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在LPS诱导的DF-1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丹华 张瑞莉 +4 位作者 田旭 吕晓萍 高雪丽 郑世民 刘超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LPS(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 line,DF-1)炎症模型中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 为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LPS(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chicke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 line,DF-1)炎症模型中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e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对炎症信号通路NF-κBp65和p38MAPK的调节机制。将DF-1细胞分为对照组(C)、LPS组(L)、APS组(A)以及APS+LPS组(A+L),分别在LPS刺激后6,12,24,48,72 h检测各组细胞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LPS终质量浓度为2 mg/L时可诱导DF-1细胞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而APS终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为本试验最佳抗炎浓度。与对照组相比,APS组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PS+LPS组SOCS3 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升高(P<0.05),NF-κBp65、IL-1β和TNF-αmRNA表达在6~72 h均显著降低(P<0.05),而p38MAPK变化不显著(P>0.05)。在DF-1细胞中,APS单独处理可以促进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而增强免疫;APS和LPS共处理时,APS通过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高表达的SOCS3对NF-κBp65过度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Β TNF-α NF-ΚBP65 P38MAPK SOCS3 黄芪多糖 df-1细胞
原文传递
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廖思雨 郑新 +4 位作者 戴琪 许诗怡 张天旭 张秀桥 桂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9-769,共11页
[目的]探究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ETAC)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H9N2)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ETA... [目的]探究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AETAC)体内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H9N2)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ETAC作用不同时间对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抑制作用,通过预防感染、影响复制、阻止吸附及直接杀灭4种方式作用后检测AETAC对DF-1细胞的毒性,选择体外最佳抗AIV-H9N2作用方式。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AETAC确定其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将AETAC以3种不同给药方式作用于AIV-H9N2感染后鸡胚,选择体内最佳给药方式。经尿囊腔同时接种AETAC和AIV-H9N2,统计各组鸡胚存活数,测定血凝效价,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和鸡胚法氏囊病理组织变化。[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ETAC浓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AETAC对DF-1细胞的抑制率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种抗AIV-H9N2作用方式下,病毒对照组和药物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病毒对照组相比,AETAC浓度为5~30μg/mL时,4种抗AIV-H9N2作用方式下,药物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4种作用方式下,DF-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5%~64.96%(预防感染)、8.56%~83.83%(影响复制)、1.82%~5.90%(阻止吸附)和6.90%~40.12%(直接杀灭)。AETAC对鸡胚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6.41 mg/mL,对感染鸡胚的最佳给药方式为AETAC和病毒混合后接种。以最佳体内作用方式给药后,AETAC中、低浓度组鸡胚存活率为40%~60%,高浓度组鸡胚全部存活,胚胎喙部发育明显,鸡胚法氏囊淋巴滤泡发育完整,滤泡大小和数量正常,充血量少,组织病理状态改善。[结论]AETAC在体内外对AIV-H9N2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主要与影响病毒复制作用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乙酸乙酯部位(AETAC)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N2) df-1细胞 鸡胚
下载PDF
