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154
1
作者 贺泓 翁端 资新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9-1177,共9页
从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和柴油车尾气后处理技术2方面综述了国际、国内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柴油车颗粒物捕集技术和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并展望了相关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颗粒物 氮氧化物 发动机技术 后处理技术 dpf SCR
下载PDF
满足国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鹏 谭丕强 +1 位作者 楼狄明 胡志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2,共6页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技术方案中,SCR+DOC+DPF/POC和EGR+DOC+DPF是两种主要的技术措施,而LNT+DOC+DPF技术对排气中的S特别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后处理 微粒捕集器 氧化催化转化器 微粒氧化催化器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SAR图像中道路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郦苏丹 张翠 王正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4,共8页
提出一种两步算法用于从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中无监督地提取线性特征 ,特别是公路网的提取。第一步利用局部线特征检测算子提取线基元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均值比率 (Ro A)算子 ,应用 SAR图像的统计特性 ,保证较高的准确率 ;第... 提出一种两步算法用于从合成孔径雷达 (SAR)图像中无监督地提取线性特征 ,特别是公路网的提取。第一步利用局部线特征检测算子提取线基元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均值比率 (Ro A)算子 ,应用 SAR图像的统计特性 ,保证较高的准确率 ;第二步引入公路结构特征的先验信息 ,构造方向势能函数 (DPF)。通过 DPF最小化 ,来对提取的线基元进行组织 ,获得宏观的线性结构。文中方法通过 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线特征检测 方向势能函数 线特征组织 道路检测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分析
下载PDF
灰分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俊 帅石金 肖建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3,共13页
分别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灰分的成分、来源及性质,灰分对DPF压降、过滤效率和再生过程的影响,及DPF清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添加剂是DPF灰分的主要来源;润滑油配方、灰分沉积形态及DPF载体结构不同时,灰... 分别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灰分的成分、来源及性质,灰分对DPF压降、过滤效率和再生过程的影响,及DPF清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添加剂是DPF灰分的主要来源;润滑油配方、灰分沉积形态及DPF载体结构不同时,灰分对DPF压降的影响效果会有所不同;灰分在DPF中的沉积一般会提高DPF的过滤效率,但会恶化催化型DPF(CDPF)的被动再生效果,影响DPF主动再生频率和DPF主动再生时的温度;重型柴油车DPF需要定期清灰,压缩空气反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PF清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灰分 润滑油 压降 再生 清灰
下载PDF
采用缸内后喷和排气管喷油的DOC辅助DPF再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宏威 张凯凯 +2 位作者 姚广涛 张卫锋 资新运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度需求,在发动机排气温度250~350%范围内的工况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缸内后喷时刻、喷油量和排气管喷油量,并绘制了相应的MAP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捕集器 氧化催化器 缸内后喷 排气管喷油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技术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凤英 王站成 +1 位作者 徐斌 吴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0,18,共5页
颗粒物捕集器(DPF)是未来车用柴油机满足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其排气颗粒污染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文章介绍了DPF的净化机理,在对DPF各种再生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柴油机 dpf 再生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压降进行DPF碳载量估算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丹 刘忠长 +2 位作者 田径 韩永强 谭满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5-1419,共5页
为提高DPF再生时机判断的准确性,通过DPF加载试验和压降特性试验,分析了DPF的加载过程和不同碳载量下的压降特性,利用压降与碳载量的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压降数据估算碳载量的方法,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小排气流... 为提高DPF再生时机判断的准确性,通过DPF加载试验和压降特性试验,分析了DPF的加载过程和不同碳载量下的压降特性,利用压降与碳载量的线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压降数据估算碳载量的方法,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小排气流量区域,由于不同碳载量的压降曲线比较接近,且压降数据测量精度不足,导致碳载量估算的偏差较大,精度有待提高;其它排气流量区域内,碳载量估算偏差较小,尽管受到压降数据测量准确性和碳载量与压降关系的实际非线性的影响,碳载量估算偏差仍在±0.5g/L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dpf 再生时机 碳载量 压降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策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资新运 张卫锋 +2 位作者 姚广涛 姜大海 卜建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8-631,5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起燃器+燃油携带催化剂+氧化催化器的微粒捕集器再生方法,介绍了该再生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查询转速-负荷-背压三维脉谱图的再生时机判断策略;建立了以温度极限与温度分布均匀性为控制目标的再生温度控制策略。台架颗粒物加载... 