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课税:原则、冲突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建红 《涉外税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6,共5页
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课税,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所得的性质,二是所得的确定。传统的所得分类已经难以适用于DFIs,而目前世界各国在实践中采取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税原则也还存在各种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合约当事人课税原则。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dfis 征税原则 金融中介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DSSS中抗单频干扰的判决反馈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彬 李建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了降低噪声对判决算法的影响,将变步长LMS算法、动量算法与判决反馈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动量判决反馈算法(Variab le step-size DFIS).变步长、动量算法特性保证了这种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同时由于降低了背景噪声对... 为了降低噪声对判决算法的影响,将变步长LMS算法、动量算法与判决反馈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动量判决反馈算法(Variab le step-size DFIS).变步长、动量算法特性保证了这种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同时由于降低了背景噪声对判决的影响,使得这种算法在抗单频干扰方面具有优势.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其他判决反馈抗干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fis 判决反馈干扰抑制(dfis) 变步长 DSSS
下载PDF
发展金融机构效应评价方法综述
3
作者 刘勇 王伟 +1 位作者 熊学萍 易法海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32,共4页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综述发展金融机构(DFIs)效应的评价方法:一是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设定的社会目标满足程度,前者主要使用补贴依赖指数(SDI)来衡量短期效果,使用社会净现在成本(NPCs)以及长期补贴依赖指数(SDIL)来衡量长期效果... 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综述发展金融机构(DFIs)效应的评价方法:一是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设定的社会目标满足程度,前者主要使用补贴依赖指数(SDI)来衡量短期效果,使用社会净现在成本(NPCs)以及长期补贴依赖指数(SDIL)来衡量长期效果和动态效果;后者使用覆盖面(Outreach)来定性评价。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综合上述两个角度来实证分析DFIs效应,以及覆盖面涵义的拓展与定量化。本文还介绍了评价DFIs效应的一些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金融机构(dfis) 可持续性发展 社会目标 效应评价
下载PDF
应用动态双平面成像技术研究在体肘关节主动屈伸运动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邹第洋 胡项俊 +2 位作者 胡海 龚伟华 蔡宗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肘关节屈伸运动时关节的相对位移和旋转角度变化,为肘关节不稳以及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健康并且无上肢外伤史的受试者。应用动态双平面X线透视成像系统,测量右侧肘关节从旋后最大伸直位至旋后最大... 目的探讨健康肘关节屈伸运动时关节的相对位移和旋转角度变化,为肘关节不稳以及严重肘关节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健康并且无上肢外伤史的受试者。应用动态双平面X线透视成像系统,测量右侧肘关节从旋后最大伸直位至旋后最大屈曲位运动过程中,肱桡与肱尺关节6自由度运动学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评价肘关节不同自由度运动的耦合度。结果从最大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肱尺关节外翻角从15.2°±3.1°降低到5.3°±2.3°,肱桡关节外翻角从19.7°±4.2°减小到8.2°±2.4°,肱尺与肱桡关节外翻角与屈曲角呈线性相关;肱尺关节内外旋角先内旋后外旋,呈二次非线性相关,在屈曲110°时达到最大内旋值(4.0°±4.9°),后达到最大外旋值(5.1°±4.2°);肱桡关节一直呈内旋增大变化,从内旋3.2°±16.0°增加到内旋27.2°±18.0°。结论在正常肘关节屈伸过程中,肱尺关节存在外翻角线性减小、内外旋角先内旋后外旋的非线性变化,肱桡关节存在外翻角线性减小、内旋角线性增大的变化。在屈伸过程中,肘关节并非单纯铰链关节,并且肱尺、肱桡关节存在运动学差异。临床上治疗复杂肘关节损伤、肘关节不稳以及肘关节置换手术时,应考虑关节间不同运动特征,以提高术后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屈伸运动 在体运动学 双平面透视成像系统
下载PDF
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晓乐 苏婉妍 +3 位作者 叶东强 张希妮 张燊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究即刻转换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步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采集15名健康男性跑者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右足在跑步支撑阶段[跑速:(3±0.15)m/s]的荧光图像。根据CT图像重建第1跖骨和跟骨... 目的探究即刻转换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步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采集15名健康男性跑者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右足在跑步支撑阶段[跑速:(3±0.15)m/s]的荧光图像。根据CT图像重建第1跖骨和跟骨三维骨骼模型及其局部坐标系,并通过3D-2D配准获取内侧纵弓在跑步支撑期的6自由度(six degree of freedom,6 DOF)数据(简化为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运动)。采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比较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内侧纵弓的6 DOF运动趋势,并对其特征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相比后跟跑,即刻前掌跑时,在支撑期的15%~21%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外移、支撑期17%~45%第1跖骨的前移和支撑期的18%~39%第1跖骨的背屈均显著增加(P<0.05)。即刻前掌跑时,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前移最大值、背屈最大值、前后平移活动范围及内侧纵弓压缩变化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由习惯后跟跑即刻转换为前掌跑后,内侧纵弓矢状面的形变显著增加,尤其是内侧纵弓的压缩变化量增加约10%,可能有助于其弹性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 6自由度 前掌跑 后跟跑 内侧纵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