ARG2基因在ALV-J感染DF-1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赵永霞 赵昌滨 +1 位作者 梁锦萍 李红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J感染之间是否有联系;设计ARG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过表达ARG2组)和干扰片段(干扰ARG2组)转染DF-1细胞,并以pcDNA3.1或Si-NC为对照,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RG2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效率;采用q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过表达或干扰ARG2基因后感染ALV-J的DF-1细胞中gp85基因及Env蛋白表达情况,从而综合分析ARG2基因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的脾脏、法氏囊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肾脏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在体外试验中,ARG2基因在感染后第6,12小时时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而在第24,48,74,108小时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干扰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并选择干扰片段SI-ARG2-001进行后续试验。过表达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第12,24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增强;干扰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ARG2组第6,12,48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减弱。说明ARG2基因可以促进ALV-J在DF-1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基因 精氨酸酶2(ARG2)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病毒复制 df-1细胞
原文传递
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感染改变外泌体蛋白质组成和免疫调节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庄萍萍 王小满 +3 位作者 孟薇 李根 成子强 王桂花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82-690,共9页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blot、质谱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技术检测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DF-1细胞的情况、...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blot、质谱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技术检测了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DF-1细胞的情况、感染细胞分泌外泌体(exosome)的形态大小、标志蛋白质水平以7LREV对外泌体蛋白质组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接毒成功的DF-1细胞胞质中有明显的绿色荧光出现。提取的外泌体呈杯状,平均直径大小在50~100nm,表达标志蛋白质Hsp70和Tsg101。与正常未感染细胞相比,REV感染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共存在58种表达水平差异的蛋白质。其中上调的46种,包括REV的env蛋白gp90和gag—pol在内的4种蛋白质,下降的12种。这些外泌体同时具有明显的促进脾细胞分泌IL-10的作用;对CD4+T和CD8+T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性。REV感染改变了外泌体的蛋白质组成,尤其是携带了REV的重要成分,该成分与引起的外泌体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df-1细胞 外泌体 蛋白质组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JQBJQ902株在悬浮培养DF-DF-1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沈佳 姜北宇 +4 位作者 章振华 李林 史爱华 黄凤军 张建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J902株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接种时间和维持液三种因素对在悬浮培养DF-1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影响,分别以不同MOI的IBDV BJQ902株感染悬浮培养24 h的DF-1细胞,以0.005 MOI的IBDV BJQ... 为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J902株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接种时间和维持液三种因素对在悬浮培养DF-1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影响,分别以不同MOI的IBDV BJQ902株感染悬浮培养24 h的DF-1细胞,以0.005 MOI的IBDV BJQ902株感染悬浮培养不同时间的DF-1细胞,然后以含2%胎牛血清(FBS)的高糖DMEM(HG-DMEM)作为维持液进行培养,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的细胞病变、收获感染不同时间的病毒液。以0.005 MOI感染悬浮培养24 h的DF-1细胞,然后使用含2%FBS的不同维持液(MEM、HG-DMEM、LG-DMEM)进行病毒增殖,收获不同时间的病毒液,测定病毒液的TCID_(50)。结果显示,以0.005 MOI的IBDV BJQ902种毒接种悬浮培养24 h的DF-1细胞,维持液为2%FBS的HG-DMEM进行病毒增殖,病毒接种后24~36 h收获的病毒毒价可达10^(8.3) TCID_(50)/0.1 m L以上。表明IBDV BJQ902株可以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DF-1细胞上高密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BJQ902株 悬浮培养 df-1细胞 病毒增殖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对DF-1细胞自噬的影响
6
作者 程前 高清清 +2 位作者 王雨禾 郇长超 高崧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1-1980,共10页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蛋白OmpA对DF-1细胞自噬的影响,为研究OmpA是否协助APEC逃逸宿主细胞自噬介导的清除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APEC E058株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回收o... 