提出了一种起燃器+燃油携带催化剂+氧化催化器的微粒捕集器再生方法,介绍了该再生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查询转速-负荷-背压三维脉谱图的再生时机判断策略;建立了以温度极限与温度分布均匀性为控制目标的再生温度控制策略。台架颗粒物加载和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系统中的燃油携带催化剂能有效降低颗粒物着火温度,系统能准时进行再生提示,过滤体内温度分布均匀,再生效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捕集器 起燃器 燃油携带催化剂 氧化催化器 再生策略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姜大海 宁智 +2 位作者 姚广涛 资新运 何锦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提出了确定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主要原则,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的特点,对过滤体的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过滤体压力损失模型,根据排气流量、温度和背压计算颗粒沉积量,提出了新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 提出了确定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的主要原则,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的特点,对过滤体的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过滤体压力损失模型,根据排气流量、温度和背压计算颗粒沉积量,提出了新的再生时机判断方法。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具体再生控制策略的前提下,堇青石过滤体的累积颗粒物的限值为4g/L,而SiC过滤体为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压力损失 再生时机
下载PDF
掺混聚甲氧基二甲醚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晶 蔡忆昔 +2 位作者 濮晓宇 顾林波 施蕴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为研究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颗粒物(PM)粒径分布和各模态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将PODE按照体积百分比0%、10%、20%和30%与柴油混合,在不对柴油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进行排放测试,测量NO_x排放和DPF前后的颗粒粒径分... 为研究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颗粒物(PM)粒径分布和各模态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将PODE按照体积百分比0%、10%、20%和30%与柴油混合,在不对柴油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进行排放测试,测量NO_x排放和DPF前后的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PODE掺混比提高,NO_x排放在10%~50%负荷工况下呈上升趋势,75%~100%负荷工况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O_2/NO_x随着PODE掺混比的提高呈上升趋势.PODE的添加可有效降低PM排放.与柴油相比,燃用PODE掺混比20%的混合燃料时,降低PM效果最好;100%负荷工况下,PM总数量浓度降低了18.93%,总体积浓度降低了31.27%.掺混PODE,使DPF对PM的捕集效果减弱,10%~50%负荷工况下较为明显,但捕集率依然可以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排放物 颗粒物 dpf 捕集率
下载PDF
采用燃烧器+氧化催化器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资新运 郭猛超 +2 位作者 张伟 姚广涛 蔡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背压的再生控制策略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对背压值进行温度修正,将三维背压MAP简化为二维,提出"恒温定时"的复合再生控制策略,分析了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区域的运用,给出了再生过程分析实例。对既定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排放达到了国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复合控制策略
下载PDF
影响纱线芯吸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邢孟秋 宋月芬 +1 位作者 梁志云 吕柏祥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66-69,共4页
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测定纱线芯吸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测试了捻度、助剂、单丝纤度、横截面形状对芯吸性能的影响。表明三叶形纤维、适当的单丝纤度、捻度使芯吸性能提高。
关键词 芯吸 捻度 单丝纤度 纱线 试验
下载PDF
基于数字前置滤波器优化的ZPETC在伺服跟踪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孙宜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4,共5页
在高精度伺服跟踪控制系统中,为使输出响应能完整地跟踪输入指令,不仅要求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相位差为零,而且要求幅值一致,通常采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作为前馈控制器,补偿相位误差,但同时也产生一定的增益误差。为改善ZPETC的... 在高精度伺服跟踪控制系统中,为使输出响应能完整地跟踪输入指令,不仅要求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相位差为零,而且要求幅值一致,通常采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作为前馈控制器,补偿相位误差,但同时也产生一定的增益误差。为改善ZPETC的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L2?范数优化的前馈控制器设计方案,通过选取适当的目标函数,设计出最优的数字前置滤波器(DPF),将此滤波器与ZPETC串联构造成新的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既补偿了相位误差,又改善了系统的增益性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前置滤波器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 L2-范数 优化设计 前馈控制
下载PDF
基于GT-Power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捕集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楼狄明 赵泳生 +2 位作者 谭丕强 张正兴 张瑞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77,共5页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颗粒捕集器本身结构参数对其捕集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CPSI)、过滤体孔隙率、过滤体微孔直径以及过...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颗粒捕集器本身结构参数对其捕集效率与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CPSI)、过滤体孔隙率、过滤体微孔直径以及过滤壁厚度;影响颗粒物压降的主要参数有通道密度、过滤体渗透率、过滤体孔隙率以及过滤壁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仿真模型 捕集效率 结构参数
