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1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426
1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1 位作者 刘东华 陈晓红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3,共19页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制度 全要素生产率 波特假说 双重差分 三重差分
原文传递
高铁开通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 被引量:223
2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49,共18页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以及区域创新差距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是否开通高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年-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高铁开通影响区域创新活动以及区域创新差距的内在机制,进而以是否开通高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年-2015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其机制主要在于高铁开通后所引发的创新要素流动效应;高铁开通能够对区域创新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即相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来说,开通高铁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持续提升,这能够进一步拉大区域之间的创新差距;且高铁开通在促进区域创新过程中也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动态效应。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够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也拉大了其内在的创新差距;而由于高铁开通所引发的人才流失,高铁开通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活动及其差距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文章研究结论可能为优化中国区域创新格局、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区域创新 创新差距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绿色信贷政策、企业新增银行借款与环保效应 被引量:131
3
作者 蔡海静 汪祥耀 谭超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5,共8页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推出了绿色信贷政策,这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该政策对“两高”企业银行借款的影响以及推动环境保护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两高”企业...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推出了绿色信贷政策,这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该政策对“两高”企业银行借款的影响以及推动环境保护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两高”企业的新增银行借款明显减少,受政策冲击大的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均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高”企业中,污染程度严重的企业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比较中西部地区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较之经济发展压力大的地区企业,位于发展压力小的地区企业受政策影响更为明显;在绿色信贷政策发布日附近,市场投资者对“两高”企业作出了明显的负向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环境保护 银行借款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1
4
作者 叶修群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0,共13页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 作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2003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自贸区显著提高了地区GDP增长率,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利用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检验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发现上海和广东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明显,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天津和福建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不明显,但对第二产业的促进效应明显;自贸区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一点在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促进效应上都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反事实分析
原文传递
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吗?——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9
5
作者 黄志平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11,共14页
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是中国减贫的一项重要政策,由来已久。然而,文献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993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国家级贫困... 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是中国减贫的一项重要政策,由来已久。然而,文献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一问题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993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而且国家级贫困县设立越久,推动作用越大,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说明了其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发展 倾向得分匹配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吗? 被引量:93
6
作者 王垚 年猛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91,共10页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 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的"第二个时代",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形成"收缩的大陆",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然而,高铁对空间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使用2006-2010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估计方法,来实证检验高速铁路的开通是否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放缓通道的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并没有起到引领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区域经济 did
原文传递
农村异质性资源禀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宅基地流转:理论与来自湖北省的经验 被引量:86
7
作者 吴郁玲 石汇 +1 位作者 王梅 冯忠垒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7,共16页
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 农村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的敏感度不同,并可能导致他们不同的宅基地流转响应行为。本文试图在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的制度效应基础上,利用倍差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近郊农村、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评价确权的政策实施绩效,期待能为提高农村宅基地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研究表明:(1)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仅在近郊农村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在远郊纯农村和远郊风景秀丽农村不存在显著影响。(2)除确权因素外,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拥有状况对农户的宅基地流转行为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但在3类农村地区的具体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在当前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是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但应根据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执行差别性的宅基地确权和流转管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 宅基地流转 倍差法
原文传递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与效果评价——以绿色信贷的实证研究为例 被引量:74
8
作者 牛海鹏 张夏羿 张平淡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2,共10页
梳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并以绿色信贷政策为例,分析其对绿色企业和“两高”企业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基于2001—2015年中国绿色上市公司和“两高”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 梳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度变迁,并以绿色信贷政策为例,分析其对绿色企业和“两高”企业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基于2001—2015年中国绿色上市公司和“两高”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双重差分法(DID)评估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高了绿色上市公司的融资便利性,增强了对绿色上市公司的信贷支持,不过,绿色信贷政策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说明以绿色信贷政策为主体的绿色金融政策应当进一步强化对绿色企业和“两高”企业的政策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债务融资 did
原文传递
产业政策扶持激励了企业创新吗?——基于“五年规划”变更的自然实验 被引量:74
9
作者 孟庆玺 尹兴强 白俊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共25页
产业升级是政府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这一宏观过程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文章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1年"五年规划"变更这一自然实验构造的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了宏观产业政策之于... 产业升级是政府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这一宏观过程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文章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1年"五年规划"变更这一自然实验构造的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了宏观产业政策之于微观企业创新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能够增加被扶持企业的创新投入,且影响程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上述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资源效应"而非通过降低企业市场势力、行业集中程度等"竞争效应"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依赖下的产业政策降低了被扶持企业的创新效率,这在"特惠型"的资源分配方式即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集中于少数企业的情况下尤为严重。上述结论为我们理解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资源效应 竞争效应
下载PDF
集群商业信用与企业出口——对中国出口扩张奇迹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73
10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7,共15页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集群 融资约束 企业出口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65
11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3,共10页
本文选取2005—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中国在2011年以后实施的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政策实施效果随时间呈... 本文选取2005—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中国在2011年以后实施的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政策实施效果随时间呈递增趋势。第二,通过改变样本区间、样本时间、剔除具有异质性的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具有稳健性。第三,科技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东部地区和高等级城市的政策实施效果较明显,西部地区和一般等级城市的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第四,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在科技金融政策实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双重差分 机制分析
原文传递