【目的】探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外膜蛋白OmpA对DF-1细胞自噬的影响,为研究OmpA是否协助APEC逃逸宿主细胞自噬介导的清除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APEC E058株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回收ompA基因片段,经Eco 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筛选阳性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ompA;随后将质粒转染至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OmpA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试验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OmpA对DF-1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GFP-N1-ompA经Eco RⅠ和XhoⅠ双酶切,获得大小分别为1038和4700 bp的条带,大小与载体和目的片段相符,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ompA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DF-1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大小为65 ku的蛋白条带,表明成功转染pEGFP-N1-ompA至DF-1细胞中并大量表达ompA-EGFP融合蛋白。同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OmpA可引起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的表达量增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DF-1细胞中的自噬小体。将单荧光GFP-LC3质粒转染DF-1细胞,OmpA蛋白处理组呈现绿色荧光点的聚集,说明OmpA引发DF-1细胞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OmpA影响自噬标志蛋白p62降解,转染双荧光mRFP-GFP-LC3质粒检测显示OmpA可阻断自噬流的发生。【结论】APEC外膜蛋白OmpA可引起DF-1细胞发生自噬,但其抑制自噬流的发生,引发DF-1细胞的不完全自噬,这将为进一步探讨APEC逃逸宿主细胞的清除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OMPA df-1细胞系 不完全自噬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实时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欣 杨霞 +4 位作者 赵军 常洪涛 王新卫 陈陆 王川庆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430,共7页
根据高效培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时对病毒滴度检测的需要,本文针对IBDV VP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DV核酸载量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实时RT-PCR(qRT-PCR)方法,结果表... 根据高效培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时对病毒滴度检测的需要,本文针对IBDV VP4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了检测IBDV核酸载量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实时RT-PCR(qRT-PCR)方法,结果表明,其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4.03×101~109拷贝/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IBDV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40拷贝/μL,灵敏度是常规RT-PCR检测方法的1 000倍;该方法不与其它禽源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变异系数小于0.5%。应用本方法对DF-1细胞中IBDV的增殖滴度进行了测定,并与经典的TCID50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的IBDV在微载体悬浮培养和方瓶静态培养条件下DF-1细胞上的增殖曲线都具有一定的平行关系,且qRT-PCR方法比TCID50方法更加快速和敏感,更适合于对IBDV增殖滴度的实时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df-1细胞 QRT-PCR TCID50 增殖滴度
原文传递
红嘴鸥TLR7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在DF-1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8
作者 任胜杰 申宏利 +6 位作者 项勋 代飞燕 朱茂银 邬佳莉 胡志辉 段纲 常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65-2875,共11页
【目的】制备红嘴鸥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蛋白多克隆抗体,分析红嘴鸥TLR7蛋白在DF-1细胞中的表达特征,为深入了解红嘴鸥TLR7蛋白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材料。【方法】设计引物扩增红嘴鸥TLR 7基因CDS区,并构建其原核表... 【目的】制备红嘴鸥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蛋白多克隆抗体,分析红嘴鸥TLR7蛋白在DF-1细胞中的表达特征,为深入了解红嘴鸥TLR7蛋白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材料。【方法】设计引物扩增红嘴鸥TLR 7基因CDS区,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与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LR7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重组蛋白体外诱导表达,并对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IPTG浓度进行优化筛选。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价效,利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体特异性。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LR7转染至DF-1细胞中过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红嘴鸥TLR7蛋白在转染DF-1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特征。【结果】红嘴鸥TLR 7基因CDS区长约1182 bp,双酶切结果显示出2组大小不同的2条片段,分别为5900、1182 bp(原核表达载体)和5428和1182 bp(真核表达载体),测序后表明原核表达载体与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体外诱导温度为30℃、IPTG终浓度为1.0 mmol/L时培养5 h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的重组蛋白,蛋白大小为63 ku。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256000以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DF-1细胞2 h后即可观察到绿色荧光,随着时间增加绿色荧光密度逐渐增加,且绿色荧光大部分聚集在细胞核及周围,少部分散布在细胞质中。【结论】原核表达的红嘴鸥TLR7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特异性,TLR7蛋白可在DF-1细胞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嘴鸥 TLR7蛋白 多克隆抗体 df-1细胞 表达