下载PDF
非道路国四柴油机后处理开发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志丹 冯存光 +2 位作者 毛瑞卿 王蕊 刘少康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3年第1期55-58,74,共5页
介绍了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的背景,对目前非道路国四柴油机的技术路线、后处理结构型式进行了分析和展示。对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DOC、DPF、后处理载体材质及体积选型、DPF再生技术、SCR以及东方红非道路国四柴油机应用及验证情况作出... 介绍了非道路国四标准实施的背景,对目前非道路国四柴油机的技术路线、后处理结构型式进行了分析和展示。对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DOC、DPF、后处理载体材质及体积选型、DPF再生技术、SCR以及东方红非道路国四柴油机应用及验证情况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国四柴油机 DOC dpf SCR 载体 再生
下载PDF
基于OBD技术的轻型柴油车DPF系统诊断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卜建国 张卫锋 +2 位作者 资新运 徐正飞 姚广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在OBD诊断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灵活运用诊断方法和合理设计诊断逻辑框架,构建了轻型柴油车DPF系统的OBD功能诊断策略,并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诊断策略能满足OBD认证法规的要求。
关键词 车载诊断 诊断策略 微粒捕集器
下载PDF
NO_2连续再生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庆运 刘卫国 +1 位作者 陈觉先 陈家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研究了利用 NO2 的强氧化性连续再生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DPF)的技术。分别在流动模拟反应器和 16 5 F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再生试验研究。通过外加 NO2 气体 ,实现了在 30 0℃以下连续再生 DPF的目的。分析了 NO2 浓度、反应温度及发动机... 研究了利用 NO2 的强氧化性连续再生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DPF)的技术。分别在流动模拟反应器和 16 5 F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再生试验研究。通过外加 NO2 气体 ,实现了在 30 0℃以下连续再生 DPF的目的。分析了 NO2 浓度、反应温度及发动机负荷等对再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反应温度与尾气中 NO2 浓度的提高均有利于 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过滤器 NO2 连续再生 二氧化氮 试验 尾气处理 废气处理
下载PDF
颗粒捕集器捕集效率及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俊 孙平 +1 位作者 梅德清 张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加装颗粒捕集器后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颗粒捕集器(DPF),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颗粒捕集器的捕集效率以及对柴油...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加装颗粒捕集器后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颗粒捕集器(DPF),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颗粒捕集器的捕集效率以及对柴油机排气背压、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加装颗粒捕集器后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燃油消耗率增加5%左右,排气背压增加约10kPa,这可以为颗粒捕集器的正确开发及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dpf 捕集效率 排放
下载PDF
基于温度数据相关分析的DPF故障诊断策略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广涛 伍恒 +2 位作者 张卫锋 郭子荣 资新运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1,共6页
针对SiC材料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在使用过程中因热变形、机械冲击等原因出现的过滤体产生断裂、破损等失效故障,对不同故障程度的DPF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取在不同故障程度下DPF的温度数据,分析DPF入口和出口温度数据的幅值特性、时... 针对SiC材料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在使用过程中因热变形、机械冲击等原因出现的过滤体产生断裂、破损等失效故障,对不同故障程度的DPF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取在不同故障程度下DPF的温度数据,分析DPF入口和出口温度数据的幅值特性、时延特性和相关特性,提出了基于温度数据相关分析的DPF故障诊断策略,并分析了DPF故障诊断策略的可行性,为DPF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dpf 故障诊断策略 台架试验 温度特性
下载PDF
采用不同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减排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尹超 高俊华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对分别安装DOC+DPF和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台柴油机进行了排放试验。在有/无后处理装置两种状态下,通过ESC试验对两台发动机常规污染物CO、HC、NOx和PM以及非常规污染物NO2和SO2的排放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此外对全负荷烟度水平也... 对分别安装DOC+DPF和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台柴油机进行了排放试验。在有/无后处理装置两种状态下,通过ESC试验对两台发动机常规污染物CO、HC、NOx和PM以及非常规污染物NO2和SO2的排放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此外对全负荷烟度水平也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DOC+DPF后处理装置对常规污染物的减排效果优于DOC+POC,但前者会导致NO2排放水平增大;二者都能够有效地降低SO2的排放;两种后处理装置都可以改善发动机高转速时的全负荷烟度,而且受油品等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DOC dpf POC NO2 S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