肾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且肾动脉CTA正常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经MIP法重建,12例行SSD和曲面改建。随机取50例肾动脉... 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扫描和重建技术;评价CTA显示肾动脉的能力。材料和方法:使用ElscintCTTwin扫描装置,对30例无肾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且肾动脉CTA正常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经MIP法重建,12例行SSD和曲面改建。随机取50例肾动脉DSA表现正常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CTA对肾动脉和肾干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肾段动脉的显示率不及DSA。结论:CTA是一种微创伤性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和肾干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DSA检查。肾动脉CTA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扫描技术,其中利用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步研究 延迟扫描时间 CTA 前瞻性研究 肾动脉疾病 dsa表现 dsa检查 重建技术 扫描装置 Twin 临床表现 对照分析 肾段动脉 扫描技术 正常者 MIP SSD 显示率 小剂量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爱梅 郝永楠 +3 位作者 宋莉 胡铭 李宪章 张来忠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598,共2页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逐渐被大家认识。但有关其DSA表现国内外研究较少,我们最近诊断了1例患者,并2次行DSA检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dsa表现 dsa检查 少见疾病 国内外
原文传递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骆江红 江容坚 +4 位作者 许林锋 周经兴 陈耀庭 任强 洪国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dsa表现 布加综合征 恶性肿瘤 肝癌治疗 肝疾病
下载PDF
四肢动脉损伤的DS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汝明 邱水波 +3 位作者 刘闽华 吴育民 杨慧君 庄少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前各类意外创伤日渐增多,各种原因的创伤大多伴有血管损伤或主要是血管损伤,其中四肢血管损伤约占全身血管损伤的1/2以上,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类意外创伤日渐增多,各种原因的创伤大多伴有血管损伤或主要是血管损伤,其中四肢血管损伤约占全身血管损伤的1/2以上,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1999-2006年间对疑有四肢动脉损伤的35例患者进行了DSA检查,现将其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动脉损伤 dsa表现 诊断价值 四肢血管损伤 意外创伤 dsa检查 医院放射科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胰头癌动脉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探讨
19
作者 梁晓东 应申鹏 陈再智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胰头癌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分析14例胰头癌患者超选择动脉造影表现及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经胰十二脂肠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染色、肿瘤供血动脉及血管受侵率高于经腹腔干或胰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胰头癌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分析14例胰头癌患者超选择动脉造影表现及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经胰十二脂肠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染色、肿瘤供血动脉及血管受侵率高于经腹腔干或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大部分患者肿瘤缩小。结论胰头癌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造影肿瘤染色、肿瘤供血动脉及血管受侵显示率高,经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短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造影表现 胰头癌 疗效探讨 胰十二指肠 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供血动脉 短期临床疗效 肿瘤染色 动脉造影 dsa表现 胰十二脂肠 短期疗效 造影显示 不同程度 临床症状 超选择 癌患者 腹腔干 化疗后 显示率 血管
下载PDF
肝癌侵犯静脉系统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济铭 吴凯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肝癌侵犯静脉系统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陈济铭吴凯明关键词肝癌;动门脉短路;介入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州350005)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发现静脉系统受侵者并不少见。如果对这... 肝癌侵犯静脉系统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陈济铭吴凯明关键词肝癌;动门脉短路;介入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州350005)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发现静脉系统受侵者并不少见。如果对这种现象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就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疗法 dsa表现 动门脉短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