下载PDF
DF-1细胞中TLR7编码基因的敲除及其抗FAdV-4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
9
作者 恽君雯 陈丽 +3 位作者 徐悦 鲍熹 冯磊 高崧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0,共11页
旨在构建高质量的禽源细胞系,应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Toll样受体7(TLR7)编码基因的敲除,构建稳定的细胞培养禽腺病毒4型(FAdV-4)增殖体系。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FAdV-4感染DF-1细胞后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中效... 旨在构建高质量的禽源细胞系,应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的Toll样受体7(TLR7)编码基因的敲除,构建稳定的细胞培养禽腺病毒4型(FAdV-4)增殖体系。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FAdV-4感染DF-1细胞后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中效应分子进行检测,选择转录水平显著上调的基因TLR7作为研究对象;构建sgRNA载体与Cas9表达载体共转染DF-1细胞,经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特征分选单克隆,PCR验证及增毒试验筛选后获得TLR7编码序列敲除的DF-1-TLR7-KO#3单克隆细胞系,命名为DF-1-TLR7-KO细胞。对敲除前后DF-1细胞的天然免疫系统对FAdV-4感染的拮抗效应和病毒在不同细胞中增殖效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TLR7编码序列敲除的DF-1细胞系,与原始细胞相比病毒增殖能力提高。试验对细胞的天然免疫系统与FAdV-4感染的互作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更好地研究宿主对病毒入侵的应答机制,提高疫苗生产效能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生物材料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df-1细胞 禽腺病毒4型 CRISPR/Cas9 TOLL样受体7
下载PDF
PhiC31整合酶电穿孔鸡成纤维细胞诱发位点特异性基因盒交换
10
作者 王辉 许梦缘 +3 位作者 刘灵康 郑喜邦 李恭贺 吴文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2342,共13页
旨在验证直接电穿孔重组蛋白PhiC31能否在鸡DF-1细胞中诱导PhiC31介导的基因盒交换。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和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利用SUMO酶切除SUMO-His标签,获得天然的PhiC31蛋白。这两种蛋白先与pBCPB+质粒在... 旨在验证直接电穿孔重组蛋白PhiC31能否在鸡DF-1细胞中诱导PhiC31介导的基因盒交换。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和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利用SUMO酶切除SUMO-His标签,获得天然的PhiC31蛋白。这两种蛋白先与pBCPB+质粒在试管内共孵育进行分子重组反应。之后,先将带有attP TT-DsRed2-attP CT片段的“着陆点”(landing pad,LP)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DF-1细胞,然后进行第二次电穿孔,将带有attB TT-EGFP-HiBiT-attB CT的donor质粒连同PhiC31蛋白导入上述DF-1细胞,验证DsRed2-EGFP基因盒交换事件发生。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UMO-PhiC31,经IPTG诱导,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方式表达SUMO-His-PhiC3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SUMO-His-PhiC31蛋白的产量达12 mg·L-1;该融合蛋白和切除SUMO-His标签的天然PhiC31蛋白均成功触发了pBCPB+质粒attP和attB位点之间的重组反应,重组效率基本一致(50%vs.52%);以脂质体转染法将PhiC31真核表达质粒pCMVInt与LP质粒和donor质粒共转染DF-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DsRed2-EGFP置换现象;以电穿孔方式将LP质粒、donor质粒和PhiC31蛋白先后导入DF-1细胞,获得了相同结果,表明PhiC31蛋白引发了attP TT与attB TT、attP CT与attB CT之间的重组反应。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PhiC31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有望成为一种重要试剂而用于Easi-CRISPR-TARGATT介导的转基因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C31整合酶 原核表达 电穿孔 RMCE df-1细胞
下载PDF
应用Cephodex 微载体培养DF-1细胞增殖水貂源犬瘟热病毒的技术研究
11
作者 梅建国 庄金秋 +7 位作者 任强 莫玲 王艳 李峰 郭时金 付石军 赵蕾 王建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2-67,共6页
为了建立水貂源犬瘟热病毒(CDV)的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实现细胞高密度生长和病毒高效增殖,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增殖弱毒株CDV3。整个过程采用摇瓶培养法,通过对病毒培养温度、病毒收获时间等关... 为了建立水貂源犬瘟热病毒(CDV)的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实现细胞高密度生长和病毒高效增殖,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增殖弱毒株CDV3。整个过程采用摇瓶培养法,通过对病毒培养温度、病毒收获时间等关键技术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F-1细胞37℃培养至72 h,接种CDV3,35℃继续培养72 h收获病毒,病毒滴度每0.1 mL可达10^(5.0) TCID_(50)。CDV微载体悬浮培养技术的初步建立,为高效水貂犬瘟热疫苗的研发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微载体 悬浮培养 df-1细胞 疫苗