国家高新区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识别--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巧 佘硕 曾婧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7,共9页
绿色创新作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有机整合的发展战略,是当前解决城市发展困境的一剂良方,实践中,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成为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家高新区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 绿色创新作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有机整合的发展战略,是当前解决城市发展困境的一剂良方,实践中,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成为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家高新区是推动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关于国家高新区设立是否对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起作用仍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现双重差分的目的,识别国家高新区建立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评估高新区驱动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高新区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这一结果在经过了反事实检验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从理论上构建了高新区驱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甄别出了高新区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创新驱动机制和结构驱动机制,而未通过集聚驱动机制,"形聚而神不聚"的现象仍广泛存在。③高新区驱动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高新区对东部区域的绿色创新效率驱动效果明显,而对中西部区域效果不明显。④高新区驱动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还存在着城市等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边际递减规律",相比于省会城市,副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和一般的市从高新区设立当中获得的政策效益更大。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作用,文章据此从发挥集聚推动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高新区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绿色创新效率 作用机制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财政压力如何影响了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被引量:54
13
作者 余靖雯 陈晓光 龚六堂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5,共18页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县级政府公共教育供给具有负向影响,财政收入受取消农业税冲击越大的县,改革后教育支出占比下降得越...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县级政府公共教育供给具有负向影响,财政收入受取消农业税冲击越大的县,改革后教育支出占比下降得越多。此外,我们还发现财政压力对县级政府公共教育供给的负向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长期效果更为明显。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还从财政冲击指标度量、样本异质性以及不同改革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检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费改革 教育供给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兼议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引进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桂军 曹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9,共16页
"营改增"政策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仅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而且会改变企业的行为。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营改增"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 "营改增"政策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仅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而且会改变企业的行为。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营改增"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营改增"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改增"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以专利为表征的自主创新意愿。进一步分析发现,自主创新意愿的降低并没有对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造成影响;"营改增"在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意愿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引进水平。文章的研究弥补了"营改增"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空白,为"营改增"政策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及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自主创新 双重差分 专业化分工 技术引进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跃 刘莉 黄帅金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2,共10页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 在我国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如何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区域合作机制视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稳健性检验同样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了长三角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原位城市要大于新进城市。机制检验表明,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市场整合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促进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经济联系机制的作用则存在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裴长洪 杨志远 刘洪愧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6,63,共13页
本文基于WWZ贸易增加值分解,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负面清单影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了中间服务出口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片段化"... 本文基于WWZ贸易增加值分解,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对负面清单影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高了中间服务出口中外国增加值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片段化"发展;(2)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会提高大国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出口中的外国增加值比重,大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主导地位;(3)现代服务业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影响更大,服务提供流程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细化。最后,针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提升我国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清单 全球价值链 贸易增加值分解 did
原文传递
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17
作者 邓涛涛 赵磊 马木兰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高速铁路网逐步推进是否显著促进了地区旅游... 本文利用2006—2013年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营数据,定量分析了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长三角高速铁路网逐步推进是否显著促进了地区旅游业发展;二是将交通可达性概念引入到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研究铁路客运提速后长三角各城市可达性变化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2007—2008年长三角高速铁路开通初期,并未对当地旅游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直到2009年,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2)随着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建成,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3)2006—2013年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可达性提升了41.3%。(4)由高铁开通引起的城市可达性提升对于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且影响程度明显高于铁路提速对区域的整体影响以及非高铁城市旅游业所受的影响。(5)在高铁沿线城市,由高铁开通引起的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城市旅游客流增加约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网 长三角地区 旅游业 可达性 did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可以双赢吗——基于我国“两控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吴明琴 周诗敏 陈家昌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54,124,共11页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qu...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试验,采用1992年至2009年期间280个重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样本,并借助倍差分析法对"两控区"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两控区"政策后,相比非"两控区"城市而言,"两控区"城市的人均GDP增加了8.3%,人均工业GDP增加了16.8%。这意味着,施行合适而严厉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另外,我们还对"两控区"城市的地理、空间、政治等不同属性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 “两控区”政策 倍差分析法
下载PDF
房地产“限购令”政策效果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邹建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70,共11页
实现居者有其房,是人们良好的愿景。近年不断攀升的房价直接影响着社会幸福感的提高。为此,我国推出房地产"限购令",以期调整房地产市场,控制房价。本文着重分析此次"限购令"的政策效果。梳理了影响城市房价各种因... 实现居者有其房,是人们良好的愿景。近年不断攀升的房价直接影响着社会幸福感的提高。为此,我国推出房地产"限购令",以期调整房地产市场,控制房价。本文着重分析此次"限购令"的政策效果。梳理了影响城市房价各种因素的文献;以全国33个大中城市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倍差法、类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三种房地产"限购令"政策绩效评价模型,剔除其他房价影响因素,使用面板数据Pool-OLS和系统GMM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限购令"对房价的独立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房地产限购政策对抑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理性回归起了显著作用,但其作用力度仍待加强。最后,提出我国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限购令 倍差法 系统矩估计
原文传递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被引量:44
20
作者 周小敏 李连友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7,共8页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自试点建设以来备受关注。科学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对于构建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6年中国1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自试点建设以来备受关注。科学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对于构建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6年中国1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及其作用大小。研究发现:与非智慧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智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平均而言,政策试点后,智慧城市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智慧城市5.4~5.9个百分点;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个机制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智慧城市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政府干预水平降低、金融发展水平及信息化水平提高而增强。研究结论对继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经济增长 智慧支持 城市发展 双重差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