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与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佃贵 戎士玲 +3 位作者 张江华 顾洁 李刚 裴林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1-572,共2页
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DM)组与正常对照(NC)组各15只。DM组不予降糖药控制血糖,12周时检测两组胃排空、小肠传输功能与血浆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DM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增多、小肠推进率下降... 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DM)组与正常对照(NC)组各15只。DM组不予降糖药控制血糖,12周时检测两组胃排空、小肠传输功能与血浆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激素。DM组大鼠胃内残留率明显增多、小肠推进率下降及胃肠激素紊乱。由此推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与胃肠激素的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排空 小肠传输功能 胃动素 胆囊收缩素 生长抑素
下载PDF
消渴康对DM大鼠早期肾损害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梦 李凤婷 耿建国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117-1118,1121,共3页
目的:观察消渴康对DM大鼠肾损害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氯沙坦对照组和消渴康大、中、小治疗组,观察消渴康对DM大鼠血糖、肾功能、肾脏病理和TGF-... 目的:观察消渴康对DM大鼠肾损害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氯沙坦对照组和消渴康大、中、小治疗组,观察消渴康对DM大鼠血糖、肾功能、肾脏病理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消渴康对DM大鼠血糖、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变化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能明显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消渴康对DM大鼠肾脏损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消渴康 肾损害 大鼠 TGF-Β1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NT-3和GFAP的表达
3
作者 卢艳 盛树力 +1 位作者 吴航 郭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用链尿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 (DM )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 1周、2周、1月处死大鼠 ,取眼球做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半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 用链尿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 (DM )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 1周、2周、1月处死大鼠 ,取眼球做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半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DM 1周、2周大鼠视网膜NT 3、GFAP表达无明显改变 ,DM 1月大鼠视网膜含NT 3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内NT 3的含量减少 (P <0 .0 1 )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 (P <0 .0 5 )。提示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元即已发生损害 ,同时视网膜含NT 3神经元数和神经细胞内NT 3含量均减少 ;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与NT 3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 NT-3 GFAP 表达
下载PDF
SIRT1在运动训练和白藜芦醇改善T2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军力 肖国强 +1 位作者 曹姣 李俊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SIRT1在运动训练和(或)白藜芦醇改善Ⅱ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T2DM组(D)、T2DM运动组(DE)、T2DM白藜芦醇给药组(DR)和T2DM白藜芦醇给药运动组(DER),每组8... 目的:探讨SIRT1在运动训练和(或)白藜芦醇改善Ⅱ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T2DM组(D)、T2DM运动组(DE)、T2DM白藜芦醇给药组(DR)和T2DM白藜芦醇给药运动组(DER),每组8只。干预后,检测大鼠空腹及OGTT后30min、60 min和120 min血糖和血胰岛素浓度及比目鱼肌SIRT1、AKT、pAKT-Ser473、IRS-1、pIRS-1-Ser307和PTP1B蛋白表达量。结果:1)与C组比较,D组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明显升高;与D组比较,DE、DR和DER组OGTT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血糖浓度明显低于D组对应时间点血糖浓度;与D组比较,DE、DR和DER组空腹血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P<0.01或P<0.05),OGTT后30 min和60 min,血胰岛素浓度明显低于D组对应时间点血胰岛素浓度,120 min仅DER组低于D组浓度(P<0.01)。2)与C组比较,D组SIRT1和pAKT-Ser473明显降低(P<0.01),IRS-1和AKT无明显变化,PTP1B和pIRS-1-Ser307明显升高(P<0.01)。3)与D组比较,DE、DR和DER组AKT和IRS-1无明显变化(P>0.05),SIRT1和pAKT-Ser473显著升高(P<0.01),PTP1B和pIRS-1-Ser307显著降低(P<0.01)。4)与DE和DR组比较,DER组SIRT1和pAKT-Ser473显著升高(P<0.05),PTP1B和pIRS-1-Ser307显著降低(P<0.05)。结论:7周游泳训练和(或)白藜芦醇单独或共同干预均能改善T2DM大鼠糖耐量受损,且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T2dm大鼠 白藜芦醇 运动训练 胰岛素信号通路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与血中Ins含量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张更荣 陈电容 黎晶晶 《浙江检验医学》 2008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大鼠胰岛β-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及与胰岛素(Ins)分泌的关系,研究三者在T1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T1DM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大鼠对照组各60只,同时分离提取胰岛β-细胞,采用改良TRAP法检测β-细胞端粒酶...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大鼠胰岛β-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变化及与胰岛素(Ins)分泌的关系,研究三者在T1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T1DM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大鼠对照组各60只,同时分离提取胰岛β-细胞,采用改良TRAP法检测β-细胞端粒酶活性;用Southern blot法检测端粒长度;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测定T1DM组血清Ins含量并与端粒长度作相关分析。结果T1DM组胰岛β-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端粒长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端粒长度与Ins含量变化具有高度正相关(r=0.927,P【0.01)。结论T1DM大鼠胰岛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长度与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Ins密切相关,提示端粒酶的活性与端粒长度可能在T1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大鼠 胰岛Β-细胞 端粒酶 端粒
下载PDF
左旋卡尼汀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游离脂肪酸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丽敏 葛杰 +3 位作者 尹锡玲 夏远林 韩云峰 李省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8-124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左旋卡尼汀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PG)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规律,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糖尿病大鼠FPG和FFA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空白组(DM组)和左旋卡尼汀干预组(L... 目的通过观察左旋卡尼汀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PG)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规律,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糖尿病大鼠FPG和FFA的影响。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糖尿病空白组(DM组)和左旋卡尼汀干预组(L-CN组)各12只。将DM组和L-CN组大鼠按照65mg/(kg.bw)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72 h后测空腹血糖;对L-CN组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卡尼汀,250mg/(kg.bw)其他组腹腔注射无菌水,观察6周测空腹血糖、体重和血清游离脂肪酸。结果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成功率为91.7%;观察6周后,3组体重变化值、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空腹血糖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成功率高,并且较稳定;L-CN能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和体重,但对空腹血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卡尼汀 糖尿病 空腹血糖 血清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粪样代谢物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爽 霍韬光 +3 位作者 徐静华 鹿秀梅 熊志立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1-817,共7页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粪样代谢物谱变化,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区分2型糖尿病(DM-2)模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对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大鼠粪样代谢物谱进行...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粪样代谢物谱变化,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区分2型糖尿病(DM-2)模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对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大鼠粪样代谢物谱进行分析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对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大鼠进行分类。结果对照组、高脂组及2型糖尿病(DM-2)模型组的大鼠粪样代谢物谱存在明显差别。发现了3个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粪样代谢物指纹图谱的研究可成功用于2型糖尿病模型的鉴别,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模型 粪样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物谱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