下载PDF
DF-1细胞二维电泳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忠军 胡序明 +2 位作者 郁川 秦爱建 王欢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7,7,共5页
为了建立和优化DF-1细胞二维电泳方法,对5种细胞裂解液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对提取的蛋白在不同的等电聚焦条件、水化条件、蛋白上样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条件下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并用PDQuest软件分析优化选择。建立了DF-... 为了建立和优化DF-1细胞二维电泳方法,对5种细胞裂解液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对提取的蛋白在不同的等电聚焦条件、水化条件、蛋白上样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条件下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并用PDQuest软件分析优化选择。建立了DF-1细胞的二维电泳方法,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可满足分析要求的DF-1细胞的二维电泳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1 细胞 二维电泳 裂解液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9的DF-1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修琦 耿姝 +6 位作者 李芳果 殷冬冬 薛媚 邵颖 涂健 宋祥军 祁克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0-536,共7页
【目的】为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9(AvBD9)的DF-1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AvBD9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OV-eGFP中,将重组质粒与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含AvBD9基因的重组慢病毒... 【目的】为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9(AvBD9)的DF-1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将AvBD9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OV-eGFP中,将重组质粒与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含AvBD9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将其感染DF-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和纯化,获得稳定表达AvBD9蛋白的DF-1细胞系。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AvBD9基因在DF-1中的转录和表达;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与耐药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检测其抗菌效果,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菌体的损伤情况。【结果】筛选出了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且AvBD9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使耐药大肠杆菌的存活率低于55%,电镜观察显示菌体皱缩,损伤严重。【结论】成功建立能够稳定表达AvBD9的DF-1细胞系,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生产制备提供了借鉴思路,为进一步开展AvBD9的抗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β-防御素9 df-1细胞 稳定表达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稳定表达禽β防御素6的DF-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健 李芳果 +4 位作者 李怡彤 殷冬冬 邵颖 宋祥军 祁克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786,共9页
【背景】禽β防御素6是禽体内分泌的一类抗菌肽,在抵抗病原入侵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常规表达方式效率较低,难以在产业化生产中加以应用。【目的】建立稳定表达AvBD6的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为... 【背景】禽β防御素6是禽体内分泌的一类抗菌肽,在抵抗病原入侵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常规表达方式效率较低,难以在产业化生产中加以应用。【目的】建立稳定表达AvBD6的细胞系,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为其他防御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显微镜观察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LOV-eGFP-AvBD6转染至293T细胞后的转染效率;收集293T细胞上清液并感染DF-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加压筛选稳定表达株;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及其对菌体的损伤。【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OV-eGFP-AvBD6,筛选出稳定表达AvBD6的DF-1细胞系,而且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存活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低。