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及高效电催化电极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91
1
作者 冯玉杰 崔玉虹 +2 位作者 孙丽欣 刘峻峰 蔡伟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为解决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的问题,在综合以上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指出DSA电极因其高的稳定性,且可通过设计制备-定结构的表面涂层而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的阳极材料;DSA电极用于有机物... 为解决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提高电催化效率和延长电极寿命的问题,在综合以上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解决途径的基础上,指出DSA电极因其高的稳定性,且可通过设计制备-定结构的表面涂层而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的阳极材料;DSA电极用于有机物氧化降解存在直接和间接电化学氧化两种过程,而涂层表面结构中氧空位浓度与电极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废水 废水处理 电催化氧化 电极 有机污染物 dsa电极 高级氧化技术
下载PDF
DSA电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一伟 胡亚鹏 柴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煤化工废水具有高浓度难降解的特性,预处理后出水水质难以达标,因此用DSA电催化氧化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在煤化工废水电解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正交实验的最佳条件,并且在该条件下研究了极板排列方式对煤化工... 煤化工废水具有高浓度难降解的特性,预处理后出水水质难以达标,因此用DSA电催化氧化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在煤化工废水电解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正交实验的最佳条件,并且在该条件下研究了极板排列方式对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从而得到优化后的最佳实验参数:极板间距=1 cm,电压=5.5 V、电解质NaCl=2 g/L、pH=6、电解时间=3 h,复极式极板排列,该条件下出水水质与煤化工废水预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2.83%,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测定出水的其余指标如氨氮、挥发酚和色度等,也分别达到废水的二级、三级和一级排放标准。该煤化工废水的最佳深度处理方案经济实用,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dsa电极 单因素研究 正交实验 极板排列 深度处理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降解水中玫瑰精B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牟兴琼 董冰岩 +3 位作者 王辉 翁晓峰 陈锋涛 俞三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111,116,共4页
采用热分解氧化法制备Ti/SnO2形稳性阳极(DSA电极),采用浸渍法制备过渡金属(Cu、Fe、Co、Ni)改性的膨润土作催化剂(粒子电极)并与DSA电极耦合形成三维电极体系,以玫瑰精B水溶液为模拟印染废水,系统研究不同电极体系的电催化氧化降解和... 采用热分解氧化法制备Ti/SnO2形稳性阳极(DSA电极),采用浸渍法制备过渡金属(Cu、Fe、Co、Ni)改性的膨润土作催化剂(粒子电极)并与DSA电极耦合形成三维电极体系,以玫瑰精B水溶液为模拟印染废水,系统研究不同电极体系的电催化氧化降解和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DSA电极体系中添加粒子电极,可显著提高电催化氧化效率。在pH=7,槽电压为6 V,电解质浓度为0.085 mol.L-1的Na2SO4,Fe改性的膨润土作粒子电极与Ti/SnO2电极形成的三维电极体系,对质量浓度0.5 g.L-1的玫瑰精B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2%,脱色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电催化氧化 玫瑰精B dsa电极 三维电极
下载PDF
电芬顿降解活性艳红X3B的阳极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晶晶 莫文艳 孙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94-3699,共6页
以钛基氧化锡纳米涂层(DSA)电极作为阳极,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阴极,与石墨板(GE)电极进行组合,形成三组不同的电极对,用于比较研究电芬顿反应中的阳极影响因素。降解模拟染料活性艳红X3B,其脱色率和矿化率均为:电极体系a(阴极/ACF,阳... 以钛基氧化锡纳米涂层(DSA)电极作为阳极,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阴极,与石墨板(GE)电极进行组合,形成三组不同的电极对,用于比较研究电芬顿反应中的阳极影响因素。降解模拟染料活性艳红X3B,其脱色率和矿化率均为:电极体系a(阴极/ACF,阳极/DSA)>b(阴极/ACF,阳极/GE)>c(阴极/GE,阳极/DSA)。其中最优电极体系a反应90 min完全脱色,180 min内矿化率和平均电流效率分别为75.3%和56.7%。XRD和SEM表征表明:DSA电极和ACF电极在电芬顿反应中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循环伏安扫描的结果表明三组电极体系均无明显的阳极直接氧化反应发生。采用荧光法检测了活性氧化物种,发现三组电极体系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数量与其降解效果完全一致。本研究证明DSA对于电芬顿反应有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促进作用是通过催化H2O2生成.OH这一间接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电芬顿 活性炭纤维 dsa电极 染料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的电化学催化降解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魏春生 张丹凤 +3 位作者 吴晓亮 刘伟华 赵焕 刘建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作为一种兴奋剂类毒品,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研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销毁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设计了电化学催化降解METH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对电极形貌结构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GC)和循环伏安法(CV)对METH电化学降解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钛基钌铱电极(DSA电极)表面的裂纹结构,大大提高了电极活性面积,对METH的降解效果优于碳纤维电极和Pt电极。电解条件优化后,DSA电极对METH的电化学降解效果显著,METH基本完全降解。METH的降解以间接氧化为主,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催化可以快速高效的降解METH,且环境友好,是对METH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电化学降解 dsa电极 降解机理
下载PDF
非晶态Ni-P合金镀液和镀层的稳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涂抚洲 蒋汉瀛 +2 位作者 陈文汨 陈磊 龚竹青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 通过对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镀液组成和镀层性能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了解到对镀层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镀液的pH值,其次是[H3PO3];找出了稳定镀液组成和镀层质量的有效措施,即采用一定面积比例的DSA和Ni混合阳极,调整好镀液的pH值,适当加入稳定剂和降低镀液的[Cl-],定时定量地添加H3P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镀层 dsa电极 稳定性 镍-磷合金
下载PDF
ATO-Nd-DSA电极电催化氧化吡啶研究
7
作者 张晓璐 胡金香 +2 位作者 张欣蕾 陈向娟 郭爱红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53-56,100,共5页
以吡啶模拟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ATO-Nd-DSA电极降解吡啶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初始pH为14,电极间距2.0 c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25 mol/L,电流密度为30 mA/cm^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 mg/L,降解120 min后,去除率可达到5... 以吡啶模拟废水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ATO-Nd-DSA电极降解吡啶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初始pH为14,电极间距2.0 c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25 mol/L,电流密度为30 mA/cm^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 mg/L,降解120 min后,去除率可达到56.8%;吡啶降解体系的电流效率可达20.65%;吡啶在Nd-ATO-DSA电极表面的降解过程基本遵循动力学一级方程;Nd-ATO-DSA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表面控制下的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ND dsa电极 吡啶
下载PDF
电解法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丹 史启才 周集体 《辽宁化工》 CAS 2006年第8期470-472,共3页
主要介绍了电解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目前的电解法研究热点,探讨了电解法的反应机理,并指出了目前电解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解 三维电极 dsa阳极
下载PDF
三维电极电化学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宗刚 冯岚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28-3433,共6页
针对三维电催化氧化工艺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的概念,并且以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处理探究了该技术的降解机理;简要概括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如电池电压和电流密度、初始pH、温度等;阐述了三维电... 针对三维电催化氧化工艺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的概念,并且以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处理探究了该技术的降解机理;简要概括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的影响因素,如电池电压和电流密度、初始pH、温度等;阐述了三维电催化氧化的典型电极材料,主要是通过构建中间层及涂层多元化改性的DSA电极、改性的掺硼金刚石电极、传统粒子电极和近年来研究热门的负载型粒子电极;分别总结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在氨氮废水、苯酚废水及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三维电催化氧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dsa电极 改性BDD电极 粒子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