【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AvBD6的DF-1细胞系,其表达产物对耐药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推动防御素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 防御素 6 df-1 细胞 稳定表达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抑制剂DAC处理对鸡Wnt10a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挺 陈绪靖 +2 位作者 陈世豪 胡序明 崔恒宓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Wnt10a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的诸多生物学过程,但对鸡Wnt10a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DNA甲基化对Wnt10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DMSO处理为对照组,5-Aza-2’-deoxycytidine (D... Wnt10a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的诸多生物学过程,但对鸡Wnt10a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DNA甲基化对Wnt10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DMSO处理为对照组,5-Aza-2’-deoxycytidine (DAC)处理为试验组,分别用0.25、0.5、1.0、2.5、5.0μmol·L^(-1)浓度的DAC处理鸡胚成纤维细胞DF-1,通过RT-qPCR分析比较Wnt10a基因在DAC和DMSO处理后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NCBI数据获取Wnt10a启动子区序列,设计亚硫酸氢盐测序(BSP)引物,5.0μmol·L^(-1) DAC处理鸡胚成纤维细胞DF-1 48 h,焦磷酸测序分析鸡Wnt10a基因上游部分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DMSO处理,DAC处理Wnt10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调,且上调幅度随DAC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Wnt10a基因上游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综合而言,DNA甲基化抑制剂DAC可显著降低鸡Wnt10a基因起始位点上游序列部分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并激活Wnt10a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1细胞 DAC Wnt10a基因 基因表达量 甲基化 亚硫酸氢盐测序
下载PDF
PI3K/Akt抑制剂对鸡朊蛋白过表达DF-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学瑞 朱曼玲 +3 位作者 杨润霞 刘桂林 刘磊 吴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4-1850,共7页
为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鸡细胞型朊蛋白(ChPrPC)过表达的DF-1细胞(DF-1-PrP)增殖、黏附、侵袭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hPrPC表达量的关系,以DF-1-PrP细胞为模型,空载体转染的DF-1-NC细胞和DF-1细胞为对照,分别用0、10、20、50、100... 为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鸡细胞型朊蛋白(ChPrPC)过表达的DF-1细胞(DF-1-PrP)增殖、黏附、侵袭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hPrPC表达量的关系,以DF-1-PrP细胞为模型,空载体转染的DF-1-NC细胞和DF-1细胞为对照,分别用0、10、20、50、100、200nmol·L-1渥曼青霉素处理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检测细胞对鼠尾胶原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PRNP基因转录量。结果显示,随着渥曼青霉素浓度的增加,DF-1-PrP、DF-1-NC和DF-1细胞的PRNP基因转录量均减少,其增殖、黏附、侵袭能力相应下降,而总凋亡率均升高;但在低于100nmol·L-1的同一渥曼青霉素浓度下,DF-1-PrP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能力始终高于对照组,而总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ChPrPC的过量表达可促进DF-1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抑制其凋亡,在以上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渥曼青霉素能有效阻断这一通路,但PI3K/Akt信号通路并不是ChPrPC调节细胞凋亡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 鸡朊蛋白 df-1细胞系 渥曼青霉素 凋亡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Ts株在DF-1细胞和Vero细胞中增殖能力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潘鹏宇 谢艾伶 +5 位作者 吴凤明 刘鼎阔 孙英峰 尤春雪 李留安 于晓雪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2,共7页
为筛选适合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的细胞系,试验对IBDV Ts株感染DF-1细胞与Vero细胞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粒子密度和病毒基因组ds RNA含量差异、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_(50))和VP2基因表达水平等进行检测,并绘制IBDV Ts株... 为筛选适合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增殖的细胞系,试验对IBDV Ts株感染DF-1细胞与Vero细胞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粒子密度和病毒基因组ds RNA含量差异、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_(50))和VP2基因表达水平等进行检测,并绘制IBDV Ts株在两种细胞中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相同感染复数的IBDV感染后,DF-1细胞CPE程度高于Vero细胞;DF-1细胞中IBDV病毒粒子密度和ds RNA含量均高于Vero细胞;IBDV感染DF-1细胞冻融采集的上清液中病毒滴度(TCID_(50)=10^(6.500±0.057)/0.1 mL)显著高于Vero细胞(TCID_(50)=10^(5.645±0.113)/0.1 mL),VP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Vero细胞(P<0.05);一步生长曲线显示IBDV Ts株在DF-1细胞中达到最大病毒滴度的时间(60 h)早于Vero细胞(72 h),且DF-1细胞中最大病毒滴度(TCID_(50)=10^(8.250±0.204)/0.1 mL)高于Vero细胞中(TCID_(50)=10^(7.417±0.118)/0.1 mL)。研究表明,DF-1细胞比Vero细胞更适合作为IBDV Ts株增殖和致病机理研究的工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增殖能力 df-1细胞 VERO细胞 细胞嗜性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S6株P25蛋白粘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利萍 李媛 +6 位作者 周长平 刘素丽 邵家日 王琪 陈莹 王显兵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鸡毒支原体(MG)粘附蛋白是MG定植于宿主细胞表面的关键因子,并在MG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筛选并鉴定MG新的粘附蛋白,本研究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G S6基因组全部序列进行分析,选取了MG的一个假定膜蛋白基因,其大小为675 bp(编码... 鸡毒支原体(MG)粘附蛋白是MG定植于宿主细胞表面的关键因子,并在MG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筛选并鉴定MG新的粘附蛋白,本研究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G S6基因组全部序列进行分析,选取了MG的一个假定膜蛋白基因,其大小为675 bp(编码22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25 ku,将其命名为P25)。通过MG膜蛋白组分的提取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P25分布在MG膜的表面。利用PCR扩增MG p25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将其序列中TGA终止密码子突变为TGG(编码色氨酸),通过原核表达其编码的重组P25蛋白(r P25),并以r P25作为免疫原免疫兔子制备高免血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r P25和MG均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具有明显的粘附作用,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则表明r P25和MG对DF-1细胞的粘附为特异性粘附,其中r P25抗血清可以明显抑制r P25和MG对DF-1细胞的粘附作用,从而证明P25为MG的一个粘附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df-1细胞 激光共聚焦 ELISA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黄芪提取液对ALV-J在DF-1细胞内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汉卿 温贵兰 +3 位作者 张喜懿 汪德生 龚新勇 程振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6,共5页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肿瘤疾病之一,因目前尚无可供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和特效药,防控主要依靠种群净化。本试验以ALV-J原型毒株的gp37基因序列为参照,设计荧光引物,成功建立了特异性较强的ALV-J荧光定量PCR...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肿瘤疾病之一,因目前尚无可供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和特效药,防控主要依靠种群净化。本试验以ALV-J原型毒株的gp37基因序列为参照,设计荧光引物,成功建立了特异性较强的ALV-J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随后,将ALV-J病毒液与黄芪提取液先后或同时作用于DF-1细胞,培养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对照组与直接灭活组、预防组、治疗组之间gp37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以此探索黄芪对gp37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对照组与直接灭活组、预防组、治疗组的gp37基因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预防组的gp37基因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差异最大,表明黄芪能明显下调gp37基因的表达。因此,黄芪可能对J亚型禽白血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黄芪提取液 荧光定量PCR df-1细胞
下载PDF
真核重组荧光质粒pEGFP-N1-Et HP的构建及高效转染细胞的筛选
20
作者 郭许情 王黎霞 +7 位作者 张榕珍 张健 张天宇 石梦云 王诗琪 赵小涵 张建军 安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48,55,共5页
为了构建真核重组荧光质粒pEGFP-N1-Et HP,并筛选出Lipofectamine 2000介导的高效转染细胞,本试验将柔嫩艾美尔球虫假定蛋白(Et HP)基因扩增后插入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真核重组荧光质粒pEGFP-N1-Et HP;测序成功后,用Lipofecta... 为了构建真核重组荧光质粒pEGFP-N1-Et HP,并筛选出Lipofectamine 2000介导的高效转染细胞,本试验将柔嫩艾美尔球虫假定蛋白(Et HP)基因扩增后插入真核荧光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真核重组荧光质粒pEGFP-N1-Et HP;测序成功后,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pEGFP-N1-Et HP转染4种细胞即Vero、DF-1、BHK、HD-11;用Western blot检测确定Et HP蛋白在4种细胞内的表达,并观察转染48 h后荧光表达情况,计算5个视野内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从而比较质粒与Lipofectamine 2000比例不同时4种细胞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数/细胞总数)×100%]。测序结果显示,pEGFP-N1-Et HP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t HP蛋白在4种细胞中均成功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到4种细胞转染后48 h均出现绿色荧光,表明重组质粒pEGFP-N1-Et HP成功表达。通过转染效率的比较,发现DF-1细胞转染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0.05);当质粒与Lipofectamine 2000比例为1∶2时,DF-1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因此,重组质粒pEGFP-N1-Et HP可高效转染DF-1细胞。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Et HP蛋白在柔嫩艾美尔球虫入侵寄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有效的试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尔球虫假定蛋白 真核重组荧光质粒 df-1细胞 转染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